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七编 第2册 魏晋象数易学研究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林庆彰主编;谢绣治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86254161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26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七编 第2册 魏晋象数易学研究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2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探讨7
第三节 研究方法14
第二章 象数易的范畴与派别21
第一节 象数易的义蕴21
一、象数23
二、术数27
三、象数易的义界31
第二节 象数易研究的范畴33
一、象数易学家33
(一)注经派与占验派之区分34
(二)注经派与占验派之代表人物38
二、义理易学家51
第三节 象数易学的家法与归类58
一、受到东汉末年易学家注经特色的影响58
二、兼融各家各派60
小结63
第三章 象数易学的发展67
第一节 象数易学的衰微68
一、学术风尚的改变68
(一)汉象数学的末流68
(二)注经方式的改变70
二、义理易学的崛起75
(一)何晏以义理解《易》,不涉象数76
(二)董遇突破象数,力陈新义79
(三)王肃注重义理,反对烦琐之风82
(四)荀粲、锺会反对汉代象数之学84
(五)王弼扫象86
第二节 象数易学的振衰91
一、管辖立足於象数立场评论何晏92
二、孙盛提出「易象妙於见形论」以反对玄理易97
三、干宝力倡汉易以对抗玄理易107
第三节 象数易与义理易的融合112
一、义理易兼论象数者112
(一)董遇与象数的关系112
(二)王肃与象数的关系113
(三)王弼与象数的关系115
(四)向秀与象数的关系120
(五)韩康伯与象数的关系120
二、象数易兼阐义理者122
(一)陆绩融象数、义理之长123
(二)姚信崇象数兼重义理124
(三)蜀才力倡虞、荀之象数学,不废义理124
(四)干宝留思京房之学,并彰显人事之义理126
小结130
第四章 注经派的易例说131
第一节 卦变说137
一、卦变说溯源141
二、虞翻卦变说142
三、姚信卦变说151
四、蜀才卦变说153
第二节 互体说158
一、互体说溯源158
二、虞翻互体说160
三、陆绩、姚信、翟元之互体说171
第三节 卦主说173
一、卦主说溯源174
二、陆绩卦主说177
三、王弼卦主说179
四、韩康伯卦主说183
第四节 卦气说184
一、卦气说溯源184
二、虞翻卦气说189
三、干宝卦气说196
第五节 旁通说204
一、旁通说溯源204
二、虞翻旁通说204
三、陆绩旁通说208
四、翟元旁通说209
小结210
第五章 注经派的易义说213
第一节 天人合德214
一、推天道以明人事215
二、以人事成天地之功218
三、融天道人事为一体220
第二节 吉凶之辨227
一、吉凶之由227
二、恐惧修省229
三、知几待时230
四、补过无咎231
第三节 权变合道233
一、通权达变、巽以行权234
二、吉凶适变、与时偕行236
三、蓍卦之德、至神至变239
第四节 论道与神241
一、论道243
二、论神247
小结251
下册255
第六章 占验派的学说255
第一节 援《易》以为术261
一、纳甲五行263
二、名物射覆268
三、占候271
四、占梦274
第二节 借《易》以说理282
一、万物有灵283
二、天人感应285
三、修德趋避288
小结294
第七章 纳甲说与纳甲筮法299
第一节 纳甲说与注经300
一、纳甲说溯源300
二、虞翻纳甲说306
三、陆绩纳甲说316
四、干宝纳甲说321
第二节 纳甲筮法与占卜327
一、管辖的纳甲筮法328
二、郭璞的纳甲筮法330
第三节 纳甲说、纳甲筮法与火珠林法340
一、火珠林法源於纳甲筮法340
二、纳甲筮法源於纳甲说347
小结352
第八章 易象观与易数观357
第一节 易象论357
一、象之分类360
二、象与意384
第二节 易数论391
一、大衍之数与天地之数391
二、阴阳之数401
第三节 象与数406
一、象数先后407
二、阴阳循环410
小结415
第九章 魏晋象数易学的影响与评价419
第一节 影响419
第二节 评价440
小结446
第十章 结论449
参考书目463
热门推荐
- 1975226.html
- 3149384.html
- 2113249.html
- 2790762.html
- 951744.html
- 1671550.html
- 2053197.html
- 2027064.html
- 2515993.html
- 23034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85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509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6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803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27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38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78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85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3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1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