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他乡有夫子 西方《孟子》研究与儒家伦理建构【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他乡有夫子 西方《孟子》研究与儒家伦理建构
  • 韩振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05938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47页
  • 文件大小:113MB
  • 文件页数:356页
  • 主题词:孟轲(前372~前289)-人物研究;儒家-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他乡有夫子 西方《孟子》研究与儒家伦理建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研究缘起1

一 从“门修斯”说起1

二 “西方”的意义3

第一章 夫子徂西初记——《孟子》在西方的早期接受(1593—1754)6

一 来华耶稣会士及其对手——两种释《孟》立场的奠立6

二 孟子附属于孔子的多层原因10

三 卫方济的《孟子》译本及其与欧洲启蒙运动的合流13

(一) “礼仪之争”氛围中的卫方济《孟子》译本13

(二) 《孟子》的“升格”及其对沃尔夫的影响15

附一 启蒙的先声:儒学在德国的接受22

附二 文化一文本的交织——儒家经典如何成为欧洲哲学的思想源泉48

第二章 19世纪新教传教士的《孟子》诠释56

一 新教传教士之《孟子》译介——走向大众56

二 朝觐东方?——理雅各的《孟子》译介及其影响59

三 花之安:人性、伦理学与国家学说64

四 辩异与求同:宗教比较视域68

五 小结70

附一 从雷慕沙到儒莲、卜铁:欧洲学院派汉学的基调71

附二 顾赛芬的法语、拉丁语双语译本75

第三章 1900年以来《孟子》主要译本摭谈76

一 1900—1989年重要译本之勾勒76

二 1990年以来重要译本之勾勒83

甲 海外汉学家之西译《孟子》83

乙 国内学者之英译《孟子》86

第四章 1900年以来专业研究的多维展开88

一 1900—1989年专业研究诸面相88

二 1990年以来的研究视野与方法105

第五章 预设与关怀——1990年以来西方《孟子》研究的问题意识122

一 孟子与现代民主、人权122

二 孟子人性论的文化性与生物性之争127

三 德性伦理与角色伦理之争130

第六章 从宗教辩难到哲学论争——西方汉学界围绕孟子“性善”说的两场论战133

一 性善、“良知”与“道德主体”:理雅各对巴特勒、孟子的会通134

(一) 依经立论:理雅各的“狐假虎威”135

(二) 理雅各和巴特勒的悖论137

二 19世纪末新教传教士对孟子“性善”说及理雅各会通做法的非议138

(一) 信仰之别:要“性善”还是要“恩典”139

(二) 早期传教士的渊源:耶稣会与多明我会的分歧141

三 20世纪末美国汉学中的孟子“人性”论争143

(一) 安乐哲:“性”非本质143

(二) 华霭仁:生物学意义之“性”144

(三) 价值之分:要普遍的自由、人权还是相对的社群145

四 小结146

第七章 早期儒家与德性伦理学:儒学研究中的相对主义话题——兼与安乐哲、罗思文商榷147

一 西方德性伦理学的复兴及其向儒家伦理的延伸147

二 安乐哲、罗思文等学者对此一路向的非议与商榷148

三 早期儒家与德性伦理之内在关联150

四 事实与立场:安乐哲新实用主义之局限151

(一)自我指涉与理论限域152

(二)文化相对主义vs.普遍主义155

第八章 “批判理论”如何穿越孟子伦理学?——罗哲海的儒家伦理重构157

一 “批判理论”视野中的孟子伦理学158

(一)“轴心时期”的孟子伦理学158

(二)对李耶理、信广来孟子论著的评论160

(三)人权论域中的孟子162

二 “一般风景,两样心情”——罗哲海与朱利安之分歧164

(一)朱利安的“迂回与进入”165

(二)罗哲海与朱利安的同与异166

三 小结169

【本章附录】171

“语言学转向”之后的汉语哲学建构——欧美汉学界对于先秦中国思想的不同解读171

导论 西方中国哲学研究中的“语言学转向”171

一 从“语言学说”讲起——陈汉生的汉语哲学认识174

二 罗哲海之陈汉生批判及其对“轴心时期”中国思想的现代重构190

三 小结:分歧与弥合202

第九章 孟子是个讲“逻辑”的人吗?——西方汉学的视角203

一 问题的提出:孟子是个讲逻辑的人吗?203

二 专业汉学奠基之时的“共识”205

三 批评的分野208

四 论锋又起:陈汉生及其反对者215

五 小结:哲学与信仰之间的孟子220

附录一 “学术对话与访谈”五则222

一 “孟子也是我们老外的祖先”——与齐思敏教授谈孟子222

二 占以明《易》理 象以喻《孟》《庄》——与叶格正博士谈汉学226

(一)三百年前的《孟子》译本226

(二)孟子在今天并未过时229

(三)《易经》的价值233

(四)汉学:中国与西方235

三 轴心时期的儒学启蒙——与罗哲海教授谈汉学238

(一)破除“Universismus”的陈词滥调239

(二)理解孟子人性论的路径241

(三)“儒学”与“儒教”之争244

(四)哲学家的问题意识247

(五)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实用主义249

(六)国家主义、政治儒学与精英政治252

(七)“古今之争”与轴心时期的儒学启蒙253

四 “当代汉语哲学”的建构——与何乏笔博士谈哲学与汉学257

(一)哲学思考经历与学术兴趣258

(二)当代哲学问题与“当代修养哲学”的建构260

(三)“修养”的“政治性”264

(四)港台中国哲学研究的进展268

(五)庄子思想对于民主政治的意义271

(六)当代汉语哲学的跨文化性及其发展前景273

五 人权论域中的《孟子》诠释——Gregor Paul访谈276

附录二 参考文献287

一 西文著作(含博士学位论文;依出版年代排序)287

二 中文及汉译著作306

三 其他相关著作307

四 西文论文、书评(依发表时间先后排序)308

五 中文论文、书评(含学位论文;依发表时间先后排序)340

后记3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