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楹联教育启蒙【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楹联教育启蒙
  • 陈国才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9103173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50页
  • 文件大小:112MB
  • 文件页数:368页
  • 主题词:对联-基本知识-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楹联教育启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楹联基础知识2

(一)楹联的别称2

1.常见使用别称2

2.不常用别称2

(二)对联、楹联,谁偏谁全?3

1.对联是通称,居上位说3

2.楹联为对联的总称或雅称说7

(三)楹联文体的定义8

楹联的科学原理12

(一)对立统一是楹联发端的思维渊源12

(二)对称均衡是楹联构成的科学原理17

(三)楹联的对称结构21

(四)楹联的词语对仗22

(五)声律协调,平仄对立,呈现对称状态22

1.楹联声律协调的基本要点22

2.句中平仄交替,是轴对称平衡的表现23

3.平仄对立也是一种对称23

对课启蒙25

(一)私塾对课盛行2000余年25

(二)对课的方式与要求27

1.一字对27

2.二字对31

3.三字对46

4.四字对50

5.五字对54

6.六字对58

7.七字对60

(三)神童妙对68

1.九字句对68

2.十字句对68

3.十一字对69

4.十四字对72

5.十五字对72

(四)应对小结72

对联的基本规则74

(一)字句对等74

1.单句联要“字数相等”75

2.多句联必须讲“字句对等”77

(二)词性对品78

1.古代版本的词类划分78

2.现代版本的词类划分79

3.词性对品的要求85

4.转品90

5.词性对品从宽的范围93

(二)结构对应98

1.句子成分99

2.词语结构101

3.成语结构辨析106

4.结构对应要求106

(四)节律对拍109

1.声律节奏109

2.语意节奏110

(五)平仄对立111

1.四声与平仄111

2.“平仄对立”的基本要求117

3.平仄不拘的允许范围122

(六)形对意联127

1.意义关联要求127

2.内容不相关的特殊对联128

撰写楹联避忌132

(一)忌合掌132

(二)忌不规则重字135

1.忌上下联异位重字135

2.忌上下联同位重字135

3.忌上下联同位重字字数不同136

(三)避三仄尾,忌三平尾136

1.仄收句尽量避免三仄尾136

2.平收句忌三平尾137

(四)上下联忌同声收尾137

(五)要避免强弱不平衡138

(六)忌内容形象不相称139

楹联对仗的严和宽141

(一)严对141

1.同小类名词对仗141

2.习惯对142

3.反义词对143

4.数字对144

5.颜色对145

6.方位对146

7.干支对148

8.人名对148

9.地名对149

10.联绵对149

(二)宽对150

1.邻近小类名词对仗151

2.异类对152

3.偏对153

传统对格154

(一)叠字对154

1.诗联叠字的应用154

2.楹联叠字的应用155

(二)叠语对156

(三)复字对157

1.单字重复157

2.顶真重复161

3.词语重复161

(四)嵌字162

1.鹤顶格163

2.燕颔格164

3.鸢肩格164

4.蜂腰格164

5.鹤膝格165

6.凫胫格165

7.雁足格165

8.魁斗格165

9.蝉联格165

10.云泥格165

11.双钩格166

12.鸿爪格166

13.鼎峙格166

14.辘轳格166

15.卷帘格166

16.曲尺格167

17.折枝格167

18.脱瓣格167

19.押尾格167

20.碎锦格167

21.晦明格167

(五)借音167

(六)谐音169

(七)互成170

(八)互文170

(九)交错对171

1.错综对171

2.交股对172

(十)借代172

1.借有关事物代人173

2.借具体代抽象173

3.以抽象代具体173

4.用个别代一般174

5.以全体代部分174

(十一)借义174

(十二)隔句对175

(十三)当句对176

1.句中词语自对176

2.多句联中句子自对179

(十四)流水对182

1.连贯182

2.层递182

3.转折182

4.启承183

5.因果183

6.选择183

7.假设183

8.条件183

9.目的183

(十五)鼎足对183

1.鼎对183

2.燕逐飞花对185

3.套足对186

(十六)虾须对与燕尾对187

1.虾须对187

2.燕尾对187

楹联创作与欣赏188

(一)楹联创作188

1.打牢基础关188

2.过好创作关190

3.严把修改关193

(二)什么是好对联198

1.贴切扣题198

2.立意高远202

3.构思巧妙205

4.议论精辟206

5.感情真挚208

6.意境幽美211

7.形象生动214

8.寓意含蓄216

9.突破求新218

方块汉字的智慧222

(一)举世无双的汉字222

(二)汉字的智慧与特点223

1.以形表意,形象生动223

2.指事思维,富有原理224

3.会意联想,逻辑性强230

4.形声结合,有声有色232

5.汉字与汉语相适应,能完善记录汉语233

6.汉字联想构词能力强,是开发人脑智能的无价之宝234

7.汉字适应于汉语同音词过多的特点235

8.汉字具有携带密集信息的能力,是最经济的文字236

9.方块汉字具有优美的造型,书法艺术闪耀着智慧的光辉238

10.汉字是最科学的语素文字,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需要239

(三)文字机巧对联243

1.拆字对联243

2.合字对联245

3.拆拼结合联247

4.部分拆字联249

5.置换偏旁部首字联251

6.形近字联251

7.同偏旁字联251

8.异偏旁字联254

9.叠形字联255

10.对称字联(玻璃对)256

11.缺字联259

12.隐字联260

13.藏字联261

14.缺笔联262

15.倒立字联262

16.横直字联263

17.不对称联263

18.回文联263

19.合音字联266

20.神智体联266

21.矛盾对反联267

楹联的起源、产生和发展271

(一)中国第一副对联之争271

(二)楹联的起源273

1.从民俗学的角度看,楹联起源始于桃符273

2.从语言艺术角度看,楹联起源于上古人口语中之对句275

3.从综合艺术的角度看,楹联起始于晋代275

(三)从纯文学角度看楹联的产生和发展278

1.先秦孕育雏形期278

2.汉代产生期279

3.魏晋成长期280

4.南北朝茁壮期281

5.唐代成熟期282

6.五代进一步完善期286

7.宋元推广期287

8.明代普及期294

9.清代兴盛期301

10.近现代继承复兴期312

附录315

《联律通则(修订稿)》315

后记3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