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共行政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公共行政学
  • 应松年,马庆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 ISBN:780107766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03页
  • 主题词:行政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公共行政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公共行政学绪论1

第一节 公共行政与公共行政学1

一、公共行政的本质特征1

目录1

二、行政在国家管理中的功能作用5

三、公共行政的主客体、原则及实践范畴6

四、公共行政学的主要内容10

第二节 国家意义上行政的实践模式11

二、放任行政12

一、统治行政12

三、管制行政13

四、服务行政15

第三节 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16

一、公共行政学的奠基与形成(1887年以后)17

二、公共行政学的繁荣发展(1930年以后)19

三、公共行政学在反思中转变(1960年以后)22

四、公共行政学在改革中创新(1980年以后)25

一、行政学的恢复27

第四节 中国行政学的发展27

二、行政学走向繁荣28

第二章 公共行政环境30

第一节 公共行政环境的一般理论30

一、公共行政环境的含义、特点与类型30

二、公共行政生态分析32

三、研究公共行政环境的意义35

第二节 公共行政环境对公共行政的影响36

一、公共行政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37

二、行政环境对公共行政的制约作用38

三、公共行政对行政环境的能动作用40

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中国公共行政环境42

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42

二、中国公共行政的政治环境44

三、中国公共行政的经济环境46

四、中国公共行政的文化环境49

五、中国公共行政的自然环境52

六、中国公共行政的国际环境54

一、公共行政职能的概念与含义57

第三章 公共行政职能57

第一节 公共行政职能的一般理论57

二、公共行政职能的基本依据58

三、公共行政职能的属性59

第二节 公共行政职能的一般框架体系61

一、公共行政职能涉及的主要关系61

二、政府职能的一般框架体系64

第三节 对我国政府职能经验的反思66

一、政府职能的越位66

二、政府职能的错位67

三、政府职能的缺位68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政府职能体系68

一、政府职能定位应当遵循的原则68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政府职能体系的内容69

第五节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责划分73

一、中央人民政府职责73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职责73

三、乡、镇人民政府职责74

一、行政组织的特征75

第四章 公共行政组织75

第一节 行政组织的特征和要素75

二、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76

第二节 行政组织类型77

一、行政组织体制类型77

二、行政组织功能类型78

三、行政组织结构类型79

第三节 组织设计80

一、自上而下的设计80

二、自下而上的设计82

三、管理幅度与管理层级84

四、行政组织设计原则85

第四节 组织环境与团体士气86

一、组织环境86

二、团体士气89

第五节 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组织93

一、中央政府组织93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94

第六节 非政府公共组织96

一、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含义与特征96

二、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产生原因96

三、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发展97

第五章 公共行政领导100

第一节 行政领导的职能与职责100

一、领导职能100

二、领导职责101

第二节 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能力102

一、行政领导者的素质102

二、行政领导者的能力103

三、行政领导者素质和能力建设的途径104

第三节 行政领导群体结构优化105

一、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意义105

二、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内容105

三、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原则和途径106

一、行政领导方式108

第四节 行政领导方式、方法与艺术108

二、行政领导方法109

三、行政领导艺术111

第六章 公共行政人事管理117

第一节 人事管理的一般理论117

一、人事管理的含义117

二、人事管理的功能118

三、国家人事行政的作用119

四、国家人事行政的一般原则120

一、“入口”管理122

第二节 人事管理的主要环节122

二、“使用”管理123

三、“出口”管理123

四、人事管理监督124

第三节 我国对公务员制度的探索124

一、公务员制度的由来124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探索127

第四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从条例走向立法131

一、公务员职位分类及考录和聘任131

二、公务员义务权利和基本待遇134

三、公务员的考核任免升降和奖励135

四、公务员的纪律处分、申诉控告和仲裁138

五、公务员的培训、交流和回避140

六、公务员的辞职辞退和退休141

七、公务员管理及其责任143

第七章 公共行政决策145

第一节 行政决策的一般理论145

一、行政决策的概念与特征145

三、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146

二、行政决策的基本要素146

四、行政决策的类型147

五、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148

第二节 公共行政决策体制149

一、公共行政决策体制149

二、行政决策体制的构成要素149

三、行政决策体制的类型153

第三节 公共行政决策的方法154

一、行政信息收集方法155

三、价值分析方法156

二、系统决策方法156

四、可行性分析方法157

五、创造性的决策方法158

六、计算机辅助决策159

第四节 公共行政决策的步骤161

一、公共行政决策的一般过程161

二、公共行政决策的基本模式163

一、行政执行的作用166

第八章 行政执行166

第一节 行政执行概述166

二、行政执行的基本原则167

三、影响行政执行的主要因素169

四、行政执行的环节173

第二节 行政指挥176

一、行政指挥的基本原则176

二、行政指挥者应该具备的条件177

三、行政指挥的方式178

一、行政沟通的涵义和作用179

第三节 行政沟通179

二、行政沟通的类型180

三、行政沟通的障碍182

第四节 行政协调184

一、行政协调的涵义和作用184

二、行政协调的原则与方法185

第五节 行政控制187

一、行政控制的涵义与作用187

二、行政控制的前提与过程188

三、行政控制的类型189

第九章 公共行政方法191

第一节 行政方法概述191

一、行政方法的涵义191

二、行政方法的分类192

三、行政方法的作用193

第二节 行政程序194

一、行政程序的涵义194

二、行政工作的程序化198

三、行政程序化的简化199

第三节 传统行政方法201

一、行政指令方法202

二、经济方法203

三、法律方法204

四、心理行为方法204

第四节 现代行政方法206

一、系统方法206

二、网络规划技术207

三、目标管理方法208

四、科学预测方法210

五、PDCA循环212

六、ABC重点管理法213

第十章 电子政务215

第一节 电子政务的一般理论215

一、政府信息化的发展和演变215

二、电子政务的概念与基本内容217

三、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219

一、电子政务的一般内容221

第二节 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功能221

二、政府门户网站223

第三节 电子政务发展中的经验借鉴224

一、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的几个主要特点224

二、电子政务发展中的经验225

第四节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229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几个阶段229

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和指导原则231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紧迫问题233

一、有限政府238

二、守法政府238

第十一章 公共行政与法治238

第一节 行政法治的一般要求238

三、责任政府241

第二节 行政立法242

一、行政立法概述242

二、行政立法权限243

三、行政立法程序244

一、规范公共行政执法手段的重要尝试——《行政处罚法》246

第三节 行政执法246

二、亟须完善的公共行政执法手段——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征收、行政强制执行249

三、公共行政的新形式254

四、公共行政领域的拓展:行政给付、行政公开258

第四节 行政救济260

一、行政救济制度概述260

二、行政复议制度261

三、行政诉讼制度263

一、财政支出分类266

第一节 公共财政支出266

第十二章 公共财政266

二、财政支出规模268

三、财政支出的结构268

四、财政支出效益269

第二节 财政收入270

一、财政收入形式和规模270

二、财政收入的原则271

三、税收制度273

第三节 政府预算和财政体制277

一、政府预算的分类278

二、政府预算级次和管理职权279

三、政府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与决算280

四、财政体制282

五、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主要内容284

第四节 财政政策285

一、财政政策功能286

二、财政政策目标286

三、财政政策工具286

四、财政政策类型288

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289

第十三章 公共行政绩效管理293

第一节 公共行政绩效管理概说293

一、行政绩效与绩效管理的内涵293

二、绩效管理的意义294

三、绩效管理的程序296

一、行政绩效评估的主要内容297

第二节 行政绩效评估的标准与方法297

二、行政绩效评估的一些具体方法300

三、行政绩效评估的原则要求303

四、行政绩效评估的功能303

第三节 提高公共行政绩效的有效途径304

一、公共行政绩效的制约因素304

二、提高我国公共行政绩效的有效途径305

第一节 公共行政机关文书管理309

一、公共行政机关公文的撰拟309

第十四章 公共行政机关事务管理309

二、公共行政机关公文的处理311

三、公共行政机关档案的管理313

第二节 公共行政机关的会议管理314

一、公共行政机关会议的类型315

二、公共行政机关会议的组织315

第三节 公共行政机关总务后勤管理317

一、公共行政机关总务后勤管理317

二、公共行政机关总务后勤管理的现代化320

第一节 有关行政权力监督的概说322

一、我国行政监督的依据322

第十五章 对公共行政权力的监督322

二、行政监督的原则323

三、行政监督的意义323

第二节 行政机关自身对行政权力的监督325

一、一般行政监督325

二、行政监察326

三、审计监督328

一、国外权力机关监督的主要形式329

第三节 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权力的监督329

二、我国权力机关的监督内容330

三、我国权力机关的主要监督形式332

四、我国权力机关监督的机构和程序334

第四节 国家司法机关对行政权力的监督335

一、国外司法机关的主要监督方式335

二、我国法院的主要监督途径337

三、我国检察院的主要监督内容339

四、司法机关监督的基本原则341

第五节 非国家机关对行政权力的监督342

一、政党的监督343

二、人民政协的监督344

三、公民的监督345

四、媒体舆论的监督346

第十六章 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349

第一节 行政改革与行政环境349

一、国际环境系统对行政改革的影响350

二、国内环境系统对行政改革的影响353

三、行政组织自身系统的影响355

四、行政改革的基本原则356

一、国外行政改革的基本动因360

第二节 国外行政改革360

二、国外行政改革的主导理论361

三、国外行政改革的趋势与主要内容363

四、行政改革的悖论367

第三节 中国行政改革368

一、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进程和特点368

二、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效和基本经验376

三、中国行政改革发展的趋势378

参考文献3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