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税收学原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税收学原理
  • 王玮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4606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49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369页
  • 主题词:税收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税收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税收概论1

学习目标1

1.1 税收的产生与发展1

1.1.1 税收的产生1

专栏1-1“税”字的由来3

1.1.2 税收与社会公共需要3

专栏1-2短命的“无税王朝”5

1.1.3 人类文明的演进与税收的发展6

专栏1-3“税收法定主义”的确立9

1.2 税收的概念10

1.2.1 西方社会对税收范畴的界定10

1.2.2 中国对税收范畴的界定12

1.2.3 对税收概念的基本认识13

1.2.4 税收的形式特征15

专栏1-4税收为民生撑起一片绿荫16

1.3 税收根据18

1.3.1 西方的税收根据理论18

1.3.2 中国的税收根据理论20

1.3.3 对税收根据的基本认识22

专栏1-5中国确立“利益赋税”思想难在哪里?23

1.4 税收职能与作用24

1.4.1 税收职能24

1.4.2 主流经济理论对税收职能认识的演变26

1.4.3 正确认识税收的作用27

专栏1-6是是非非“筵席税”28

重要概念30

复习思考题30

课堂讨论30

案例材料 中国:“加税没商量”?31

参考文献与延伸阅读资料31

网络资源32

第2章 税收活动主体及其约束规则33

学习目标33

2.1 税收活动主体的权利与义务33

2.1.1 税收活动主体的细分33

专栏2-1我们都是“纳税人”34

2.1.2 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35

专栏2-2英国市长访华住经济型酒店36

专栏2-3中国纳税人的权利得到了有效保护吗?37

2.2 税收活动主体的约束规则38

2.2.1 重新界定“税收制度”38

专栏2-4制度的基本逻辑39

2.2.2 税收正式制度安排41

专栏2-5纳税人参与政府预算,遏止“白宫”肆意建设42

2.3 税收非正式制度安排43

2.3.1 税收非正式制度安排概述43

2.3.2 税收观念43

专栏2-6纳税人观念·征税人观念·用税人观念45

2.3.3 税收惯例46

专栏2-7国际税收惯例与中国的税收实践:以税收法定主义为例47

2.3.4 中国与税收密切相关的其他非正式制度安排48

专栏2-8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有关税收的部分经典论述48

专栏2-9中西文化差异与税制改革50

重要概念52

复习思考题52

课堂讨论52

案例材料 农民有以纳税人名义起诉的权利吗?52

参考文献与延伸阅读资料53

网络资源53

第3章 税收原则54

学习目标54

3.1 税收原则理论的演变54

3.1.1 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理论54

专栏3-1中国古代的治税原则:以傅玄的赋税思想为例56

3.1.2 瓦格纳的税收原则理论56

3.1.3 马斯格雷夫的税收原则理论59

3.2 税收的财政原则60

3.2.1 充裕原则60

3.2.2 弹性原则61

专栏3-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税收弹性62

3.3 税收的公平原则64

3.3.1 税收公平原则的内涵64

3.3.2 受益原则64

3.3.3 支付能力原则66

专栏3-3税收公平原则在中国的实现:以企业所得税为例69

3.4 税收的效率原则70

3.4.1 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71

专栏3-4税收超额负担72

专栏3-5人头税74

3.4.2 税收的行政效率原则76

专栏3-6中国的征税成本76

专栏3-7从“燃油税”的征收看现代税收原则的不足77

重要概念78

复习思考题78

课堂讨论78

参考文献与延伸阅读资料79

网络资源79

第4章 税收负担的分配及其局部调整80

学习目标80

4.1 税收负担概述80

4.1.1 税收负担的实质及其分类80

4.1.2 宏观税收负担81

专栏4-1“税收自由日”:测度宏观税负水平的新视角83

专栏4-2中国1994年后的宏观税收负担86

4.1.3 微观税收负担87

4.2 税收负担的分配88

4.2.1 税收负担基本分配格局的确立89

4.2.2 对税收负担基本分配的局部调整90

4.3 纳税人对税收负担基本分配的局部调整92

4.3.1 税收负担转嫁92

4.3.2 税收筹划92

专栏4-3一个转让定价案例95

4.3.3 偷逃税97

4.4 政府对税收负担基本分配的局部调整97

4.4.1 税收优惠98

专栏4-4税式支出理论的产生与应用98

4.4.2 最低税负制103

专栏4-5最低税负制的实践105

专栏4-6美国最低税负制的负面效应107

4.4.3 重复征税的免除107

专栏4-7中国增值税制中的重复征税109

4.4.4 反避税111

专栏4-8中国的反避税进入新阶段111

4.4.5 反偷逃税113

专栏4-9美国强大的反偷逃税体系113

4.4.6 税收赦免114

专栏4-10部分国家的税收赦免116

4.4.7 对税收负担基本分配进行局部调整中的政策选择116

重要概念117

复习思考题118

课堂讨论118

案例材料 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全球第二:反驳还是反思?118

参考文献与延伸阅读资料119

网络资源119

第5章 税收负担转嫁与归宿120

学习目标120

5.1 税负转嫁与税负归宿120

5.1.1 税负转嫁120

专栏5-1 3%的税收让网上交易价格稍微涨了一些121

专栏5-2税负转嫁与房地产市场中的税收调控124

5.1.2 税负归宿125

5.2 税负转嫁程度的影响因素126

5.2.1 税收负担的分担与税负转嫁126

5.2.2 供需弹性对税负转嫁程度的影响127

专栏5-3调整消费税会令车价大涨吗?130

5.2.3 市场结构对税负转嫁程度的影响131

5.2.4 市场期限对税负转嫁程度的影响134

5.2.5 其他因素对税负转嫁程度的影响135

5.3 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136

5.3.1 商品税税负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136

5.3.2 生产要素税税负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138

专栏5-4为什么穷人会反对课征奢侈品税?140

5.4 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140

5.4.1 税负转嫁与归宿一般均衡分析的产生与发展140

5.4.2 税收等价关系142

5.4.3 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143

重要概念145

复习思考题145

课堂讨论146

案例材料二手房交易税费转嫁成“潜规则”146

参考文献与延伸阅读资料146

网络资源147

第6章 税种设置与税制结构148

学习目标148

6.1 税种设置与税种分类148

6.1.1 国民经济循环中的税种设置148

专栏6-1我们需要缴纳哪些税?152

6.1.2 税种分类154

6.2 税种制度要素157

6.2.1 纳税人157

6.2.2 课税对象158

6.2.3 税率159

6.2.4 纳税环节、纳税地点和纳税期限165

6.2.5 税收优惠166

专栏6-2被误用的“起征点”166

6.2.6 税务违章处理169

6.3 税制结构169

6.3.1 税种制度的类型169

专栏6-3越来越受青睐的“单一税”170

6.3.2 各国税制结构的演变172

6.3.3 税制结构的现实选择176

专栏6-4双主体税种:中国税制结构改革的目标模式179

重要概念180

复习思考题181

课堂讨论181

案例材料 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可否“以俄为师”?181

参考文献与延伸阅读资料182

网络资源182

第7章 商品税183

学习目标183

7.1 商品税概述183

7.1.1 商品税的特点183

7.1.2 商品税税种的设置与分类185

7.2 增值税187

7.2.1 增值税的产生与发展187

专栏7-1美国为何不引入增值税?188

7.2.2 增值税的课税对象与类型189

专栏7-2中国增值税制的变迁192

7.2.3 应缴增值税的确定193

7.2.4 增值税的税率194

7.2.5 有效推行增值税的社会经济条件196

7.2.6 增值税的经济效应196

7.3 消费税198

7.3.1 消费税概述198

专栏7-3中国消费税制的历史沿革199

7.3.2 消费税的类型200

7.3.3 消费税的税率和计征方法201

7.3.4 消费税的效应203

专栏7-4消费税制改革对中国百姓生活有什么影响?203

7.4 关税204

7.4.1 关税的类型205

专栏7-5让“海淘族”爱不起来的“行邮税”206

7.4.2 关税的经济效应207

专栏7-6世界各国重用进出口关税措施208

7.4.3 关税壁垒209

专栏7-7各国竞相构筑新的关税壁垒210

重要概念211

复习思考题211

课堂讨论211

案例材料 中国的奢侈品到底该不该降税?212

参考文献与延伸阅读资料212

网络资源213

第8章 所得税214

学习目标214

8.1 所得税概述214

8.1.1 所得税的特点214

8.1.2 所得税“应税所得”的界定215

8.1.3 所得税的课税范围217

专栏8-1税收原则与应税所得的合法性217

8.2 个人所得税220

专栏8-2中国的个人所得税:从“富人税”向“大众税”流变220

8.2.1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221

专栏8-3韦唯为何在瑞典被指控涉嫌逃税?223

8.2.2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单位224

专栏8-4以家庭为纳税单位个人所得税制的适用前提225

8.2.3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模式226

专栏8-5中国个人所得税制近期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227

8.2.4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228

专栏8-6中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中的费用扣除231

8.2.5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233

专栏8-7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的设计234

8.2.6 个人所得税的课征方法235

8.2.7 个人所得税的效应237

8.2.8 负所得税237

8.3 公司所得税239

8.3.1 企业的组织形式与公司(企业、法人)所得税的设置239

8.3.2 公司所得税存在的必要性240

8.3.3 公司所得税的类型242

8.3.4 公司所得税的课税范围243

8.3.5 公司所得税的应税所得244

8.3.6 公司所得税的税率245

8.3.7 公司所得税的主要激励措施246

专栏8-8中国企业所得税制中的税收优惠247

8.3.8 公司所得税的经济效应248

8.4 资本利得税249

8.4.1 资本利得概述249

8.4.2 资本利得的课税形式250

8.4.3 资本利得的税务处理251

专栏8-9中国的资本利得课税252

8.5 社会保障税253

8.5.1 社会保障税的产生与发展253

8.5.2 社会保障税的特点254

8.5.3 社会保障税的类型255

8.5.4 社会保障税的制度要素256

专栏8-10中国的社会保障:缴税还是缴费257

8.5.5 社会保障税的效应258

重要概念259

复习思考题259

课堂讨论259

案例材料 中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该定多高?260

参考文献与延伸阅读资料260

网络资源261

第9章 财产及其他税262

学习目标262

9.1 财产税概述262

9.1.1 财产税的特点262

专栏9-1中国的财产税263

9.1.2 财产税的发展与功能264

9.1.3 财产税的分类265

9.1.4 财产税的征收管理266

9.2 财产保有税267

9.2.1 一般财产税267

9.2.2 特别财产税268

专栏9-2中国的土地增值税269

专栏9-3中国房产税制的改革270

专栏9-4中国车船税制的历史及其改革272

9.3 财产转让税272

9.3.1 遗产税的性质272

专栏9-5为什么一些国家和地区纷纷停征遗产税274

9.3.2 遗产税的类型274

专栏9-6中国的遗产税:征还是不征?276

9.3.3 赠与税276

9.3.4 契税277

9.4 其他税种277

9.4.1 环境税277

专栏9-7 OECD国家的环境税制278

专栏9-8中国渐行渐近的环境税280

9.4.2 资源税282

专栏9-9中国资源税制的改革何去何从?283

9.4.3 印花税284

专栏9-10印花税的由来与中国的印花税285

重要概念285

复习思考题286

课堂讨论286

案例材料碳税:征还是不征?286

参考文献与延伸阅读资料287

网络资源287

第10章 最优税收288

学习目标288

10.1 最优税收理论概述288

10.1.1 最优税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88

专栏10-1米尔利斯和维克里对最优税收理论的贡献289

10.1.2 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思想与方法290

10.2 最优商品课税291

10.2.1 商品税的最优征税范围291

10.2.2 商品税的最优税率293

10.3 最优所得课税296

10.3.1 埃奇沃斯模型296

10.3.2 最优所得课税论的现代研究297

专栏10-2最优税收理论与税收征管299

10.3.3 最优税收理论的积极意义300

专栏10-3税制优化的理想与现实301

重要概念302

复习思考题302

课堂讨论303

参考文献与延伸阅读资料303

网络资源303

第11章 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304

学习目标304

11.1 税收对生产者和消费者行为的影响304

11.1.1 税收对生产者行为的影响304

11.1.2 税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305

专栏11-1欧美用税收引导消费307

11.2 税收对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影响307

11.2.1 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308

专栏11-2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实证研究311

11.2.2 税收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313

专栏11-3 社会保障税对劳动力需求的负面影响313

11.3 税收与家庭储蓄314

11.3.1 家庭储蓄行为的决定因素315

11.3.2 个人所得税对家庭储蓄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315

专栏11-4中国开征“利息税”的目的为何没有达到?318

11.3.3 其他税种对家庭储蓄的影响319

11.4 税收与私人投资320

11.4.1 对私人投资收益课税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320

11.4.2 税收对私人资本使用成本的影响321

11.4.3 税收对资产组合和风险承担的影响323

专栏11-5税收与中国的FDI324

重要概念324

复习思考题325

课堂讨论325

案例材料 税收与中国的烟草消费325

参考文献与延伸阅读资料326

网络资源326

第12章 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327

学习目标327

12.1 税收与经济增长327

12.1.1 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税收因素327

12.1.2 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329

12.1.3 宏观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331

专栏12-1拉弗曲线的提出331

专栏12-2近年来各国的减税实践333

专栏12-3最优宏观税收负担率的估计336

12.2 税收与经济稳定336

12.2.1 税收对经济稳定的影响337

12.2.2 税收政策的类型339

12.2.3 税收政策的时滞340

12.2.4 税收政策的局限性341

专栏12-4税收政策:相机抉择还是自动稳定?342

12.3 税收与收入分配343

12.3.1 收入分配的衡量343

专栏12-5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344

12.3.2 税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345

12.3.3 税收收入分配效应的评价347

重要概念348

复习思考题348

课堂讨论348

案例材料供给侧税收改革进行时348

参考文献与延伸阅读资料349

网络资源3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