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免疫毒理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免疫毒理学
  • 陈成章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6519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04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524页
  • 主题词:免疫学:毒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免疫毒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言1

第一节 免疫毒理学的研究范畴1

一、免疫抑制2

二、免疫刺激3

三、超敏反应3

四、自身免疫4

第二节 免疫毒理学简史与展望5

一、国外免疫毒理学简史5

二、我国免疫毒理学简史8

三、21世纪我国免疫毒理学的展望13

参考文献14

第二章 免疫系统基础知识16

第一节 概述16

第二节 淋巴器官17

一、中枢淋巴器官17

二、外周淋巴器官18

第三节 免疫活性细胞21

一、淋巴细胞21

二、吞噬细胞25

第四节 免疫性29

一、先天性免疫29

二、适应性免疫36

第五节 系统外因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42

一、心理神经免疫学42

二、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44

三、年龄与免疫功能45

参考文献47

第三章 免疫毒性及其机制与后果49

第一节 免疫抑制49

一、概述49

二、免疫抑制的机制50

三、免疫抑制与病原微生物的感染52

四、免疫抑制与肿瘤56

五、与免疫抑制有关的其他副作用58

第二节 免疫刺激60

一、免疫刺激机制60

二、免疫刺激的毒性效应62

第三节 超敏反应65

一、超敏反应的概念65

二、超敏反应分型及其发生机制69

三、超敏反应的临床表现72

四、超敏反应的诊断82

五、假性变态反应85

第四节 自身免疫及自身免疫性疾病87

一、自身免疫概述87

二、自身免疫反应机制88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94

参考文献107

第四章 时间免疫毒理学109

第一节 时间毒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09

一、时间毒理学的相关基本概念109

二、时间毒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110

三、时间毒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113

第二节 免疫系统的生物节律和时间免疫毒性118

一、免疫系统的生物节律118

二、化学物的时间免疫毒性121

三、生物因子的时间免疫毒性123

四、物理因素的时间免疫毒性124

第三节 农药和电离辐射的时间免疫毒理学研究125

一、农药氯氰菊酯的时间免疫毒理学研究125

二、γ射线的时间免疫毒理学研究128

三、农药和辐射对淋巴细胞环核苷酸昼夜节律的毒性作用130

参考文献133

第五章 临床免疫毒理学134

第一节 免疫毒性的临床观察134

第二节 临床免疫毒性检测方法的选择135

第三节 临床免疫毒性评价与流行病学研究137

一、毒物和疾病登记署方案138

二、三级检测规程138

三、WHO方案的免疫毒性检测项目140

参考文献142

第六章 发育免疫毒理学145

第一节 免疫系统的发育145

一、啮齿动物免疫系统的发育145

二、人类免疫系统的发育150

第二节 发育免疫毒理学的非临床评价156

一、动物模型156

二、发育免疫毒性的危险度评估166

第三节 发育免疫毒性174

一、化学致畸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174

二、发育免疫毒物及其免疫毒性176

三、发育神经毒性与出生后免疫缺陷195

参考文献198

第七章 野生动物免疫毒理学200

第一节 鱼类200

一、鱼类的免疫系统200

二、鱼类免疫毒性评价203

三、环境毒物的免疫调节204

第二节 贝类208

一、贝类的免疫系统209

二、贝类免疫毒性评价的观察指标211

三、环境毒物的免疫调节211

第三节 海洋哺乳动物212

一、海豹212

二、海豚213

三、鲸鱼214

第四节 鸟类214

一、鸟的免疫系统214

二、环境污染与鸟的免疫应答215

第五节 其他野生动物216

一、虾216

二、水貂216

三、两栖动物216

四、野鼠217

参考文献218

第八章 免疫毒性评价与危险度评估221

第一节 免疫毒性评价的实验设计221

一、免疫应答检测设计222

二、暴露实验设计224

第二节 免疫毒性评价程序228

一、美国的免疫毒性评价程序229

二、欧洲的免疫毒性评价程序233

三、国际组织的免疫毒性评价程序234

第三节 非临床策略免疫毒性危险度评估235

一、免疫毒理学的良好实验室操作236

二、免疫毒性评价策略238

三、免疫毒性的危险度评估244

第四节 非临床免疫毒性的评价246

一、免疫抑制的非临床免疫毒性评价246

二、免疫刺激的非临床免疫毒性评价262

三、超敏反应的非临床免疫毒性评价268

四、自身免疫的非临床免疫毒性评价277

参考文献282

第九章 免疫毒性研究技术的前瞻284

第一节 增强性病理学284

一、免疫组织化学284

二、分子病理学285

三、原位标记局部淋巴结分析286

四、磁共振成像286

五、增强性光学显微镜287

第二节 免疫毒理学的体外实验287

一、概述287

二、体外实验在免疫毒性评价中的应用288

第三节 分子免疫毒理学289

一、细胞因子289

二、毒理基因组学和基因微阵列分析290

第四节 计算免疫毒理学293

第五节 新的动物模型294

一、免疫缺陷小鼠模型294

二、遗传改性动物295

三、遗传改性细胞模型296

第六节 其他技术297

一、MHC-Ⅰ pep四聚体技术297

二、多功能生物发光克隆形成增殖分析297

三、毛细管电泳/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方法298

四、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术298

五、验电离子化质谱仪298

参考文献298

第十章 主要外源物的免疫毒性301

第一节 外源物免疫毒性分级301

一、免疫毒性分级的依据301

二、免疫毒性分级303

第二节 药物的免疫毒性305

一、抗生素的免疫毒性306

二、抗癫痫药的免疫毒性309

三、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免疫毒性310

四、心血管药物的免疫毒性310

五、激素的免疫毒性311

六、精神治疗药物的免疫毒性314

七、免疫抑制药物的免疫毒性315

八、免疫增强药物与免疫刺激316

九、AIDS治疗药物的免疫毒性317

十、滥用毒品的免疫毒性317

十一、医疗用品对免疫系统的影响319

十二、中医药物及其有效成分对免疫系统的影响322

十三、其他外源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325

第三节 生物因素的免疫毒性327

一、疫苗的免疫毒性327

二、生物制剂的免疫毒性330

三、转基因食品对免疫系统的影响332

四、尘螨与变态反应333

五、其他生物因素的免疫毒性333

第四节 职业和生活环境主要污染物的免疫毒性334

一、金属的免疫毒性334

二、大气污染物的免疫毒性342

三、卤代碳氢化合物的免疫毒性348

四、多环芳烃的免疫毒性350

五、溶剂的免疫毒性351

六、农药的免疫毒性352

参考文献354

第十一章 物理因素与免疫功能357

第一节 电离辐射357

一、电离辐射对淋巴系统的影响357

二、电离辐射对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影响360

三、电离辐射诱发炎性细胞激活及细胞网络调节362

四、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免疫系统的兴奋效应363

第二节 非电离辐射365

一、电磁辐射365

二、紫外线367

第三节 其他物理因素370

一、高温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371

二、低温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374

三、高原环境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375

四、噪声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378

五、磁场和极低频电磁场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380

参考文献380

第十二章 营养成分与免疫功能384

第一节 基础营养成分与免疫功能385

一、蛋白质与免疫功能385

二、脂肪酸与免疫功能386

三、主要维生素与免疫功能388

四、主要微量元素与免疫功能391

第二节 生物活性营养物质与免疫功能394

一、活性多糖与免疫功能394

二、寡糖与免疫功能400

三、生物活性蛋白类物质与免疫功能402

四、生物活性肽与免疫功能406

五、螺旋藻与免疫功能407

六、蜂源物质与免疫功能407

七、蚂蚁制剂与免疫功能410

八、益生菌与免疫功能411

九、皂苷与免疫功能413

十、腺苷与免疫功能414

十一、核酸与免疫功能414

参考文献415

第十三章 保健食品免疫功能评价419

第一节 保健食品概念及发展史419

一、保健食品419

二、保健食品的来源与发展420

第二节 保健食品的物质基础与原材料424

一、概述424

二、真菌类保健食品原料425

三、益生菌类保健食品原料425

四、营养素补充剂426

第三节 免疫功能食品429

一、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保健食品及其活性物质429

二、免疫食品429

第四节 保健食品增强免疫力的评价方法430

一、基本要求430

二、结果判定432

三、实验方法432

四、保健食品增强免疫力功能评价的其他动物模型442

五、保健食品增强免疫力功能评价检验方法的展望444

参考文献446

索引4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