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型计算机实用大全 第1篇 总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微型计算机实用大全 第1篇 总论
  • 朱家铿,齐志儒,高福祥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065270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46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12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微型计算机实用大全 第1篇 总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2.1.2 传统密码学1

11.1 汇编语言1

11.1.1计算机语言概述1

机器语言1

汇编语言1

第12篇 计算机安全与保密1

12.1 密码学1

12.1.1一些基本概念1

密码学1

密码编码学1

密码分析学1

加密和解密1

被动攻击1

主动攻击1

密码体制1

密鈅1

第11篇 计算机语言1

换位加密法1

栅栏式加密法1

第13篇 工作站1

13.1 工作站的基本概念和环境1

13.1.1 工作站的基本概念1

工作站的定义1

工作站的分类1

第14篇 计算机新技术1

内部结构及引脚说明1

主要技术性能1

2.2.1 8080微处理器1

2.1 8位微处理器芯片1

14.1 软件工程1

14.1.1 软件与软件工程1

软件工程1

软件危机1

软件生存周期1

4.1 微型计算机的机房及供电1

单片机应用概述1

7.1 计算机网络1

7.1.1 计算机网络定义1

多机系统的分类1

多处理机系统1

8.1 操作系统基本概念与原理1

8.1.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1

操作系统1

操作系统的组成1

9.1 编辑软件1

9.1.1 汉字输入/输出1

汉字输入方法1

空调1

机房1

4.1.1 微型计算机机房设计的一般要求1

1.1 计算机系统结构1

10.1 数据结构1

10.1.1 线性结构数据1

数据1

信息1

数据元素1

数据类型1

数据名字1

数据映象1

数据收集1

数据处理1

数据管理1

数据保护1

6.1 单片机的作用1

3.1.1 TTL电路1

3.1 各系列集成电路简介1

6.1.1 单片机应用概述1

1.1.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1

电子计算机1

电子数字计算机1

微机对电网的要求2

14.1.2 软件工程的需求分析2

软件工程环境2

软件标准2

软件工具2

电子模拟计算机2

混合计算机2

计算机网络2

保健和防火设备2

机房管理制度2

4.1.2 微型计算机的供电要求及供电设备2

项目规划2

TTL电路的参数2

TTL电路的分类2

造字程序使用方法2

字符和常用字库2

字形和汉字库2

通用语言2

工作站的硬件配置2

信息交换用的标准编码2

5.1.1 信息交换码2

5.1 输入设备2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2

操作系统的类型2

鈅控序列加密法2

路线加密法2

数据延迟2

多栈结构2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要求2

单片机应用系统研制过程2

6.1.2 单片机应用系统研制2

栈2

存储单元2

数据检索2

顺序存储2

线性表2

单片机应用范围2

数据评价2

数据误差2

数据终端2

数据块2

数据存取2

单片机应用特征2

数据转换2

3.1.2 CMOS电路3

代码定位命令3

数据说明命令3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设计3

工作站的软件配置3

符号定义命令3

11.1.2 汇编命令(伪指令)3

循环队列3

队列3

交流电子稳压器3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3

词组3

查询、修改拼音首尾码表程序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

地线3

不间断电源3

滤波器3

机房的线路开关3

保留内存单元命令3

多道批处理系统3

软件工程经济学3

进度安排3

软件成本估算3

代替加密法3

兽栏密码3

输入受限双队列3

双端队列3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件设计3

单表代替3

多表代替密码3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3

单道批处理系统3

程序设计模型3

包含说明命令3

软件需求3

输出受限双队列3

单片机应用系统总体设计3

信息交换用的汉字编码3

CISC技术4

第五代计算机4

公共标号说明命令4

汉字输出4

外部标号说明命令4

建联想库程序4

打印格式说明命令4

工作站的性能4

13.1.2 工作站的硬件4

分时系统4

超标量技术4

RISC技术4

条件汇编说明命令4

宏定义说明命令4

Vigenere密码4

凯撒代替密码4

源程序结束说明命令4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4

实时系统4

软件需求分析4

单片机应用系统可靠性设计4

单向链表4

单链表上的插入运算4

结点4

8080A指令集4

寻址方式4

通用型开发系统4

专用型开发系统4

链式存储结构4

单片机开发系统4

6.1.3 单片机开发系统4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保密性设计4

可用存储区(可用池)4

公共数据网PDN4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4

CMOS电路的参数4

规范说明4

微机系统发生故障的原因4

4.2.1 微机系统的维护4

需求分析方法4

4.2 微机的预防性维护及保养4

8.1.2 并发进程5

单片机开发装置5

单片机开发系统功能5

11.1.3 汇编方法与程序的装入5

进程的概念5

键盘结构5

键开关5

5.1.2 磁盘5

单链表上的删除5

CMOS电路的电气特性5

单片机实时控制系统5

原型Prototype(快速原型)5

循环单链表5

双向链表5

链式队列5

单片机的高级语言PL/M-515

6.1.4 单片机系统5

集散式单片机系统5

单片机网络、多机系统5

Playfair密码5

多字母组代替密码5

同音代替密码5

游动密钥密码5

巨型计算机5

1.1.2 计算机的分型5

清洗磁头的方法6

CMOS电路的分类6

森林6

软盘驱动器的维护6

软盘片的保护6

4.2.2 软盘系统的维护6

大型计算机6

小型计算机6

微型计算机6

完全二叉树6

满二叉树6

二叉树6

进程的状态6

树的高度(深度)6

树的度6

树6

10.1.2 非线性结构6

11.1.4 Z-80汇编语言6

字符集6

名字6

语句格式6

进程的状态转换6

有序树与无序树6

单片机的STD总线系统6

通信协议6

协议分层6

网络体系结构6

OSI参考模型6

代数加密法6

冰箱电脑温度控制器6

6.1.5 单片机应用实例简介6

KJS—STD MCS—51小系统6

7.1.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6

中断处理6

快速原型技术6

形式化规范6

SCSI技术6

Vernam6

五笔字型输入法7

硬盘驱动器日常维护7

TTL电路到CMOS电路的接口7

硬盘类型设置7

防止零磁道损坏7

防止文件和数据丢失7

TTL各系列之间的接口7

4.2.3 硬盘驱动器的维护7

3.1.3 TTL、CMOS各系列电路之间的接口7

高速缓冲存储器7

工作站的网络技术7

单片机在火灾报警控制器中的应用7

单片机顺序控制器7

单片微型计算机7

单板微型计算机7

多叉树转换成二叉树7

线索二叉树7

二叉树的遍历7

立式车床的MCS—51单片机检测系统7

机电一体化产品7

内部结构和引脚说明7

主要技术性能7

2.1.2 8085A微处理器7

14.1.3 软件设计技术7

软件设计的基本概念7

模块独立7

面向数据流设计方法7

防止“病毒”程序侵害7

数据的书写形式7

方程加密法(Hill法,四元代替法)7

运算符号7

键盘的工作原理7

多线索7

进程控制块PCB7

数据在机内的表示方法7

最优二叉树(哈夫曼树)8

单片机在油田充水泵工况检测中的应用8

伪指令8

多板微型计算机8

1.1.3 计算机的系统结构8

计算机的系统结构8

前缀编码8

最优二叉树的算法8

树的路径长度8

树的带权路径长度8

结点的带权路径长度8

树中结点间的路径长度8

挂起原语8

创建原语8

进程操作原语8

键盘的扫描电路8

矩阵加密法8

面向数据结构设计方法8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OOD)8

基本字根和键盘8

工作站的操作系统8

版本管理软件8

程序开发管理软件8

13.1.3 工作站的软件8

平衡二叉树9

14.1.4 软件质量工程9

密码体制评价9

12.1.3 数据加密标准算法以(DES算法)9

乘积密码9

文本排版软件9

CMOS电路到TTL电路的接口9

向量计算机9

并行处理计算机9

不平衡二叉树的形成及调整9

带重结点9

二叉排序树9

哈夫曼编码9

7.2.2 物理层协议9

物理层9

符号语言调试程序9

撤消原语9

激活原语9

内部结构和引脚说明9

主要技术性能9

2.1.3 MC6800微处理器9

中断处理9

8085A指令集9

寻址方式9

程序设计模型9

电子邮寄软件9

显示器的维护9

无连接服务9

面向连接的服务9

4.2.5 打印机的维护与保养9

打印机使用环境9

协议数据单元PDU9

接口数据单元IDU9

软件可靠性9

服务数据单元SDU9

软件质量9

软件质量管理9

服务访问点SAP9

服务原语9

4.2.4 显示器的维护9

服务9

实体9

7.2.1 网络协议9

7.2 网络协议9

软件质量保证(SPA)9

文件传送软件10

13.1.4 几种典型的工作站10

远程登录程序10

阻塞原语和唤醒原语10

进程的调度10

分布式计算机10

程序设计模型10

机内开关的使用和调整10

除尘与润滑10

防止发生塞纸现象10

打印头的维护和清洗10

DES算法简述10

同轴电缆10

软件复杂性10

卫星通信10

键名、成字字根及笔画的输入10

3.2.1 序号索引10

3.2 常用74种系列集成电路10

无线通信10

B—树上的插入10

B—树10

程序正确性10

光导纤维10

软件质量的度量10

14.1.5 软件测试10

传输介质10

双绞线10

SUN工作站10

命令10

数据库计算机11

4.3.1 故障分类11

块同步11

4.3 故障分类与诊断11

波特率RB11

比特率Rb11

单工通信11

半双工通信11

全双工通信11

同步11

位同步11

字符同步11

键盘与主机的接口11

异步方式11

同步方式11

“病毒”引起的故障11

硬件故障11

4.3.2 微机系统中部件故障诊断方法11

XT机上电自检诊断法11

汉字识别码11

合体字的输入法11

进程调度算法11

数据流计算机11

可靠性与有效性11

H—树上的删除11

B+树11

名字11

11.1.5 IBMPC宏汇编语言11

字符集11

IBM RS/600011

SGI工作站INDIGD11

DEC工作站11

程序的并发执行(共同执行)12

工业控制机的组成12

工业控制机发展概况12

6.2.1 工业控制机的发展概况、组成、特点及趋势12

6.2 工业控制机12

计算机系统12

时间片12

曼彻斯特编码12

HP工作站12

无噪声信道上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12

信噪比12

MC6800指令集12

寻址方式12

可靠性统计模型12

程序正确性证明12

临界区12

初始变换12

乘积变换12

办公自动化系统12

语句格式12

B+树上的插入12

B+树上的删除12

噪声信道上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12

基带传输12

S盒12

选择运算法E12

频带传输12

幅度调制12

频率调制12

AT 286机加电自诊断的故障代码12

逆初始变换12

相位调制12

WordSdar的基本概念12

9.1.2 字处理程序WordStar12

重码和容错码12

词语输入12

简码12

高级诊断程序13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13

工业控制机的特点13

数据的书写形式13

工业控制机技术的发展趋势13

进程同步13

数据在机内的表示方法13

连接图13

管理信息系统13

键树13

图13

系统测试13

模块测试13

测试原则13

WordStar的起始命令菜单及屏幕结构13

WordStar的命令类型13

无向图13

有向图13

子图13

设置和测试13

完全图(稠密图)13

连通图13

连通分量13

强连通图13

强连通分量13

多媒体数据的主要特点13

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13

13.2.1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13

13.2 多媒体技术13

生产消费者问题13

信号量与PV操作13

多媒体技术的关键问题13

多媒体系统14

宽带传输14

集中器14

子密钥换位表PC-1(置换选择1)14

换位表P14

RS—49914

RS—232—C14

DCE14

DET14

多点线路14

包(分组)交换14

报文交换14

线路交换14

运算符号14

时分多路复用TDM14

频分多路复用FDM14

多路复用14

量化14

编码解码器14

预测编码法14

增量调制14

差分脉码调制DPCM14

脉冲编码调制PCM14

违例码14

数字化仪的组成14

工作站14

6.2.2 工业控制机的分类14

拔插法14

中断处理14

可编程控制器(PC)14

单回路调节器14

WordStar的屏幕结构14

图的深度优先搜索14

折半查找14

顺序查找14

查找14

10.1.3 查找14

完全匹配14

软件测试技术14

图匹配14

二部图14

广度优先搜索14

多媒体数据库14

5.1.3 数字化仪14

计算机的分层结构14

7.2.3 数据链路层协议15

主要技术性能15

面向字符的数据链路控制协议15

数据链路层15

2.1.4 6502微处理器15

字15

WordStar命令15

数字化仪的性能15

x.21建议15

v.24建议15

冲突15

散列查找15

散列函数15

分块查找(索引顺序查找)15

RS—423A15

RS—422A15

面向位的数据链路控制协议15

6.2.4 几种常用总线及其特点15

长15

位15

13.2.2 多媒体硬件技术15

机器数15

1.1.4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15

鼠标器15

光盘15

数字化仪的分类15

子密钥换位表PC-2(置换选择2)15

成帧方法15

软件测试工具15

标准并行底板总线15

内部结构的引脚说明15

控制总线15

地址总线15

数据总线15

总线15

6.2.3 总线结构15

单片机控制器15

集散式测控系统15

微机测控系统15

在线电阻测试法15

比较法15

芯片重叠试探法15

交换法15

几种数字化仪的主要性能比较16

海明距离16

14.1.6 软件维护与文档16

MULTIBUS(多总线)16

用户文档16

奇(偶)校验码16

差错控制16

软件维护16

软件维护中的特点与问题16

软件的可维护性16

文档16

程序设计模型16

S—100总线16

IBM PC总线和AT总线16

VME总线16

MCA和EISA总线16

触摸技术16

扫描仪16

群计数16

动态跟踪测试法16

机器周期16

时钟频率16

伪指令16

析半插入排序16

直接插入排序16

稳定与不稳定排序16

外排序16

内排序16

排序16

10.1.4 排序16

存取时间16

存储容量16

指令周期16

直流电压测量法16

静态测试法16

计算机系统可靠性16

DES算法16

循环移位数表16

水平群计数16

海明码16

循环冗余码16

万用表17

加密函数f17

进程通信17

消息缓冲通信17

解密过程17

希尔排序17

系统文档17

文档质量17

4.4.2 测量仪器与使用方法简介17

4.4 维修常用工具和仪器17

逻辑笔17

常用工具和仪表17

NUBUS和Q总线17

文档的书写风格17

快速排序(分段交换排序)17

STD BUS和STE BUS17

6.2.5 工业控制机的接口技术17

寻址方式17

工业控制机的接口技术及其作用17

虚拟现实17

多媒体芯片17

多媒体卡17

4.4.1 维修常用工具和资料17

常用资料,图册和手册17

流量控制17

捎带17

计算机系统安全性17

有噪声信道的单工协议17

单工停等协议17

无限制单工停等协议17

滑动窗口协议17

计算机系列17

计算机兼容性17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18

图形处理技术18

13.2.3 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18

6502指令集18

文档维护18

HDLC18

选择重传协议18

退后n帧协议18

6.2.6 开关量输入/输出18

开关量输入信号的信号处理技术18

开关信号及电气接口形式18

工业控制机的接口种类及其功能18

逻辑分析仪18

示波器18

电流探头18

逻辑脉冲发生器18

数字化仪的参数设置18

计算机系统配置18

性能价格比18

信箱通信18

堆排序18

文档工具18

排序过程18

1.2.1 中央处理器19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产生19

系统启动命令19

开关量输出驱动技术19

9.1.3 行编辑程序cd19

中央处理器19

14.2.1 引言19

计算机硬件19

公开密钥算法简介19

12.1.4 公开密钥密码体制19

半弱密鈅19

集成电路在线测试仪19

磁盘机智能综合测试仪19

弱密鈅19

1.2 计算机硬件19

数字化仪的控制命令19

LAPB19

存储分配19

网络层19

7.2.4 网络层协议19

归并排序19

DDCMP19

SDLC19

ADCCP19

14.2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19

存储管理的功能19

8.1.3 存储管理19

语音信息处理技术19

压缩/解码技术19

2.1.5 Z-80微处理器20

9.1.4 屏幕编辑程序vi20

中断处理20

主要技术性能20

内部结构和引脚说明20

多路归并排序20

置换—选择排序20

编辑命令20

进入vi20

2—路归并排序20

基数排序20

4.5.1 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法20

推广的欧拉公式20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优势20

重定位20

固定式分区管理20

4.5 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法20

高斯同余算法20

RSA算法20

陷门单向函数20

微处理器20

电阻20

集成电路20

标准20

单片式微处理器20

最短路径选择20

路径选择算法20

数据报服务20

虚电路服务20

光电的结构20

5.1.4 光笔20

数/模、模/数转换技术20

6.2.7 数/模、模/数转换技术20

孤立式路径选择21

分布式路径选择21

集中式路径选择21

多路径选择21

设置用户选择项21

扩散方法21

可变式分区管理21

10.2.1 文件系统21

D/A转换器的基本性能指标21

A/D转换器的基本性能指标21

D/A转换原理21

顺序文件21

文件21

字段.域.数据项21

记录21

密鈅选择21

10.2 数据库语言21

DVI21

CD—I21

13.2.4 著名的多媒体产品21

索引文件21

索引非顺序文件21

直接存取文件(散列文件)21

可重定位分区管理21

索引顺序文件21

位片式处理器21

晶体三极管21

程序设计模型21

晶体二极管21

电容器21

光笔的作用21

光笔的工作方式21

控制器21

运算器21

欧洲国家晶体管标称法22

美国对晶体管的命名法22

日本半导体器件型号的标称方法22

4.5.2 日、美、西欧晶体三极管标称法22

中断系统22

层次数据模型2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目标22

CDTV22

MAC系统22

MPC22

数据字典22

数据描述语言22

数据库数据模型22

数据库管理员22

数据库管理系统22

数据库22

加密和解密步骤22

D/A转换器与CPU的连接22

A/D转换原理22

网状数据模型22

分层路径选择22

分页管理22

基于流的路径选择22

最优路径选择22

碎片22

广播路径选择22

素数的选择22

关系数据模型22

Z-80指令集23

拥塞23

拥塞控制23

缓冲区预分配法23

分组丢弃法23

A/D转换器与CPU的连接23

14.2.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23

数据抽象与信息隐蔽23

背包问题23

寻址方式23

定数拥塞控制法23

抑制分组法23

对象与类23

6.2.8 工业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2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23

背包加密算法23

工业控制机系统的组合23

CRT的结构23

子模式数据描述语言23

模式数据描述语言23

1.2.2 存储器23

数据库语言23

请求页式存储管理23

10.2.2 数据库语言23

操作方式23

数据描述语言23

物理数据描述语言23

5.2 显示设备23

5.2.1 阴极射线管CRT23

页面淘汰算法23

存储器23

基本系统模式24

重发器24

工业控制机机型的选择24

I/O子系统的组合方式24

软件重用性24

透明桥接器24

类的继承性24

11.1.6 程序的控制结构24

桥接器24

网际互连24

死锁24

流量控制24

7.2.5 传输层协议24

内存储器24

多层存储结构24

中继24

宿主式数据操纵语言24

4.6 IBM—PC/XT AT机系统结构及设备接口24

4.6.1 IBM—PC/XT机的系统结构24

IBM—PC/XT机的基本配置24

系统板组成24

微处理器模块及其支持部件24

光栅扫描24

字符显示24

窗口的发展24

窗口24

预编译24

窗口特征24

数据操纵语言24

目标模式24

源模式24

背包加密算法举例24

13.3 窗口技术24

关系数据操纵语言25

关系代数25

连接程序的命令行用法25

连接程序的交互用法25

关系子模式描述语言25

关系模式描述语言25

关系数据描述语言25

宿主语言25

自主式数据操纵语言25

9.2 连接和调试工具25

外存储器25

高速缓冲存储器25

背包解密算法举例25

连接程序LINK25

9.2.1 连接程序LINK25

图形显示25

只读存储器25

读写存储器25

系统板上I/O适配器25

总线结构25

工作集25

源选径桥接器25

网关25

无连接网关25

面向连接的网关25

工业控制系统的应用软件设计25

IBM—PC/AT机的基本配置25

系统板组成25

窗口的作用25

窗口管理程序25

4.6.2 IBM—PC/AT机的系统结构25

Smalltalk语言简介25

事件25

14.2.3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25

X.2526

可编程控制器的沿革26

可编程控制器26

6.3.1 可编程控制器26

6.3 可编程控制器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26

CGA性能26

5.2.2 彩色图形适配器CGA26

GUI26

GUI的发展26

分段管理26

协议转换器26

Smalltalk与传统语言的比较26

可编程控制器的主要技术性能26

13.3.2 图形用户接口(GUI)26

连接程序的可选项及其用法26

触发26

联想存储器26

虚拟存储器26

半导体集成存储器26

IBM—PC/AT机及兼容机的特点26

彩色显示适配器的程序设计模型27

网络协议(IP)27

传输层27

12.2.1 操作系统安全模型27

单层模型27

监控模型27

信息流模型27

4.6.3 IBMPC/XT AT机开关设置与设备接口信号分配表27

元组关系演算27

关系演算27

段页式管理27

CPU模板的基本结构27

GuI的开发工具27

12.2 系统安全27

XT机系统板选择开关的设置27

GUI的结构27

GUI的器件组成27

可编程控制器的硬件结构27

6.3.2 可编程控制器的硬件结构27

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趋势27

1.2.3 输入与输出27

11.1.8 IBMPC的.COM文件和.EXE文件27

.COM文件的结构27

.EXE文件的结构27

外部设备27

XT机及AT机键盘的接口信号27

服务质量QOS27

QUEL语言28

Smalltalk的对象和消息28

域关系演算28

虚拟存储器28

外围设备28

输出设备28

输入设备28

Smdlltalk的类28

SQL语言28

选择(Choice)28

传输控制协议(TCP)28

传输协议28

传输服务28

中断处理28

多层安全的格模型28

程序段前缀PSP28

.EXE文件的重定位过程28

.EXE文件的文件头28

11.1.7 程序设计步骤28

按键(Button)28

军事安全模型28

连接映象文件(.MAP)28

XT机和AT机主板电源插座连线28

XT机和AT机软盘驱动器接口信号连线28

调试程序DEBUG29

存取安全的格模型29

覆盖29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29

QUEL语言检索操作29

通道29

接口29

Smalltalk的方法29

C十十语言简介29

菜单(Menu)29

调试程序命令的使用方法29

2.2.1 8086/8088微处理器29

内部结构及引脚功能29

2.2 16位微处理器29

滚动棒(Scrollbar)29

11.1.9 汇编语言的上机过程29

内部结构与引脚功能29

国标(Icon)29

主要性能指标29

9.2.2 调试程序DEBUG29

主要性能指标29

调试程序命令及其用法30

交换30

贝尔*拉普杜拉模型30

CRT状态寄存器(I/O地址3DAH)30

颜色选择寄存器(I/O地址3D9H)30

AT机的36线扩充槽的插脚信号的分配30

比巴模型30

格拉哈姆*丹宁模型30

14.2.4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及应用举例30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30

操作方式控制寄存器(I/O地址3D8H)30

光标(Cursor)30

字体(Font)30

表示层30

会话层30

7.2.6 网络高层协议30

直接存储器存取接口30

窗口(Window)30

QUEL语言存储操作30

对话框(Dialog Box)31

正文域(Text Field)31

XT机和AT机62线I/O口扩充槽的插脚信号的分配31

MDA,CGA,EGA显示器接口9针D型插头信号的分配31

6845CRTC31

刻度尺(Gauge)31

程序设计模型31

死锁31

8.1.4 死锁31

VGA显示器接口15针D型插头信号的分配31

哈里森-卢左-奥曼31

总线31

应用层31

11.2 C语言32

死锁的预防32

信息32

13.3.3 X窗口系统32

X窗口的诞生32

X窗口的特点32

死锁产生的必要条件32

串行通讯口9针插头信号的分配32

串行通讯口25针插头信号的分配32

IBM PC XT机硬盘控制器信号的分配32

1.3.1 软件32

3.2.2 功能索引32

EGA/VGA的体系结构32

EGA和VGA的标准操作模式32

5.2.3 彩色图形适配器RGA/VGA32

CodeView调试工具32

9.2.3 CodeView调试工具32

1.3 计算机软件32

11.2.1 概念、表达式和赋值32

软件32

dBASEⅢ概述32

一个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例32

10.3.1 dBASEⅢ32

10.3 几种常用数据库32

字符集32

C语言32

打印机并行接口信号的分配33

接受-授予模型33

数据库结构33

文件类型33

数据类型33

x的组成33

寻址方式33

CodeView调试工具的启动方法33

I/O模板的基本结构33

x的结构33

关键字33

程序设计语言33

应用软件33

系统软件33

7.3 局域网协议33

7.3.1 局域网体系结构与协议33

局域网拓扑结构33

死锁的避免33

局域网参考模型33

竞争系统34

单脉冲单步总线故障检测法34

预约ALOHA34

ALOHA系统34

分槽ALIHA34

CSMA34

1—坚持CSMA34

非坚持CSMA34

p—坚持CSMA34

CSMA/CD34

4.7 IBM—PC/XTAT机常用故障与维修34

令牌总线34

CodeView菜单及其用法34

CodeView窗口显示方式及其用法34

电源“准备好”信号引起的故障34

常量34

机器语言34

汇编语言34

死锁的检测34

8086/8088指令集34

8086/8088指令集34

13.3.1 窗口概念34

x协议34

X工具箱(X Toolkit)34

标识符34

变量34

4.7.1 系统板不能启动的故障检查法34

运算符34

表达式34

存储器变量34

常量34

二进指数退避算法35

单词35

高级语言35

汇编程序35

寄存器插入环35

令牌环35

执行代码命令的用法35

7.3.2 IEEE802标准35

x窗口的运行环境35

x的事件(event)35

x的软件结构35

802.1综述和体系结构35

函数35

数据类型35

C程序结构35

分槽环35

CPU基本控制信号故障的检查35

利用缺陷实例35

死锁的恢复35

8.1.5 设备管理35

设备分类35

利用8255 PA口检测标志查找系统板故障35

典型的缺陷35

函数35

交叉汇编程序36

802.2逻辑链路控制36

通道技术36

13.3.4 X窗口系统应用程序接口36

利用诊断卡对系统进行诊断36

连续装配程序36

编辑程序36

解释程序36

编译程序36

源程序36

12.2.2 安全操作系统设计36

存在周期和可见域36

命令行参数36

IBM—PC/ATXT机系统板CMOS RAM故障36

基本的多程序操作系统特征36

安全操作系统设计原理36

设备管理的功能36

预处理程序和命令36

源文件36

表达式及运算符37

4.7.2 硬盘故障与维修37

硬盘结构与自举过程37

检查数据和表达式命令及其用法37

通信模板的基本结构37

检查和诊断程序37

监控程序37

缓冲技术37

调试实用程序37

程序库37

CodeView断点管理38

根据上电自检出错信息修复硬盘的方法38

操作系统38

多虚拟存储空间38

设备分配原则38

802.3CSMA/CD38

命令38

数据库管理系统38

虚拟机38

闭环控制模板的基本结构38

安全核心39

向其他语言程序输出39

文件的概念39

索引39

8.1.6 文件系统39

求值顺序和优先级39

操作系统的基本结构39

多重文件39

6.3.3 操作系统39

操作系统39

利用DM盘中的DIAG诊断硬盘子系统故障39

在操作系统核心中组合安全功能39

安全核心的功能设计39

802.4TOKEN BUS39

存储空间的管理39

文件系统39

全屏幕操作39

Codeview观察语句的管理39

利用ROM BIOS诊断状态码的故障定位法39

1.3.2 程序设计39

数据和信息39

过程通道的管理40

文件物理组织40

数据表示40

后备40

修改代码和数据命令及其用法40

数据类型转换40

从其他语言程序上的输入40

建立数据库结构40

修改编辑数据库结构40

检查代码命令及其用法40

中断处理40

中断处理40

变量和常数41

程序结构41

STEP5编程语言41

6.3.4 STEP5编程语言结构41

CodeView系统控制命令及其用法41

2.2.2 80286微处理器41

2.2.2 80286微处理器41

主要性能指标41

硬盘0头0道1扇区主引导模块修复法41

文件逻辑组织41

目录及其主要操作41

打开与关闭数据库文件41

输入记录数据41

文件的顺序存取方式41

文件的随机存取方法41

文件的按键存取方法41

汉字的编码41

802.5TOKEN RING41

环结构42

层设计42

程序设计模型42

指令42

寻址方式42

CodeView表达式42

不丢失数据文件的硬盘格式化方法42

硬盘格式化方法42

文件的操作42

插入记录数据42

指令系统43

程序43

14.3 人工智能43

程序设计43

内部结构与引脚功能43

程序设计模型43

14.3.1 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43

人工智能43

软盘驱动器子系统43

4.7.3 软盘驱动器子系统故障与维修43

修改记录数据43

人工智能的核心理论43

7.4.1 3+以太网43

11.2.2 说明、语句和预处理命令43

存储分类说明符43

3+以太网43

7.4 网络实例43

6.3.5 STEP5编程语言操作43

3+网的技术指标43

3+网硬件连接方式43

STEP5编程语言操作43

文件的保护43

删除记录数据44

编辑记录数据44

修饰说明符44

根据状态学判断软盘子系统故障法44

简单说明和复合说明44

基本数据类型44

产生式系统及其组成部分44

14.3.2 产生式系统44

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44

PCTOOLS44

9.3.1 PCTOOLS44

9.3 管理软件44

结构程序设计44

5.3 打印设备44

5.3.1 点阵针式打印机原理44

数据管理和维护软件及其一般操作方法44

程序设计方法学44

控制系统45

并发程序设计45

机械结构45

综合数据库45

显示与打印记录数据45

5.3.2 打印机的结构45

记录数据排序45

显示与打印数据库结构45

3+网络的基本硬件45

8.2 DOS操作系统45

规范的验证45

PC shell及其启动方法45

自动程序设计45

分布式程序设计45

8.2.1 DOS操作系统概述45

DOS操作系统45

命令45

输入输出45

通过终端通信45

8.2.2 DOS入门45

DOS系统启动45

软盘驱动器的测试45

简单变量说明45

PC shell屏幕及菜单的基本用法45

命令输入45

评价的方法45

12.2.3 安全操作系统的确认45

3.3.3 引脚排列45

敲错命令的更正46

终止程序的运行46

正文文件的建立、修改及显示46

程序间的数据交换46

8.2.3 DOS文件系统46

文件和目录46

当前目录46

结构说明46

数据统计46

路径名46

控制原理46

软盘驱动器常见故障对照表46

3+网络通信协议46

回溯控制方式46

不可撤回的控制方式46

产生式系统的控制策略的核心46

函数式程序设计46

数组说明46

数据查找46

80286的操作方式46

联合说明47

枚举说明47

补充操作47

typedef说明47

指针说明47

有关特权的概念47

图搜索方式47

14.3.3 人工智能的谓词演算47

一阶谓词演算47

SKOLEM范式(标准式)47

安全系统的安全质量47

虎队穿透测试47

确认47

保护虚地址方式的存储管理47

24针打印机基本工作原理47

文件说明47

全程文件名字符47

8.2.4 DOS命令及实用程序47

DOS命令格式47

基本特性47

全部DOS命令的公共信息47

3+网络操作系统基本概念47

4.7.4 打印机常见故障与维修47

6.3.6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指南48

系统操作48

BACKUP48

复杂说明项48

3+网络操作系统用户介面48

3+网络服务器的工作模式48

可编程控制器选择48

并行/串行接口(适配器)检查方法48

使用特殊关键字48

标准式的应用48

归结原理48

多重数据库操作48

NCSC(美国计算机中心)验证48

函数说明49

构造类型的基本操作49

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49

存储器变量操作49

5.3.3 RX—80打印机49

特权级49

5.3.4 FX—80打印机49

基本特性49

RX—80打印机控制码49

FX—80技术规格49

利用INT 17H检查打印子系统并行接口的状态码49

命题逻辑的归结原理49

FX—80打印机控制码49

RX—80技术规格49

Mirror/Rebuild实用程序50

COPY50

80286指令集50

系统环境设置50

谓词演算的归结原理50

CHDIR,CD50

CLS50

磁盘修复程序(Diskfix)50

寻址方式50

6.4 集散型控制系统50

集散型控制系统的层次结构50

PLAN网络硬件50

PLAN网络硬件连接方式50

PLAN网络技术指标50

7.4.2 PLAN网络50

更换打印针的方法50

打印机变压器的假坏修理方法50

M1724打印机常见故障与维修50

集散型控制系统50

6.4.1 集散型控制系统概述50

分布式控制系统结构50

集散型控制系统的特点50

12.2.4 操作系统的用户保护服务50

再定位保护50

栅栏保护50

标志位保护方法51

各种打印机自检正确,联机不正确的检修方法51

基本特性51

磁盘压缩程序(Compress)51

PC格式化程序(PCFORMAT)51

恢复已删除文件实用程序(UNDELETE)51

PLAN网络软件及应用51

原始定义51

归结反演系统的基本算法51

13.3.5 MS窗口系统51

MS窗口系统51

5.3.5 LQ—800/1000打印机51

集散型控制系统选择要点51

6.4.2 集散型控制系统的选择51

通信标准化的进展51

共享通信总线51

基本/界限寄存器保护51

使用命令行参数51

函数调用语句52

系统的可靠性52

建网考虑52

复合语句52

技术规格52

空语句52

段保护52

赋值语句52

表达式语句52

DATE52

DEL52

页式保护52

批量控制52

2.2.3 MC68000微处理器52

PC高速缓存程序表(PC—CACHE)52

事实的表示52

基于归结的问题求解方法52

主要性能指标52

MS窗口的用户界面52

MS窗口的内存管理52

80286的中断系统52

知识表示53

14.3.4 知识表示53

推理方法53

内部结构与引脚功能53

磁盘备份软件(PC Backup)53

DIR53

IBM PC NETWORKK宽带局域网络的主要技术指标53

基本保护53

IBM PC NETWORK宽带局域网络53

DISKCOPY53

7.4.3 IBM PC NETWORK宽带局域网络53

PC加/解密软件(PC Secure)53

组保护53

EAO UK的EB系列53

MS窗口的数据交换53

MS窗口的网络支持53

continue语句53

for语句53

do语句53

人机接口技术53

break语句53

MS窗口的应用程序53

Digitronics的IOMUX系统53

DI—AN Micro systems的Guardian系统53

ABB Automation的Asea Master53

6.4.3 典型的集散型控制系统53

关系数据库53

管理信息53

警报处理53

基本特性54

5.3.6 LQ—1600K打印机54

程序设计模型54

IBM PC NETWORK宽带局城网络硬件54

技术规格54

M2024打印机常见故障与维修对照表54

4.7.5 常用打印机常见故障维修对照表54

switch语句54

return语句54

if语句54

goto和标号语句54

IBM PC NETWORK宽带局域网络软件54

MS窗口应用程序设计方法54

口令戒其它权标保护54

MS窗口的特点54

EAO UK的DICE100054

Ferranti的PMS10054

单元表示54

语义网络54

Fischer & Porter的DCI系统54

Fisher Controls公司的Provox Plus54

Foxbore公司的智能自动化系列54

LQ—1600K打印机控制码54

GEC工业控制公司的progen和Stratagem系统54

ERASE54

文件目录54

FORMAT55

框架的应用55

while语句55

框架55

预处理操作符55

语义网络上的推理55

FDISK55

FIND55

寻址方式55

清屏幕处理55

Lee Micromatica的Excel 20055

服务器管理55

存取控制表55

Hartmann和Braun公司的Contronic‘P’55

菜单驱动55

Honeywell控制系统公司的TDC 300055

桌面管理软件(Desktop)55

存取控制矩阵55

Leeds和Northrup公司的MAX1和Micromax55

文件操作55

Kent过程控制公司的P400055

#define命令56

#undef命令56

#include命令56

#if命令56

宏替换56

初始化操作56

系统状态显示56

打印机换页控制56

14.3.5 自然语言理解56

自然语言理解56

理解56

Texas Inatruments的TISTAR56

网络操作命令56

IBM TOKEN—RING网络56

Siemens和Teleperm M56

Protech和Toshiba的TOSDIC243D,247S,24756

Negretti Automation的MPC 800156

口令验证56

口令56

权能56

Moor Products公司的Mycro56

7.4.4 IBM TOKEN—RING网络56

Measurex公司的Vison 200256

IBM TOKEN—RING主要技术指标56

#ifndef命令57

IBM TOKEN—RING层次关系及应用程序57

IBM TOKEN—RING网络硬件配置57

IBM TOKEN—RING的硬件连接方式57

9.3.2 磁盘管理程序57

磁盘管理程序57

#error命令57

#line命令57

DM的启动方法和命令行参数57

#ifndef命令57

#pragma命令57

寻问用户口令57

命令文件的执行57

命令文件编辑57

命令文件57

控制代码详解57

横河电机株式会社的CENTUM—XL57

横河电机株式会社的DCS—μxl57

TH3070打印机常见故障与维修对照表57

攻击口令的方法57

穷举法攻击57

攻击一些可能的口令57

攻击对用户可能的口令57

命令文件的结构57

JOIN57

复合句理解57

MC68000指令集57

简单句理解57

最化控制58

机器学习58

LABEL58

语言生成58

6.5 微机在最优控制中的应用58

14.3.6 机器学习58

6.5.1 最优控制的一般提法58

DM的菜单系统58

DM的装置驱动程序(DMDRVR.BIN)58

检查用户权限并进行存取控制58

最小时间控制58

最少燃料控制58

加密的口令文件58

口令选择标准58

一次性口令58

12.2.5 数据系统安全58

数据库安权性保护58

MORE59

PATH59

PRINT59

数学模型59

MKDIR,MD59

UNIX操作系统59

9.4.1 WPS汉字字处理系统59

命令文件中的子程序59

Super—CCDOS安装配置方法59

Super-CCDOS汉字操作系统59

WPS汉字字处理系统59

9.4 排版软件59

密码变换59

机器学习的主要研究方向59

类比原理59

存取控制策略59

7.4.5 DECNET网络59

DECNET网络系统59

类比学习60

MS Windows的应用60

MS Windows的消息(Message)60

MS Windows的资源(Resource)60

13.3.6 MS窗口软件开发包60

命令文件中的过程文件60

目标函数60

约束条件60

LQ—1500打印机常见故障与维修对照表60

M1724打印机常见故障与维修对照表60

LQ—1600K打印机常见故障与维修对照表60

存储器变量的作用域60

软件包SDK60

11.2.3 标准库函数60

用于输出的格式串60

DECNET—VAX和DECNET—DOS通信子网60

视图法60

存取规则的具体实施60

存取规则60

存取规则有具体实现60

WPS的基本概念61

Super-CCDOS的系统功能菜单61

DNA网络层次结构61

PROMPT61

RECVEER61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问题61

二次型性能指标61

6.5.2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61

WPS(5.x)的启动方法61

数据报表格式文件61

报表格式文件61

命令文件的辅助语句61

AR—3240打印机常见故障与维修对照表61

FX—100打印机常见故障与维修对照表61

发现学习系统AM61

发现学习61

概念学习61

修改询问法61

识别有向回路的方法61

MS Windows的DC(Device Context)61

用于输入的格式串61

对话框函数61

菜单函数61

消息函数61

WPS(5.x)主菜单的使用方法61

中断处理61

窗口处理函数61

窗口操作函数61

登记窗口类别函数61

DC函数62

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语言62

LISP语言62

LISP基本结构62

LISP的基本函数62

绘图函数62

输入函数62

标签格式文件62

系统裁剪板函数62

CR—3240打印机常见故障与维修对照表62

AR—2463打印机常见故障与维修对照表62

4.7.6 电源故障与维修62

IBM—PC XT/AT电源工作原理62

文体调整函数62

连续系统数学模型的离散化62

14.3.7 人工智能语言62

WPS命令菜单的使用方法62

WPS的控制命令62

内存管理函数62

资源管理函数62

通信函数62

对象操作函数62

REPLACE62

RENAME62

裁剪域函数62

5.2.7 LQ—2500K中西文彩色打印机63

FDDI基本协议63

FDDI容错技术63

FDDI设备类型及连接方式63

FDDI主要技术指标63

FDDI分布式光纤数据接口63

内部结构与引脚功能63

函数的定义63

主要性能指标63

2.2.4 Z-8000微处理器63

请求排序法63

结构完整性保护63

7.4.6 FDDI分布式光纤数据接口63

13.3.7 MS窗口应用程序接口63

RESTORE*63

RMDIR,RD63

动态规划63

极大值原理63

变分法63

6.5.3 最优控制问题的求解方法63

完整性保护策略63

一般完整性保护63

基本特性63

并法控制63

并发性失控所导致的错误63

屏幕输出格式63

技术规格63

SUBST64

事务处理的封锁协议64

保护数据完整性的具体方法64

谓词封锁64

修改操作串行化64

多级决策过程64

SORT64

控制面版64

打印机控制码64

屏幕输入格式64

屏幕格式文件64

ISN的硬件组成及通信能力64

数据库的智能检索64

专家系统64

14.3.8 工人智能的应用64

原子的特性值64

宏的定义64

7.4.7 AT&T ISN网络简介64

定理证明64

分层封锁方式及其相容性65

直接封锁和分层封锁的开销65

分层封锁65

直接封锁的分割65

博弈65

自动程序设计65

感知问题65

组合调度问题65

电源准备好信号P,G不正常,使主机不能正常启动65

电源输出电压纹波过大,使微机不能正常运行65

保险丝烧断,电源无输出电压65

TREE65

TIME65

SYS65

保护电路起作用,引起电源无输出电压65

在dBASEⅢ中执行外部程序65

程序设计模型65

设置打印控制符65

ISN协议65

最优控制问题的解65

最优性原理65

请求帮助65

dBASEⅢ中全屏幕操作控制键65

自然语言理解上的应用65

14.4 模式识别66

VERIFY66

VOL66

XCOPY66

14.4.1 模式识别的概念66

模式识别66

预约读封锁和预约写封锁66

脉冲宽度调制器(TL—494)自身损坏,使电源无输出电压66

一般预约封锁方式66

模式识别的环境66

TYPE66

模式识别的问题范围66

6.5.4 线性二次型问题的动态规划解法66

dBASEⅢ中全屏幕操作控制键66

线性二次型问题的动态规划解法66

10.3.2 FOXBASE PLUS66

条目组织的说明66

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络66

VER66

FOXBASE PLUS概述66

FOXBASE PLUS的进入与退出66

7.4.8 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络66

存储器变量数组67

常量67

8.2.5 DOS系统管理67

模式的分析67

模式的描述67

动态封锁67

模式67

模式分类67

模式类67

硬盘分区67

简单模式和复杂模式67

封锁控制块67

ISDN传输信道67

申请控制块67

ISDN用户接口67

分类及分析系统的共同原则67

SIX封锁方式67

特殊字型的设置方法67

层次封锁规则67

封锁管理层序67

ISDN的主要业务67

自动批处理文件68

配置命令68

模式识别系统68

寻址方式68

WPS的窗口功能68

WPS的辅助功能68

ISDN信号协议68

5.3.8 M—2024打印机68

DOS安装68

技术规格68

数据库恢复68

建立副本68

更新日记68

检查点68

微分文件68

提交事务68

配置文件68

电气传动系统的状态方程69

多用户的多任务69

WPS的制表功能69

Z-8001指令集69

6.5.5 线性最优调速系统69

贝叶斯决策理论69

基于最小错误率的Bayes决策69

14.4.2 决策理论方法69

决策理论方法和句法识别方法69

表达式69

函数69

注册69

多级数据库69

8.3.2 UNIX入门69

UNIX SHELL69

多级数据库安全的特点69

8.3.1 UNIX操作系统概述69

8.3 UNIX操作系统69

进入系统前的准备69

ISDN交换器(EXCHANGE)69

5.3.9 M—1724打印机69

技术规格69

完整性封锁70

正文文件的建立、修改及显示70

路径名70

当前目录70

文件和目录70

终止程序的运行70

通过终端通信70

敲错命令的更正70

命令输入70

注销70

程序间的数据交换70

加密70

分隔70

对多级数据库安全的处理方法70

M—1724打印机控制代码70

基本型线性最优调速系统70

NOVELL公司的网络适配器70

WPS的打印输出操作70

NOVELL网络的硬件组成及连接方式70

NOVELL网70

7.4.9 NOVELL网70

ISDN的发展趋势70

M—3070打印机控制代码71

技术规格71

5.3.10 M—3O70打印机71

机密性的封锁71

可以信任的前端71

NETWARE71

命令行71

基本定义71

8.3.3 UNIX SHELL命令行解释程序71

可交换的渗滤器71

基于最小风险的Bayes决策71

视图72

5.3.11 AR 2463打印机72

WPS的文件服务功能72

统计数据库的安全72

技术规格72

SHELL变量72

元符号72

文件名匹配模式72

后台作业72

12.2.6 统计数据库简介72

最大最小决策72

命令句法标准规则73

shell命令文件73

8.3.4 UNIX操作命令和应用程序73

命令和应用程序说明73

命令的一般格式73

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73

6.6 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73

WPS的帮助功能73

6.6.1 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73

基于距离的可分性准则(类内类间距离)73

SFT图文排系统73

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73

控制系统CAD的构成73

序贯分类方法73

AR 2463打印机控制代码74

控制系统CAD的主要步骤74

6.6.2 控制系统CAD中常用的数值算法简介74

系统软件74

系统硬件74

概述74

插值与数值微分74

适用上下文信息的分类74

聚类分析74

最小距离分类法74

9.4.2 华光电子出版系统74

NETWARE的目录结构及网络驱动器75

特征刻划模型(DC)75

统计数据库的模性75

键刻划模型(DK)75

代数多项式的基本运算75

建立数据库结构75

编辑记录数据75

s星查询75

编辑软件FE75

输出数据库结构到文件76

“平均值”查询76

“线性求和”的查询76

用限制重叠法对付平均值的查询法76

输出记录数据到文件76

NEYWARE用户及用户组76

代数多项式求根76

相似性度量76

最近邻分类76

对记录数据排序77

存储器变量数组操作77

矩阵的基本概念77

NETARE 386 V3.10实用程序77

注册正本77

多重数据库操作77

5.3.12 激光打印机工作原理77

聚类准则77

3.3.1 序号索引77

3.3 常用40与45系列集成电路77

中断处理77

5.3.13 HP 2686A激光打印机78

华光批处理软件78

对统计数据库的攻击方式78

操作面板78

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78

聚类算法78

计算机图形学79

13.4.1 计算机辅助绘图79

多项式矩阵的基本概念79

2.3.1 80386微处理器79

交互式计算机图形系统79

13.4 计算机辅助技术79

2.3 32位微处理器79

系统环境设置79

主要性能指标79

内部结构与引脚功能79

ISODATA算法79

K平均算法79

传递函数80

6.6.3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其辨识方法80

状态方程80

操作步骤80

控制代码80

文件操作80

随机扫描刷新式图形显示器80

判别函数81

3.3.2 功能索引81

线性判别函数81

随机扫描存储管型图形显示器81

命令文件中的过程文件81

命令文件的辅助语句81

一般跟踪器81

5.3.14 HPⅡ型激光打印机81

基本特性81

7.4.10 3B NET局域网络81

3B NET81

3E NET的拓扑结构81

命令文件的编辑81

打印机控制81

光栅扫描图形显示器82

联立跟踪器82

程序设计模型82

操作面板82

特征提取与选择82

双跟踪器82

感知准则函数82

3B NET应用程序接口82

最小平方误差法82

屏幕输入格式82

通过阶跃响应曲线求系统数学模型82

屏幕输出格式82

基本特性83

5.3.15 HPⅢ型激光打印机83

选择器函数的攻击83

状态信息83

输出图元83

3B NET网络操作命令83

多用户FOXBASE PLUS83

基于概率分布的可分性准则84

操作面板84

状态信息84

齐次变换矩阵84

多用户编程84

二维变换84

查询集大小的控制84

PC INTERFACE网络软件84

用最小二乘法求系统的数学模型84

对线性系统的攻击84

对统计推理攻击的控制84

插入和删除的攻击84

特征集搜索算法(特征选择)85

一般的状态空间表达式转换为能观标准形85

单项记录隐藏及互补性隐藏85

7.4.11 10BASE—T双绞线以太网85

最大阶控制85

分割数据库85

查询集之间重叠的控制85

窗口与剪取85

视见变换过程85

锁85

5.4.1 磁记录介质与磁头85

5.4 外存储设备85

一般的状态空间表达式转换为能控标准形85

10BASE—T85

维数缩减(特征提取)85

磁记录介质85

80386存储器管理85

维数,样本数和度量复杂性86

状态空间表达式转换为约当标准形86

6.6.4 系统模型的相互转换86

状态空间表达式转换为对角线标准形86

图形的剪取86

局级网络选择86

7.4.12 局域网络选择86

5.4.2 数字磁记录编码方式86

磁头86

用户需求分析86

通信介质的选择87

网络适配器选择87

搅乱数据87

14.4.3 结构分析方法(句法文法)87

图段87

交互式输入方法87

三维显示技术87

3.3.3 引脚排列87

数据交换87

随机抽样查询87

搅乱舍入法87

改进调频制(MFM)87

调频制(FM)87

80386的寻址方式87

B0386指令集87

与多用户有关的函数87

网络的加密88

链路加密和端对端加密两种方法的比较88

树文法88

分解图和内视图88

与多用户有关的命令88

网文法88

群码制(GCR)88

调相制(PM或PE)88

扩展的树文法88

端对端加密88

链路加密88

12.2.7 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88

工作站和文件服务器选择88

局域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88

局域网络容错能力的选样88

三维变换88

句法分析89

随机文法的句法模式识别89

厄菜Earley剖析算法89

M—2024打印机控制代码89

内部结构与引脚功能89

3位调制码(3PM)89

80386中断系统89

2.3.2 80486微处理器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