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内蒙古通史纲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内蒙古通史纲要
  • 郝维民,齐木德道尔吉主编;张久和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5616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807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828页
  • 主题词:内蒙古-地方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内蒙古通史纲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史前的内蒙古地区3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3

第一编 远古至唐代的内蒙古地区3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6

第六编 民国时期的内蒙古(1912.1—1949.10

第三节 青铜器时代11

第七编 社会主义时期的内蒙古自治区(1949.10—2000.12

第二章 公元前21世纪至3世纪初的内蒙古地区16

第一节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内蒙古地区的游牧民族16

第二节 战国燕、赵、秦三国对内蒙古地区的经略和管辖19

第三节 公元前3世纪初至公元3世纪初内蒙古地区的诸游牧民族24

第四节 秦汉王朝对内蒙古地区的统治35

第三章 3世纪初至6世纪末的内蒙古地区48

第一节 3世纪初至6世纪末内蒙古地区各民族及其政权48

第二节 3世纪初至6世纪末内蒙古地区新出现的各民族54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政权对内蒙古部分地区的统治60

第四章 6世纪末至10世纪初的内蒙古地区64

第一节 6世纪末至10世纪初内蒙古地区的北方游牧民族64

第二节 隋唐王朝对内蒙古地区的统治74

第五章 10世纪前北方诸游牧民族的社会、经济和文化84

第一节 10世纪前北方诸游牧民族的社会84

第二节 10世纪前北方诸游牧民族的经济87

第三节 10世纪前北方诸游牧民族的文化89

主要参考文献94

第一章 公元10世纪的北方地区99

第一节 公元10世纪初北方的局势及契丹政权的建立99

第二编 辽西夏金时期的内蒙古地区99

第二节 中原人口向北方的流动与迁徙102

第三节 10世纪前期北方草原与中原的联系105

第二章 辽代中晚期的政治局面109

第一节 辽宋的军事对抗与内蒙古地区的发展109

第二节 辽朝在蒙古高原统治的加强112

第三节 辽朝晚期北方政治局面的发展115

第三章 金朝初期对漠南地区的经营119

第一节 金朝的建立及辽朝的灭亡119

第二节 金朝在北方地区的统治体系122

第三节 金朝统治重心的逐渐南移126

第一节 金朝中期的民族统治政策129

第四章 金朝中晚期的政治局面129

第二节 金朝对各族人民的经济统治132

第三节 金朝晚期的北方政局136

第五章 西夏在今内蒙古西部的统治142

第一节 辽代时期西夏在今内蒙古西部的统治142

第二节 金夏交界的内蒙古西部地区145

第三节 西夏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47

第六章 辽西夏金时期内蒙古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149

第一节 社会149

第二节 经济155

第三节 文化159

第七章 辽金时期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167

第一节 辽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167

第二节 金朝时期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171

主要参考文献175

第三编 蒙古帝国和元朝时期的内蒙古地区179

第一节 蒙古民族的兴起179

第一章 大蒙古国的建立及其对内蒙古地区的统治179

第二节 大蒙古国的建立及其基本制度185

第三节 大蒙古国征服金、夏统治下的内蒙古地区188

第四节 大蒙古国时期的内蒙古地区190

第二章 元朝时期内蒙古地区的行政建制与诸王投下的领地194

第一节 元朝内蒙古地方行政体制的确立194

第二节 中书省直属的上都路与兴和路199

第三节 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宣慰司所辖各县与汪古部的领地201

第四节 中书省所辖弘吉剌部领地应昌路和全宁路203

第五节 辽阳行省所辖各路与诸王投下领地205

第六节 陕西、甘肃行省所辖各路208

第七节 岭北行省所辖东道诸王的领地及诸王投下领地的管理209

第一节 元代内蒙古地区的畜牧业213

第三章 元朝时期内蒙古地区的经济213

第二节 元代内蒙古地区的农业218

第三节 元代内蒙古地区的手工业、商业221

第四节 元代内蒙古地区的城镇224

第五节 元代内蒙古地区的交通运输230

第四章 元朝时期内蒙古地区的政局235

第一节 两都制度与元上都的政治生活235

第二节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内战争位238

第三节 南坡之变241

第四节 两都之战与明文之争244

第五节 元末农民军在内蒙古地区的活动246

第六节 元朝末年内蒙古地区的政治局势251

第五章 元代内蒙古地区的文化教育与宗教254

第一节 元代内蒙古地区的文化254

第二节 元代内蒙古地区的教育与科举261

第三节 元代内蒙古地区的宗教262

主要参考文献265

第一章 元廷北迁与北元初期的内蒙古地区269

第一节 北元、明朝对漠南地区的争夺269

第四编 明代的内蒙古地区269

第二节 “宣光中兴”与北元政权的稳定271

第三节 北元汗廷的衰落与蒙古的分裂273

第二章 15世纪初期的蒙古——内战与短暂的统一277

第一节 东西蒙古两大集团的形成及其起源277

第二节 东西蒙古的内战283

第三节 明初对蒙古的政策286

第四节 14世纪末15世纪初东蒙古部众的分布及其在内蒙古地区的活动291

第三章 15世纪中叶的内蒙古——从短暂统一到“黑暗时代”298

第一节 脱脱不花与脱欢、也先统治下的蒙古298

第二节 东蒙古的内乱302

第三节 蒙古大汗属部住牧漠南西部304

第四章 达延汗与异姓贵族的斗争及其对东蒙古封建秩序的调整307

第一节 黄金家族的复兴与达延汗即位307

第二节 达延汗与异姓封建主的斗争分封诸子309

第五章 16世纪中后期的东蒙古各部及其变迁316

第一节 黄金家族后裔对东蒙古部众的最后征服316

第二节 达延汗后裔所属左翼蒙古各部及其变迁318

第三节 达延汗后裔统治下的东蒙古右翼三万户及其变迁322

第四节 往流诸部及其变迁326

第六章 俺答汗的事业330

第一节 俺答称汗及其对外扩张330

第二节 右翼蒙古与明朝的关系332

第三节 板升的出现和库库和屯城的建造334

第四节 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传入及其影响336

第七章 漠南蒙古各部投附爱新国338

第一节 科尔沁部与爱新国338

第二节 内喀尔喀五部与爱新国342

第三节 喀喇沁万户与爱新国344

第四节 阿鲁蒙古与爱新国346

第五节 察罕儿部与右翼蒙古投附爱新国348

主要参考文献352

第五编 清代的内蒙古357

第一章 内蒙古与清朝统一全国的战争357

第一节 清朝在内蒙古统治的确立357

第二节 漠南蒙古札萨克旗与蒙古八旗的建立359

第三节 内蒙古各部族对清朝统治的反抗363

第四节 内蒙古各部族在清朝统一全国战争中的贡献368

第五节 内蒙古新的民族分布格局371

第二章 清统治蒙古的基本政策与内蒙古多元政治体制的形成379

第一节 清统治蒙古的基本政策379

第二节 外藩蒙古的盟旗制度382

第三节 内属蒙古以及八旗蒙古385

第四节 将军都统与驻防八旗387

第五节 府厅州县的设立与旗县并存局面的形成388

第三章 清前期内蒙古的社会结构与经济多元化趋向393

第一节 社会组织与阶级结构393

第二节 经济的发展与多元化趋向395

第三节 农村的形成与城镇的出现402

第四节 驿站、道路与交通405

第四章 晚清内乱外患对内蒙古的冲击和影响408

第一节 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内外战争与内蒙古408

第二节 外国势力的侵略和渗透412

第三节 各族人民的反侵略反压迫斗争418

第五章 清末新政改制在内蒙古425

第一节 放垦蒙地425

第二节 蒙古族各阶层的反垦斗争429

第三节 强化统治、转变治蒙政策433

第六章 清末内蒙古经济文化的演变437

第一节 农业区的扩大与畜牧业的衰颓437

第二节 商业贸易与城镇的发展440

第三节 工矿企业与交通邮电442

第四节 新型文化教育事业的出现446

第五节 民族民主觉醒与同盟会革命活动448

第七章 清代内蒙古的宗教、文化与习俗453

第一节 清代内蒙古地区的宗教453

第二节 清代内蒙古地区的文化455

第三节 清代内蒙古地区的教育459

第四节 清代内蒙古地区的风俗习惯462

主要参考文献466

第一章 北洋政府建立后的内蒙古政局471

第一节 辛亥革命在内蒙古的反响471

第二节 外蒙古“独立”与内蒙古的动乱473

第三节 日本侵略势力支持的内蒙古“独立”运动477

第四节 北洋军阀对内蒙古的统治478

第五节 各族人民反抗军阀和封建王公的斗争481

第六节 内蒙古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483

第二章 二十世纪30年代前后内蒙古的政治局势490

第一节 国民党政府对蒙政策及其措施490

第二节 内蒙古高度自治运动494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革命斗争498

第四节 蒙古民族的解放斗争499

第三章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内蒙古503

第一节 伪满洲国统治下的内蒙古东部地区503

第二节 伪蒙疆政权统治下的内蒙古西部地区505

第三节 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抗日救亡斗争507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511

第五节 国民党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统治及其抗日斗争517

第六节 日本在内蒙古的殖民统治彻底崩溃521

第一节 抗战胜利后的内蒙古526

第四章 战后内蒙古局势与内蒙古全境的解放526

第二节 内蒙古自治运动530

第三节 内蒙古解放区的自卫战争534

第四节 内蒙古自治政府及其施政536

第五节 国统区的蒙古自治运动539

第六节 内蒙古全境的解放542

第五章 民国时期内蒙古的社会经济与文化545

第一节 社会变迁545

第二节 经济548

第三节 文化教育事业554

主要参考文献563

第一章 社会经济的变革567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建设567

第二节 实行社会民主改革570

第三节 恢复国民经济572

第四节 完成社会主义改造575

第五节 实现统一的民族区域自治578

第六节 经济文化长足发展581

第二章 社会经济在曲折中发展584

第一节 整风反右和各项政治运动584

第二节 在曲折中探索前进587

第三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593

第四节 民族宗教事务与统战工作596

第五节 社会经济的复苏与发展601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浩劫中的内蒙古604

第一节 从前门饭店会议到全区动乱604

第二节 全面夺权和挖肃清队606

第三节 从全面军管到“四人帮”覆灭612

第四节 民族政策遭受破坏617

第五节 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619

第一节 清算“四人帮” 落实各项政策623

第四章 拨乱反正 开启新时期623

第二节 落实民族政策 加强民族工作627

第三节 发展统一战线631

第四节 民主与法制建设633

第五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636

第五章 改革开放 走向繁荣639

第一节 经济建设方针与发展战略639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644

第三节 政治体制改革650

第四节 对外开放652

第五节 少数民族事业的发展654

第六节 经济发展 社会巨变659

主要参考文献665

第一章 内蒙古地质时期的环境演变与特征669

第一节 地质历史过程中内蒙古的环境格局669

第八编 内蒙古地区生态环境演变与生态文明的发展669

第二节 内蒙古地貌单元的形成和环境特征676

第三节 内蒙古的气候环境680

第四节 土地类型及其生态环境的变异682

第五节 内蒙古自然地带的形成686

第二章 内蒙古地区生态系统的演变690

第一节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化690

第二节 温带荒漠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化695

第三节 山地森林—灌丛—草甸复合生态系统701

第四节 低湿地草甸、沼泽、灌丛、河滩林与盐生群落生态系统705

第五节 植物类群的多样性分析708

第三章 内蒙古畜牧业发展与农牧交错带形成的生态环境720

第一节 畜牧业之前的渔猎生产720

第二节 草原是游牧畜牧业的“摇篮”722

第三节 放牧畜牧业的形成与早期发展724

第四节 中世纪的草原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727

第五节 明代的畜牧业与生态环境733

第六节 明代农耕业及其生态环境737

第七节 清代牧业政策与畜牧业的发展739

第八节 清代的经济与社会变迁对农牧业的影响741

第九节 垦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747

第四章 内蒙古的自然灾害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752

第一节 内蒙古的自然灾害体系752

第二节 内蒙古自然灾害的历史演变756

第三节 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与发生规律759

第四节 内蒙古地区自然灾害的成因762

第五节 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影响767

第五章 内蒙古的生态文明传统与生态科学773

第一节 内蒙古的民族生态文明与朴素的生态观念773

第二节 十七世纪至二十世纪中叶内蒙古地区的生态地理考察777

第三节 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以来生态科学的发展789

主要参考文献8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