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画精神 传统绘画批评的基本范畴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论画精神 传统绘画批评的基本范畴研究
  • 冯晓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978751172981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75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588页
  • 主题词:国画技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论画精神 传统绘画批评的基本范畴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道体论1

(一)道体论与传统绘画的本体论1

1.传统绘画与儒释道美学思想渊源2

2.“道”与绘画形上观念的发展8

3.石涛“一画”论与绘画本体16

4.道与美:本体与本质20

(二)理画论:传统绘画批评的形而上学27

1.中国古代艺术批评的理性形态27

2.物理与画理28

3.哲理与画理31

4.心理与画理45

5.中国传统绘画的理情原则53

第二章 形象论57

(一)象形之形:绘画对客观对象的外在描绘57

1.中国传统画论中的“形”与“象”57

2.文字象形与绘画造型59

3.“应物”以“象形”61

4.取象64

(二)形象之象68

1.“象”与绘画批评68

2.象内与象外74

3.意中之象:作为传统美学范畴的“意象”概念与性质81

第三章 意境论116

(一)意境与美:艺术本质的再理解116

1.中国绘画的意境原则116

2.意境形态与美的本质117

3.意境的整体性119

4.意境美的含蓄与模糊120

(二)“意境”之“意”123

1.中国传统绘画的表意精神123

2.意境之“意”与“立意”138

3.意境之“意”与“写意”151

(三)意境之“境”196

1.景与境196

2.意境与心“境”197

3.意境之境的构成和种类200

第四章 气韵论222

(一)以气韵求画222

(二)气韵观念的发展224

1.魏晋南北朝:气韵观念的提出及其意义225

2.唐五代时期:“气韵”论的初步运用227

3.两宋“气韵”论:气韵与传神228

4.元人“气韵”论:气韵与笔墨230

5.明人“气韵”论:士气与笔墨231

6.清人“气韵”论:气韵求画234

(三)以气取韵:气韵之“气”239

1.从哲学本体之“气”到绘画审美之“气”239

2.气与势256

3.养吾静气264

(四)以韵生气:气韵之韵274

1.音→声→韵:音韵与气韵274

2.品与神韵277

3.意味与韵味284

4.韵的其他288

第五章 趣味论290

(一)“趣味”与审美290

1.“趣味”审美的产生:明中叶从意境论到趣味论291

2.“趣味”与情调:在内与在外293

3.“趣味”与民族传统296

(二)趣味之“味”298

1.味之审美298

2.从饮食口味到审美之“味”:味之审美的历史303

3.“味”与“韵”314

(三)趣味之“趣”与绘画审美及批评317

1.作为古典审美范畴的“趣”之审美的历史发展317

2.“趣”与“道”:离常合道曰“趣”321

3.“趣”与“理”:理趣审美322

4.作为批评鉴赏范畴的“趣”与“审美”、与“场”327

5.“趣”与主体精神329

6.“趣”与自然:天趣审美330

7.“趣”与生活:生趣审美332

8.“趣”与逸:逸趣审美333

9.“趣”与情:情趣审美333

10.“趣”与奇:奇趣审美335

11.“趣”的构思立意336

第六章 格法论338

(一)艺术风格与绘画鉴赏——批评338

1.绘画风格构成因素的三层次:作品的视角339

2.绘画的内容(要素)与风格340

3.格法与批评347

(二)法与技352

1.“法”:作为古典绘画美学的范畴352

2.“法”的变化与创新360

(三)笔墨:法之形而下——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语言367

1.笔与墨的辩证法与笔墨审美367

2.笔法辩证与笔法审美394

3.墨色审美与墨法420

4.墨戏与技法的超越437

第七章 品第论438

(一)绘画品第标准的历史发展438

1.六法:从画法到品法439

2.三品:从书品到画品440

3.四品论画标准的形成及其滥觞:十二品及二十四品440

4.黄休复品画四格中的理法关系445

5.逸、神、妙、能四品的阴阳相推之理448

6.历来“四品定位”方法的形式和技巧要求448

(二)逸品:审美理想451

1.逸美思想的产生和作为美学范畴的“逸”451

2.“逸”与自然454

3.“逸”与“气”455

4.“逸”与性457

5.“逸”与简约463

6.“逸”与灵空476

7.“逸”与“冲淡”479

8.“逸”与放487

9.“逸”与狂489

10.“逸”与清490

11.逸概念的批评及其消极意义496

(三)神品:本体升华497

1.“神”:作为文艺审美——批评的形上性497

2.“神品”与“逸品”:绘画批评中四品定位中的两类主要的风格类型498

3.“神形兼备”与神品500

4.“略形取神”与神品503

5.传神与“神品”506

6.“以形写神”、“以形传神”与“神品”524

7.“神似”与“神品”538

8.“神思”、“神志”、“神气”与“神品”546

9.神韵与神品548

(四)妙品:妙造自然559

1.“妙”之本体559

2.“妙”之品评565

3.“妙造自然”:艺术与自然的关系5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