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气象学与养生防病【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医气象学与养生防病
  • 李铁君,陈燕燕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20296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247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61页
  • 主题词:中医学∶气象学 气象学∶中医学 养生(中医)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气象学与养生防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节 中医气象学的概念1

第二节 中医气象学的研究对象5

第三节 中医气象学的研究方法6

一、文献学方法6

二、医学地理学方法7

三、医学气象学方法8

四、实验方法8

第四节 中医气象学的研究目的9

一、发展中医事业,促进中医现代化9

二、提高中医临床水平9

三、更好地指导四时养生及气功保健9

第二章 气象与中医10

第一节 天人相应10

第二节 阴阳14

第三节 五行21

一、五行符号系统21

二、五行气象要素和现代气象要素28

三、中医的五方地理格局34

第四节 整体观和恒动观36

一、整体观36

二、恒动观38

三、气象综合要素39

第五节 五运六气的符号系统46

一、天干47

二、干支的阴阳、五行属性50

三、五运和六气55

第三章 气象与生理72

第一节 气象影响人体的综合评价72

第二节 气象与脏腑气血活动76

第三节 影响气象作用的因素80

一、气象刺激的强弱80

二、人体的适应80

三、营养因素81

四、心理因素81

五、衣着因素81

六、体质因素82

七、对智力与优生的影响85

八、对睡眠的影响85

九、对自杀的影响86

第四节 色脉应四时86

一、五色应四时86

二、四时常脉86

第五节 卫气、人气的四时昼夜变化92

第六节 某些生理常数的四时变化95

第四章 气象与病理97

第一节 气象与病因、病机97

一、六气、六淫致病观97

二、五运的天气与疾病的关系101

三、司天和在泉的天气与疾病的关系105

四、郁和发的天气与疾病的关系107

五、胜和复的天气与疾病的关系109

六、六气病机求其属112

第二节 气象与脉、证的轻重顺逆死生113

一、气象影响与疾病变化113

二、气象对死亡的影响114

三、脉象的四时顺逆119

第三节 气象与治则121

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121

二、用寒远寒,用热远热123

三、针刺深浅,以时为齐124

四、司岁备物,治在五味128

五、李时珍四时用药法129

第四节 地理与体质、疾病130

一、异法方宜130

二、因地论治134

第五章 气象与防病136

第一节 养生防病,顺应自然136

第二节 ?理阴阳137

第三节 季节交替时注意防病138

第四节 春季防病养生140

第五节 夏季防病养生141

第六节 秋季防病养生146

第七节 冬季防病养生148

第八节 昼夜晨昏的调养151

第九节 居处和衣着153

第十节 李东垣论四时防病养生155

第十一节 地理环境与防病养生156

第六章 气象与治病159

第一节 风气159

一、四时感冒159

二、风温162

三、瘾疹165

四、痹证167

第二节 暑(火)气169

一、暑温169

二、?夏173

三、小儿夏季热176

四、中暑176

五、阴暑179

六、疟疾179

七、暑秽181

八、暑风182

十、暑瘵182

十一、钩端螺旋体病183

十二、流行性乙型脑炎183

十三、暑疖183

十四、天疱疮184

十五、署湿流注185

第三节 湿气186

一、湿温186

二、痢疾188

三、呕吐190

四、泄泻190

五、霍乱191

六、悬饮193

七、麻木194

八、脚气194

九、虫病195

十、黄疸196

十一、痿证197

十二、湿痹(?痹)199

十三、腰痛199

十四、多寐201

第四节 燥气201

一、秋燥201

二、瘘证(燥热致瘘)203

三、燥邪咳嗽203

第五节 寒气203

一、寒厥203

二、心痛204

三、冻疮207

四、失音208

五、鼻渊209

第六节 其它杂病209

一、肺系疾病209

二、消化系疾病216

三、肾系疾病218

四、心、脑疾患224

五、血证240

主要参考书目2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