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空间结构优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空间结构优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 钟海燕,郑长德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3217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75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202页
  • 主题词: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空间结构优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研究背景1

1.2 基本概念与研究范畴界定3

1.2.1 空间结构3

1.2.2 空间布局4

1.2.3 区域空间结构优化5

1.2.4 民族地区的空间范围6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8

第2章 空间结构与区域发展:研究进展11

2.1 国外相关研究11

2.1.1 研究空间结构的众多学派11

2.1.2 从古典区位理论到现代区位论12

2.1.3 现代空间结构理论形成14

2.1.4 空间经济学对空间结构理论的发展17

2.2 国内相关研究20

2.2.1 国内对空间结构的研究20

2.2.2 国内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21

2.2.3 国内对民族地区空间结构的研究22

2.3 总结性述评26

第3章 空间结构与区域空间协调发展:理论框架27

3.1 区域空间差距:密度、距离与分割27

3.2 区域空间结构演进:报酬递增、空间集聚、空间增长30

3.2.1 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的阶段30

3.2.2 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的机制32

3.3 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经济集中化与社会平等化的集中均衡文明发展模式34

第4章 民族地区空间结构演变及影响因素37

4.1 民族地区空间布局阶段分析37

4.1.1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三线”建设前的空间布局(1949~1965年)37

4.1.2 “三线”建设时期至改革开放期间的空间布局(1966~1978年)39

4.1.3 改革开放至西部大开发期间的空间布局(1979~1998年)40

4.1.4 西部大开发时期民族地区的空间布局(1999~2009年)41

4.2 民族地区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44

4.2.1 自然地理因素44

4.2.2 历史人文因素46

4.2.3 经济因素47

4.2.4 生态与环境因素49

4.2.5 规划与政策因素51

第5章 民族地区空间结构现状53

5.1 宏观空间格局中民族地区空间差距53

5.1.1 经济53

5.1.2 社会57

5.1.3 生态59

5.2 民族地区空间结构的非经济性60

5.2.1 低密度60

5.2.2 远距离63

5.2.3 区域分割65

5.3 民族地区空间结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72

5.3.1 密度低、集聚力弱,抑制了经济增长72

5.3.2 远离大市场,对外部市场的获得难度大72

5.3.3 市场规模小,限制了民族地区的工业化73

5.3.4 区内运输成本高,抑制了区内经济一体化的形成73

第6章 民族地区空间结构优化的总体思路75

6.1 民族地区空间结构优化的必要性75

6.1.1 宏观空间格局中应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75

6.1.2 民族地区空间结构存在非经济性76

6.1.3 新时期空间需求扩张和空间地位的提升需要优化民族地区空间结构76

6.1.4 民族地区空间承载力有限,经济发展的环境和资源约束要求优化生态空间77

6.2 民族地区空间结构优化的可行性78

6.2.1 民族地区进入空间结构演化的重要时期78

6.2.2 民族地区面临产业西移的机遇期79

6.2.3 民族地区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阶段79

6.3 民族地区空间结构优化的原则80

6.3.1 稳定——从总体稳定到长治久安80

6.3.2 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81

6.3.3 民生——以富民为本,坚持民生优先81

6.3.4 生态——从高碳转低碳,建设生态文明82

6.4 民族地区空间结构优化的目标83

6.4.1 民族地区空间结构优化的总体目标83

6.4.2 民族地区空间结构优化的具体目标83

6.5 民族地区空间结构优化的基本思路84

第7章 民族地区经济空间优化: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86

7.1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探讨86

7.2 民族地区经济活动空间分布87

7.2.1 民族地区空间基尼系数和集中度测算87

7.2.2 民族地区内部经济空间差距89

7.2.3 民族地区相对贫困地区的空间集聚91

7.3 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与产业集聚分析92

7.3.1 民族地区三次产业构成及演变92

7.3.2 民族地区三次产业集聚94

7.3.3 民族地区行业集聚97

7.4 民族地区经济空间优化思路99

7.4.1 以空间集中促进民族地区产业布局优化99

7.4.2 促进民族地区产业集聚,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区100

7.4.3 进行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形成新型工业化布局101

7.4.4 承接产业转移,优化民族地区经济空间结构101

7.4.5 重点开发区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102

7.4.6 发展边疆经济,促进民族地区边境口岸经济合理布局102

第8章 民族地区社会空间优化:城镇化与城镇空间结构优化104

8.1 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趋势104

8.2 民族地区城乡空间分异107

8.3 城镇化和城乡统筹中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战略111

8.4 民族地区城镇空间组织结构模型分析112

8.5 民族地区城镇空间结构优化思路121

8.5.1 城镇空间集约发展:宏观协调、中观集聚、微观紧凑发展121

8.5.2 形成“一横一纵二核八区”的城镇化战略格局122

8.5.3 民族地区城市群空间演化的三个层次125

8.5.4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确定重点发展轴线127

8.5.5 发展沿边空间开发轴线,建设沿边对外开放经济带127

8.5.6 通过生态移民和扶贫开发移民逐步实现人口的相对集中127

8.5.7 加强空间管制,进行分类指导128

第9章 民族地区主体功能区划分与生态空间优化129

9.1 民族地区生态空间现状129

9.1.1 生态空间地域辽阔、生态类型多样,但适宜开发的面积较少129

9.1.2 资源能源富集,但空间分布不均130

9.1.3 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空间承载力有限130

9.2 民族地区主体功能区划分131

9.3 民族地区生态空间优化思路——实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137

9.3.1 注重生态空间优化的全国统筹137

9.3.2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指导,关注问题区域的生态问题138

9.3.3 能源资源集约开发优化布局139

9.3.4 资源开发中重视利益关系调整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包容性发展140

9.3.5 倡导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141

第10章 民族地区文化多样性及空间优化142

10.1 引论:文化使区域画面完全不同142

10.2 文化及民族地区文化多样性的形成144

10.2.1 文化的内涵与层次144

10.2.2 民族地区的文化多样性的形成144

10.2.3 民族地区多样性文化的特殊重要意义145

10.3 少数民族文化与区域现代化互动关系分析147

10.3.1 文化视角下民族地区现代化的特殊内涵147

10.3.2 民族地区文化与区域发展关系的分析框架149

10.3.3 文化自觉: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关键150

10.4 区域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地区文化多样性保护、调适与发展151

10.4.1 对待民族文化的基本理念: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151

10.4.2 珍视民族地区多样性文化对于现代文明的补充、校正和支撑功能151

10.4.3 尊重文化选择和宗教信仰自由,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和完善多元文化格局153

10.4.4 高度重视宗教在民族地区文化中的特殊重要地位154

10.4.5 通过宗教的现代性调适,创造民族地区区域现代化的人文条件155

10.5 民族地区文化发展中的空间整合156

10.5.1 民族地区文化的空间分布特征156

10.5.2 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空间整合157

10.5.3 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成为民族地区支柱产业158

第11章 民族地区优化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保障措施160

11.1 制定并落实空间规划,实行空间管制160

11.2 实施向西开放,政府搭建平台支持重点空间聚集区国际国内合作161

11.3 扶贫模式由开发扶贫向发展扶贫转型,重点解决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162

11.4 健全国家政策支持体系,增强空间结构优化中自我发展能力162

11.5 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改善民生进程,促进空间公平164

11.6 加强有利于空间结构优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与制度建设164

主要参考文献166

后记1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