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论 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出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荫凯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750058575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县-地区经济-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论 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出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郡县治,天下安——发展县域经济是我国从古到今都不能回避的重大命题1
一、我国县域的历史沿革1
二、县域经济的基本内涵3
三、县域经济的基本特征4
(一)县域经济是综合性的地域经济系统4
(二)县域经济是中介性的地域经济系统7
(三)县域经济是开放型的地域经济系统8
(四)县域经济是特征鲜明的特色区域经济8
四、建国以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9
(一)建国后县域经济的发展历程9
(二)我国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13
五、壮大县域经济的时代意义14
(一)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要求15
(二)发展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必然选择15
(三)发展县域经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途径17
第二章 喜忧参半——真实世界中的县域经济20
一、县域经济之喜——经济总量不容忽视,成功模式可圈可点20
(一)县域地域辽阔、经济规模巨大20
(二)发达县域的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亮点21
(三)全国涌现出一批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23
二、县域经济之忧——八大问题不容忽视31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31
(二)县域经济产业层次与劳动力素质的低下性34
(三)县域范围内产业发展的高难度性35
(四)县乡财政问题的突出性36
(五)农民增收的极度困难性38
(六)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诸多盲目性39
(七)县级政府权力与义务的非对称性40
(八)中央及省市政府对县域经济发展投入的不合理性41
第三章 灵魂是行动的统帅——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44
一、壮大县域经济的基本原则45
(一)突出特色的原则45
(二)市场导向的原则45
(三)改革创新、开放带动的原则45
(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46
(五)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46
二、壮大县域经济的思路46
(一)激活县域经济三大资源46
(二)加快推进“三化”进程47
(三)尽快建立并完善“三个制度”57
(四)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58
第四章 县域经济发展出路一: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61
一、农业产业化的历史与内涵61
(一)农业产业化的历史61
(二)农业产业化界定与内涵62
二、推进县域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与作用63
(一)农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63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改造传统农业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途径64
(三)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业效益65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65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有利于转移剩余劳动力,推动农村城镇化66
三、农业产业化的类型与成功模式67
(一)农业产业化的类型67
(二)农业产业化的成功案例68
四、县域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突出问题74
(一)主导产业培植困难74
(二)农户经营规模小而分散,制约了产业化的推进75
(三)龙头企业带动乏力75
(四)基地建设规模小、专门化水平低76
(五)缺乏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76
(六)重复建设问题十分严重77
(七)服务体系滞后77
(八)政府与市场的功能有待协调78
(九)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缺乏品牌意识78
五、推进县域农业产业化的思路与对策79
(一)切实加强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宏观指导79
(二)因地制宜,面向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农业产业化项目79
(三)抓好龙头企业的建设80
(四)搞好基地建设82
(五)完善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内部利益机制83
(六)培育市场和开拓市场83
(七)建设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84
(八)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85
(九)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86
第五章 县域经济发展出路二:加快发展工业化88
一、工业化的内涵88
二、县域工业化的地位与作用89
(一)县域工业化是国家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89
(二)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90
三、县域工业化的特点92
(一)以民营经济为主92
(二)以中小企业为主93
(三)专业化的特色经济93
(四)总体上处于分工环节的低端93
四、县域工业化发展中的问题94
(一)竞争力不强94
(二)资本匮乏,融资困难96
(三)体制约束,妨碍资源优化配置96
五、县域工业化的类型与成功案例98
(一)县域工业化的类型98
(二)县域工业化的成功案例100
六、县域工业化的思路与对策107
(一)大力发展民营经济107
(二)积极扶持中小企业108
(三)培育专业化特色产业,形成企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108
(四)推进技术创新,培育人力资本109
(五)完善融资体制,解决资本短缺110
(六)强化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中111
(七)推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111
(八)改善宏观调控112
第六章 县域经济发展出路三:加快实施城镇化113
一、城镇化的内涵113
二、小城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114
(一)小城镇是我国多元城镇化战略中的重要部分和县域城镇化推进的现实基础114
(二)小城镇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115
(三)小城镇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创造就业机会116
(四)加快推进城镇化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集约增长117
(五)实施城镇化战略有利于拉动需求,开拓农村市场118
三、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18
(一)规模偏小,经济实力弱,产业和人口集聚水平低119
(二)缺乏规划119
(三)小城镇财力有限,建设资金不足120
(四)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抑制了农民进城的意愿120
(五)现行土地制度制约了小城镇发展121
(六)小城镇管理体制不完善,综合协调能力差121
四、小城镇建设的成功模式122
(一)龙港镇——农民造城、改革创新122
(二)白沟镇——市场兴镇、滚动发展123
(三)锦丰镇——多业并举、厂地联合124
(四)塘村镇——工业支柱、社会融资126
(五)小协镇——科学规划、制度创新127
五、小城镇发展的思路与对策129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129
(二)强化产业基础,提升小城镇的集聚能力130
(三)建立多元投融资体制,解决小城镇建设资金130
(四)建立和健全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进镇的后顾之忧131
(五)完善小城镇土地使用制度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132
(六)在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界定好县(市、区)与镇的事权关系,加强镇的调控能力132
第七章 县域经济发展出路四:土地管理与经营制度的创新134
一、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134
(一)农地产权制度变迁134
(二)家庭承包经营的绩效与局限137
(三)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142
二、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下县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46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况147
(二)圈地之弊:园区的功与过149
(三)“地根”紧缩背景下,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策略154
(四)部分县市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成功经验156
第八章 县域经济发展出路五:市县行政体制改革的希望与出路160
一、市县行政管理体制的现实评价160
(一)市县行政体制的演变160
(二)现行市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61
二、国外行政管理体制的结构165
(一)行政管理的层级165
(二)行政管理的模式166
三、地级市不管县市,就得不到发展?——市县行政体制改革的几点探索168
(一)改革的进程168
(二)改革的效果171
(三)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172
四、乡镇体制改革的出路174
(一)建国以来我国乡镇体制的形成174
(二)乡级政府的设置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75
(三)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与探索177
五、市县管理体制的方向180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省管县体制180
(二)因地制宜地加快县市合并181
(三)建立以县(市)派出机构为主的基层管理体制181
(四)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182
第九章 县域经济发展出路六:农村财政金融体制的创新183
一、当前我国县域金融的基本情况183
(一)农村资金外流愈演愈烈183
(二)农村资金外流的主要原因186
二、农村金融改革的突破口187
(一)促进资金回流机制的建立,引导资金流向,加强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187
(二)为县域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和信用环境190
三、我国县域财政的现状分析192
(一)县域财政状况堪忧192
(二)县域财政存在的主要问题192
四、解决县域财政问题的对策探讨195
(一)强化中央和省级政府支持基础教育的职责及投入力度,减轻县级财政负担195
(二)科学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对称的原则,适当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及省以下各级政府之间的财力分配关系196
(三)研究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减少政府层级,以“省管县”来逐渐取代“市+管县”,降低行政管理成本196
(四)推进县级公共支出改革,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县级财政支出结构196
(五)积极引导民间投资,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增加县级财政收入197
(六)对贫困县增加财政扶贫资金、特别是以工代赈资金的投入规模197
(七)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197
(八)继续加大对农业的补贴198
(九)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果198
第十章 县域经济发展出路七:人力资源开发战略199
一、人才是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199
(一)我国县域地区人才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99
(二)县域人才资源匮乏的原因分析200
(三)缓解县域地区人才短缺压力的主要思路201
二、县域地区人才资源开发的战略途径203
(一)构建人才培养机制203
(二)创新人才引进机制206
(三)健全人才使用机制208
(四)完善人才发现机制211
(五)山东省禹城市的用人“高招”212
三、劳务经济是解决县域地区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途径213
(一)劳务经济兴起的动因、特征及其社会经济效应213
(二)新时期县域发展劳务经济的必要性217
(三)县域发展劳务经济的制约因素及主要对策219
(四)广西自治区田东县的“下山、进城、入谷”模式223
第十一章 县域经济发展出路八:扩大开放与招商引资226
一、经济发展环境的营造——地区发展的先导228
(一)“家庭的素质”很关键——塑造具有亲和力的软环境228
(二)“实实在在的嫁妆很重要”——完善地区经济发展的硬环境233
二、当前县域招商引资工作中的几个误区234
(一)浮夸的数字招商234
(二)劳民伤财的全民招商235
(三)不计后果的高成本招商235
(四)竭泽而渔式招商237
三、县域招商引资的策略与模式237
(一)县域招商引资的总体思路237
(二)招商引资的主体策略238
(三)县级政府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几个着力模式243
第十二章 县域经济发展出路九:国家宏观政策的强有力支持248
一、政策的一般功能与作用248
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政策框架制定的基本原则249
(一)分类指导的原则250
(二)综合性原则250
(三)阶段性原则250
(四)全局性原则250
(五)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250
(六)可操作性原则251
三、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框架设计251
(一)财政政策251
(二)金融政策256
(三)产业政策258
(四)扩大对外对内开放政策259
(五)吸引人才和发展科技教育的政策260
(六)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政策261
(七)有差别的区域政策263
(八)深化县域综合改革,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体制保障263
第十三章 他山之石——国外地方经济振兴的成功模式267
一、美国地方经济振兴的成功经验267
(一)美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性及不良影响267
(二)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区域经济差异性的变化268
(三)美国各时期的区域经济开发法案270
(四)美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主要特点272
二、欧盟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275
(一)欧盟地区经济发展概况275
(二)欧盟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关政策277
(三)地方政府在协调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职责280
三、日本区域振兴战略的基本模式281
(一)日本地区产业开发在地区政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81
(二)日本不同时期的综合开发282
(三)日本地方产业振兴战略的基本经验284
四、国外区域及区域产业发展经验的几点启示286
(一)把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努力缩小地区差距看作国家的一项战略任务,长期抓下去286
(二)进一步重视区域政策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的作用287
(三)加强规划和法律、法规建设,增强经济社会调控的规范287
(四)进一步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并切实严格资金监管288
(五)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创造经济发展环境288
(六)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对地区经济的促动作用288
热门推荐
- 3006658.html
- 155432.html
- 176947.html
- 2468475.html
- 601046.html
- 1680441.html
- 2377252.html
- 2382701.html
- 1230315.html
- 22090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85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798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08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35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3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13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30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90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2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6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