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 杨心强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505381989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75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492页
  • 主题词:数据通信-高等学校-教材;计算机网络-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数据通信概论1

1.1 通信系统模型1

1.2 模拟通信、数字通信和数据通信2

1.2.1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2

1.2.2 数据通信4

1.3 数据通信研究的内容4

1.4.1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5

1.4 数据通信系统5

1.4.2 数据通信系统的分类6

1.5 数据通信网6

1.5.1 按网络拓扑分类7

1.5.2 按传输技术分类8

1.6 数据通信的应用及发展前景10

1.6.1 数据通信的应用10

1.6.2 数据通信的发展前景11

习题14

2.1.1 信息15

2.1 信息、数据和信号15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15

2.1.2 数据16

2.1.3 信号17

2.2 功率谱密度和带宽24

2.3 传输方式和传输速度26

2.3.1 传输方式26

2.3.2 传输速率29

2.4.1 衰减和增益31

2.4 传输质量31

2.4.2 失真32

2.4.3 噪声33

2.4.4 畸变35

2.4.5 差错率36

2.4.6 畸变和误码的测试38

2.4.7 频带利用率38

2.5 通信编码39

习题41

3.1.2 信道分类44

3.1.1 传输信道44

第3章 数据传输信道44

3.1 信道概述44

3.2 信道容量46

3.2.1 有扰模拟信道的信道容量46

3.2.2 有扰数字信道的信道容量47

3.3 导向传输媒体48

3.3.1 双绞线48

3.3.2 同轴电缆50

3.3.3 光缆52

3.4.1 短波通信59

3.4 非导向传输媒体59

3.4.2 微波通信64

3.4.3 卫星通信74

3.4.4 光波通信77

习题80

第4章 数据传输技术81

4.1 基带传输技术81

4.1.1 基带传输对信号的要求81

4.1.2 基带信号的波形及其传输码型82

4.1.3 基带传输系统87

4.2 频带传输及调制技术91

4.2.1 概述91

4.2.2 基本数字调制技术92

4.2.3 幅相混合调制110

4.2.4 脉码调制112

4.3 同步控制技术116

4.3.1 载波同步116

4.3.2 位同步119

4.3.3 群同步123

4.3.4 网同步124

4.4 信道访问技术127

4.4.1 选择(轮询)技术127

4.4.2 争用技术130

4.4.3 复用技术138

4.5 数据交换技术145

4.5.1 电路交换(circuitswitching)145

4.5.2 报文交换(messageswitching)146

4.5.3 分组交换(packetswitching)147

4.5.4 三种交换技术的比较149

4.6 差错控制技术150

4.6.1 差错控制概述150

4.6.2 采用检错码的差错控制153

4.6.3 采用纠错码的差错控制158

4.6.4 采用冗余技术的差错控制161

习题162

5.1.1 数据终端设备的组成及功能165

第5章 数据通信组网设备165

5.1 数据终端设备165

5.1.2 数据终端设备的分类166

5.1.3 数据终端设备的工作特性167

5.1.4 常用的数据终端设备169

5.2 线路终端设备172

5.2.1 调制解调器172

5.2.2 声耦合器176

5.3.1 多路复用器177

5.3 传输控制设备177

5.3.2 集中器180

5.3.3 前置处理机(FEP)182

5.3.4 通信控制器182

5.4 自动辅助设备186

5.4.1 自动应答装置(AAU)187

5.4.2 自动呼叫装置(ACU)188

5.5 专用设备188

5.5.1 速率/代码转换器188

5.5.2 协议转换器189

5.5.3 安全设备191

习题192

第6章 计算机网络及其体系结构193

6.1 概述193

6.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193

6.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95

6.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96

6.1.4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应用197

6.2.1 层次型的体系结构198

6.2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198

6.2.2 OSI体系结构200

6.2.3 TCP/IPI体系结构203

6.3 体系结构的若干重要概念205

6.3.1 开放系统互联环境205

6.3.2 层、子系统与实体206

6.3.3 服务、协议和服务访问点207

6.3.4 服务原语209

6.3.5 数据单元210

6.3.6 对等实体间的通信212

习题213

第7章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215

7.1 物理层概述215

7.2 物理层接口特性215

7.2.1 机械特性216

7.2.2 电气特性216

7.2.3 功能特性218

7.3 物理层的常用标准220

7.2.4 规程特性220

7.3.1 EIARS-232-C/D/E/F221

7.3.2 EIARS-449、RS-422-A和RS-423-A223

7.3.3 X.21建议224

7.4 数据链路层概述226

7.5 数据链路协议228

7.5.1 停-等协议228

7.5.2 连续ARQ协议229

7.6.1 实现帧同步的方法232

7.6 数据链路控制规程232

7.5.3 选择重传ARQ协议232

7.6.2 面向比特的同步链路控制规程233

7.7 因特网的数据链路协议242

习题245

第8章 局域网247

8.1 局域网概述247

8.2 局域网体系结构249

8.2.1 局域网参考模型249

8.2.2 IEEE802标准249

8.2.3 局域网链路控制机制250

8.3.1 总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3253

8.3 常用局域网标准253

8.3.2 令牌环局域网标准:IEEE802.5255

8.3.3 令牌总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4256

8.3.4 局域网高层协议257

8.4 局域网扩展258

8.4.1 集线器式局域网258

8.4.2 交换机式局域网259

8.5 高速局域网261

8.5.1 100Base-T261

8.5.2 100VG-AnyLAN262

8.5.3 千兆比以太网263

8.6 无线局域网264

8.6.1 无线局域网的体系结构264

8.6.2 无线局域网协议265

习题268

9.1.1 广域网的概念270

9.1.2 网络层提供的服务270

9.1 广域网概述270

第9章 广域网270

9.1.3 通信子网的操作方式273

9.2 路由选择275

9.2.1 路由算法的设计考虑275

9.2.2 静态路由算法276

9.2.3 动态路由算法278

9.3 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280

9.3.1 概述280

9.3.2 流量控制281

9.3.3 拥塞控制283

9.4 X.25建议284

9.4.1 X.25层次结构284

9.4.2 X.25物理级与帧级284

9.4.3 X.25分组级287

9.5 帧中继291

9.5.1 帧中继概述291

9.5.2 帧中继的体系结构293

9.5.3 帧中继的帧格式294

9.5.4 帧中继的运行机制295

9.5.5 帧中继的应用296

习题297

第10章 网络互联299

10.1 网络互联概述299

10.2 网络互联设备300

10.2.1 网桥300

10.2.2 路由器303

10.2.3 网关304

10.3 分组交换网网际协议306

10.4.1 IP地址及其转换307

10.4 因特网网际协议IPv4307

10.4.2 IP数据报的格式及其处理313

10.4.3 IP提供的服务315

10.4.4 路由选择机制317

10.4.5 控制报文协议ICMP320

10.5 因特网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321

10.5.1 IPv6分组的通用格式322

10.5.2 IPv6基本首部格式322

10.5.3 IPv6地址空间324

习题325

10.5.4 控制报文协议ICMPv6325

11.1 运输层概述327

11.1.1 运输层的基本功能327

第11章 运输层327

11.1.2 运输层协议的分类328

11.1.3 运输服务、原语及其参数329

11.2 运输层协议机制331

11.2.1 运输层协议的端口331

11.2.2 运输协议机制332

11.3.1 TCP报文段的格式338

11.3 传输控制协议TCP338

11.3.2 TCP服务、原语和参数340

11.3.3 TCP运输连接管理342

11.3.4 TCP拥塞控制343

11.4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344

习题345

第12章 应用层协议348

12.1 应用层概述348

12.2.1 概述349

12.2 域名系统349

12.2.2 因特网的域名结构350

12.2.3 因特网的域名转换351

12.3 文件传送353

12.3.1 概述353

12.3.2 FTP的基本原理353

12.3.3 TFTP和NFS354

12.4.2 电子邮件的格式356

12.4.3 电子邮件协议356

12.4.1 概述356

12.4 电子邮件356

12.5 远程登录359

12.5.1 概述359

12.5.2 远程登录的基本原理359

12.6 万维网360

12.6.1 概述360

12.6.2 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361

12.6.3 统一资源定位符URL362

12.6.4 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363

12.6.5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365

12.6.6 Java和JavaScript367

12.7 网络管理369

12.7.1 网络管理概述369

12.7.2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370

12.7.3 网络管理模型371

12.7.4 网络管理功能372

12.7.5 网络管理协议374

习题379

13.1 概述380

第13章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380

13.2 数据加密技术382

13.2.1 加密通信模型382

13.2.2 常规密码体制383

13.2.3 公开密码体制391

13.3 网络安全策略394

13.3.1 加密策略394

13.3.2 密钥分配技术395

13.3.3 鉴别技术395

13.3.4 防火墙技术396

13.4 因特网的安全体系结构397

13.3.5 回拨技术397

13.4.1 安全关联398

13.4.2 鉴别首部398

13.4.3 封装安全净负荷399

13.4.4 运输方式和隧道方式400

13.4.5 密钥管理400

习题401

14.1.1 概述403

第14章 数据通信的新发展403

14.1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403

14.1.2 ISDN用户/网络接口405

14.1.3 ISDN体系结构407

14.1.4 N-ISDN和B-ISDN412

14.1.5 B-ISDN信息传送方式——ATM416

14.1.6 ISDN信令系统418

14.2 城域网420

14.2.1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420

14.2.2 分布队列双总线DQDB424

14.3 IP网427

14.3.1 IP/ATM融合技术427

14.3.2 移动IP429

14.3.3 IP电话434

14.4 宽带接入网439

14.4.1 概述439

14.4.2 宽带有线接入技术440

14.4.3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446

14.5.1 全光网概述451

14.5 全光网451

14.5.2 全光网的网络结构452

14.5.3 全光网的特点453

14.6 智能网454

14.6.1 智能网的概念454

14.6.2 智能网的结构454

14.7 三网融合457

习题458

附录 数据通令与计算机网络的常用标准460

参考文献及重要网址4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