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 促进学习者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钟志贤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5620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315页
- 主题词:课堂教学-课程设计-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 促进学习者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一 研究背景1
二 研究问题/目标1
中文摘要1
三 研究方法2
四 内容结构3
五 框架特征3
六 研究意义3
Abstract4
一 自在孕育期:20世纪30年代以前6
第一章 教学设计框架建构的学科发展背景6
第一节 世纪检视:教学设计发展历程考察6
二 诞生兴起期:20世纪40—60年代8
三 正式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末—80年代10
四 转型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11
五 教学设计发展历程总括12
第二节 客观主义:传统的教学设计范型13
一 客观主义的基本假设13
二 典型的客观主义教学设计模式15
一 建构主义的基本假设18
第三节 建构主义:发展中的教学设计范型18
二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的倾向:CLEs20
第四节 发展走势: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的嬗变26
一 处在变革力量的激荡中26
二 基本假设倾向建构主义27
三 重心转向学习环境设计28
四 重视以学习者为焦点29
五 吸纳多学科研究领域养分30
六 关注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32
七 多元哲学倾向的模式构建33
八 与变革的社会协同演进34
第二章 教学设计框架建构的时代发展背景36
第一节 特征描摹:知识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36
一 信息时代与知识时代36
二 知识时代的典型特征38
第二节 特征映射:知识时代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偏向模型41
一 适应知识时代的人才素质研究41
二 研究结果分析42
三 一种可能的人才素质结构模型43
一 模型的内涵44
第三节 意义理解:模型的内涵与隐喻44
二 模型的隐喻49
第三章 模型建构: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55
第一节 现实审视:传统教学设计范型的反思55
一 无法回避的现实思考55
二 传统教学设计批判58
第二节 本质揭示:设计与教学设计61
一 对设计概念的理解61
二 对教学设计的认识67
三 教学设计定义重构71
第三节 模型建构: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76
一 框架与框架模型76
二 框架模型的基本假设78
第四章 促进学习者发展:教学设计框架建构的宗旨82
第一节 发展指向: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发展82
一 发展与高阶能力发展82
二 核心能力:高阶思维85
第二节 基本假设: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90
一 高阶思维发展需要培养和训练90
二 高阶思维发展需要高阶学习支持90
三 设计/反思高阶思维教学91
四 将高阶思维能力融合于具体的教学92
五 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促进高阶思维93
第三节 路径探索:高阶学习、知识建构与问题设计93
一 高阶学习与高阶思维发展93
二 知识建构与高阶思维发展95
三 问题/任务设计与高阶思维发展98
第五章 教学设计框架建构的三大支柱101
第一节 理念支柱:素质教育101
一 素质教育的定义与核心理念101
二 主体性教育103
三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104
第二节 理论支柱:建构主义106
一 建构主义的十大理念106
二 建构主义的知识、学习和教学隐喻109
三 当代学习理论的要素框架113
四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关键词网络114
第三节 技术支柱:现代信息技术117
一 技术的隐喻与作用117
二 用技术学习118
三 技术与课程整合125
第一节 概念理解:连续统与连续统思维129
一 连续统定义及其隐喻129
第六章 连续统:教学设计的思维方式129
二 连续统思维131
第二节 思维映射:教学设计中的连续统133
一 教学设计中的基本连续统133
二 基本连续统的类型和思维倾向136
第三节 多维思考:教学设计中的连续统群139
一 划分连续统的依据139
二 教学设计中的连续统群141
一 一种可能的教学连续统应用模型152
第四节 实践视角:教学连续统应用模型152
二 教学连续统应用模型的思维视角154
第七章 概念框架: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157
第一节 意义阐释:学习环境的隐喻与定义157
一 学习环境:一种发展中的教学隐喻157
二 学习环境的定义161
第二节 结构视图: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164
一 多种要素观分析164
二 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165
第三节 多元统整: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框架167
一 多元理论视角167
二 情境认知理论168
三 活动理论171
四 分布式认知173
五 一种可能的理论框架统合175
第四节 学习给养:学习环境设计的宗旨178
一 有意义的学习178
二 支持有意义的学习180
第八章 实践框架:学习环境设计的操作理解182
第一节 建构视点:实践框架模型设计182
一 一种可能的实践框架182
二 实践框架的阐释183
第二节 渗透融合:有效教学原则185
一 有效教学原则研究185
二 作为技术应用的框架188
第三节 真实要素:任务、情境与问题189
一 任务189
二 情境190
三 问题193
第四节 要义诠释:相关构件分析195
一 资源与工具195
二 知识建构196
三 学习共同体199
四 互动201
五 评价203
第五节 角色重构:教师—学习者关系变革205
一 教师的角色205
二 学习者角色207
三 教师—学习者关系208
第九章 促进高阶能力发展:基于技术的学习模式构建212
第一节 内涵剖析:基于技术的学习模式212
一 概念分析与旨趣212
二 基于技术的学习模式类型215
第二节 语义网络:模式变革的取向与特点218
一 学习模式变革的必然218
二 变革的取向与特点222
第三节 思维视域:基于技术的学习模式构建228
一 模式构建的思维框架228
二 用技术支持自主学习230
三 用技术支持探究学习232
四 用技术支持协作学习235
五 用技术支持反思学习237
一 使用者设计阐释240
第一节 模式演进:使用者设计理念的兴起240
第十章 使用者设计:教学设计的运作模式240
二 使用者设计的意义242
第二节 深度理解:走向使用者设计的理由244
一 教育学知识的特点244
二 理论的命运取决于情境的需要244
三 教师的阐释学处境246
四 教学设计是劣构问题求解的过程248
五 教师的教学风格249
六 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要求250
一 反思与反思工具252
第三节 反思工具:实现使用者设计的方法252
二 普遍性的反思工具:促进有意义学习255
三 客观主义教学设计反思工具256
四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反思工具259
结语 主题阐释、研究结论与展望264
一 主题阐释264
二 研究结论265
三 研究展望271
参考文献273
图表索引287
后记291
热门推荐
- 2818883.html
- 3673802.html
- 1510157.html
- 1788566.html
- 242265.html
- 1668444.html
- 626982.html
- 3441257.html
- 78820.html
- 20073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41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53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94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60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53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79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30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921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14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