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方经济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赵英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27132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107MB
- 文件页数:391页
- 主题词:西方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西方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问题1
1.1 稀缺性:人类延续的一个永恒话题2
1.2 经济学:研究理性人如何应对稀缺的学问2
1.2.1 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由来2
1.2.2 经济学是研究理性人如何行为的科学3
1.2.3 经济学是致用之学4
1.3 经济学的分类5
1.3.1 按研究对象分类5
1.3.2 按研究方法分类6
1.4 经济学家之间的分歧7
1.5 经济学的智慧理念8
1.6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工具和基本方法12
1.6.1 经济学研究最基本的两大工具12
1.6.2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4
1.7 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方式和效率比较18
小结19
习题20
第2章 供给与需求理论21
2.1 需求及其决定因素22
2.1.1 价格与需求量22
2.1.2 其他因素与需求24
2.1.3 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几何图形26
2.2 供给及其决定因素26
2.2.1 价格与供给量27
2.2.2 其他因素与供给28
2.2.3 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的几何图形表示29
2.3 价格的决定和供求均衡变动30
2.3.1 均衡的实现30
2.3.2 均衡的几何图形描述31
2.3.3 均衡的函数计算31
2.3.4 均衡的变动32
2.4 弹性理论:对供给与需求的进一步讨论34
2.4.1 弹性概念34
2.4.2 价格弹性34
2.4.3 收入弹性40
2.4.4 交叉价格弹性41
2.5 考虑到时间维度的供求变化42
2.5.1 预期与投机模型42
2.5.2 蛛网理论44
小结45
习题46
第3章 政府干预与市场供给和需求47
3.1 经济效率与经济福利47
3.1.1 经济效率47
3.1.2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48
3.1.3 经济总剩余与无谓损失49
3.2 政府干预下的价格控制与数量控制50
3.2.1 价格控制50
3.2.2 数量控制53
3.3 税收的经济影响54
3.3.1 税收54
3.3.2 福利损失55
3.4 国际贸易中的关税与进口配额56
3.4.1 关税对经济的影响56
3.4.2 进口配额对经济的影响57
小结57
习题58
第4章 对需求的深入分析——消费者行为理论59
4.1 基数效用理论60
4.1.1 效用的含义60
4.1.2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60
4.1.3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61
4.1.4 消费者均衡62
4.1.5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曲线64
4.2 序数效用理论64
4.2.1 无差异曲线65
4.2.2 边际替代率66
4.2.3 预算线66
4.2.4 消费者均衡68
4.2.5 消费者均衡的变动68
4.2.6 价格变化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69
小结71
习题72
第5章 对供给的深入分析——生产与成本理论73
5.1 生产与成本理论的基本概念73
5.1.1 生产函数74
5.1.2 成本74
5.1.3 成本方程与成本函数75
5.1.4 收益与利润76
5.2 一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77
5.2.1 短期与长期的生产理论77
5.2.2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77
5.2.3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79
5.2.4 生产的三阶段80
5.3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的最佳组合80
5.3.1 等产量曲线80
5.3.2 等成本线82
5.3.3 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82
5.3.4 生产扩展线83
5.3.5 脊线和生产的经济区域84
5.3.6 规模报酬84
5.4 短期成本86
5.4.1 短期成本及其分类86
5.4.2 短期成本曲线分析90
5.5 长期成本91
5.5.1 长期总成本91
5.5.2 长期平均成本93
5.5.3 长期边际成本95
小结97
习题98
第6章 市场结构理论101
6.1 完全竞争市场102
6.1.1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102
6.1.2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103
6.1.3 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与行业长期供给曲线107
6.1.4 完全竞争与市场效率109
6.2 垄断市场110
6.2.1 垄断的形成110
6.2.2 垄断的生产决策111
6.2.3 垄断和市场效率113
6.2.4 价格歧视114
6.3 垄断竞争115
6.3.1 垄断竞争的特征115
6.3.2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与长期均衡116
6.4 寡头垄断市场118
6.4.1 寡头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特征和分类118
6.4.2 合作的均衡118
6.4.3 非合作均衡120
6.4.4 博弈论122
小结125
习题126
第7章 生产要素理论128
7.1 生产要素需求128
7.1.1 生产要素需求的特性128
7.1.2 边际生产力理论129
7.1.3 生产要素需求130
7.2 生产要素的供给与均衡价格的决定135
7.2.1 生产要素的供给135
7.2.2 均衡价格的决定136
7.3 劳动市场和工资139
7.3.1 劳动的供给与需求139
7.3.2 不同市场结构下的工资和就业量的决定141
7.3.3 工资的差异143
7.4 资本、土地的供给和利息、地租的决定144
7.4.1 土地的供给和地租144
7.4.2 资本的供给和利息145
7.5 收入平等与否的讨论146
7.5.1 洛伦兹曲线146
7.5.2 基尼系数147
小结148
习题148
第8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150
8.1 从局部均衡到一般均衡150
8.1.1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151
8.1.2 从局部均衡到一般均衡概述151
8.2 一般均衡模型154
8.2.1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155
8.2.2 一般均衡实现中的“拍卖人”机制157
8.3 一般均衡理论的存在性证明158
8.3.1 超额需求函数158
8.3.2 瓦尔拉斯定律158
8.3.3 一般均衡的存在159
8.3.4 一般均衡的应用159
8.4 对一般均衡理论的评述159
8.5 社会效率的标准:帕累托最优160
8.5.1 帕累托最优的含义160
8.5.2 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条件161
8.6 竞争与社会效率的实现166
8.6.1 竞争与交换的效率166
8.6.2 竞争与生产的效率167
8.6.3 竞争与生产和交换的效率168
小结168
习题169
第9章 市场边界与政府微观政策170
9.1 外部性170
9.1.1 外部性与市场失灵171
9.1.2 对外部性问题的干预173
9.2 垄断177
9.2.1 垄断导致的福利损失177
9.2.2 垄断引起的寻租行为178
9.2.3 对垄断的干预178
9.3 公共物品180
9.3.1 公共物品的特征180
9.3.2 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181
9.3.3 对公共物品的干预182
9.4 不完全信息184
9.4.1 信息的不完全184
9.4.2 信息的不对称184
9.4.3 对不完全信息的干预185
小结186
习题186
第10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专题188
10.1 企业理论188
10.1.1 企业的本质188
10.1.2 企业的目标191
10.1.3 委托代理理论192
10.2 行为经济学197
10.2.1 概述197
10.2.2 预期理论198
10.3 不对称信息理论200
10.3.1 逆向选择201
10.3.2 道德风险203
10.4 拍卖理论204
10.4.1 拍卖的含义及历史204
10.4.2 拍卖的方式205
10.4.3 拍卖的应用206
小结207
习题207
第11章 宏观经济问题和理论争论209
11.1 宏观经济学的起源209
11.1.1 宏观经济学的诞生209
11.1.2 从微观经济学到宏观经济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210
11.2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211
11.2.1 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211
11.2.2 宏观经济政策220
11.3 宏观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争论221
11.3.1 早期宏观经济思想221
11.3.2 古典学派理论221
11.3.3 凯恩斯主义理论222
11.3.4 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223
小结224
习题224
第12章 国民产出与国民总收入的核算225
12.1 衡量总产出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225
12.2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227
12.2.1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思想227
12.2.2 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方法228
12.2.3 衡量国民收入的其他指标233
12.3 关于国民收入核算的几点说明235
12.3.1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235
12.3.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37
12.3.3 比较不同国家的GDP水平:利用购买力平价方法237
12.3.4 GDP统计不足之处238
小结241
习题241
第13章 国民产出水平的决定模型243
13.1 总需求、总供给与国民产出244
13.1.1 总需求、总供给与国民产出的关系244
13.1.2 总支出与总收入的关系:引入凯恩斯的45°线图245
13.2 凯恩斯主义宏观模型248
13.2.1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产出的均衡模型248
13.2.2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产出的均衡模型250
13.2.3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产出的决定251
13.2.4 均衡国民产出的变动251
13.3 乘数理论252
13.3.1 乘数的概念252
13.3.2 其他乘数253
13.4 缺口理论与宏观经济失衡255
13.4.1 均衡国民产出与充分就业国民产出255
13.4.2 通货膨胀缺口和通货紧缩缺口255
13.5 经济周期波动的凯恩斯主义解释257
13.5.1 经济周期的定义及阶段257
13.5.2 加速原理和乘数论的结合:对经济周期的一种解释258
小结263
习题263
第14章 经济增长理论264
14.1 经济增长及其源泉264
14.1.1 经济增长的概念及其计算265
14.1.2 关于经济增长的一些观察结论265
14.1.3 经济增长的源泉267
14.2 经济增长模型267
14.2.1 哈罗德—多马模型267
14.2.2 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的评价270
14.2.3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271
14.3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275
14.3.1 索洛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275
14.3.2 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276
14.4 新增长理论模型277
14.4.1 新增长理论的主要模型277
14.4.2 简单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AK模型279
14.4.3 对新增长理论的评价281
小结282
习题282
第15章 金融、货币和利率的决定283
15.1 金融体系283
15.1.1 金融体系的作用283
15.1.2 金融中介机构与中央银行284
15.1.3 金融市场287
15.2 货币需求289
15.2.1 货币及其职能289
15.2.2 货币的种类290
15.2.3 货币需求概述293
15.3 货币的供给294
15.3.1 货币的度量294
15.3.2 货币创造(一)296
15.3.3 货币创造(二)297
15.4 均衡利率水平的决定299
15.4.1 古典利率决定理论299
15.4.2 凯恩斯利率决定理论299
15.4.3 利率的变动300
小结300
习题300
第16章 IS-LM模型和AD-AS模型302
16.1 产品市场和IS曲线302
16.1.1 IS曲线及其推导303
16.1.2 IS曲线的斜率305
16.1.3 IS曲线的移动305
16.1.4 产品市场的失衡305
16.2 货币市场与LM曲线306
16.2.1 LM曲线及其推导306
16.2.2 LM曲线的斜率308
16.2.3 LM曲线的移动308
16.2.4 货币市场的失衡308
16.3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309
16.3.1 均衡的形成309
16.3.2 非均衡向均衡的调节310
16.3.3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变动310
16.4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312
16.4.1 总需求函数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313
16.4.2 总供给315
16.4.3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318
小结320
习题320
第17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321
17.1 失业321
17.1.1 失业与失业率321
17.1.2 失业的类型和成因322
17.1.3 失业的影响327
17.2 通货膨胀328
17.2.1 通货膨胀的定义和衡量328
17.2.2 通货膨胀的分类330
17.2.3 通货膨胀的影响333
17.3 菲利普斯曲线335
17.3.1 菲利普斯曲线的由来及其含义335
17.3.2 菲利普斯曲线的扩展337
小结339
习题339
第18章 宏观经济政策341
18.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和政策原理341
18.1.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341
18.1.2 宏观经济政策原理342
18.2 宏观财政政策342
18.2.1 财政收支体系342
18.2.2 财政政策的内容344
18.2.3 财政政策的实践346
18.3 货币政策347
18.3.1 货币政策的目标347
18.3.2 货币政策工具348
18.3.3 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349
18.3.4 货币政策的争论350
18.4 政策工具的效果分析351
18.4.1 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352
18.4.2 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353
18.4.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354
18.5 经济增长促进政策355
小结358
习题359
第19章 开放的宏观经济学360
19.1 国际收支与汇率360
19.1.1 国际收支平衡360
19.1.2 汇率363
19.2 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366
19.2.1 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概念366
19.2.2 BP曲线与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均衡分析367
19.3 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368
19.3.1 固定汇率制下的IS-LM-BP模型368
19.3.2 浮动汇率制下的IS-LM-BP模型369
19.4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370
19.4.1 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370
19.4.2 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370
19.4.3 浮动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371
19.4.4 浮动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371
小结372
习题373
参考文献374
热门推荐
- 3728523.html
- 1661915.html
- 948760.html
- 3412114.html
- 2699960.html
- 58374.html
- 2096935.html
- 282994.html
- 3425490.html
- 5941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79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006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37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519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78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39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0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19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03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5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