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战创伤学 第10卷 战创伤修复、再生与康复【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华战创伤学 第10卷 战创伤修复、再生与康复
  • 付小兵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756452511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07页
  • 文件大小:136MB
  • 文件页数:538页
  • 主题词:创伤-军事医学-修复术;创伤-军事医学-康复医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战创伤学 第10卷 战创伤修复、再生与康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战创伤组织修复与再生3

第一章 战创伤组织修复与再生概论3

第一节 战创伤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的发展简史3

一、世界战创伤修复医学发展的简要回顾4

二、中国创伤修复外科发展的简要历史10

三、科学技术发展对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19

第二节 战创伤后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在军事医学中的地位23

一、概述23

二、我军战创伤后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的发展简况24

三、未来战创伤后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的发展方向27

第三节 战创伤修复和组织再生的概念28

一、概述28

二、战创伤修复基本概念30

三、战创伤愈合中涉及的概念30

四、修复与修复“失控”32

五、代偿与改建33

六、创伤修复涉及的新概念34

第四节 战创伤修复和组织再生的分类35

一、战伤分类36

二、创伤愈合与再生分类38

第五节 战创伤后组织修复的特点40

一、现代战创伤后组织修复主要特点40

二、外军现代战创伤后组织修复研究特点42

三、创伤弹道学的现代战创伤特点与伤后组织修复的原则43

第六节 战创伤后组织修复基本过程45

一、战创伤愈合的基本病理生理过程45

二、枪弹伤的特点与修复49

三、软组织爆炸伤的特点与修复50

第七节 战创伤后组织修复的研究与进展52

一、战创伤后组织修复研究中局部与整体的关系52

二、战创伤后组织修复研究由被动修复转为主动修复53

三、战创伤后组织修复研究由解剖性修复向功能性修复发展54

四、战创伤后组织修复研究的转化医学54

参考文献54

第二章 战创伤修复的机制56

第一节 战创伤修复的分子机制56

一、修复相关基因的研究56

二、在创伤修复中发挥作用的几条信号通路62

第二节 战创伤愈合异常的分子机制67

第三节 战创伤致皮肤损伤与修复69

一、一般性损伤的皮肤自身修复69

二、外科修复72

三、火器伤致软组织缺损与修复74

第四节 战创伤致血管组织损伤与修复75

一、血管损伤的分类75

二、轻度血管损伤与修复77

三、重度血管损伤与修复80

第五节 战创伤致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组织的损伤与修复81

一、中枢神经组织损伤与修复81

二、周围神经组织损伤与修复86

三、与神经损伤和再生密切相关的因子89

第六节 战创伤致骨与软骨组织损伤与修复93

一、一般性骨与软骨组织损伤与修复93

二、骨与软骨组织战创伤与修复94

第七节 放创复合伤延迟愈合机制95

一、放射与创伤后的炎症细胞95

二、放射与创伤后的组织修复细胞96

三、放射对创伤后细胞因子的影响96

四、放射对创伤后细胞外基质的影响97

五、放射对组织再生及创伤整体愈合的影响97

参考文献98

第三章 细胞/生长因子和几种细胞在战创伤愈合中的作用100

第一节 血小板与愈合100

一、血小板的形态与结构100

二、血小板在炎症和创伤愈合中的作用100

第二节 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与愈合103

一、创伤修复的基本分子活动104

二、调控创伤修复的重要生长因子105

第三节 炎症细胞与愈合131

一、中性粒细胞131

二、巨噬细胞134

三、淋巴细胞136

四、肥大细胞140

第四节 其他修复细胞与愈合143

一、成纤维细胞143

二、血管内皮细胞145

三、角质形成细胞148

第五节 细胞外基质在愈合中的作用150

一、胶原与创伤修复150

二、结构性糖蛋白与创伤修复151

三、蛋白多糖与创伤修复153

四、透明质酸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154

参考文献155

第四章 战创伤愈合的影响因素157

第一节 全身因素157

一、心理157

二、年龄160

三、营养161

四、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164

五、全身性疾病因素169

第二节 局部因素169

一、细菌定植与感染169

二、异物170

三、血肿和无效腔171

四、局部血液供应171

第三节 其他因素171

一、环境因素171

二、电离辐射172

三、药物172

四、其他173

参考文献173

第五章 战创伤愈合的结局175

第一节 再生与修复175

一、创伤修复的分期176

二、创伤修复的细胞生物学178

第二节 瘢痕增生与瘢痕疙瘩181

一、瘢痕形成的病因181

二、瘢痕的临床分型184

三、病理性瘢痕的防治186

第三节 愈合障碍190

一、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特点190

二、难愈性创面发病机制研究191

三、慢性难愈性创面的防治194

参考文献202

第六章 现代促进战创伤愈合的新技术204

第一节 研制新型战创伤治疗药物204

一、生长因子与创伤愈合204

二、各种生长因子产品的应用205

三、富含血小板血浆的开发与应用210

四、其他相关药物211

第二节 新型敷料与创伤愈合212

一、天然材料敷料212

二、合成敷料213

三、复合型生物敷料214

四、几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战伤敷料214

第三节 其他促进创伤愈合的新技术和方法216

一、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216

二、纳米技术216

三、基因治疗219

四、细胞治疗221

五、细胞微囊技术224

六、负压伤口治疗225

七、光电技术227

八、数字医学技术在战创伤医学中的应用229

九、3D生物打印技术对战创伤技术的影响230

十、远程医学技术在现代战创伤中的应用231

十一、军事医学的机器人233

参考文献235

第七章 组织工程技术与战创伤修复和再生237

第一节 组织工程概述237

第二节 组织工程用于组织修复与再生研发的关键技术239

一、种子细胞239

二、支架材料240

三、组织工程支架的主要制备技术246

四、组织工程用生物材料的研究热点248

第三节 几种修复组织工程产品的研发与应用250

一、组织工程皮肤的临床应用250

二、组织工程软骨的临床应用253

三、组织工程骨的临床应用255

四、组织工程肌腱、韧带的临床应用256

五、组织工程化神经258

第四节 中国组织工程的发展与展望259

一、中国组织工程的发展259

二、中国组织工程的展望261

参考文献262

第八章 干细胞技术与组织修复和再生264

第一节 概述264

第二节 胚胎干细胞与组织修复和再生266

第三节 脐血干细胞与组织修复和再生267

第四节 成体干细胞与组织修复和再生269

一、脂肪来源的干细胞269

二、表皮干细胞270

三、间充质干细胞271

四、神经干细胞272

第五节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与组织修复和再生274

一、转分化与去分化275

二、重编程及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276

第六节 中国干细胞研究体系的构建与发展278

一、干细胞库的建立279

二、干细胞研究基础情况280

三、中国在干细胞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情况281

第七节 组织修复和再生中的干细胞产品与转化应用282

参考文献283

第二篇 战创伤康复287

第九章 康复医学与战创伤康复287

第一节 概述287

一、康复医学在战创伤学中的重要地位287

二、康复医学的核心、基础及专业人员组成288

三、康复医学在战创伤各阶段中的应用和适应证290

四、战创伤与伤后康复的研究与进展291

第二节 战创伤早期治疗与功能恢复的必备条件292

一、战创伤康复团队组织形式292

二、制动期预防并发症和其他不良反应293

三、各种处置要考虑功能的恢复293

第三节 战创伤后康复治疗目的、作用及原理293

一、促进炎症吸收和组织修复293

二、促进骨折愈合294

三、控制痉挛294

四、治疗疼痛294

五、恢复关节和肢体功能295

六、预防和治疗褥疮295

七、让伤员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康复治疗295

参考文献296

第十章 战创伤康复评定297

第一节 关节活动度评定297

一、关节活动度分类297

二、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298

三、关节活动度检查注意事项298

第二节 肌力评定298

一、肌力定义与肌收缩类型299

二、肌力评定方法299

第三节 平衡功能评定300

一、平衡功能分类300

二、平衡功能评定方法300

第四节 步态分析301

一、正常步态301

二、步态分析方法302

第五节 疼痛评定302

一、疼痛的分类302

二、疼痛的评定方法303

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评定303

第六节 感觉功能评定304

一、浅层感觉检查305

二、深部感觉检查305

三、复合感觉检查305

第七节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306

一、日常生活活动306

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内容与方法306

第八节 关节功能的综合评定307

一、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308

二、HSS肘关节功能评分308

三、Cooney腕关节评分309

四、JOA髋关节评分310

五、HSS膝关节功能评分311

六、Phillips踝关节功能评分312

参考文献313

第十一章 战创伤功能康复技术314

第一节 体能康复314

一、营养及营养补充剂314

二、体能锻炼315

第二节 功能康复315

一、运动疗法315

二、物理因子疗法318

三、支具的应用320

四、作业疗法321

第三节 心理康复322

一、心理治疗的原则322

二、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323

三、创伤残疾的心理治疗323

四、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康复324

参考文献326

第十二章 颅脑战创伤康复328

第一节 认知障碍的康复328

一、认知障碍的评定与治疗328

二、注意障碍的评定与治疗332

三、记忆障碍的评定与治疗334

四、思维障碍的评定与治疗338

五、执行能力障碍的评定与治疗341

六、知觉障碍的评定与治疗343

第二节 其他功能障碍的康复346

一、行为障碍的康复346

二、情绪障碍的康复347

三、言语障碍的康复348

四、运动障碍的康复350

参考文献352

第十三章 脊髓战创伤康复354

第一节 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354

一、脊柱稳定性的评定354

二、脊髓损伤神经平面的评定355

三、脊髓损伤程度的评定356

四、尿动力学评定357

五、神经电生理评定358

六、ADL评定359

第二节 脊髓创伤的康复治疗360

一、早期康复360

二、恢复期康复362

三、不同脊髓损伤平面的康复363

第三节 脊髓损伤后常见并发症处理365

一、关节挛缩365

二、痉挛365

三、肺部感染366

四、尿路感染366

五、褥疮366

六、深静脉血栓形成367

参考文献367

第十四章 四肢战创伤康复368

第一节 骨关节损伤康复368

一、骨与关节损伤后功能康复分期368

二、常见四肢骨关节创伤的康复370

三、骨关节创伤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康复373

第二节 手外伤康复375

一、手外伤及康复的特点375

二、手功能的评定375

三、手部肌腱损伤后的康复377

四、断肢(指)再植的康复378

第三节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380

一、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康复评定380

二、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382

三、四肢主要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384

第四节 四肢火器伤的康复386

一、四肢火器伤与一般创伤的区别387

二、软组织火器伤的康复387

三、四肢火器伤骨折的康复388

四、周围神经火器伤的康复389

参考文献392

第十五章 截肢术后康复395

第一节 创伤性截肢395

一、截肢技术的发展和截肢后康复395

二、创伤性截肢的适应证396

三、截肢平面的选择396

四、截肢外科处理原则398

五、开放性截肢399

第二节 各部位截肢手术操作要点400

一、下肢截肢400

二、上肢截肢403

三、儿童截肢405

第三节 截肢康复评定406

一、常用评定手段406

二、评定内容406

三、截肢手术前的评定407

四、截肢后的康复评定407

五、评定时间414

六、评定方式415

第四节 截肢康复治疗415

一、截肢后的康复护理415

二、硬绷带包扎的应用416

三、手术后即刻临时假肢的应用417

四、截肢后的运动训练417

五、穿戴假肢后的注意事项421

六、截肢并发症及其处理421

参考文献424

第十六章 烧伤康复425

第一节 烧伤后康复评定425

一、烧伤后常见功能障碍425

二、增生性瘢痕的康复评定426

三、关节挛缩的康复评定426

第二节 烧伤后康复治疗427

一、烧伤后临床治疗期的康复治疗427

二、烧伤后期并发症的治疗428

参考文献432

附录 伤残等级评定标准434

一、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434

二、工伤伤残等级评定标准446

三、交通伤伤残等级评定标准459

汉英对照索引470

英汉对照索引4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