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比较文学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比较文学教程
  • 方汉文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50637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13页
  • 文件大小:130MB
  • 文件页数:425页
  • 主题词:比较文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比较文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1

第一节 世界文学2

第二节 比较文学7

第三节 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14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8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定义18

第二节 中国化的比较文学定义的价值27

第三章 跨学科研究与比较文化32

第一节 跨学科研究概述33

第二节 文学与艺术36

第三节 文学与社会科学41

第四节 比较文化49

第四章 影响与流传研究的方法52

第一节 流传学的界定54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流传影响55

第三节 作品的流传影响58

第四节 作家的流传影响60

第五节 文学形式的流传影响63

第六节 文学观念的流传影响65

第五章 平行与审美比较的方法68

第一节 平行研究总论68

第二节 比较叙事学72

第三节 阐发研究75

第四节 文学思潮流派与风格比较78

第六章 比较文类学87

第一节 中西文类学的渊源和历史88

第二节 比较文类学的研究方法94

第三节 文类比较的研究内容98

第四节 文类的汇通与缺类研究100

第七章 比较阐释学105

第一节 比较阐释学的形成与发展106

第二节 比较阐释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16

第三节 中西阐释学的比较119

第四节 阐释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121

第八章 比较叙事学124

第一节 作为交叉学科的比较叙事学124

第二节 比较叙事学的形成与发展127

第三节 比较叙事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134

第四节 比较叙事学:视野与立足点138

第九章 比较文学形象学142

第一节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定名142

第二节 研究范围与主要内容144

第三节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发展阶段与方法146

第四节 西方中国形象的历史反思150

第五节 人物形象的比较研究152

第六节 图像文化的形象比较154

第十章 主题学研究159

第一节 主题学的发展概况159

第二节 主题学的研究对象161

第三节 常见主题研究166

第四节 中国的主题学研究170

第十一章 渊源学与接受批评172

第一节 渊源学的起源、定义和特征173

第二节 渊源学的主要研究方式176

第三节 接受理论的渊源、定义和基本观点181

第四节 接受批评的研究方法185

第五节 接受批评与比较文学和影响研究的关系187

第十二章 比较诗学与世界比较诗学史192

第一节 西方文化语境中比较诗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93

第二节 比较诗学的基本原则199

第三节 比较诗学未来发展的问题与思考205

第十三章 诗歌比较研究209

第一节 中西诗歌的发展与流变210

第二节 中西诗歌的诗学特征217

第三节 中西诗歌题材与主题类型比较219

第四节 中西诗歌的意象对比分析224

第五节 中西诗歌的形式比较228

第十四章 戏剧比较研究234

第一节 戏剧的源流与沿革234

第二节 中西戏剧观念240

第三节 戏剧类型与审美形态246

第十五章 小说比较研究255

第一节 中西小说的观念、渊源与形成过程255

第二节 中西小说的诞生及发展260

第三节 中西小说主题之比较264

第四节 中西小说人物之比较268

第十六章 文学思潮与流派的比较274

第一节 世界文学思潮和流派的定义274

第二节 “比较文学思潮”的研究阶段278

第三节 东方与西方文学思潮的本土化与创造性282

第四节 比较视域中的主潮: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286

第十七章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296

第一节 女性主义实践政治与理论缘起297

第二节 流派研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传统298

第三节 主题研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题研究303

第四节 影响研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306

第十八章 从结构主义到符号学批评309

第一节 结构主义批评述要310

第二节 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312

第三节 后结构主义的兴起317

第四节 符号学的兴起和符号学批评322

第十九章 后殖民主义批评332

第一节 从殖民主义到后殖民批评332

第二节 后殖民主义批评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337

第二十章 社会历史批评与新历史主义350

第一节 比较文学与社会历史批评、新历史主义的关系350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历史之维352

第三节 社会历史批评353

第四节 新历史主义358

第五节 格林布拉特及其批评实践367

第二十一章 中国各民族文学比较研究372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概观372

第二节 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的范畴379

第三节 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的方法388

第二十二章 翻译研究与译介学392

第一节 传统翻译研究:翻译方法与翻译标准393

第二节 当代翻译研究: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397

第三节 比较文学翻译研究401

第四节 译介学在比较文学中的地位与作用405

参考文献目录409

后记4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