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教育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教育史
  • 王献玲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50278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114MB
  • 文件页数:380页
  • 主题词:教育史-中国-远距离教育-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教育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远古至先秦时期的教育2

专题1 教育的起源2

第一讲 原始社会的教育2

一、远古人类的教育活动2

二、氏族公社时期的物质生活教育3

三、氏族公社时期的习俗和精神生活教育4

四、文字的产生及其对教育的促进4

五、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5

六、教育起源评析:生活教育的重大意义5

第二讲 夏、商、周时期教育的发展7

一、夏、商、周学校教育的组织形式7

二、夏、商、周学校教育的目的和内容8

三、六艺8

四、学在官府9

专题2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变革13

第一讲 官学衰废和士阶层的崛起13

一、官学衰废13

二、私学兴起14

三、士阶层的崛起15

第二讲 稷下学宫和诸子百家18

一、稷下学宫的产生和发展18

二、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18

三、诸子百家19

专题3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23

第一讲 孔子的教育思想23

一、重视教育的作用24

二、提倡“有教无类”24

三、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25

四、以六艺为教学内容26

五、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27

六、树立教师的典范29

第二讲 孟荀的教育思想34

一、孟子的教育思想34

二、荀况的教育思想38

三、《学记》42

第三讲 墨家的教育思想47

一、墨翟及墨家学派47

二、论教育的作用47

三、论教育的目的48

四、论教育内容48

五、教育方法50

第四讲 道家的教育思想53

一、老庄及道家学派53

二、论教育的作用55

三、论理想人格56

四、论德性的恢复56

第五讲 法家的教育思想59

一、法家学派59

二、绝对的“性恶论”60

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61

四、提倡“耕战”61

第二编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教育66

专题1 秦汉文教政策及教育发展66

第一讲 秦朝至汉初封建教育思想体系的确立66

一、书同文、行同伦和言同一66

二、汉初各家并存,推重“黄老之术”69

三、独尊儒术69

四、经学教育70

五、察举制及其对教育的影响72

第二讲 汉代封建学校教育制度的奠基75

一、太学76

二、宫邸学和鸿都门学79

三、郡国学80

四、私学80

第三讲 汉代教育思想83

一、贾谊的教育思想83

二、董仲舒的教育思想86

三、王充的教育思想89

专题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发展94

第一讲 魏晋南北朝封建教育制度的发展94

一、魏晋学校教育制度的变化94

二、南朝教育制度的发展97

三、北朝教育制度的发展98

第二讲 魏晋南北朝的教育思潮100

一、傅玄的教育思想100

二、嵇康的教育思想102

三、颜之推的教育思想104

专题3 隋唐教育的发展与教育思想109

第一讲 隋唐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109

一、文教政策109

二、中央官学112

三、地方官学113

四、隋唐时期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113

第二讲 中外教育的交流116

一、中日教育交流116

二、中朝教育交流118

三、中印教育交流119

第三讲 科举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21

一、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21

二、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123

三、科举制的影响125

第四讲 隋唐教育思想127

一、韩愈的教育思想127

二、柳宗元的教育思想130

第三编 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教育136

专题1 宋元时期的教育发展136

第一讲 宋元时期的教育制度136

一、宋代的文教政策136

二、宋代的三次兴学运动137

三、宋代的教育制度140

四、元代的教育制度141

第二讲 宋元时期的蒙学145

一、蒙学教育的发展145

二、蒙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146

三、蒙养教材148

第三讲 宋元时期的书院152

一、书院的产生152

二、宋代的书院152

三、元代的书院155

四、书院教育的特点和影响156

专题2 宋元时期的教育思潮162

第一讲 理学教育思潮162

一、理学教育思潮产生的背景162

二、理学教育思潮的发展163

三、理学教育的基本特征167

四、理学教育的方法168

第二讲 功利教育思想173

一、功利教育思潮的发端173

二、功利教育思潮的发展174

三、功利教育的基本特征175

四、功利教育的方法177

专题3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的教育发展183

第一讲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的教育制度182

一、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的文教政策182

二、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的科举制度183

三、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的中央官学185

四、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的地方官学186

五、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的蒙学187

第二讲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的书院教育190

一、明朝的书院190

二、清朝的书院192

三、明清书院教育的特点193

专题4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教育思潮196

第一讲 心学教育思潮196

一、心学教育思潮的产生196

二、心学教育思潮的发展198

三、心学教育的基本特征198

四、心学教育的方法200

第二讲 实学教育思潮203

一、实学教育思潮的产生203

二、实学教育思潮的演变204

三、实学教育的基本内容204

四、实学教育的方法206

第四编 中国近现代教育212

专题1 西学的传播和艰难探索212

第一讲 封建教育的颓废与西学的初现212

一、封建社会末期教育的颓废212

二、改革派的文化教育主张214

三、太平天国的教育217

四、早期的教会教育220

第二讲 洋务教育225

一、洋务教育的产生225

二、洋务教育的实施225

三、洋务教育的分析评价230

四、洋务教育思想:中体西用231

第三讲 维新教育234

一、早期改良派的主张234

二、维新教育实践236

三、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237

四、维新派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239

专题2 近代教育的变革246

第一讲 清末新教育的推进246

一、清末学制的建立246

二、废科举,兴学堂249

三、建立教育行政机构,厘定教育宗旨249

四、留学教育的勃兴250

第二讲 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教育改革的深化253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主张253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实践254

三、民国政府教育方针的确立及实施256

第三讲 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新思潮的传播和实践259

一、复古教育的逆流259

二、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变革260

三、新文化运动中的教育思潮和教育团体262

四、学校教学改革与教育实验的展开267

五、壬戌学制的制定269

第四讲 蔡元培教育思想273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273

二、提倡健全人格教育274

三、大学教育理想和实践276

四、“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理念279

五、教育独立思想280

专题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285

第一讲 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方针及实施285

一、“三民主义教育”宗旨和实施原则285

二、国民党教育方针的调整287

三、国民党教育方针在大陆的终结288

四、国民政府的教育行政管理289

五、国民政府的学校教育管理290

第二讲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学校教育295

一、学制的变迁295

二、各级教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统一296

三、初等教育297

四、中等教育299

五、高等教育301

六、日伪占领区的奴化教育和反奴化教育的斗争302

第三讲 民主主义教育家的思想及其实践活动305

一、晏阳初的“乡村教育”思想306

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308

三、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310

四、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及实践313

五、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315

专题4 新民主主义教育323

第一讲 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探索和发展323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323

二、新民主主义教育纲领的提出324

三、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教育实践325

四、李大钊教育思想328

五、恽代英教育思想329

六、杨贤江教育思想332

第二讲 革命根据地教育方针的形成与确立336

一、苏区的教育方针政策336

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方针政策337

三、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确立339

四、解放区的教育方针政策340

第三讲 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开展及基本特征343

一、革命根据地的干部教育344

二、革命根据地的普通成人教育348

三、革命根据地的儿童教育350

四、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353

主要参考文献3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