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居住、就业用地与交通系统 以北京为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城市居住、就业用地与交通系统 以北京为例
  • 焦朋朋,彭唬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49389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05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217页
  • 主题词:城市-居住区-研究-北京市;劳动就业-研究-北京市;城市交通-研究-北京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城市居住、就业用地与交通系统 以北京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城市交通问题概述1

1.2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系统思路和对策8

1.3 居住和就业用地分布——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10

1.4 本书的结构11

参考文献12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13

2.1 居住地选择研究综述13

2.1.1 居住地选择研究概述13

2.1.2 McFadden居住地选择模型13

2.1.3 Bhat混合空间相关Logit模型17

2.1.4 Bhat居住选址和机动车保有量联合模型20

2.2 居住-就业地联合选择研究综述22

2.2.1 模型建立22

2.2.2 模型求解23

2.3 职住平衡研究综述25

2.3.1 研究背景25

2.3.2 研究起源26

2.3.3 研究历程27

2.3.4 职住平衡评价指标28

2.4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互动研究综述29

2.4.1 土地利用与交通互动关系的理论29

2.4.1.1 技术性理论29

2.4.1.2 经济性理论30

2.4.1.3 社会性理论31

2.4.2 城市布局与交通规划32

2.4.3 区位论34

2.4.3.1 农业区位论34

2.4.3.2 工业区位论34

2.4.3.3 城市区位论34

2.4.3.4 市场区位论35

2.4.3.5 城市空间的研究理论35

2.4.4 土地利用政策对交通的影响35

2.4.5 交通政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36

2.4.6 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之间存在的问题36

2.4.6.1 多中心土地利用结构与交通系统的矛盾36

2.4.6.2 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严重脱节37

2.4.6.3 高密度土地利用与私人交通过度发达的矛盾37

2.5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一体化模型综述38

2.5.1 劳瑞模型38

2.5.1.1 劳瑞模型概述38

2.5.1.2 劳瑞模型结构39

2.5.2 典型模型介绍40

2.5.3 Ying提出的土地利用-交通一体化模型46

2.5.4 UrbanSim模型48

2.5.4.1 UrbanSim模型概况48

2.5.4.2 UrbanSim模型与其他模型的比较48

2.5.4.3 模型结构和处理过程49

参考文献50

第3章 北京市居住、就业和交通发展模式调查分析54

3.1 问卷设计思路54

3.2 抽样调查基本情况54

3.3 问卷统计结果55

3.3.1 人口学变量分析55

3.3.2 样本空间分布56

3.3.3 交通现状57

3.3.3.1 出行距离与时长57

3.3.3.2 交通高峰时间58

3.3.3.3 交通方式59

3.3.3.4 交通拥堵情况61

3.3.3.5 对目前出行方式满意度的调查62

3.3.3.6 对未来交通看法的调查62

3.3.4 交通举措调查63

3.3.4.1 举报“绿色通话”通道63

3.3.4.2 对公交线路重新规划63

3.3.4.3 采用必要的交通管制63

3.4 综合分析与评价64

3.4.1 居住-就业均衡分析64

3.4.1.1 就业与居住比率(J/R)64

3.4.1.2 居住-就业结构分析65

3.4.2 通勤交通的评价66

3.4.2.1 过量通勤66

3.4.2.2 通勤时间相关性分析67

3.4.2.3 各区过量通勤状况评价67

3.4.3 交通特征分析70

3.5 居住与就业比较分析70

3.5.1 居住地分析70

3.5.1.1 不同理由对选择居住地的重要程度调查70

3.5.1.2 对选择居住地理由的探索性因素分析71

3.5.1.3 人口学变量对HR、CR的影响72

3.5.1.4 居住区举措调查73

3.5.2 就业分析75

3.5.2.1 调查对象的就业地分布情况75

3.5.2.2 调查对象选择就业单位的理由75

3.5.2.3 就业举措调查77

3.5.3 北京城市居住与就业特征78

参考文献78

第4章 北京市居住地和就业地选择行为调查分析79

4.1 调查方法79

4.2 调查问卷设计80

4.3 模型变量及随机效用方程的初步假定86

4.4 数据处理及分析87

4.4.1 调查数据筛选87

4.4.2 基础数据分析89

4.5 小结97

参考文献98

第5章 北京市居住和就业用地发展特征99

5.1 北京市居住和就业用地发展特征99

5.1.1 居住用地空间格局99

5.1.2 就业用地空间格局102

5.1.3 居住与就业特征分析104

5.1.4 居住与就业空间错位发展现状105

5.2 北京市居住、就业和交通互动演变过程106

5.2.1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1952年)106

5.2.2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1953年~1978年)106

5.2.3 经济体制转轨时期(1978年~1991年)107

5.2.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1992年至今)108

5.3 北京市居住、就业和交通发展模式评价110

5.3.1 评价分析方法110

5.3.2 评价分析结果110

5.3.3 居住与就业的均衡和空间布局对交通的影响分析112

第6章 决策行为的分析工具——非集计模型114

6.1 非集计模型概述114

6.1.1 非集计模型简介114

6.1.2 随机效用最大化理论115

6.2 一种重要的非集计模型:Logit模型116

6.2.1 Logit模型的推导116

6.2.2 Logit模型的ILA特性118

6.3 混合Logit模型及其应用案例119

6.3.1 混合Logit模型119

6.3.2 混合Logit模型在交通方式选择中的应用120

6.3.2.1 简介120

6.3.2.2 模型选择121

6.3.2.3 模型参数及估计121

6.3.2.4 弹性分析及政策建议124

6.4 小结127

参考文献128

第7章 基于混合Logit的居住地和就业地选择行为模型129

7.1 居住地和就业地选择模型概述129

7.2 居住地和就业地选择行为分析130

7.3 居住地和就业地选择行为模型130

7.3.1 居住地选址模型131

7.3.1.1 模型特性变量的选取131

7.3.1.2 居住地选址模型分析131

7.3.2 就业地选址模型132

7.3.2.1 模型特性变量的选取132

7.3.2.2 就业地选址模型分析132

7.4 模型参数估计及分析133

7.4.1 数据133

7.4.2 参数估计结果及分析133

7.4.2.1 居住地选址模型结果133

7.4.2.2 就业地选址模型结果134

7.5 小结135

参考文献136

第8章 考虑决策顺序的居住地和就业地选择行为模型137

8.1 数据与研究方法137

8.1.1 基础数据简介137

8.1.2 研究方法138

8.2 居住地和就业地影响因素权重分析139

8.3 考虑决策顺序的居住地和就业地选择行为模型140

8.3.1 考虑决策顺序的居住地选址模型140

8.3.1.1 模型特性变量的选取140

8.3.1.2 居住地选址模型140

8.3.2 考虑决策顺序的就业地选址模型141

8.3.2.1 模型特性变量的选取141

8.3.2.2 就业地选址模型141

8.4 模型参数估计及分析142

8.4.1 参数估计结果与分析142

8.4.1.1 居住地选址模型结果142

8.4.1.2 就业地选址模型结果143

8.4.2 模型对比143

8.4.2.1 居住地模型对比分析143

8.4.2.2 就业地模型对比分析144

8.5 小结145

参考文献145

第9章 基于混合Logit的居住地-就业地联合选择行为模型146

9.1 模型构建思路146

9.2 居住地-就业地联合选择行为模型146

9.3 模型参数估计及分析147

9.3.1 模型参数估计147

9.3.2 模型参数对比分析148

9.3.3 模型弹性分析150

9.4 相关政策建议152

9.5 小结153

参考文献154

第10章 不同家庭生活模式的居住地选择行为模型155

10.1 模型的基本形式155

10.2 模型主要问题的相关说明156

10.2.1 不同选择肢的空间相关性156

10.2.2 可达性157

10.2.3 家庭聚类158

10.2.4 模型参数估计方法159

10.3 研究区域及数据情况160

10.3.1 研究区域160

10.3.2 居民出行调查数据160

10.3.3 其他数据163

10.4 参数估计结果及分析164

10.4.1 家庭聚类结果及分析164

10.4.1.1 主成分分析164

10.4.1.2 聚类分析165

10.4.2 参数估计结果及分析167

10.5 小结169

参考文献170

第11章 北京市居住、就业与交通发展模式优化策略172

11.1 国外城市的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发展经验172

11.1.1 国外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发展策略172

11.1.1.1 纽约172

11.1.1.2 伦敦174

11.1.1.3 哥本哈根176

11.1.2 国外城市发展策略对北京的借鉴和启示178

11.1.2.1 国外城市交通策略的规律总结178

11.1.2.2 对北京交通发展战略的启示178

11.2 北京市居住、就业和交通发展趋势分析178

11.2.1 北京市交通供需特征分析178

11.2.1.1 交通需求趋势分析179

11.2.1.2 交通供给趋势分析179

11.2.2 北京市居住与就业趋势分析179

11.2.3 北京市居住、就业与交通发展整合问题剖析180

11.3 北京城市和交通系统发展的优化方案182

11.3.1 优化目标182

11.3.2 基本原则182

11.3.3 优化思路183

11.3.4 优化方案183

11.3.4.1 优化中心城区居住功能结构183

11.3.4.2 推行多中心城市功能区协调发展184

11.3.4.3 推进南城轴带型职住与交通平衡格局185

11.3.4.4 建设通州区、顺义区和亦庄开发区三个重点新城186

11.3.4.5 构建适应郊区化趋势的综合交通体系187

11.3.4.6 加快形成围绕快速客运通道的城市格局188

11.3.4.7 完善各功能区之间的复合型快速公交系统188

11.4 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189

11.4.1 配套政策189

11.4.1.1 整合交通规划与城市空间规划189

11.4.1.2 科学规划和严格控制市域范围内的土地开发190

11.4.1.3 实行土地利用与交通政策一体化190

11.4.1.4 制定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的扶持政策191

11.4.1.5 制定和实施合理使用私人交通的政策191

11.4.1.6 有效引导停车设施的建设与布局192

11.4.2 保障措施192

11.4.2.1 充分发挥政府在各项工作中的积极作用192

11.4.2.2 科学确定产业发展布局与建设时序的安排192

11.4.2.3 合理确定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的安排193

参考文献194

附录195

附录A 基于SAS平台的混合Logit模型求解方法195

附录B 基于MPLUS平台的潜在类别模型求解方法196

附录C 北京市居住、就业和交通发展模式调查问卷197

附录D 北京市居住和就业选择行为调查问卷2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