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初中英语教材知识资料包【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初中英语教材知识资料包
  • 刘增利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 ISBN:753033738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12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675页
  • 主题词:英语课-初中-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初中英语教材知识资料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语音篇1

一、语音基础知识概述1

(一)综述1

(二)字母、音标与音素1

1.字母及其名称1

2.音标1

3.音素1

(三)音节2

1.音节的概念2

2.音节的分类2

3.单词的音节3

4.音节的划分3

二、读音规则4

(一)26个字母的读音4

(二)元音字母及元音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规则4

1.a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规则4

2.a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规则5

3.e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规则6

4.e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规则7

5.i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规则8

6.i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规则9

7.o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规则9

8.o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规则10

9.u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规则12

10.u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规则12

(三)元音字母及组合在非重读音节中的读音规则13

(四)辅音字母及辅音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规则13

1.b及其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13

2.c及其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13

3.d及其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14

4.f及其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14

5.g及其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14

6.h及其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15

7.j及其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15

8.k及其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15

9.l及其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15

10.m及其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15

11.n及其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16

12.p及其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16

13.q及其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16

14.r及其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16

15.s及其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16

16.t及其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18

17.v及其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18

18.w及其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18

19.x及其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19

20.y及其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19

21.z及其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19

三、重音19

(一)单词重音19

1.重音等级19

2.双音节词的重读规则19

3.多音节词的重读规则20

4.复合词的重读规则20

5.重音的转移20

(二)句子重音20

1.句子重音概述20

2.重读规则21

3.重读的特殊情况22

四、连读22

(一)概述22

(二)连读的方式22

(三)连读需注意的问题23

五、爆破音及失去爆破23

(一)概念23

(二)出现爆破的情况23

六、意群与停顿24

(一)概念24

(二)意群的构成24

七、语调25

(一)概述25

(二)语调的种类25

(三)语调的用法25

1.降调的用法25

2.升调的用法25

3.语调的组合用法26

附:英语国际音标变化表26

词汇篇28

一、词汇概述28

二、构词法28

(一)派生法28

1.常用的单词前缀28

2.常用的单词后缀33

(二)复合法45

1.复合名词45

2.复合形容词46

3.复合动词47

4.复合副词47

(三)转化法47

1.名词转化成动词47

2.形容词转化成动词48

3.副词转化成动词48

4.介词转化成动词48

5.感叹词转化成动词48

6.形容词转化成名词48

7.副词转化成名词48

8.动词转化成名词48

三、同(近)义词、反义词48

(一)同(近)义词48

(二)反义词50

四、单词记忆的方法53

(一)逻辑记忆法53

(二)联想记忆法53

(三)构词记忆法54

(四)分类记忆法54

(五)比较记忆法54

(六)联系记忆法55

(七)造句记忆法55

(八)间隔重复记忆法55

(九)拼读记忆法55

(十)阅读记忆法55

(十一)词典记忆法55

(十二)卡片记忆法56

(十三)朗读记忆法56

(十四)同义词记忆法56

(十五)反义词记忆法56

(十六)图示记忆法56

(十七)感官记忆法57

(十八)图表记忆法57

(十九)理解记忆法57

(二十)游戏记忆法57

(二十一)媒体记忆法57

(二十二)字母重组替换记忆法58

(二十三)趣味记忆法58

(二十四)习语、谚语记忆法58

五、单词记忆的误区59

六、中考易混词辨析60

七、新课标规定初中生必备单词及相关短语133

词法篇201

第一部分 词类概述201

一、词的分类201

二、词类的辨别201

(一)名词词尾201

(二)形容词词尾201

(三)动词词尾202

(四)副词词尾202

(五)数词词尾202

三、词类的转化202

(一)名词用作动词202

(二)动词用作名词202

(三)形容词用作动词202

第二部分 名词203

一、知识网络结构图203

二、名词概述203

三、名词的分类204

(一)专有名词204

(二)普通名词204

四、名词的数204

(一)可数名词的数204

1.规则变化205

2.不规则变化206

3.复合名词的复数207

(二)不可数名词的数207

1.概述207

2.表示方法207

(三)名词单、复数的特殊用法207

1.只有复数形式的名词207

2.只用复数形式的名词短语208

3.在短语中用单、复数均可的名词208

五、名词所有格208

(一)名词所有格概述208

(二)’s所有格的构成208

(三)’s所有格的用法209

(四)’s所有格与“of+名词”结构209

(五)名词双重所有格210

1.双重所有格的含义210

2.使用双重所有格应注意的问题210

六、名词在句子中的作用210

(一)作主语210

(二)作表语210

(三)作宾语210

(四)作宾语补足语210

(五)作定语211

(六)作状语211

(七)作同位语211

(八)作呼语211

七、中考真题再现211

第三部分 代词213

一、知识网络结构图213

二、代词概述213

三、代词的分类及用法214

(一)人称代词214

1.人称代词的分类214

2.人称代词的用法215

3.人称代词的词序215

(二)物主代词216

1.物主代词的分类216

2.物主代词的用法216

(三)反身代词216

1.反身代词的构成216

2.反身代词在句中的作用217

3.带有反身代词的惯用语217

(四)相互代词217

1.相互代词概述217

2.相互代词在句中的作用217

(五)指示代词218

1.指示代词概述218

2.指示代词在句中的作用218

3.指示代词的用法218

(六)不定代词219

1.不定代词概述219

2.不定代词在句中的作用219

3.常见不定代词的用法219

(七)疑问代词224

1.疑问代词概述224

2.疑问代词的用法225

四、中考真题再现225

第四部分 形容词和副词227

一、知识网络结构图227

二、形容词和副词概述227

三、形容词227

(一)形容词的构成227

1.本身即为形容词的词227

2.由“名词+y”构成227

3.加后缀构成228

4.由“名词+ly”构成228

5.复合形容词的构成方法228

(二)形容词的位置228

1.单个形容词的位置228

2.多个形容词的位置228

3.其他情况229

(三)形容词在句中的作用229

1.作定语229

2.作表语229

3.作宾语补足语229

4.作主语补足语229

5.作主语或宾语229

6.作状语229

四、副词229

(一)副词的分类229

(二)副词的构成230

(三)副词在句中的作用230

1.作状语230

2.作表语230

3.作介词宾语230

4.作定语230

5.作补语231

(四)副词的位置231

五、形容词、副词的级231

(一)形容词、副词的级的构成231

(二)形容词、副词的原级232

(三)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232

(四)形容词、副词的最高级233

(五)无比较级、最高级的形容词和副词233

六、中考真题再现235

第五部分 动词237

一、知识网络结构图237

二、动词概述237

三、动词的分类238

(一)动词分类概述238

(二)实义动词239

1.及物动词239

2.不及物动词240

3.既可作及物动词也可作不及物动词240

(三)连系动词240

1.系动词be240

2.其他可作系动词用的词241

3.可作实义动词的系动词241

(四)情态动词241

1.情态动词概述241

2.情态动词的特征241

3.情态动词的用法242

4.中考真题再现248

(五)助动词249

1.助动词概述249

2.助动词的作用249

3.助动词的用法249

(六)使役动词251

1.使役动词概述251

2.make与get的用法251

3.“have/get +宾语+过去分词”结构251

4.let的用法251

5.使役动词的被动语态251

(七)短语动词251

1.短语动词概述251

2.常见构成短语动词的动词251

3.常见构成短语动词的介词、副词252

4.短语动词的构成形式252

5.中考真题再现252

四、动词的时态253

(一)时态概述253

(二)一般现在时254

(三)一般过去时254

(四)一般将来时255

(五)过去将来时256

(六)现在进行时257

(七)过去进行时257

(八)现在完成时258

(九)过去完成时259

(十)将来完成时260

(十一)中考真题再现260

五、动词的语态261

(一)动词语态的分类261

(二)主动语态261

(三)被动语态262

1.被动语态概述262

2.各种时态被动语态的构成262

(四)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263

1.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关系263

2.短语动词的被动语态263

3.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263

4.带双宾语的动词的被动语态263

5.带宾语补足语的动词的被动语态263

6.不定式的被动语态263

7.不能变为被动语态的句子263

(五)被动语态和“连系动词be+表语(过去分词)”265

(六)中考真题再现265

六、非谓语动词265

(一)非谓语动词概述265

(二)动词不定式265

1.动词不定式概述265

2.不定式的时态266

3.不定式的否定式266

4.不定式省略to的情况266

5.不定式在句中的作用266

(三)分词268

1.现在分词与过去分词268

2.分词的否定式268

3.分词在句中的作用268

(四)动名词269

1.动名词概述269

2.动名词的时态269

3.动名词的语态269

4.动名词的否定式270

5.动名词在句中的作用270

6.动名词的复合结构270

7.动名词和动词不定式270

(五)中考真题再现271

第六部分 数词273

一、知识网络结构图273

二、数词概述273

三、数词的种类274

四、数词在句中的作用274

(一)作主语274

(二)作表语274

(三)作定语274

(四)作宾语274

(五)作同位语275

五、数词的构成及用法275

(一)基数词的构成及用法275

1.常用基数词列表275

2.基数词的构成275

3.基数词的位置276

(二)序数词的构成及用法276

1.常用序数词列表276

2.序数词的记忆口诀276

3.序数词的用法276

六、数词的常见表达法与读法277

(一)分数、百分数、小数的表达法277

1.分数277

2.百分数277

3.小数277

(二)倍数的表达法277

(三)加减乘除运算277

(四)约数表达法278

(五)编号的表达法278

(六)年、月、日、时刻的表达法278

1.年份的写法和读法278

2.年代的表达法279

3.年、月、日的写法和读法279

4.时间的写法和读法279

(七)其他特殊表达法279

七、表示不定数量的常用词或短语280

(一)不定数量的词或词组与名词的搭配关系280

(二)一些特殊词的用法280

1.hundred, thousand, million, billion的用法280

2.score的用法280

3.dozen的用法280

八、中考真题再现280

第七部分 冠词283

一、知识网络结构图283

二、冠词概述283

三、冠词的分类283

(一)不定冠词283

(二)定冠词283

四、冠词的用法283

(一)冠词用法的总原则283

(二)不定冠词的用法284

(三)定冠词的用法285

(四)不用冠词的场合286

(五)有无定冠词的区别288

五、中考真题再现288

第八部分 介词和介词短语290

一、知识网络结构图290

二、介词和介词短语概述290

三、介词的分类290

四、介词的基本用法291

(一)与名词或代词连用291

1.作定语291

2.作状语291

3.作表语291

4.作宾语补足语291

(二)与动词或形容词连用291

五、常用介词的用法291

六、中考真题再现299

第九部分 连词301

一、知识网络结构图301

二、连词概述301

三、连词的分类301

(一)并列连词301

1.表示联合关系的并列连词301

2.表示转折关系的并列连词301

3.表示选择关系的并列连词302

4.表示因果关系的并列连词302

(二)从属连词302

1.引导名词性从句的从属连词302

2.引导状语从句的从属连词302

四、部分易混连词的用法比较303

(一)when和while303

(二)though和as304

(三)because, as, since和for304

(四)if和whether304

五、中考真题再现304

第十部分 感叹词306

一、知识网络结构图306

二、感叹词概述306

(一)定义306

(二)成分306

(三)标点306

(四)位置306

(五)翻译307

三、英语中常见的感叹词307

四、其他感叹词307

句法篇308

第一部分 句子概述308

第二部分 句子成分308

一、句子成分概述308

二、各成分在句中的表示方法309

(一)主语309

(二)谓语309

(三)表语309

(四)宾语310

(五)定语310

(六)状语311

(七)补语312

(八)同位语312

(九)独立成分312

第三部分 句子类型(一)313

一、陈述句313

(一)肯定句313

(二)否定句313

二、疑问句314

(一)一般疑问句314

1.一般疑问句概述314

2.一般疑问句的结构314

3.一般疑问句的答语314

4.一般疑问句的否定式314

(二)特殊疑问句315

1.特殊疑问句概述315

2.特殊疑问句的构成及用法315

3.特殊疑问词315

4.特殊疑问句的答语316

(三)选择疑问句317

1.选择疑问句概述317

2.一般疑问句演化来的选择疑问句317

3.特殊疑问句演化来的选择疑问句317

4.or not构成的选择疑问句317

5.选择疑问句的答语317

6.or连接的选择疑问句317

(四)反意疑问句318

1.反意疑问句的构成318

2.反意疑问句需注意的问题318

3.反意疑问句的语调318

4.反意疑问句的答语319

5.一些特殊句式的反意疑问句319

三、祈使句321

(一)祈使句概述321

(二)祈使句的构成321

(三)let引导的祈使句321

(四)祈使句的否定式322

(五)祈使句的强调式322

(六)不含动词的祈使句322

(七)祈使句的被动结构322

四、感叹句322

(一)感叹句概述322

(二)感叹句的省略322

(三)what引导的感叹句323

(四)how引导的感叹句323

(五)没有感叹词的感叹句323

(六)形容词与副词的省略323

(七)感叹句的转换323

1.陈述句到感叹句的转换323

2.what与how引导的感叹句之间的转换323

第四部分 句子类型(二)324

一、简单句324

(一)简单句概述324

(二)主语+不及物动词324

(三)主语+及物动词+宾语324

(四)主语+双宾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326

(五)主语+系动词+表语326

(六)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328

二、并列句330

(一)并列句概述330

(二)并列句的结构330

1.由逗号、分号连接330

2.由并列连词连接330

(三)并列句中的并列连词330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330

2.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330

3.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331

4.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331

三、复合句332

(一)复合句概述332

1.从句的分类332

2.复合句的引导词332

(二)宾语从句332

1.宾语从句概述332

2.宾语从句在句中的位置333

3.宾语从句的引导词333

4.宾语从句的语序334

5.宾语从句的时态334

6.中考真题再现334

(三)状语从句336

1.时间状语从句336

2.地点状语从句338

3.原因状语从句339

4.目的状语从句340

5.结果状语从句340

6.条件状语从句340

7.方式状语从句342

8.让步状语从句342

9.比较状语从句343

10.中考真题再现343

(四)定语从句344

1.定语从句概述344

2.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345

3.关系副词引导的定语从句347

4.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348

5.使用关系代词还是关系副词348

6.定语从句的主谓一致348

7.中考真题再现348

第五部分 其他专项知识349

一、强调349

(一)用单词、词组表示强调349

(二)用句型表示强调350

二、否定352

(一)否定的一般形式352

(二)否定的特殊形式352

(三)关于并列成分的否定353

(四)半否定与完全否定353

(五)关于否定转移353

三、There he句型354

(一)There be句型概述354

(二)There be结构的主谓一致354

(三)There he与have354

(四)There be句型的否定和疑问句354

(五)There be句型的时态354

(六)There be结构中的谓语动词355

(七)There be句型中需注意的几点355

四、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355

(一)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概述356

(二)各种句子构成的间接引语356

1.陈述句356

2.疑问句356

3.祈使句356

(三)间接引语中的呼应356

1.人称的呼应356

2.时态的一致356

3.指示代词、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及动词的一致357

五、主谓一致358

(一)主谓一致概述358

(二)主谓一致的基本原则358

1.语法一致358

2.意义一致358

3.就近原则359

(三)主谓一致的应用359

1.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359

2.谓语动词用复数形式360

3.由上下文或具体情况来判断单复数361

六、倒装363

(一)句子语序概述363

(二)倒装的应用363

第六部分 标点符号365

一、标点符号概述365

二、英语和汉语标点符号的差异366

三、标点符号的用法366

(一)用在句末的标点符号366

1.句号的用法366

2.问号的用法366

3.感叹号的用法367

(二)在直接引语末的标点符号367

(三)用在句子中间的标点符号367

1.逗号的用法367

2.分号的用法368

3.冒号的用法368

4.破折号的用法368

5.引号的用法368

6.括号的用法369

7.连字符的用法369

8.省字符的用法369

情景·交际篇370

第一部分 交际篇370

一、社会交往370

(一)问候370

(二)介绍371

(三)告别371

(四)感谢372

(五)道歉372

(六)邀请373

(七)祝愿、祝贺373

(八)请求允许374

(九)请求374

(十)提供帮助374

(十一)约会375

(十二)打电话375

(十三)谈论健康状况376

(十四)问路377

(十五)乘公共汽车377

(十六)乘出租车378

(十七)乘火车378

(十八)谈论天气378

(十九)语言交际困难379

(二十)提醒注意380

(二十一)劝告380

(二十二)建议380

(二十三)征询建议380

(二十四)许诺381

(二十五)评价381

(二十六)怀疑381

(二十七)邀请和拜访381

(二十八)禁止和警告382

(二十九)意见与判断382

(三十)职责382

(三十一)决断和坚持382

(三十二)猜测382

(三十三)看电视382

(三十四)遗失物件383

(三十五)收到礼物383

(三十六)迟到384

(三十七)观光旅游384

二、态度384

(一)同意和不同意384

(二)喜欢和不喜欢385

(三)肯定和不肯定385

(四)可能和不可能386

(五)能够和不能够386

(六)偏爱和爱好386

(七)意愿和打算386

(八)希望和愿望387

(九)表扬和鼓励387

(十)责备和抱怨387

(十一)冷淡388

三、情感388

(一)高兴388

(二)惊奇388

(三)忧虑388

(四)安慰388

(五)满意388

(六)遗憾389

(七)同情389

(八)恐惧389

(九)愤怒389

四、时间与日期389

(一)时刻389

(二)时段389

(三)频度390

(四)时序390

(五)日期390

五、空间390

(一)位置390

(二)方向390

(三)距离390

六、存在390

(一)存在390

(二)不存在391

七、特征391

(一)形状391

(二)颜色391

(三)材料391

(四)规格391

(五)年龄391

八、计量392

(一)长度392

(二)宽度392

(三)高度392

(四)数量392

九 、比较392

(一)同级比较392

(二)差别比较392

(三)相似和差别392

十、逻辑关系392

(一)原因和结果392

(二)目的393

十一、职业393

(一)工作393

(二)工作场所393

十二、常见标示393

第二部分 情景篇395

一、在银行395

(一)储蓄395

(二)存、取钱或换钱396

二、在理发店396

(一)如何理发396

(二)要求396

三、在校园397

(一)问问题397

(二)专业397

四、音乐会397

(一)购票397

(二)售票398

(三)音乐398

(四)谈论演出398

五、舞会398

(一)邀请398

(二)接受或谢绝邀请398

六、在医院399

(一)询问病情399

(二)诉说病情399

(三)检查399

(四)开药方与给医嘱400

七、在图书馆400

(一)借书400

(二)借出书400

八、在餐馆401

(一)找餐桌401

(二)安排座位401

(三)点菜401

(四)就餐402

九、购物403

(一)接待顾客403

(二)购物403

(三)价格404

十、体育405

(一)足球赛405

(二)田径赛405

(三)比赛结果405

(四)运动会405

十一、在旅馆405

(一)预定405

(二)登记406

(三)结账406

十二、在邮局406

十三、在课堂上407

(一) 上课407

(二)问候407

(三)考勤407

(四)宣布407

(五)引起注意407

(六)课堂活动407

(七)请求408

(八)鼓励408

(九)指令408

(十)禁止和警告409

(十一)评价409

(十二)布置作业409

(十三)下课410

第三部分 中考真题再现414

中考专题篇414

第一部分 听力414

一、中考要求与应考对策414

(一)新课标对听力的要求414

(二)中考听力试题的走向414

1.题型稳定414

2.内容向交际能力倾斜414

3.提高推理判断能力414

4.提高对数字的敏感度414

(三)中考听力材料的取材特点414

1.语料真实414

2.话题广泛415

3.口语特征明显415

4.用词浅易,结构简单415

(四)中考听力的几个常见误区415

1.鸵鸟式听法415

2.多而不精415

3.不愿对着文字材料大声朗读415

4.训练时间安排不得当415

(五)中考听力试题的解题步骤415

1.试听文题,调整心理415

2.浏览试题,预测内容415

3.注重理解,抓住关键416

4.顺势推理,巧妙作答417

5.把握复听,侧重难点417

(六)做题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418

1.长短音418

2.相似词418

3.同音词418

(七)提高听力能力的启示与对策418

1.保持良好心态,树立必胜信心418

2.抢时间读选项,确定听的重点418

3.掌握速记技巧,防止遗忘现象418

4.抓住关键词句,重视全文理解419

(八)从现在开始的几个方面的突破420

1.练好语音420

2.创造一定的听,说环境420

3.注重朗读和模仿420

4.尽量广泛阅读421

5.坚持多听多读421

6.大胆开口422

二、题型结构及思路点拨422

(一)听辨词句422

1.题型特点422

2.解题技巧423

(二)句子理解424

1.题型特点424

2.解题技巧426

(三)对话理解426

1.题型特点426

2.解题技巧429

(四)短文理解430

1.题型解说430

2.解题技巧432

(五)听写433

1.题型特点433

2.解题技巧434

三、中考真题再现434

第二部分 单词拼写437

一、根据句意写单词437

二、词形转换438

三、其他题型440

四、中考真题再现441

第三部分 单项选择447

一、命题特点分析447

二、解题方法与技巧448

(一)直接判定法448

(二)排除法449

(三)前后照应法449

(四)逻辑推理法449

(五)比较法450

(六)固定结构判断法450

(七)转换句型法451

(八)联想回忆法451

(九)推算法451

(十)常识法451

三、思维定式对解题的影响451

四、解题注意事项452

五、中考真题再现455

第四部分 句型转换457

一、单数句型与复数句型457

二、陈述句变一般疑问句457

三、改写为特殊疑问句458

四、改写为反意疑问句460

五、变否定句464

六、陈述句改写感叹句467

七、同义句转换468

第五部分 情景对话471

一、中考情景对话概述471

(一)命题趋向471

(二)应试策略472

(三)需要注意的事项472

二、题型分类解析472

(一)选句子填空完成对话472

(二)填词完成对话474

(三)填句子完成对话475

(四)填适当的词完成对话477

(五)两栏搭配477

三、考点总结478

(一)问候478

(二)介绍478

(三)祝愿、祝贺478

(四)道歉479

(五)邀请479

(六)询问情况479

(七)提供帮助479

(八)请求480

(九)问路480

(十)询问时间480

(十一)劝告和建议481

(十二)感谢481

(十三)告别481

(十四)约会481

(十五)就餐482

(十六)谈论天气482

(十七)打电话482

(十八)购物483

(十九)看病483

(二十)禁止和警告483

(二十一)遗憾和同情483

(二十二)传递信息483

(二十三)语言困难484

(二十四)求救484

(二十五)喜好厌恶484

(二十六)同意和不同意484

(二十七)肯定和不肯定484

四、中考真题再现484

第六部分 完形填空487

一、完形填空的命题趋势487

(一)选材特点487

1.体裁特点487

2.题材特点487

(二)题目命制特点487

(三)解题步骤及思路点拨488

1.通读全文,了解大意488

2.瞻前顾后,初选答案488

3.每空细读,分析斟酌488

4.复核全文,清除疏漏488

(四)解题技巧489

1.根据上下文确定答案489

2.根据惯用法或习惯搭配确定答案489

3.运用逻辑推理判定答案489

4.根据词语用法确定答案489

(五)解题注意事项490

1.重视首、尾句490

2.先易后难490

3.巧断生词490

4.以长补短,灵活作答490

5.充满信心,集中精力490

二、完形填空考点分析与思路点拨490

(一)动词490

(二)介词494

(三)冠词495

(四)代词497

三、中考真题再现499

第七部分 阅读理解502

一、中考对阅读的要求502

(一)阅读理解的测试目的503

(二)阅读题目的命制原则503

1.分值高,比重大503

2.题材广泛,体裁多样503

3.题型多样,稳中有变504

4.考查范围适中504

5.有效考查阅读能力505

(三)阅读理解的能力要求505

(四)阅读的几个常见误区505

1.多次反转阅读505

2.依赖词典阅读505

3.阅读方法单一505

4.注意力不集中505

(五)解题步骤及思路点拨506

1.审核标题,推测主题506

2.浏览全文,捕捉信息506

3.浏览全文,掌握全貌506

4.浏览试题,明确要求506

5.复读全文,抓住细节506

6.先易后难,初选答案506

7.再读全文,核对答案506

(六)题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506

1.忌不带问题506

2.忌草率行事507

3.忌主观印象507

4.忌囫囵定案507

5.忌忽略时间507

(七)提高阅读能力的启示与对策507

1.吃透新大纲精神507

2.掌握方法,加强训练507

3.选好阅读材料508

4.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508

(八)从现在开始的几个方面的突破509

二、题型分类及应试技巧509

(一)正误判断题510

1.题型特点510

2.解题方法511

(二)选择题511

1.题型特点511

2.解题方法512

(三)填空题513

1.题型特点513

2.解题方法514

三、阅读理解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514

(一)词义猜测题515

1.题型特点515

2.解题技巧515

(1)通过困果关系猜测515

(2)通过同义词和同义关系猜词516

(3)通过反义词和反义关系猜词516

(4)通过构词法猜词516

(5)通过定义或释义关系猜词517

(6)通过列举推测词义518

(7)通过描述猜词518

(8)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518

(9)根据生活常识猜词518

(10)利用单词的发音进行推测519

(二)主旨大意题519

1.题型特点519

2.解题技巧520

(三)事实细节题520

1.题型特点520

2.解题技巧521

(四)推理判断题522

1.题型特点522

2.解题技巧523

(五)表格识图题524

1.题型特点524

2.解题技巧524

(六)计算题524

(七)排序题525

(八)常识题525

(九)事实运用题526

四、中考真题回顾527

第八部分 写作530

一、中考对写作的要求530

(一)新课标对初中写作的要求及评分标准530

1.新课标对写作的要求530

2.书面表达题的评分标准531

(二)中考书面表达的考查趋势531

(三)写作要求532

1.中心明确532

2.切中题意533

3.连贯流畅533

4.言之得体533

(四)中考书面表达易错点分析533

1.不一致533

2.修饰语错位533

3.句子不完整533

4.悬垂修饰语534

5.词性误用534

6.指代不清534

7.间断句子534

8.措辞问题534

9.累赘535

10.不连贯535

11.综合性语言错误535

(五)中考书面表达的解题步骤535

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535

2.分析要点,编制提纲536

3.依纲据点,扩展成文537

4.反复检查,查漏补缺537

(六)中考书面表达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538

1.用词造句要扬长避短538

2.适当使用一些过渡词539

3.要避免用词的重复539

4.突出句子的重点541

(七)提高能力的启示与对策542

1.了解英汉表达的差异542

2.写作的基本常识547

(八)从现在开始的几个突破552

1.要搞好阅读552

2.加强炼词造句的训练552

3.坚持写日记553

(九)几个实用的写作技巧553

1.如何写标题553

2.如何写开头555

3.如何写正文555

4.如何写结尾557

二、命题形势分类558

(一)看图作文558

1.题型特点558

2.解题步骤和枝巧558

3.中考真题再现559

(二)看图写句子560

1.题型特点560

2.解题步骤和技巧560

3.中考真题再现561

(三)按所给提示写短文562

1.题型特点562

2.解题步骤和技巧562

3.中考真题再现563

(四)图表式作文564

1.题型特点564

2.解题思路和技巧564

3.中考真题再现565

(五)开放式作文566

1.题型特点566

2.解题步骤和技巧567

3.中考真题再现567

三、综合文体写作568

(一)记叙文568

1.记叙文的文体特点568

2.记叙文写作指导569

3.中考真题再现570

(二)描写文571

1.描写文的文体特点571

2.描写文写作指导573

3.中考真题再现574

(三)说明文576

1.说明文文体特点576

2.说明文写作指导577

3.中考真题再现578

(四)议论文579

1.议论文文体特点579

2.议论文写作指导579

3.中考真题再现580

(五)应用文581

1.书信581

2.口头通知585

3.书面通知587

4.日记589

附 录592

一、超级常用短句592

二、超级经典句型593

三、经典生活用语596

四、最新中国热点词598

五、历届奥斯卡获奖影片一览表607

六、常用语法术语609

七、世界主要节日6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