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重塑中国人文秩序【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蒋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530003817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人文科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重塑中国人文秩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文字——文化传播的表象载体2
一、中西方文字来源及发展的简要概况2
(一)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概要3
1.汉字的起源传说3
2.汉字的考古发现4
3.甲骨文——最早的体系化汉字5
4.现代文字的形成7
(二)字母文字的起源和发展简况8
二、中西方对文字发展、认知和传播的差异性10
(一)中西方文字形成和发展方式的差异性比较10
(二)中西方对文字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的差异性比较13
(三)中西方文字传播过程中的差异性比较17
第二章 书写工具——文化传播的记录载体24
一、中西方书写工具的起源及发展概要24
(一)中国书写工具的发展历史24
(二)西方书写工具的发展历史25
二、中西方书写工具发展的优劣势比较分析28
(一)中西方书写工具对当时各自社会的影响29
(二)中西方书写工具发展进程的差异性比较31
三、中西方书写工具的发展对各自文化传播能力的差异性影响34
(一)中西方对书写工具的态度,决定了书写工具的发展方向35
(二)书写工具的先进水平,决定了中西方各自文明发展的影响力37
第三章 书写介质——文化传播的内涵承载43
一、中国书写介质的发展历史43
二、西方书写介质的发展历史49
三、中西方书写介质发展的比较性分析53
第四章 家庭——铸就价值观的文化起点67
一、中国家庭文化教育的发展概况67
(一)家庭,农耕文化的社会缩影68
(二)家训,家庭文化的行动指南71
(三)宗祠,家庭文化的典范教育基地76
二、西方家庭文化教育的发展概况81
(一)家庭,游牧文化的生存集体83
(二)西方游牧民族的集体家训86
(三)西方人文秩序的教育基地88
三、中西方家庭传承的比较分析90
(一)中西方家庭产生于不同的社会背景92
(二)中西方家庭文化传播的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异95
(三)中西方家庭追求个体自身价值体现方向不同101
第五章 教师——文化传播的活化载体107
一、中国教师发展的演变历程107
二、西方教师发展的演变历程121
三、中西方教师发展过程的差异性比较分析125
(一)中西方教师身份和地位的不同,决定了文化在社会上的被重视程度和文明发展的进程126
(二)中西方教师所界定的职责不同,决定了教师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作用方向和体现水平128
(三)中西方教师群体的整体素养以及教学方式的先进性,决定了教师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生命力133
四、中国教师现实社会的重新定位136
第六章 学校——文化传播的中枢145
一、中国学校发展的总体概要145
(一)中国三代时期的学校教育145
(二)先秦时期的学校146
(三)两汉时期的学校149
(四)唐朝时期的学校教育151
(五)宋朝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153
(六)元朝时期学校教育的特点155
(七)明朝时期学校教育的特点156
(八)清朝时期学校教育的特点159
二、西方学校发展的总体概要163
(一)文明古国时期的学校164
(二)古希腊时期的学校教育164
1.斯巴达教育的特点165
2.雅典教育的特点166
(三)古罗马时期的学校教育168
(四)西方中世纪的学校教育169
1.欧洲中世纪早期的学校教育170
2.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学校教育171
(五)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教育173
(六)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过程179
1.英国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179
2.德国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180
3.美国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181
三、中西学校发展的差异性比较及其影响182
(一)中西方学校教育发展阶段的差异,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国家实力强大与否183
1.中西方开办学校教育的类型存在较大差异183
2.中西方各自学校教育形成体系化规模化的时间差距较大186
(二)中西方学校教育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决定了文化发展的走向188
1.中西方教育内容遵从于中西方社会各自的人文理念189
2.中西方学校教育的内容服务于各自的社会发展需求190
(三)中西方学校教育目标、教育培养对象和教育方式的不同,影响着各自社会文明发展的总体进程192
1.中西方学校教育目标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后世中西方社会发展的进程192
2.中西方学校教育对象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西方文化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广度和深度194
3.中西方学校因教育内容的不同所采取的不同教学方式195
附:对当前中国人文教育失缺的刍议199
第七章 地理——文化诞生的主题公园209
一、中国农耕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209
二、西方游牧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218
第八章 气候对历史上的中国整体发展的影响231
一、第一次温暖期和寒冷期——始于商周更替阶段231
(一)第一个温暖期231
(二)第一个寒冷期232
二、第二次温暖期和寒冷期——始于西周东周的更迭233
(一)第二个温暖期233
(二)第二个寒冷期235
三、第三次温暖期和寒冷期——始于隋唐建立之初238
(一)第三个温暖期238
(二)第三个寒冷期240
四、第四次温暖期与寒冷期——始于南宋末期242
(一)第四个温暖期242
(二)第四个寒冷期243
五、中国历史气候变化与朝代变更的规律认识245
六、当前中国面临文化冲突的新特点248
第九章 重塑当前中国人文秩序252
一、重塑中国人文秩序的目的252
二、当前中国人文秩序的窘态253
三、重塑中国人文秩序的着力点256
四、重塑中国人文秩序的基点261
五、持仁爱之源263
(一)习仁爱之本义263
(二)解仁爱之深意266
(三)明仁爱之核心271
六、怀知耻之心277
(一)共忾人性之羞耻277
(二)思家国而知耻280
七、守独立之格284
(一)明独立之根本284
(二)秉独立之坚持286
(三)举独立之思想289
八、秉正直之气291
(一)述正直之真意292
(二)持正直之品质294
(三)行正直之正路296
九、尚尊重之德300
(一)承生命之尊重301
(二)谋尊重之发展303
十、践责任之为306
(一)立责任之承诺307
(二)履社会之责任309
(三)树履责之体系312
十一、恪守信之义314
(一)守信用之本义315
(二)言达而行致318
十二、立契约之节322
(一)物质交换之契322
(二)人性品格之约327
(三)崇契约之精神329
后记333
热门推荐
- 2500068.html
- 3870615.html
- 678130.html
- 1620190.html
- 1571574.html
- 138423.html
- 263039.html
- 1105235.html
- 1719648.html
- 31651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79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28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05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39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81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20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904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68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961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6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