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当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 胡俊峰,侯培森主编;杨廷忠,米光明,傅东波,潘芳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7406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761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786页
  • 主题词:健康教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1

一、健康的概念及其内涵1

第一章 绪论1

二、与健康相关的几个概念2

三、健康教育及健康教育学的概念4

四、健康促进的概念5

第二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趋势8

四、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管理的研究9

三、加强重点人群、重大疾病的健康教育9

一、更新观念9

二、加强人口老化引发问题的健康教育研究9

第一节 国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概况11

第二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概况11

一、1949年以前的健康教育概况14

第二节 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概况14

二、新中国成立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概况15

三、港、澳、台的健康教育概况16

四、新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主要成就17

五、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挑战及展望21

一、行为与健康行为22

第一节 健康行为的基础理论与改变方法22

第三章 健康教育行为理论与方法22

二、健康行为的基础理论24

三、健康行为的改变方法28

一、“知信行”理论模式35

第二节 健康行为个体理论35

二、健康信念理论36

三、合理行动及其扩展理论——计划行为理论39

四、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43

五、自我效能理论47

一、创新扩散理论50

第三节 健康行为群体理论50

二、Green理论模式55

三、社会网络理论58

四、社会营销理论59

五、社区组织和组织改变理论61

六、其他有关理论62

第四节 健康行为研究方法64

一、概念的表达和操作65

二、问卷设计67

三、调查的实施75

四、资料的整理与分析78

五、健康行为研究的有关问题87

六、以理论为依据的研究方法90

七、实例:心理压力及其管理行为研究方法94

一、生态学模式100

第一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设计理论模式100

第四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100

二、PRECEDE-PROCEED模式107

第二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的设计114

三、规划设计的其他理论模式114

一、规划设计的意义115

二、规划设计的原则116

三、规划设计的基本步骤117

第三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的实施124

二、项目培训125

一、社区参与、多部门合作125

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评价的作用126

第四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的评价126

三、规划实施的质量控制126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评价的类型、内容与方法127

三、规划评价的基本步骤129

四、影响评价的因素130

一、传播概述141

第一节 健康传播概述141

第五章 健康传播与材料制作141

二、健康传播144

三、健康传播的意义147

一、人际传播148

第二节 传播分类及其应用148

二、群体传播150

三、组织传播151

四、大众传播153

一、基本沟通技巧156

第三节 健康传播常用技巧156

二、劝服技巧159

三、健康咨询162

四、传播技巧在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的综合应用165

一、传者因素168

第四节 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168

二、信息因素169

三、受者因素170

四、媒介因素171

五、环境因素172

一、健康传播材料制作程序173

第五节 健康传播材料的制作与使用173

二、讯息形成与材料设计174

三、传播材料的预试验176

第六节 健康教育培训方法178

四、健康传播材料的使用178

一、健康教育培训概述179

二、成人参与式培训181

三、同伴教育187

四、自我导向学习188

一、社会营销与健康传播190

第七节 社会营销学在健康传播中的应用190

二、社会营销策略在健康传播中的应用领域192

一、健康心理学的概念与内容193

第一节 健康心理学193

第六章 健康心理学193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194

二、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原则194

一、造成挫折的原因195

第二节 冲突与挫折心理195

二、挫折的基本方式196

三、挫折后的反应197

四、挫折耐受力198

二、应激源199

一、应激的概念199

第三节 应激199

三、应激的反应200

四、应激与健康202

第四节 应对与防御205

五、减少应激的一般方法205

一、应对206

二、心理防御机制207

一、行为的概念和特点209

第五节 健康相关行为209

二、健康行为的建立210

三、不良行为与疾病的发生211

第六节 心理评估与心理咨询方法213

二、人格测评214

一、总体心理健康的测评214

三、能力测评216

四、情绪与行为测评218

六、社会支持测评220

五、社会应激与应对测评220

一、素质222

第一节 健康素质222

第七章 健康素质与健康素养222

二、健康素质223

一、健康素养的定义225

第二节 健康素养225

三、健康素养的范围226

二、健康素养的内涵226

四、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227

五、素养与健康素养228

六、健康素养对健康的影响229

七、针对缺乏健康素养的人群应如何开展健康教育230

八、美国健康素养现状231

第三节 健康素养与科学素养232

一、生活方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234

第一节 概述234

第八章 健康生活方式234

二、我国民众生活方式现状236

三、亚健康状态237

一、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和意义238

第二节 健康生活方式238

二、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239

四、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做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示范者249

三、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做推动全民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的鼓动者、组织者249

第三节 健康教育工作者在推动健康生活方式中的作用249

一、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做合格的卫生科学知识的传播者249

二、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249

一、大型活动的定义及特点250

第一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型活动250

第九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型活动项目管理250

二、大型活动的作用251

四、大型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252

三、大型活动的要素252

五、大型活动的项目管理概述255

一、策划的概念257

二、大型活动策划的原则257

第二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型活动的策划257

三、大型活动的策划259

一、活动名称273

第三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型活动策划的注意事项273

二、活动程序274

四、扩大活动的传播力275

三、刻意营造有感染力的氛围275

五、利用名人效应276

六、分门别类277

一、时间表278

第四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型活动的实施278

七、时间进程与事件进程的协调278

三、组织要素与实施人员280

二、工作质量的控制280

四、设备条件与辅助材料281

一、计算机的特点282

第一节 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282

第十章 信息技术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的应用282

二、计算机的应用283

三、计算机的发展趋势285

第二节 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286

二、计算机动画技术287

一、计算机平面设计技术287

三、计算机语音技术288

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289

五、触摸屏技术291

七、网络技术293

六、数码影像技术293

第三节 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设计中的应用295

一、数据库和统计分析技术296

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300

四、运用网络搜索引擎检索和查询文献302

三、计算机数学模型模拟技术302

一、计算机网络在规划品牌的宣传及相关信息传播中的作用304

第四节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实施中的应用304

三、计算机技术对反馈信息的处理305

二、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远程培训,指导规划实施305

第五节 计算机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评价中的应用306

四、计算机技术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实施中的监测作用306

三、效果评价307

二、过程评价307

一、形成评价307

四、总结评价308

第六节 运用网络技术构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信息平台309

二、构建网上论坛(BBS)310

一、建立相关的资料数据库310

三、邮件群发系统的开发使用311

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软件开发的步骤312

第七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软件的开发和应用312

四、建立信息发布共享平台312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示例314

一、健康问题分析318

第一节 卫生统计与流行病学方法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设计中的应用318

第十一章 卫生统计与流行病学方法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的应用318

二、调查设计319

三、干预研究设计327

一、误差的来源和分类330

第二节 卫生统计与流行病学方法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实施中的应用330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实施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331

二、卫生统计与流行病学方法在效果评价中的应用334

一、卫生统计与流行病学方法在需求评价和过程评价中的应用334

第三节 卫生统计与流行病学方法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评价中的应用334

一、工效学的命名和定义337

第一节 概述337

第十二章 人类工效学及其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的应用337

二、工效学的产生与发展338

三、工效学的研究和应用领域339

四、当前工效学研究的发展趋势341

一、人体测量学的概念与意义342

第二节 人体测量与应用342

五、我国工效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问题342

三、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343

二、人体测量的类型343

四、人体测量学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344

一、信息的传递模式345

第三节 人的信息接收、加工与输出及其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的应用345

二、人的信息接收346

三、人的信息加工358

四、人的信息输出361

一、温度环境364

第四节 工效学中的工作环境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364

二、照明与色彩365

三、声音环境367

四、工作环境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368

一、制定背景369

第一节 美国学校健康教育标准369

第十三章 美国健康教育的有关工作369

三、具体内容370

二、健康教育的目标370

一、健康教育专家资格的发展371

第二节 美国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能力371

二、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能力372

一、为什么要建立伦理准则374

第三节 健康教育专业的伦理准则374

二、伦理原则375

三、开发健康教育的道德规范376

四、伦理准则涉及的问题377

五、执行伦理准则378

六、健康教育专业的伦理准则379

第四节 美国“2010年健康目标”381

一、公共卫生的概念形成及演变387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387

第十四章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387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389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界定和特征389

四、近年来所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91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的预防394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394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397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后的评估401

第三节 国际一些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机构402

一、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403

二、我国目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405

第四节 国际一些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406

一、国际一些国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407

二、国外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成功经验410

一、我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412

第五节 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412

二、国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成功经验及创新的经验417

三、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与国际的差距及其可能的原因418

三、适应范围420

二、原则420

第六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应急预案420

一、指导思想420

四、主要内容421

一、饮食行为的概念427

第一节 饮食行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427

第十五章 饮食营养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427

二、人类饮食行为的历史演变428

三、饮食行为对机体营养状况的影响429

四、饮食环境和健康的关系430

第二节 目前我国的主要饮食营养问题431

二、我国的膳食模式面临挑战432

一、营养缺乏性疾病432

三、不良饮食行为及其危害434

一、营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和意义440

第三节 营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440

二、营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的442

三、营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形式443

四、营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内容444

五、营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效果评价461

一、食品安全的概念和热点问题464

第四节 食品安全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464

二、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469

三、食品安全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现状和意义470

一、烟草生产的历史473

第一节 全球烟草流行情况473

第十六章 烟草与健康教育473

三、我国烟草业及吸烟状况474

二、烟草流行的特点474

二、尼古丁477

一、烟焦油477

第二节 烟草中的有害成分477

四、放射性物质478

三、一氧化碳478

二、吸烟导致的疾病479

一、吸烟对身体的即时影响479

五、其他有害物质479

第三节 烟草对健康的影响479

三、吸烟对人体各系统的危害480

四、被动吸烟对健康的危害481

五、戒烟的益处482

一、烟草经济483

第四节 烟草对社会的影响483

一、制定、实施和强化综合性烟草控制的政策和规划484

第五节 烟草控制的策略和方法484

二、烟草广告484

二、国外的控烟运动486

三、第一个限制烟草的全球性公约-《烟草控制框架公约》488

二、卫生工作者在控烟中的作用491

一、戒烟的困难491

第六节 卫生工作者在控烟中的作用491

三、戒烟干预方案的制定492

案例一在医学生中实施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五年效果评价495

第七节 控烟案例分析495

案例二初一学生吸烟行为及与社会心理因素关系的初步研究496

案例三对军队医科院校官兵吸烟干预的几点体会497

案例四300名孕妇被动吸烟状况与健康教育干预策略的探讨498

一、饮酒的历史与现状500

第一节 概述500

第十七章 饮酒与健康教育500

二、饮酒行为的分类及几个概念501

一、酒的成分502

第二节 酒的成分、分类及酒精的代谢502

三、酒精的代谢及影响因素503

二、酒的分类503

二、酒精对各系统的作用与急性酒精中毒505

一、饮酒致病的一般机制505

第三节 饮酒致病的发生机制505

二、酒精依赖综合征507

一、戒酒综合征507

第四节 过度饮酒对健康的危害507

三、神经系统机能障碍和损害508

四、心血管系统疾病509

六、性功能损害与遗传性疾病510

五、消化系统疾病510

九、其他511

八、呼吸系统疾病及功能障碍511

七、恶性肿瘤511

第五节 过度饮酒对社会的危害512

一、公共卫生问题512

四、意外事故513

三、犯罪问题513

二、家庭问题513

一、遗传与生物学因素514

第六节 酒精滥用及酒精依赖的病因学研究514

二、心理因素515

四、应激因素516

三、社会因素516

一、酒精滥用及酒精依赖的康复517

第七节 酒精滥用及酒精依赖的康复与预防517

二、酒精滥用及酒精依赖的预防518

一、毒品的概念520

第一节 毒品的概念及分类520

第十八章 预防吸毒与健康教育520

二、毒品的国际分类521

一、吸毒的生物学因素522

第二节 吸毒的原因522

三、吸毒的社会因素523

二、吸毒的心理因素523

一、吸毒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524

第三节 吸毒的危害524

一、戒毒525

第四节 戒毒与禁毒525

二、吸毒对家庭的危害525

三、吸毒对机体的损害525

一、阿片类毒品526

第五节 常见的毒品526

二、禁毒526

二、大麻529

三、可卡因530

五、麦角酸二乙酰胺和仙人球碱531

四、苯丙胺类药物531

一、普通人群预防吸毒的健康教育532

第六节 预防吸毒的健康教育532

二、吸毒人群戒毒的健康教育533

一、社区的含义与功能536

第一节 概述536

第十九章 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536

三、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537

二、社区健康537

五、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的538

四、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对象与任务538

七、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539

六、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原则539

一、国外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发展概况540

第二节 国内外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发展概况540

八、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成功的要素540

二、我国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发展概况541

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教育542

第三节 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542

五、日常生活健康教育543

四、环境卫生与环境保护教育543

二、一般传染病预防教育543

三、心理健康教育543

六、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544

一、社区卫生服务545

第四节 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健康教育545

七、预防“非典型肺炎”健康教育545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健康教育的任务546

一、制定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547

第五节 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547

二、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实施552

三、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评价561

一、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562

第六节 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策略与方法562

二、健康管理567

一、儿童的健康教育569

第七节 社区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569

三、妇女健康教育570

二、青少年的健康教育570

一、健康城市571

第八节 健康城市与健康社区571

四、老年人健康教育571

二、健康社区579

一、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基本概念584

第一节 概述584

第二十章 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584

二、我国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585

三、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586

一、领导重视与政策的支持587

第二节 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对策587

四、加强健康教育队伍的能力建设588

三、建立健全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网络588

二、动员社会力量,多部门协同开展农村健康教育588

七、确定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589

六、增加农村健康教育经费投入589

五、加强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设计、监测管理与评价589

九、将健康教育与农村卫生工作有机结合590

八、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化、本地化590

一、农村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592

第三节 农村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和基本内容592

二、农村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593

一、选择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的要求596

第四节 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形式和方法596

二、常用形式和方法597

二、“行动”十年的成功经验599

一、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的发展背景599

第五节 实例:实施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的成功经验599

第一节 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602

第二十一章 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602

一、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603

第二节 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和目标603

二、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标605

一、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原则606

第三节 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原则和发展方向606

一、学校卫生规划的组成608

第四节 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规划、内容和方法608

二、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方向608

二、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内容609

一、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评价的类型和作用610

第五节 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评价610

三、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方法610

二、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评价的方法和指标611

一、我国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取得的成果612

第六节 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进展612

二、健康促进学校的引入与发展614

一、学校卫生协作项目的重要性620

第七节 案例:美国学校卫生协作(网络)项目620

三、学校卫生协作项目的组成部分622

二、学校卫生协作项目的特征622

四、学校卫生协作项目的实施625

五、学校卫生协作项目的要点626

一、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概念627

第一节 概述627

第二十二章 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627

二、我国医院现行的医疗卫生服务面临着挑战629

三、我国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进展631

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防治工作的首要环节632

第二节 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632

三、改善医院的公共关系633

二、充分利用有限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效益633

五、密切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634

四、健康教育是一种治疗因素634

一、有利条件635

第三节 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有利条件及影响因素635

二、影响因素636

一、保护性原则638

第四节 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原则638

四、艺术性原则639

三、科学性原则639

二、通俗性原则639

一、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640

第五节 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与形式640

二、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形式642

三、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组织实施645

一、健康教育处方的概述647

第六节 健康教育处方647

三、常见健康教育处方的分类648

二、拟定健康教育处方的原则648

四、常用健康教育处方的范例649

第一节 概述651

第二十三章 职业人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651

一、职业人群健康现状652

第二节 职业人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652

二、国际卫生组织对职业人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要求653

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卫生经济的要求654

三、我国政府对职业人群健康的重视654

一、认识职业危害因素,提高自觉防护意识656

第三节 职业人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的656

五、职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可使企业形象提升656

第四节 职业人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内容657

四、促进文明生产,消除或减少“三废”污染657

二、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657

三、提高决策和管理人员的劳动保护观念及执行政策水平657

一、职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658

二、作为一般人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663

一、对企业领导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方法667

第五节 职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方法667

二、对工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方法668

第六节 职业人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实施与评价669

三、对农民、乡镇企业工人的健康教育669

三、需求评估670

二、建立一个协调机构670

一、项目启动670

第七节 实例:工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评价方案设计671

五、新的需求评估671

四、监测和评估671

二、基线调查672

一、项目实施672

三、监测与评价673

二、人口老龄化675

一、老年人的年龄划分675

第二十四章 老年人健康教育675

第一节 老年人的年龄划分与人口老龄化675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征676

第二节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676

一、生物老年人理论678

第三节 生物老年人和社会老年人理论678

二、老年人的心理特征678

一、社会因素679

第四节 社会因素与老年人健康679

二、社会老年人理论679

三、家庭因素680

二、经济因素680

一、老年教育681

第五节 老年教育与老年健康教育681

四、离退休问题681

二、老年健康教育682

三、建立健全各种老年保健组织684

二、提供福利设施,完善老年人保险684

第六节 老年人的社会保障684

一、改善社会环境684

一、老年人的死亡原因685

第七节 老年人的死亡教育685

四、建立健全社区老年人的医疗保健系统685

四、教育老年人度过有意义的一生686

三、老年人对死亡态度的类型686

二、死亡前的心理变化686

二、临终关怀医院687

一、临终关怀的含义687

第八节 老年人与临终关怀687

四、家庭临终关怀688

三、临终心理关怀688

二、传染病的基本概念689

一、概述689

第二十五章 重大传染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689

第一节 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基础知识689

三、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基本原则与措施691

四、公众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692

五、传染病的发现与报告693

六、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的应对措施694

三、健康教育的策略697

二、健康教育的目标697

第二节 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697

一、概述697

四、健康教育的对象698

六、健康教育的方法699

五、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699

七、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估703

一、世界艾滋病的流行704

第一节 艾滋病的流行概况与危害704

第二十六章 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704

二、我国艾滋病的流行705

三、艾滋病给人类造成的危害706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707

一、什么是艾滋病707

第二节 艾滋病的基本知识707

三、艾滋病主要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708

一、政府重视和政治承诺709

第三节 艾滋病的防治策略709

三、开展全民宣传教育,是预防控制艾滋病治本之策710

二、制定并下发一系列政策和文件710

五、加强艾滋病疫情的监测与检测711

四、倡导精神文明,加强行为干预和综合防治711

第四节 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知识要点712

七、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关心和帮助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712

六、加强血站建设和管理,规范采供血行为712

二、分析行为类型716

一、了解艾滋病流行情况716

第五节 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716

五、多部门合作是最有效的手段717

四、关于效果评价指标717

三、制定多方位的干预手段717

第二十七章 高血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718

第一节 高血压的国内外流行现状719

二、人群分布720

一、地区分布720

一、遗传因素721

第二节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721

三、时间分布721

四、高氯化钠摄入722

三、运动量过少722

二、脂肪、胆固醇过量摄入和肥胖722

九、化学元素723

八、噪声723

五、过量饮酒723

六、吸烟723

七、精神心理因素723

第三节 高血压的防治对策与措施724

十一、依从行为724

十、避孕药724

一、高血压的三级预防725

二、发挥健康促进在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729

一、化学因素732

第一节 恶性肿瘤的病因学732

第二十八章 癌症健康教育732

二、物理因素734

四、机体自身的致癌因素735

三、生物因素735

一、控制环境因素736

第二节 恶性肿瘤健康教育的对策736

第三节 疫苗与防癌737

二、控制机体自身的致癌因素737

二、非病毒源性肿瘤的疫苗738

一、与病毒相关肿瘤的疫苗738

第四节 职业接触与恶性肿瘤的控制739

一、公众的防癌教育740

第五节 恶性肿瘤的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740

二、癌症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健康教育741

三、医务人员的专业教育743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遏制糖尿病流行的重要手段744

一、糖尿病的严重危害744

第二十九章 糖尿病健康教育744

第一节 糖尿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744

三、社区综合防治是糖尿病的最佳路径745

二、糖尿病新的诊断标准746

一、糖尿病的定义及自然病程746

第二节 糖尿病的新认识746

四、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748

三、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748

一、糖尿病第一级预防策略749

第三节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策略749

二、糖尿病第二级预防策略750

一、糖尿病综合防治的原则751

第四节 糖尿病综合防治新策略751

三、糖尿病第三级预防策略751

二、教育及心理治疗752

三、量化饮食治疗753

四、量化运动治疗754

六、糖尿病的病情检测756

五、药物治疗756

第六节 走出糖尿病认识误区,全面控制糖尿病757

二、提高糖尿病伴并发症或伴发病治疗达标率的新策略757

第五节 糖尿病伴并发症或伴发病的防治新策略757

一、糖尿病伴并发症或伴发病的防治原则7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