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然辩证法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自然辩证法概论
  • 宋传玉,祝世讷,萧俊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700559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408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自然辩证法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和性质1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4

第三节 研究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6

第二章 自然界的存在方式9

第一节 自然界是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9

一、自然界的物质形态9

二、自然界的运动形式12

三、物质不灭和运动守恒16

第二节 自然界的物质结构19

一、自然界物质结构观念的发展19

二、自然界物质结构的层次性22

三、自然界物质结构的辩证性26

第三节 自然界物质存在的系统方式29

一、系统方式的普遍性29

二、自然界的系统特性32

三、自然系统的有序性36

第三章 自然界的发展40

第一节 自然界的历史性40

一、自然历史观的形成和发展40

二、宇宙和天体的历史43

三、地球和生命的历史46

第二节 自然界发展的规律性50

一、自然界发展的自组织性51

二、自然界发展的方向性57

三、自然界发展的螺旋性61

第三节 关于自然界发展的若干范畴65

一、整体与部分65

二、结构与功能69

三、平衡与不平衡73

四、简单性与复杂性77

第四章 人与自然82

第一节 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82

一、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82

二、人是有意识、有实践能力的自然存在物86

三、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88

四、实践是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中介89

第二节 人与自然的矛盾运动93

一、当代人与自然关系的突出问题93

二、人与自然的基本矛盾运动95

三、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和控制98

第三节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107

一、自由人的不自由107

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108

第五章 科学活动112

第一节 科学活动的性质和内容112

一、科学活动的性质113

二、科学活动的内容114

一、科学活动的根本任务122

第二节 科学活动的任务和形式122

二、科学活动的形式124

第三节 科学劳动和科学劳动者129

一、科学劳动129

二、科学劳动者131

三、科学劳动者的基本素养137

四、科学家成长的社会条件140

第六章 科学方法143

第一节 科学方法的性质、作用及发展143

一、科学方法的性质143

二、科学方法的作用144

三、科学方法的发展146

第二节 科学方法的基本类型和体系151

一、科学方法的基本类型151

二、科学方法的体系152

第三节 系统科学方法153

一、系统方法153

二、信息方法159

三、反馈方法161

四、功能模拟方法163

五、黑箱方法164

第七章 科学问题167

第一节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167

一、问题与科学问题167

二、科学研究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169

三、“科学研究始于问题”与“感性认识先于理性认识”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171

第二节 科学问题的提出173

一、提出问题对于科学研究的意义173

二、科学问题的产生背景和提出途径175

三、科学问题的结构和类型178

四、科学问题的分解和转移182

第三节 科学问题的选择185

一、科研选题的一般程序185

二、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186

三、科研课题的论证和设计188

第一节 科学事实与获取科学事实的方法191

一、科学事实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191

第八章 科学事实191

二、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途径193

第二节 科学观察195

一、对科学观察的基本认识195

二、科学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197

三、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200

第三节 科学实验203

一、科学实验及其优点203

二、科学实验的作用205

三、科学实验的基本类型207

第四节 在观察实验中的若干认识论问题212

一、可观察性原理212

二、科学仪器的认识功能213

三、理论思维对观察实验的指导作用216

四、观察实验中的机遇218

第九章 科学思维223

第一节 科学抽象223

一、科学抽象的意义223

二、科学抽象的过程227

三、科学概念229

第二节 逻辑思维231

一、比较、分类、类比231

二、归纳和演绎238

三、分析和综合243

第三节 非逻辑思维246

一、想象247

二、直觉和灵感250

第四节 科学思维中的创造性问题254

一、创造性是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254

二、创造性思维及其发生机制255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257

第十章 科学理论259

第一节 科学假说259

一、科学假说的提出259

二、假说的特点和作用263

三、科学假说的检验266

第二节 科学理论的确立269

一、科学理论确立的条件269

二、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270

三、科学理论的评价273

第三节 科学理论的物化277

第十一章 科学技术的发展280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性质和体系280

一、科学技术的性质280

二、科学技术的分类283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286

第二节 科学革命288

一、什么是科学革命288

二、科学革命的作用289

三、现代科学革命290

一、什么是技术革命295

第三节 技术革命295

二、技术革命的作用296

三、现代技术革命299

第十二章 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302

第一节 科学发展的内在机制302

一、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302

二、争鸣与统一305

三、继承与创新307

四、分化与综合311

第二节 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314

一、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314

二、技术手段内部的矛盾315

三、技术门类之间的矛盾317

第三节 科学与技术的矛盾运动319

一、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促进319

二、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相互转化322

第十三章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327

第一节 社会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327

一、社会生产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327

二、社会经济制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331

第二节 社会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334

一、社会政治制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334

二、科学政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335

第三节 社会意识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336

三、战争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336

一、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作用337

二、道德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339

第四节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340

一、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主要途径341

二、教育战线是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341

第五节 科技整体能力对科技发展的作用342

一、社会科技整体能力及其发展343

二、科技整体能力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直接动力344

三、正确认识和运用科技整体能力的意义*346

第十四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348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348

一、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社会生产力348

二、科学技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350

三、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变革353

四、科学技术引起社会革命354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356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价值观356

二、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价值观363

第三节 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366

一、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性366

二、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实现368

三、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与社会革命370

第一节 医学的性质374

一、医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374

第十五章 医学发展的规律和趋势374

二、医学的体系结构376

三、医学的历史发展378

第二节 医学与社会382

一、社会政治、经济对医学发展的影响382

二、思想、文化对医学发展的影响384

三、科学技术是推动医学发展的杠杆386

四、医学的社会功能389

第三节 医学发展的趋势391

一、医学模式的演变391

二、新技术革命对现代医学发展的影响395

三、现代医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399

后记4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