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向峰文集 7 美学史论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向峰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727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73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向峰文集 7 美学史论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手稿》的美学解读3
对《〈手稿〉的美学解读》之评语&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委员会3
当代美学研究的重要成果&王充闾4
贴近前沿 求真求新(节录)&范咏戈10
关于《〈手稿〉的美学解读》&王向峰12
第一章 《手稿》写作与“历史之谜”的解答24
一、《手稿》的发现与出版24
二、《手稿》的文本构成25
三、“历史之谜”的解答27
四、马克思的理论探求之路29
五、《手稿》面世所遇之评价32
第二章 《手稿》美学问题引论36
一、艺术生产的特殊方式36
二、人与社会的互制关系39
三、人以全面方式占有自己全面本质44
四、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48
五、人与“人化的自然界”52
六、工业历史的心理对象价值57
第三章 美与劳动创造和劳动异化61
一、劳动创造的意义61
二、劳动创造了美64
三、劳动异化和人的异化70
四、劳动异化与劳动创造80
第四章 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84
一、物质生产条件对艺术生产的形态制约85
二、社会分工对艺术的推动作用96
三、生产关系对艺术生产态式的影响107
第五章 劳动产品与艺术产品118
一、生产劳动创造了审美主体118
二、生产劳动创造了美的对象121
三、劳动产品与艺术作品的联系与区别127
第六章 艺术生产的特殊方式133
一、作为劳动者的人与生产对象134
二、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属性比较137
三、艺术生产的主体的特殊性141
四、艺术生产的对象的特殊性143
五、艺术生产的特殊方式144
第七章 “人化的自然界”与自然美148
一、自然界与人化自然界149
二、人的人化自然界151
三、自然美与自然界的人化154
四、人化自然界与人自身的创造157
五、人化自然界与自然异化162
第八章 “人化的自然界”与艺术创造166
一、“人化的自然界”的实践历史性166
二、“人化的自然界”与人的条件171
三、“人化的自然界”与“环境人化”173
四、“人化的自然界”与“移情论”176
五、“人化的自然界”与艺术创造181
第九章 美的规律与艺术规律185
一、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195
二、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192
三、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196
四、美的规律与艺术规律203
第十章 美的规律的实践形式206
一、劳动实践与美的规律207
二、内在固有尺度与美的规律210
三、异化劳动与美的规律213
四、自然美与美的规律217
五、文艺创作与美的规律220
第十一章 艺术创作的审美对象化224
一、劳动对象化与审美对象化224
二、艺术创作审美对象化的特点234
三、艺术创作审美对象化的条件249
第十二章 形式美的构成与感受265
一、表层缀饰形式266
二、外部直接表现形式268
三、内部结构形式275
四、形式美与艺术形式283
第十三章 艺术享受与艺术修养289
一、艺术享受与物质享受289
二、艺术享受经艺术欣赏而实现290
三、实现艺术欣赏和享受的主体条件297
四、艺术对象与主体享受的实现307
第十四章 社会器官与美感的生成314
一、生理器官与社会器官314
二、美感是社会器官的特有功能318
三、社会器官与人的“双重肯定”321
第十五章 感觉的丰富性与美感的深化325
一、人对自身全面本质的占有326
二、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329
三、创造与对象世界丰富性相应的感觉331
第十六章 生活实践的充分美感335
一、《手稿》提出美感问题的出发点336
二、快乐与实践行为关系中的美感339
三、快乐感受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344
第十七章 美感的实现与人性复归348
一、自然人化中的人的实现349
二、19世纪工业历史的心理观照353
三、艺术审美对象化的人的确证355
四、感觉异化与人性的复归356
第十八章 《手稿》摘录和词语标示359
本书专业名词术语索引398
《〈手稿〉的美学解读》参考书目408
《〈手稿〉的美学解读》附录:411
1.获鲁迅文学奖感言411
2.荣誉属于昨天414
3.明天从这里开始416
4.答《文艺报》记者问418
5.答《辽宁日报》记者问421
后记425
再版后记427
西方美学讲稿431
《西方美学讲稿》前言431
第一编 黎明前闪烁的美学之光436
第一章 古希腊早期的美学436
一、毕达哥拉斯学派436
二、赫拉克利特437
三、德谟克利特438
四、智者学派438
五、苏格拉底438
第二章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440
一、美本身与美的东西的区别440
二、美是理式440
三、现实美与艺术美441
四、灵感说442
五、对文艺的取舍原则443
第三章 亚里斯多德的美学思想444
一、艺术模仿说444
二、悲剧理论446
三、悲剧情节与性格449
第四章 贺拉斯的美学思想452
一、《诗艺》中的三个基本问题453
二、文艺的真实性455
三、“合适”或叫做妥贴得体457
四、“寓教于乐”459
五、天才与艺术的关系460
第五章 朗吉弩斯的美学思想462
一、崇高范畴作为风格价值的标准463
二、崇高的来源465
三、社会生活和自然的崇高466
四、创造性的模仿自然468
五、天资与人力468
第六章 普洛丁的美学思想470
一、美与“太一”的流溢470
二、此岸美与彼岸美471
三、“分有说”472
四、心灵的综合功能475
第七章 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476
一、代表世俗美学的奥古斯丁476
二、走向宗教美学的奥古斯丁478
三、面对实际艺术的奥古斯丁479
第二编 元美学时代的经验与沉思484
第八章 达·芬奇的美学思想484
一、文艺复兴时代484
二、艺术面前的两种摹本488
三、艺术与自然科学的结合490
四、对美的基本看法491
五、诗与画的比较492
第九章 笛卡尔的美学思想494
一、张扬理性的“我思故我在”494
二、美在于愉快496
三、美感的差异性498
第十章 布瓦洛的美学思想500
一、艺术的理性遵循500
二、类型化的人物论501
三、崇尚古典范式503
四、艺术功能与艺术家的修养505
第十一章 荷加斯的美学思想507
一、建立在经验上的基本理论507
二、形式美的规则509
三、蛇形线511
第十二章 休谟的美学思想513
一、美在观赏者的心里513
二、美为什么会产生于心?515
三、快感与美感517
四、对象与感官和美感518
五、想象与趣味520
第十三章 博克的美学思想524
一、审美趣味524
二、崇高与美526
三、崇高和美的客观性530
第十四章 狄德罗的美学思想533
一、“美在关系”533
二、许多精到的艺术见解536
三、《演员的矛盾》536
第三编 足可撑起美学盔甲的德国人539
第十五章 鲍姆加通的美学思想539
一、美学学科的命名539
二、美是感性认识的科学541
三、关于美学的作用544
第十六章 莱辛的美学思想545
一、《拉奥孔》的诗画比较545
二、《汉堡剧评》的艺术宗旨547
三、关于悲剧的争论548
第十七章 康德的美学思想551
一、关于美的分析552
二、关于崇高的分析559
三、艺术与天才563
四、审美意象569
五、艺术分类572
第十八章 歌德的美学思想575
一、美与艺术美575
二、艺术与自然576
三、一般与特殊579
四、古典与浪漫580
五、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581
第十九章 席勒的美学思想585
一、美育的乌托邦586
二、“人性复归”的模式589
三、三种“冲动”的终极指向591
第二十章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598
一、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599
二、自然美与艺术美604
三、艺术美620
四、艺术美的创造636
五、动作与性格642
六、艺术的历史过程与分类645
七、悲剧与喜剧观念648
第四编 在美学的思辩中寻找人的原本655
第二十一章 叔本华的美学思想655
一、生命意志的哲学思想655
二、审美直观论658
三、艺术与天才661
四、美及其表现形态663
五、艺术的分类664
第二十二章 尼采的美学思想668
一、世界就是意志的哲学思想669
二、艺术的价值论671
三、非功利的“非道德论”674
四、日神和酒神精神677
五、悲剧的诞生680
第二十三章 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685
一、存在主义的早期形态685
二、海德格尔的“存在”与美学689
三、艺术的真理性的自行置入696
四、人诗意地安居703
第二十四章 萨特的美学思想709
一、存在先于本质710
二、美是非现实的想象价值712
三、审美是对人的自由的肯定713
四、审美者的位置意识715
五、艺术作品是对自由的召唤716
六、文学的介入原则717
第二十五章 德里达的美学思想720
一、传统结构主义的特点720
二、解构主义的解构722
三、解构的广泛颠覆性725
热门推荐
- 3265456.html
- 1708441.html
- 853244.html
- 334800.html
- 1161642.html
- 752636.html
- 1112700.html
- 29930.html
- 3276315.html
- 26959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55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21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290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64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11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96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3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81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90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