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脊柱推拿的理论与实践 脊柱微调手法体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沈国权主编;房敏,孙武权,龚利副主编;沈国权,房敏,孙武权等编委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20636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880页
- 文件大小:166MB
- 文件页数:908页
- 主题词:脊椎病-按摩疗法(中医)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脊柱推拿的理论与实践 脊柱微调手法体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脊柱推拿概论1
第一节 脊柱推拿发展史略1
一、古代脊柱推拿1
二、近代脊柱推拿7
三、现代脊柱推拿12
四、脊柱推拿发展展望26
第二节 脊柱推拿研究对象和任务28
一、脊柱手法研究28
二、脊柱病基础研究35
三、脊柱推拿临床研究38
第三节 短杠杆微调手法体系临床指导思想42
一、排除性临床思路42
二、诊察和思考时需要明确的问题44
三、树立整体观念45
四、辨证、辨经结合辨病论治56
五、疾病诊断与脊柱紊乱诊断57
第四节 理论和实践中尚待进一步明确的问题58
一、脊柱错位的实质性58
二、设计和完善理想脊柱手法61
三、完善脊柱推拿临床理论62
第二章 脊柱解剖70
第一节 脊柱总体结构70
一、椎骨71
二、椎管和椎间孔71
三、脊柱的韧带连结72
四、椎旁筋膜74
五、脊柱运动肌群74
六、脊柱功能76
第二节 脊柱运动单位76
一、相关概念76
二、前部结构76
三、后部结构79
第三节 脊髓和脊神经84
一、脊髓被膜84
二、脊膜腔85
三、脊髓86
四、脊神经92
第四节 自主神经系统95
一、自主神经概述95
二、自主神经中枢部分99
三、自主神经外周部分101
第三章 脊柱生物力学和运动学108
第一节 生物力学基础109
一、生命的力敏感性及意义109
二、基本生物力学概念110
三、生物力学效应及基本条件112
第二节 脊柱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115
一、椎骨结构115
二、椎间盘119
三、韧带120
四、肌肉123
第三节 应力下骨生物电特性与Wolff定律124
一、骨组织学简介124
二、骨生物电位与压电现象125
三、细胞和细胞外换能器127
四、Wolff定律-骨的负反馈控制系统129
第四节 脊柱运动学129
一、屈伸运动129
二、侧屈运动129
三、旋转运动130
四、侧屈—旋转连动机制131
五、脊柱运动学的现代研究131
六、有关脊柱运动的当前认识134
第五节 脊柱的稳定性134
一、结构性稳定器135
二、流体力学稳定器135
三、张力性稳定器135
四、随意性稳定器136
五、脊柱失稳136
第六节 脊柱运动的位移和应变效应139
一、对骨性结构的影响139
二、对软组织的影响141
三、对椎管内容物的影响142
第七节 病理状态下的神经生物力学146
一、脊髓的病理动力学146
二、神经根的病理动力学148
三、脑神经病理动力学148
第四章 软组织与躯体功能紊乱150
第一节 肌筋膜与本体反射150
一、本体感受器150
二、肌紧张及其控制153
三、姿势反射156
四、本体感觉紊乱158
第二节 胶原、筋膜与损伤修复160
一、筋膜组织分类161
二、筋膜组织功能163
三、损伤与修复164
四、筋膜功能障碍167
五、肌紧张-疼痛因果循环链169
六、躯体体壁反射170
七、内脏躯体反射171
八、肌肉失神经支配高敏现象171
第三节 肌筋膜纤维织炎172
一、病因173
二、病理174
第四节 伤筋-软组织损伤的中医认识176
一、伤筋沿革176
二、伤筋的病因177
三、伤筋的分类177
第五章 脊柱微观空间紊乱-节段错位179
第一节 脊椎节段错位概念179
一、节段错位的定义179
二、节段错位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183
三、脊柱节段错位的病因184
四、脊柱节段错位的定位185
第二节 脊椎节段错位的分类187
一、根据引起错位的病因187
二、根据错位时间的长短187
三、根据节段稳定性187
四、根据节段运动学原则187
第三节 节段错位的局部效应190
一、节段错位的位移效应190
二、节段错位的应力-应变效应193
三、节段错位的软组织损伤效应194
四、节段错位的极化效应和压电效应195
五、节段运动异常197
第四节 脊柱节段错位的整体效应198
一、脊柱整体生物力学效应198
二、脊柱运动学改变200
三、省能机制破坏200
四、原发错位和代偿性移位202
五、脊椎节段错位的一般性整体分布规律204
六、加速脊柱退变过程205
第五节 脊椎节段错位的演变207
一、无症状期207
二、急性发病期207
三、适应期208
四、骨关节炎期209
第六章 脊柱宏观空间序列紊乱——异常姿势与体型210
第一节 姿势、体型的个体发展211
一、姿势进化和自身演变211
二、姿势、体型的观察与测量213
第二节 脊柱曲度和异常216
一、理想静态脊柱模型216
二、离散的C形脊柱螺旋模型理论217
三、脊柱曲度的生理意义218
四、脊柱曲度的生理分类220
五、脊柱曲度与应力分布222
六、脊柱病理曲度222
第三节 脊柱侧凸228
一、左右轴对称的生理机制229
二、脊柱侧凸的发病率229
三、脊柱侧凸的病理改变229
四、脊柱侧凸的继发性改变231
第四节 下肢、骨盆对脊柱姿势的影响232
一、骨盆姿势对脊柱的影响232
二、下肢对骨盆、脊柱的影响233
三、下肢、骨盆姿势与脊柱的相关性237
四、下肢异常姿势对下腰痛的临床意义239
第五节 不良姿势、体位与颈肩腰腿痛240
一、肌肉在脊柱稳定因素中发挥主导性作用240
二、稳定性与平衡性、灵活性统一是脊柱功能的基础241
三、不良姿势破坏脊柱动静力平衡242
四、体位、姿势对椎间盘负荷的影响243
五、影响脊柱姿势的几种重要因素244
第六节 脊柱疾病的姿势防护247
一、劳动防护姿势247
二、增强体质,提高机体耐力249
三、保护脊柱,就是保护健康251
第七章 脊柱退变254
第一节 椎间盘退变254
一、诱因254
二、生理生化因素255
三、椎间盘突出257
四、脊椎稳定性下降260
第二节 骨关节退变261
一、椎体破坏性退变261
二、骨质增生性退变262
三、后关节退变263
四、椎弓退变266
五、椎管狭窄266
六、节段融合267
第三节 软组织退变268
一、肌肉退变268
二、胶原结构退变270
第八章 神经病理生理学274
第一节 痛生理274
一、疼痛的属性274
二、疼痛的分类277
三、痛发生的外周机制278
四、痛觉的初级中枢282
五、伤害性信息的上行传导束287
六、痛觉调制系统288
七、痛投射和痛分辨293
八、痛觉的闸门控制学说295
第二节 神经压迫病理296
一、必要的神经解剖和组织学知识297
二、机械压迫300
三、血供与营养障碍301
四、压迫对神经纤维功能的影响303
五、神经结构破坏305
六、软组织炎症反应与炎性介质307
七、化学性神经根炎308
第三节 神经功能紊乱311
一、神经易化状态311
二、去神经性超敏感现象311
三、反射阻断312
四、自主神经反射性疼痛312
第四节 躯体—内脏相关理论314
一、内脏器官的神经节段性分布315
二、牵涉痛与神经节段分布317
三、躯体—内脏反射320
四、自主神经系统在穴位-脏腑相关中的作用322
第五节 脊柱相关性疾病326
一、脊柱相关性疾病概念及沿革326
二、血供及神经营养的重要性327
三、脊柱损伤、退变与自主神经紊乱的相关性328
四、颈(胸、腰骶)椎病变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规律及其机制330
第六节 躯体化症状与心因性疼痛331
一、心因性疼痛分类331
二、躯体化障碍的特点332
三、躯体化障碍的临床表现332
四、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标准333
五、躯体化障碍的治疗和预后333
第九章 脊柱推拿临床检查技术335
第一节 脊柱一般检查335
一、脊柱的视诊335
二、脊柱运动检查337
三、神经系统检查338
四、特殊试验346
第二节 脊柱触诊348
一、痛点触诊348
二、触诊力度掌握348
三、组织质地感受348
四、骨性标志判断349
五、脊柱附件定位350
六、不同脊柱节段棘突、关节突和横突的关系350
七、颈椎触诊要点350
八、胸腰椎触诊要点351
九、骨盆触诊要点351
第三节 脊柱X线检查352
一、脊柱X线检查选择和申请352
二、脊柱X线平片正常表现352
三、脊柱先天性变异的X线表现354
四、脊柱骨质异常355
五、脊柱顺列异常356
六、椎间盘及韧带病变358
七、椎小关节、椎弓根与椎间孔病变359
八、椎管异常360
第四节 脊柱空间序列评价和生物力学分析361
一、颈椎空间序列评价和生物力学分析362
二、胸椎空间序列评价和生物力学分析364
三、腰椎空间序列评价和生物力学分析365
四、腰椎-骨盆空间序列和生物力学分析366
五、骨盆-下肢生物力学分析367
第五节 脊柱CT检查368
一、CT扫描方法368
二、脊柱正常CT表现368
三、椎间盘病变CT表现369
四、椎管狭窄症CT表现371
五、椎管内肿瘤373
六、脊柱损伤373
第六节 脊柱MR检查374
一、脊柱疾病MRI检查优点374
二、磁共振成像检查方法375
三、脊柱正常磁共振成像表现376
四、椎间盘退变与椎间盘突出的磁共振成像表现379
五、椎管狭窄症磁共振成像表现381
六、椎管内肿瘤磁共振成像表现382
第七节 肌电检查384
一、正常肌电信号384
二、异常肌电信号385
三、神经根病变的肌电图表现386
四、脊髓损伤的肌电图表现388
第十章 脊柱推拿基本设施及辅助治疗技术391
第一节 脊柱推拿基本设备391
一、治疗床391
二、治疗椅393
三、就诊环境394
四、诊室与病房设置394
五、医院共用诊断设备395
第二节 脊柱牵引395
一、牵引疗法的治疗作用395
二、脊柱牵引的副作用397
三、牵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398
四、脊柱牵引分类398
第三节 脊柱支具与减痛性体位399
一、支具的治疗和预防作用399
二、颈托与腰托400
三、姿势与脊柱负荷400
第四节 封闭401
一、封闭疗法的主要作用401
二、封闭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401
三、封闭疗法的注意事项402
四、封闭疗法的意外及其处理402
第十一章 颅颈连接疾病与损伤推拿治疗404
第一节 颅颈连接的解剖与功能404
一、枕寰枢复合关节应用解剖404
二、枕寰枢复合关节运动学408
三、枕寰枢复合关节运动的临床意义411
四、枕寰枢复合关节影像学检查411
五、关节稳定试验414
第二节 枕寰枢复合关节微调手法415
一、坐位操作415
二、俯卧位操作416
三、仰卧位操作416
四、侧卧位操作417
第三节 寰枢关节错位418
一、常见病因418
二、主要病理改变420
三、临床表现420
四、临床分类424
五、治疗428
六、日常注意事项435
七、临床难点及解决途径435
八、有关学术争议436
九、临床医案439
第四节 寰枕关节错位442
一、主要病因442
二、主要病理改变443
三、临床表现444
四、临床分类447
五、推拿治疗448
六、日常注意事项454
七、临床难点及解决思路455
八、有关学术争议456
九、临床医案457
第五节 颈性头痛458
一、病理特点458
二、临床表现459
三、治疗459
四、临床难点及解决途径460
五、临床医案461
第六节 颈性眩晕462
一、病理特点462
二、临床表现468
三、临床分型470
四、治疗470
五、临床难点及解决途径477
六、学术争议479
七、临床医案480
第七节 颈性视力障碍480
一、病理特点480
二、临床表现481
三、推拿治疗482
四、临床医案482
第十二章 下颈椎疾病与损伤推拿治疗484
第一节 下颈椎解剖与功能484
一、下颈椎应用解剖484
二、下颈椎运动学487
三、下颈椎运动的临床意义488
四、下颈椎X线检查489
五、颈胸肩胛带复合体概念493
第二节 下颈椎微调手法494
一、坐位操作494
二、俯卧位操作495
三、侧卧位操作497
四、仰卧位操作497
第三节 颈椎牵引498
一、颈椎牵引前注意事项499
二、牵引力选择499
三、牵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499
四、牵引时间500
五、牵引方法500
六、牵引的体位500
七、牵引的角度501
第四节 颈椎推拿适宜疾病谱系503
一、临床表现503
二、颈椎疾病分型谱系503
三、颈椎病分期探讨505
四、颈椎疾病临床路径507
第五节 落枕508
一、病理特点508
二、临床表现508
三、推拿治疗508
第六节 前斜角肌综合征509
一、病理特点510
二、临床表现511
三、诊断要点511
四、治疗512
第七节 胸廓出口综合征513
一、病理特点513
二、临床表现514
三、诊断要点515
四、治疗515
第八节 下颈椎节段错位518
一、病理特点519
二、临床表现520
三、颈部触诊522
四、X线诊断与生物力学分析523
五、推拿治疗524
六、临床难点与解决思路527
七、临床医案528
第九节 颈椎间盘突出症528
一、病理特点529
二、临床表现529
三、诊断531
四、治疗532
五、注意事项540
六、临床难点及解决思路541
七、有关学术争议543
八、典型病例544
第十节 颈椎病545
一、颈椎病的影像学检查546
二、颈型颈椎病547
三、神经根型颈椎病551
四、脊髓型颈椎病559
五、椎动脉型颈椎病564
六、交感神经型颈椎病569
七、颈椎导引573
八、注意事项574
九、有关学术争议574
十、典型医案576
第十一节 颈椎椎管狭窄症576
一、病理特点577
二、临床表现579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579
四、临床分型580
五、治疗580
第十二节 颈椎病与肩关节周围炎584
一、历史回顾584
二、肩部解剖间隙585
三、肩关节运动586
四、病理特点590
五、临床表现及分类592
六、治疗595
七、功能锻炼602
八、临床医案602
第十三节 颈胸肩综合征603
一、病理特点603
二、临床表现605
三、推拿治疗605
第十四节 颈性高血压608
一、病理特点608
二、临床表现609
三、诊断要点609
四、鉴别诊断610
五、推拿治疗610
六、临床医案612
第十五节 颈性类冠心病综合征612
一、病理特点612
二、临床表现613
三、诊断要点614
四、推拿治疗614
五、临床医案615
第十三章 胸椎、胸廓疾病推拿治疗617
第一节 胸椎、胸廓的解剖与功能617
一、胸椎、胸廓的解剖特点617
二、胸椎运动生理619
三、呼吸运动生理620
四、胸痛来源分析622
第二节 胸椎、胸廓微调手法622
一、俯卧位操作622
二、仰卧位操作625
三、坐位操作625
第三节 胸椎节段错位626
一、病理特点626
二、临床表现626
三、诊断要点628
四、推拿治疗629
五、学术争议633
六、临床难点及解决思路634
七、临床医案634
第四节 肋骨紊乱635
一、病理特点635
二、临床表现636
三、临床分型636
四、治疗637
五、本病预后638
六、临床医案638
第五节 胸廓前部小关节错位638
一、病理特点638
二、临床表现639
三、推拿治疗639
四、学术争议640
五、临床医案640
第六节 胸椎间盘突出641
一、病理特点641
二、临床表现641
三、推拿治疗641
四、临床难点及解决思路641
五、临床医案642
第七节 胸椎管狭窄642
一、病理特点642
二、临床表现643
三、治疗643
四、临床难点及解决思路644
五、临床医案644
第十四章 腰椎疾病推拿治疗645
第一节 腰椎的解剖与功能645
一、腰椎应用解剖645
二、腰椎运动学647
三、腰椎运动的临床意义648
四、腰椎-骨盆-髋关节复合体概念653
五、与腰痛有关的肌筋膜654
六、腰椎的影像学检查要点654
第二节 腰椎微调手法660
一、俯卧位操作660
二、侧卧位操作661
第三节 腰腿痛常用封闭技术662
一、腰椎后关节封闭662
二、腰椎间孔神经根封闭法662
三、骶管内硬脊膜外封闭663
四、腰椎管硬膜外封闭663
五、骶管滴注664
第四节 腰椎牵引664
一、牵引前注意事项665
二、牵引带选择与固定665
三、牵引力选择665
四、牵引时间666
五、常用的腰椎牵引法666
六、腰椎牵引注意事项667
七、牵引的体位及角度667
八、腰椎牵引的其他考虑668
第五节 急性腰扭伤669
一、病理特点670
二、临床表现670
三、推拿治疗671
四、临床难点及解决思路671
五、临床医案672
第六节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672
一、病理特点672
二、临床表现673
三、鉴别诊断674
四、推拿治疗674
五、临床难点及解决思路676
六、临床医案676
第七节 腰椎节段错位677
一、病理特点677
二、临床表现678
三、临床分类679
四、推拿治疗681
五、临床难点及解决思路684
六、学术争议685
七、临床医案686
第八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686
一、病理特点687
二、临床表现691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701
四、治疗706
五、临床难点及解决思路724
六、学术争议729
第九节 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炎732
一、病理特点733
二、临床表现733
三、鉴别诊断734
四、治疗734
五、注意事项735
第十节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735
一、病理特点735
二、临床表现738
三、临床分型739
四、治疗739
五、注意事项743
六、临床难点及解决思路743
七、学术争议746
八、临床医案749
第十一节 腰椎管狭窄症750
一、腰椎中央椎管狭窄症750
二、腰椎椎管侧隐窝狭窄症755
三、临床难点及解决思路758
四、学术争议758
五、临床医案758
第十五章 骨盆疾病推拿治疗760
第一节 骨盆解剖与功能760
一、骨盆应用解剖761
二、骨盆生物力学767
三、骨盆视触诊773
四、骨盆移位投影分析773
第二节 骨盆调整手法776
一、仰卧位操作776
二、俯卧位操作779
三、侧卧位操作781
第三节 骨盆疾病谱系783
一、病因784
二、病理786
三、骨盆疾病的发展与演变789
四、骨盆紊乱发展趋势792
第四节 髂骨错位799
一、临床特征800
二、错位分类801
三、治疗802
四、临床难点及解决思路809
五、学术争议809
六、临床医案812
第五节 骶骨错位813
一、临床特征813
二、错位分类815
三、治疗816
四、临床难点及解决思路821
五、学术争议822
六、临床医案822
第六节 低骨盆综合征(髂骨整体前倾)822
一、生物力学分析822
二、临床表现823
三、推拿治疗823
四、典型病例823
第七节 骶髂关节失稳825
一、病理特点825
二、临床表现826
三、推拿治疗827
第八节 骶髂关节骨关节炎827
一、病理特点827
二、临床表现828
三、推拿治疗828
四、临床难点及解决思路828
第十六章 全脊柱病的推拿治疗830
第一节 强直性脊柱炎83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830
二、病理改变831
三、临床表现832
四、诊断标准834
五、治疗835
六、临床医案839
第二节 青少年脊柱侧弯839
一、病因840
二、脊柱侧凸症的进展及停止841
三、脊柱侧凸的分类842
四、预防844
五、推拿治疗844
六、学术争议846
七、临床医案846
第三节 脊柱骨质疏松症846
一、病因847
二、病理849
三、临床表现850
四、诊断850
五、预防851
六、治疗851
七、脊柱骨质疏松症手法治疗特点852
第四节 全脊柱失衡综合征855
一、病理特点855
二、临床表现861
三、推拿治疗862
主要参考文献865
热门推荐
- 2336090.html
- 2177504.html
- 728429.html
- 2434490.html
- 3659496.html
- 3279720.html
- 2574700.html
- 2883778.html
- 2487127.html
- 17003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18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29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46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48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183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27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01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3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81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3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