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小企业OPA模式【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贻良,张建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ISBN:978780249131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73页
- 文件大小:148MB
- 文件页数:403页
- 主题词:中小企业-企业管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小企业OPA模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部分 “突破管理丛林时代”:中小企业管理实战15个体会2
一、撰写本书目的2
1.撰写本书的背景2
2.撰写本书的目的——建立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实务体系5
二、中小企业管理实战的15个体会6
1.关于管理特点的4个体会7
2.关于管理问题产生根源的3个体会7
3.关于管理模式的3个体会7
4.关于如何进行管理的5个体会8
5.提出管理实战体会的重要意义8
三、管理的4个基本特点10
1.管理的普遍性——管理无处不在10
2.管理的长期性和渐进性相统一——无时不在11
3.管理的整体性或系统性——管理是一个整体,不能分系统管理12
4.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管理应该在遵守一定规则的情况下进行个性化设计12
四、管理问题产生的根源13
1.管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是内因13
2.内因的核心是团队的素质14
3.团队素质的核心是一把手的品质15
五、说明15
1.管理创新——“知难行易”15
2.OPA管理理论和OPA管理模式的提出过程16
第二部分 “名不正,则言不顺”:管理的名词之争19
一、理论基石的提出19
1.为什么要讨论与管理有关的几组概念19
2.常见的几组基本概念19
二、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20
1.问题的提出20
2.管理理论22
3.管理经验24
4.管理技术24
5.三者之间的关系25
三、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26
1.管理体制26
2.管理机制27
3.管理制度28
4.三者之间的关系29
四、管理的结构——结构产生稳定性29
1.管理结构的提出29
2.管理结构内涵30
3.管理结构的10个层次30
4.研究管理结构的意义36
五、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工具36
1.管理理念36
2.管理模式37
3.管理工具38
4.三者之间的关系38
六、管理的主体和客体39
1.管理的主体39
2.管理的客体39
七、管理的内涵与管理的职能41
1.管理的内涵41
2.管理的职能41
第三部分 “以不变应万变”:管理的9大原则45
一、管理原则的概述45
1.管理原则的提出45
2.什么是管理原则45
3.管理原则的内容——管理的9大原则48
4.提出管理的9大原则的意义49
二、系统管理原则——管理是一个系统49
1.系统管理原则的提出49
2.系统管理原则的内涵52
3.系统管理原则的具体应用52
三、战略优先原则——“战略决定成败还是细节决定成败?”53
1.战略优先原则的提出过程53
2.战略优先原则的内涵53
3.战略优先原则的具体应用54
四、以人为本原则——“凡事皆以人为基础”56
1.以人为本管理原则提出的10个原因56
2.以人为本原则的内涵57
3.以人为本原则的具体应用58
五、激励和约束/权利和义务结合原则——“凡事均有两面性”59
1.激励和约束结合原则的提出59
2.激励和约束结合原则的内涵59
3.激励和约束结合原则的具体应用60
六、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原则——“横向划分与纵向划分”60
1.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原则的提出60
2.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原则的内涵60
3.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原则的具体应用60
七、量化管理/科学管理原则——竞争深化的要求61
1.量化管理原则的提出61
2.量化管理原则的内涵61
3.量化管理原则的具体应用61
八、持续改进原则/过程性原则——不仅仅限于质量管理62
1.持续改进原则的提出62
2.什么是持续改进原则62
3.为什么坚持持续改进原则62
4.持续改进原则的具体应用62
九、资源整合原则/兼容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的要求63
1.资源整合/兼容性原则的提出63
2.资源整合/兼容性原则的内涵63
3.资源整合/兼容性原则的具体应用63
十、权变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64
1.权变原则的提出64
2.权变原则的内涵64
3.权变原则的具体应用65
十一、管理的9大原则的应用65
1.9大原则来源说明65
2.9大原则的5个层次66
第四部分 “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OPA管理理论及OPA管理模式69
一、OPA管理理论的提出背景69
1.问题的提出69
2.管理理论界的3个困惑69
3.目标管理的误区74
4.过程管理的误区74
5.绩效考核的误区75
6.OPA管理理论的提出75
二、OPA管理理论的提出过程75
1.从企业管理职能的演化过程看企业管理3个步骤的普遍性75
2.从管理发展过程看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的发展过程78
3.OPA管理理论的提出82
三、OPA管理理论的内容83
1.管理是相互联系的3个步骤——OPA管理理论的基石83
2.3个步骤之间是一个相互循环、不断提升的过程84
3.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必须兼顾,考评必须兼顾目标和过程85
4.OPA管理理论强调管理的核心是人85
四、OPA管理理论的7个特点89
1.两类不同性质的管理理论89
2.OPA管理理论的特点90
3.OPA管理理论的创新性90
4.OPA管理理论的科学性90
5.OPA管理理论的系统性91
6.OPA管理理论的实践性或可操作性91
7.OPA管理理论的基础性92
8.OPA管理理论的便于理解性92
9.OPA管理理论的兼容性93
五、OPA管理理论与其他管理理论的关系93
1.和科学管理理论的关系93
2.和行为管理理论的关系93
3.和目标管理的关系94
4.和各子系统管理理论的关系95
5.和其他理论学派的关系95
六、提出OPA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96
1.给中小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个便于理解和便于操作的管理工具96
2.给企业子系统管理理论、先进管理工具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基础平台96
3.解决了绩效考核的难题,使复杂考核简单化97
4.有利于实现民主化管理97
5.有利于先进管理技术的采用97
七、OPA管理模式概述98
1.管理模式概述98
2.OPA管理模式的内容98
3.提出OPA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99
八、实施OPA管理模式的5个步骤——管理5步法则100
1.管理5步法则的提出100
2.管理5步法则的内容100
3.提出管理5步法则的重要意义101
第五部分 “厚积而薄发”:OPA管理模式导入的准备103
一、OPA管理模式导入前的准备概述103
1.问题的提出103
2.准备阶段在导入OPA管理模式中的作用103
3.准备的7项内容103
二、OPA管理模式实施的观念准备104
1.如何理解管理模式导入前的观念准备104
2.为什么要进行观念准备104
3.如何进行观念准备105
三、OPA管理模式实施的知识准备107
1.什么是知识准备107
2.为什么要进行知识准备107
3.如何进行知识准备108
4.知识准备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09
四、OPA管理模式实施的组织和团队准备109
1.为什么要进行组织和团队准备109
2.什么是组织和团队准备109
3.如何进行组织准备109
4.组织准备应该注意的问题——规模小的企业如何进行组织准备110
五、OPA管理模式实施的舆论准备110
1.什么是舆论准备110
2.为什么要进行舆论准备111
3.如何进行舆论准备——舆论宣传的3种形式111
六、OPA管理模式实施的资料准备112
1.什么是资料准备112
2.为什么要进行资料准备112
3.如何进行资料准备112
4.资料准备应该注意的问题113
七、OPA管理模式实施的预算准备113
1.什么是预算准备113
2.为什么要进行预算准备114
3.如何进行预算准备114
八、OPA管理模式导入的时机选择116
1.为什么要进行导入时机选择116
2.什么是导入的时机选择——常见的7个导入时机116
3.如何进行导入时机选择117
第六部分 “平衡的魅力”:管理目标体系(OS)的建立120
一、目标概述120
1.目标的内涵120
2.目标的特性120
3.目标、指标和标准122
4.战略、规划、计划和目标122
5.目标的分类124
二、目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和步骤126
1.目标体系设计的6个原则126
2.建立目标体系的3个步骤127
三、公司目标的确定127
1.目标体系设计在OPA管理模式中的位置127
2.平衡计分卡理论关于建立目标体系的启示127
3.公司财务类目标确定——未来发展预测129
4.产品、服务和行为质量类目标131
5.客户满意类指标132
6.学习、创新或成长类目标133
四、目标分解134
1.目标分解概述134
2.目标分解的步骤——4个层次134
3.目标分解的5个技巧135
五、目标体系化136
1.为什么目标需要体系化136
2.什么是目标体系化138
3.目标体系化的具体做法——OPA管理模式对传统目标管理(MBO)的扬弃138
4.目标体系化的核心——4类目标的权重设置139
六、不同管理子系统目标体系设计示范141
1.中层及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目标体系的建立141
2.采购部门目标体系的建立142
3.仓储部门目标体系的建立143
4.质检部门目标体系的建立143
5.生产部门目标体系的建立143
6.销售部门目标体系的建立144
第七部分 “过程决定成败?”:过程实施体系(PS)的建立146
一、过程实施体系概述146
1.问题的提出146
2.什么叫过程实施体系146
3.过程实施体系与管理目标体系之间的对应关系146
二、过程实施体系建立的原则和步骤147
1.过程实施体系设计的5个原则147
2.建立过程实施体系的4个步骤148
三、组织结构的优化149
1.组织结构的基础性作用149
2.组织结构的常见形式149
3.如何优化组织机构153
四、各部门业务流程分析154
1.流程分析方法概述154
2.流程分析的4个步骤155
3.部分部门/岗位工作流程分析实战案例156
五、过程实施标准的建立159
1.过程实施标准概述159
2.过程实施标准的分类161
3.建立过程实施标准的7个方法162
六、过程实施体系化164
1.过程实施体系化概述164
2.财务类目标的过程实施165
3.质量类目标的过程实施169
4.客户满意类目标的过程实施175
5.学习、成长与创新类目标的过程实施179
七、各部门/岗位过程实施体系设计实例181
1.采购部门过程实施体系设计181
2.生产部门过程实施体系设计183
3.销售部门过程实施体系设计184
4.综合管理部门过程实施体系设计186
5.中层以上干部过程实施体系设计187
第八部分 “1+1+1>3”:考核评价体系(AS)的建立191
一、考评体系概述191
1.考评体系(AS)在OPA管理模式中的位置191
2.目前流行的绩效考核方法及存在的问题191
3.从OA、PA到OPA——OPA考评体系的提出196
二、OPA管理模式关于考评的观点概述197
1.什么是考评体系197
2.OPA管理模式关于考评体系的创新和贡献197
3.建立考评体系的3个步骤197
4.建立考评体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97
三、评价体系的建立198
1.评价体系概述198
2.建立评价体系的5个步骤199
3.各部门评价体系的建立202
四、薪酬体系的建立205
1.薪酬体系概述205
2.薪酬结构构成206
3.薪酬设计的6个原则207
4.中小企业如何构建薪酬体系209
五、考核211
1.考核在考评体系中的位置211
2.什么是考核211
3.考核的4项工作内容211
4.中小企业考核的5个误区212
5.考核如何更有效果213
六、特别说明215
1.为什么要借鉴平衡计分卡的理念和方法215
2.如何减少考核的工作量215
3.OPA考评体系和其他绩效考核体系的内在相通性216
第九部分 “管理的螺旋式上升”:OPA管理体系的完善219
一、OPA管理体系完善概述219
1.问题的提出——从爱因斯坦的第一个小板凳说起219
2.什么是管理体系的完善219
3.管理体系需要完善的4个原因220
4.进行管理体系完善的重要意义221
二、OPA管理体系完善7个原则221
1.OS、PS、AS循环互动原则222
2.实事求是原则222
3.群策群力原则223
4.持续改进原则223
5.循序渐进原则224
6.适度超前原则224
7.实效原则225
三、OPA管理体系完善的3个步骤225
1.体系自身评价226
2.重大差异原因分析226
3.管理体系的重新设计227
四、目标体系(OS)的完善228
1.平衡计分卡的现实运用问题228
2.指标的体系化问题228
3.指标的取值问题228
五、过程实施体系(PS)的完善229
1.过程实施体系设计经常出现的问题229
2.过程实施体系的完善方法229
六、考核评价体系(AS)的完善229
1.考核评价体系设计经常出现的问题229
2.考评体系的完善方法230
第十部分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向管理的5大核心233
一、企业横向管理概述233
1.“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233
2.横向管理和纵向管理233
3.研究横向管理的意义234
4.横向管理的5大要点235
5.本部分内容展开的指导思想和原则236
二、市场运作管理——“市场运作决定企业是否能够生存”237
1.市场运作概述237
2.市场运作环节分析239
3.对策分析240
三、成本和费用控制——“成本和费用大小决定企业是否能够长久”243
1.成本和费用问题的提出243
2.成本和费用的分类243
3.原材料成本控制的对策245
4.制造费用的控制247
5.直接人工费用的控制250
6.管理费用的控制251
7.销售费用的控制252
8.财务费用的控制254
四、质量管控——“质量影响市场运作和成本”257
1.质量管控概述257
2.关键环节分析258
3.质量管控的对策260
五、资金管理——“资金决定做多大”265
1.资金管理概述265
2.影响资金管理的因素分析267
3.资金管理的对策268
六、人员管理——“人员管理能够决定做多稳,做得是否轻松”269
1.人员管理概述269
2.人员管理的5个步骤270
3.人员管理的对策272
第十一部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管理基础的完善276
一、管理基础概述276
1.问题的提出276
2.什么是管理基础276
3.管理基础完善的5个方面内容277
4.完善管理基础的重要意义277
二、团队及其素质基础完善277
三、法人治理结构/产权结构基础完善278
1.法人治理结构概述278
2.法人治理结构的4种情况及利弊分析279
3.如何完善法人治理结构280
四、产业/项目运作基础的完善282
1.产业/项目运作基础概述282
2.产业/项目运作基础对管理的影响机制282
3.产业/项目运作基础的3个方面282
五、管理数据及资料基础完善284
1.管理数据及资料基础概述284
2.如何完善管理数据和资料基础285
六、企业信息化基础完善286
1.企业信息化概述286
2.关于企业信息化的6个基本问题287
3.管理信息化与OPA管理模式的结合点298
4.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认识误区和行为误区299
5.企业如何进行管理信息化302
七、特别说明303
1.关于企业管理的资金基础303
2.关于企业管理的产业基础或项目基础303
3.关于企业的信息化基础303
第十二部分“英雄也有出处”:成功企业家的打造307
一、成功企业家概述307
1.问题的提出——“没有成功的企业家,就没有成功的企业”307
2.什么是企业家308
3.企业家在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6个作用312
4.研究打造成功企业家的意义312
二、6类身份背景不同的企业老板——“英雄要问出处”313
1.企业家群体概述313
2.工人出身的企业家特点314
3.农民出身的企业家特点314
4.军人出身的企业家特点315
5.科班出身的企业家特点315
6.商人出身的企业家特点316
7.官员出身的企业家特点317
三、企业家素质构成——5要素模型318
1.5要素模型的提出318
2.5要素内涵318
3.提出素质5要素的现实意义320
四、成功企业家必备的品质——7项品质320
1.战略眼光320
2.宽广的胸怀321
3.合作共赢意识321
4.创新意识321
5.风险意识322
6.恒心322
7.责任心323
五、成功企业家必备的能力——7种能力324
1.学习能力及训练324
2.创新能力及训练325
3.决策能力及训练325
4.执行能力及训练326
5.谈判能力或公关能力及训练326
6.资源整合能力及训练326
7.应变能力或危机处理能力及训练327
六、成功企业家打造的6种途径327
1.经常实践:积累经验328
2.经常总结:“失败是成功之母,总结是成功之父”328
3.经常交往,搭建朋友圈:“无友不如己者”328
4.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331
5.不断地修养:7项品质的修炼331
6.不断地训练:7种能力的培养331
第十三部分 “未雨而绸缪”:管理风险的控制334
一、管理风险概述334
1.管理风险的提出——为什么要研究管理风险334
2.管理风险的内涵334
3.研究管理风险的重要意义335
二、企业风险的分类335
1.按管理的对象划分的6类风险335
2.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划分的10类风险336
3.按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划分的10类风险336
4.按管理自身过程划分的3类风险337
三、决策过程的11个风险337
1.决策过程风险概述337
2.投资决策风险及其防范338
3.融资决策风险339
4.重大资产购置决策风险340
5.产品或服务定位决策风险342
6.市场定位决策风险346
7.用人决策风险347
8.担保决策风险348
9.技术引进决策风险349
10.客户选择决策风险——“成也萧何,败也萧何”350
11.资本运营决策风险351
12.发展规模或速度决策风险——“十错九快”352
四、过程实施的6个风险354
1.过程实施风险概述354
2.成本控制风险354
3.费用控制风险355
4.质量风险控制356
5.收款风险控制——企业面临最普遍的风险356
6.法律风险控制——“遵守游戏规则”358
7.危机处理风险——“活着,是美丽的”358
五、考评过程的3个风险361
1.考评过程风险概述361
2.职业经理人流动风险表现与防范——“以成败论英雄?”361
3.核心人员流动风险表现与防范364
4.合作伙伴分离风险表现与防范365
六、管理风险的识别与防范368
1.管理风险的识别368
2.管理风险防范的4类共性办法368
后记第四种生存371
热门推荐
- 704389.html
- 1689320.html
- 3607002.html
- 1304732.html
- 2676742.html
- 620714.html
- 3710893.html
- 3175996.html
- 1440140.html
- 27291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91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24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82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430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47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976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37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79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57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0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