图书介绍

儒道佛美学思想源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儒道佛美学思想源流
  • 张文勋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2204243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25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45页
  • 主题词:美学思想-研究-中国-古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儒道佛美学思想源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原序1

引言1

第一章 儒道佛美学思想的历史文化渊源5

第一节 中华文化的地域差异6

一 中华文化的产生、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影响6

二 地域文化的差异11

三 地域文化的交流16

第二节 中华文化是多种文化思想的融合19

一 三代文化思想的形成20

二 诸子百家文化学说思想的大发展24

三 由“大一统”到多极发展的汉魏六朝文化思想26

四 唐宋以来文化思想的融合与发展30

第三节 中华文化与审美意识的民族特色35

一人文意识的渗透36

二 国家民族意识的高扬41

三 主体意识的强化45

四 超越意识的升华49

第二章 儒家美学思想57

第一节 以“政教”为中心的先秦儒家美学思想58

一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以政教为中心的功利主义美学58

二 “尽美”与“尽善”——以“善”为主的审美判断65

三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以“德行”为先的审美标准73

一 文学的地位和作用79

第二节 孔子的文学思想及其影响79

二 文学的内容和形式85

三 关于“道统”与“文统”91

第三节 孟子和荀子美学思想之比较98

一 审美主体人格的修养99

二 审美感情的社会属性106

三 审美判断的主客观标准111

第四节 《乐记》论“中和之美”117

一 中和之美的提出117

二 中和之美的特色124

三 中和之美的政治作用134

第三章 道家美学思想143

第一节 老庄的美学思想及其影响144

一 “虚无”与“虚静”——审美境界145

二 “忽恍”与“意致”——审美心理154

三 “原天地之美”——审美趣味160

第二节 老庄美学思想中的“有”和“无”的辩证法168

一 “有无相生”——艺术创作的辩证法170

二 “课虚无以责有”——从无形到有形的创作过程174

三 “无声胜有声”——从有形到无形的审美过程178

第三节 《淮南鸿烈》中的几个美学理论命题182

一 “有无”和“虚静”183

二 “神形”与“质文”189

三 “自然”与“和谐”196

第四章 佛家美学思想204

第一节 佛学对我国古代美学的影响204

一 “神思”和“妙悟”206

二 “意境”和“境界”212

三 “现量”和“比量”219

第二节 从佛学的“六根”“六境”说看艺术“境界”的审美心理228

一佛学中的“境界”和王国维的“境界”说229

二 从“六根”“六境”说看“境界”的主客观条件230

三 从“六根互用”看“境界”的审美心理功能234

第三节 从《华严金师子章》看佛教哲学的美学意义239

一 缘起说——形相的本体240

二 六相说——形象的构成245

三 无碍说——形象的直觉248

第五章 儒道佛美学思想的融合255

一 审美观念256

第一节 儒道佛美学思想之比较256

二 美感经验265

三 审美趣味273

第二节 古代美学中的审美心理结构278

一心物感应的审美基础279

二情志合一的审美判断284

三 兴到神会的审美活动287

第三节 古代审美观念中的时空意识293

一 文学艺术中的时间意识297

二 文学艺术中的空间意识308

三 时空意识与“力量”的显示320

第四节 意境理论是儒道佛美学思想融合的产物327

一 意境理论的形成328

二 意境的主客观因素332

三 意境的多层次结构336

四 意境的审美形态341

第六章 儒道佛美学思想的综合影响350

第一节 儒道佛思想对《文心雕龙》的影响350

一儒学文化思想的影响351

二道家文化思想的影响353

三 佛家文化思想的影响357

四 刘勰的美学理论建树362

第二节 释子皎然及其诗论367

一 皎然其人及其诗论著作368

二 皎然的诗论370

三 皎然诗中的禅理禅趣377

第三节 胡应麟的神韵说382

一 神韵的构成要素383

二 神韵的审美形态390

三 胡应麟神韵说的历史渊源397

第四节 从儒道互补看金圣叹的《水浒》评点403

一儒道互补403

二宋江之伪408

三任性天真413

第五节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文化渊源417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418

二 意境理论的总结和发展420

三 西方美学思想的影响422

后记4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