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聚物胶粘基础【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高聚物胶粘基础
  • 龚克成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15119·2234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6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聚物胶粘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胶粘应用1

一、胶粘(结)的优缺点2

二、应用领域4

1 非结构型胶粘4

2 化学反应型胶粘5

参考文献6

第二章 胶粘形成的原因和理论7

一、胶粘剂与被粘体的相互作用9

1 大分子聚集体的作用9

2 化学键的生成10

二、胶粘接触的平衡态因素16

1 浸润接触角18

2 高聚物的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19

3 相容性25

1 接触区的扩散35

三、胶粘接触形成的动力学因素35

2 成型条件的作用41

四、胶粘理论进展概况44

1 表面能为基础的吸附理论45

2 弱界层(WBL)理论47

3 扩散理论48

4 电子(静电)理论52

5 流变理论52

7 分子理论53

6 化学反应论53

参考文献54

第三章 胶结强度58

一、胶结破坏特征60

1 变形速度的影响61

2 破坏类型的分析62

二、表面处理63

1 清洗去污66

2 活化73

3 防化学腐蚀80

三、胶粘层厚度的影响83

1 刚性胶粘系统83

2 抗震胶结85

四、内应力86

1 原有内应力的产生和作用86

2 热应力的影响89

五、温度的依赖性92

1 物理状态的影响93

2 胶粘层的变形和热运动95

3 低温98

六、胶粘膜(层)性能的作用99

1 橡胶/帘线胶粘系统100

2 金属、塑料间的胶粘系统104

七、胶结变形的特点——局部变形107

1 阻止界面层中微裂纹发生107

2 强迫高弹变形114

3 局部强迫高弹变形115

4 被粘体变形的贡献117

参考文献122

第四章 胶结耐久性125

一、热氧化作用126

二、湿度和浸水129

1 界面稳定性132

2 氧化物稳定134

三、户外大气暴露136

四、化学试剂和溶剂140

五、真空和辐射141

六、应力作用145

七、微区结构的影响146

参考文献148

第五章 胶结强度测试方法简介150

一、不均匀扯离(剥离)150

二、均匀扯离(扯断)153

三、剪切154

四、动态方法157

五、其他方法(无损测试)159

六、内应力测定160

七、胶结破坏特征测定162

参考文献164

第六章 非结构型胶粘剂165

一、液体胶粘剂(胶乳、溶液、粘稠体)166

1 高聚物对非极性材料的胶粘167

2 高聚物对极性材料的胶粘167

3 增粘剂的作用169

4 初粘力和蠕变172

5 嵌段共聚物SBS的特点177

6 丁苯胶乳接枝改性181

二、热熔(塑)性胶粘剂185

1 胶粘金属188

2 胶粘塑料、皮革188

参考文献189

第七章 低(室)温反应胶粘系统191

一、双组份系统192

1 丁腈胶为基材的胶粘剂193

2 丁基胶为基材的胶粘剂195

3 液体橡胶或树脂应用196

二、新交联(硫化)促进剂197

1 卤代酚醛作交联剂197

2 乙酰丙酮铁作催化剂199

3 饱和及低不饱和度碳链聚合物交联200

1 吡啶-溴络合物的生成201

三、离子键的利用201

2 树脂-金属键的水解稳定羧基氯丁胶202

四、水的催化作用204

1 氰基丙烯酸酯的聚合205

2 聚胺酯单组份制备206

3 二异腈酸酯与羟端有机硅反应208

4 烷基二胺基甲酰氯化物和氧化钡吸水209

5 羟端硅橡胶的单组份211

6 以苯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封羟端基213

1 氧对自由基聚合的影响214

五、利用氧阻化反应(厌氧型)214

2 聚合诱导期与阻化剂含量的关系215

3 引发系统的活化216

4 刚性较大的厌氧胶组份218

5 较抗疲劳的组份219

6 接枝丙烯酸酯系统221

六、微胶囊的利用224

参考文献229

第八章 高聚物与无机材料胶粘231

一、玻璃的胶粘231

二、石棉的胶粘236

三、无机纤维和填料的胶粘241

1 碳纤维与胶粘剂胶粘241

2 填料胶粘与增强244

参考文献255

一、高聚物直接与金属胶粘256

1 胶粘形成条件的影响256

第九章 高聚物与金属胶粘256

2 官能团种类及量的影响263

3 填料的作用272

4 交联等反应的协同效应276

5 金属-高聚物界面层的作用289

二、金属/胶粘剂/高聚物297

参考文献309

第十章 高聚物与有机材料的胶粘312

一、表面含活性基团的胶粘312

二、化学惰性表面的处理318

三、高聚物与织物胶粘323

四、高聚物界面层的作用331

参考文献336

结语与展望338

一、胶粘理论研究的趋势338

二、新型胶粘剂342

三、界面层结构与性能343

四、胶结力学研究345

参考文献3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