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简明日本古代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金林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ISBN:11072·149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42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3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简明日本古代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第一章 日本历史的开端第一节 日本境内的原始人1
明石人、葛生人(1) 牛川人(2) 三日人、浜北人、港川人、圣岳人(2) 原始人的生活环境(3) 石器的制造与火的使用4
第二节 绳纹文化时代8
绳纹文化的形成(8) 原始公社和母系氏族制9
绳纹人的拔牙风俗(11) 偶像的崇拜(12) 绳纹时期的经济(13) 原始农耕的出现(15) 原始手工业16
第三节 弥生文化时代17
水稻的传入和农耕技术的进步(18) 金属器的传入和冶炼技术的发展(20) 制陶本(22) 父权制的确立23
第四节 古代传说25
第二章 大和时代(公元二世纪—六世纪末)第一节 原始公社制的瓦解27
私有财产的出现(27) 部落国家的建立28
第二节 邪马台国31
日本列岛上的第一个国家政权(31) “倭国乱,相攻伐”(38) 与东亚各国的关系40
第三节 大和国家的统一42
“渡海千余里复有国”(42) 大和国统一日本44
倭五王时期的内政、外交(45) 部民制(50) 部民的反抗(55) 地方豪强势力的发展和磐井兵变58
抑制豪强势力的措施及其影响59
第三章 飞鸟时代(593—710年)第一节 推古朝改革64
崇佛与排佛之争(64) 圣德太子摄政(66) 《十七条宪法》(69) 小野妹子和裴世清70
第二节 大化改新——建立封建制度的政治改革71
苏我虾夷父子的暴戾(71) 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镰足(74) 宫廷政变(75) 孝德天皇即位和新官职的设立(77) “改新之诏”(79) 天智天皇定氏上、民部、家部(81) 白村江战役82
第三节 中央集权统治的巩固和发展84
“羞无监抚术,安能临四海”(84) 壬申之乱87
天武之治89
第四节 大化改新后的阶级状况93
公民(95) 官户、家人(96) 公私奴婢96
皇室(97) 有位者集团(98) 地方豪强99
第一节 社会经济的发展102
第二节 奈良文化103
农业的发展(102) 矿藏开采和手工业(106) 商业107
没有经历过奴隶制社会(403) 大化改新标志封建社会的开始(403)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变迁(404) 天皇专制主义的兴衰(406) 吸收外来文化的特殊能力107
佛教的兴盛(109) 儒学(111) 建筑艺术112
美术(114) 教育(114) 汉方医学(116) 文学116
第三节 西南诸岛和东北地区的开发118
西南诸岛隼人的归顺(118) 东北地区的开发118
第四节 对外关系的推进121
七、八世纪的东亚形势(121) 日本、新罗的关系(121) 日本、渤海国的关系(122) 日、唐关系123
第五节 豪强贵族势力的增长127
豪强势力的发展(127) 加强对国、郡司的监督、考核(129) “三世一身法”和“垦田永世令”130
长屋王事件(132) 藤原广嗣事件(132) 藤原仲麻吕事件133
第五章 平安时代(794—1184)上第一节 桓武之治136
桓武天皇重振中央集权体制(136) 迁都平安城138
第二节 农民的反抗140
农民的沉重负担(140) 农民的反抗斗争143
第三节 班田制的破坏147
农村户口的锐减(147) 班田制的破坏(149) 敕旨田、公营田的增设(150) 官田的扩大151
第四节 庄园的发生和发展153
庄园的形成(153) 庄园整理令(156) 庄园的发展(158) 庄园的阶级结构和经营方式(159) 庄园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63
第六章 平安时代(794—1184)下第一节 藤原氏外戚专权165
承和之变(166) 火烧应天门(168) 摄政、关白之始(169) 平将门、藤原纯友之乱(171) “斯世我所有”172
第二节 院政的出现174
藤原氏势力的衰落(174) 院政的开始(174) 保元之乱(177) 平治之乱177
第三节 武士的兴起179
健儿制的衰亡(179) 庄园武装的发生(179) 国、郡司的武装化(180) 源氏的发展(181) 平氏的发展(182) 平氏政权(182) 治承三年政变184
第四节 源氏和平氏的抗争185
以仁王令旨(185) 源赖朝起兵讨平氏(186) 富士川之战(188) 源赖朝与后白河法皇的秘密会谈189
平氏的灭亡191
第五节 平安文化193
佛教(193) “本地垂迹”(194) 汉文学的发展(195) 假名字母的产生(196) 和歌(197) 小说散文(198) 美术200
第一节 镰仓幕府的建立205
赖朝、义经兄弟阋墙(205) 守护、地头的设置207
“肃清庙堂”(208)后白河法皇反控制的斗争209
源赖朝平定奥州(209) 征夷大将军源赖朝210
第二节 镰仓幕府的组织机构211
源赖朝取得胜利的原因(211) 幕府的机构214
幕府的阶级基础——御家人(214) 幕府的经济基础216
第三节 镰仓幕府的巩固和发展217
赖朝的逝世和北条氏的抬头(217) 承久之乱219
六波罗探题的创设(223) 新地头的广泛设立224
新地头利益分配法(224) 执权政治的确立225
武士的法律——“贞永式目”227
第四节 镰仓时期的经济和文化228
农业(228) 手工业(229) 商业(230) 镰仓佛教(231) 宋学和禅宗的结合(232) 建筑(232) 镰仓文学233
第五节 十世纪至十三世纪日本与东亚各国的关系234
日本与中、朝的民间贸易(234) 忽必烈觊觎日本(236) “文永之役”(237) “弘安之役”238
元军失败的原因239
第六节 镰仓末期社会矛盾的激化240
地头的不法行为(241) “地头土地承包制”和“领地均分法”(242) 北条时宗的专权(243) 霜月骚动(244) 御家人制的动摇(245) 德政令的发布246
下层人民的反抗——“恶党”运动247
第七节 镰仓幕府的灭亡248
后醍醐天皇亲政(248) 正中之变(249) 元弘之乱(250) 镰仓幕府的灭亡251
第一节 建武中兴254
第二节 室町幕府的建立256
“公武如水火”(256) 足利尊氏与建武政权的决裂(257) 建武新政的结束(259) 《建武式目》259
室町幕府的机构260
第三节 南朝与北朝的对立(1336—1392)261
南朝的建立(261) 南朝的惨淡经营(262) 室町幕府的内部分裂(263) 足利义满的统治(264) 南北两朝的统一(266) 后南朝的活动266
第四节 农民运动的高涨267
农民暴动(267) “德政一揆”(268) 一向宗农民暴动271
第五节 室町时代阶级关系的变化和庄园制的日渐瓦解274
名主阶层的变化(275) 自耕农人数的增加276
地域共同体——“惣”的出现(277) 国人领主势力的发展(277) 守护大名(278) 守护大名与国人的结合(280) 幕府抑制守护大名的措施281
第六节 室町时期日中、日朝关系282
倭寇的形成和发展(282) 日朝通交和朝鲜的倭寇政策(284) 日朝之间的信牌贸易(284) 明太祖的对日政策(286) 足利义满推进日中复交(287) 勘合贸易287
第一节 战国大名的崛起291
应仁之乱(292) 战国大名和守护大名的比较294
群雄割据295
第二节 战国大名的治国之策298
家臣团的建立(298) 战国家法的制定(299) 安抚农民的措施300
第三节 安土桃山时代302
桶狭间战役(303) 清洲会盟(304) 织田信长进驻京都(305) 长筱城决战(305) 织田信长之死307
丰臣秀吉统一全国308
第四节 丰臣秀吉巩固统治的措施308
大阪城的建造(309) 太政大臣丰臣秀吉309
《刀狩令》(311) “太阁检地”(311) 统一度量衡(313) 兴修水利,开垦荒地(313) 丰臣政权的行政机构314
第五节 室町时代的经济、文化314
农业技术的提高(314) 金银的开采(315) 手工业生产(315) 商业贸易(316) 乐市、乐座316
安土桃山文化(317) 平民文化318
第六节 丰臣秀吉的对外扩张及其破产318
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的原因(319) “文禄之役”(320) 明朝抗倭援朝(320) “庆长之役”321
日朝“己酉条约”322
第十章 江户时代(1600—1853)上第一节 江户幕府的建立323
德川家康的崛起(323) “关原之战”(324) 江户幕府的建立(325) 大阪战役326
第二节 幕藩体制328
幕府的财源和军事力量(329) 藩制(330) 武家诸法令的公布(332) 对皇室和寺社的政策(333) 幕府的组织机构335
第三节 幕藩体制下的民众336
严格的身分制度(337) 农村的阶级结构(338) 对农民的限制和剥削(340) 村政机构的设置341
对町人的统治(342) 幕藩体制的精神支柱343
第四节 锁国345
江户初期的外交方针(345) 欧洲人的东来和“铁炮”的传入(346) 天主教的传布(347) 天主教对幕藩体制的威胁(348) 禁止天主教(350) 岛原、天草农民起义(351) 锁国体制的完成(354) 锁国政策的评价355
第十一章 江户时代(1600—1853)下第一节 “文治政治”358
“强权政治”向“文治政治”的转变(358) 德川纲吉的“天和之治”(359) “狗将军”(361) “正德之治”363
第二节 商品经济的发展364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364) 经济作物的种植367
手工业商品的生产(368) 城市的发展(369) 金融制度的确立(370) 交通的发达371
第三节 动摇幕藩体制诸因素的发展372
商人兼地主的出现(372) 问屋制手工业的发生373
下级武士的贫困(374) 农民的分化(376) 农民起义(377) 大阪市民暴动380
第四节 挽救幕藩体制的改革382
享保改革(382) 田沼意次的幕政改革(386) 宽政改革(387) 天保改革(389) 三大改革失败的原因(391) 诸藩的藩政改革391
第五节 江户时代的文化392
阳明学派(392) 古学派(393) 国学(393) 町人思想(394) 农民思想家安藤昌益(395) 西学396
科学(398) 文学的繁荣(399) 美术401
总的回顾——古代史的几个特点403
附录一、大事年表409
附录二、本书主要参考书目419
后记425
第四章 奈良时代(710—794
第七章 镰仓时代(1184—1333
第八章 室町时代(1336—1573
第九章 战国时代(1467—1568)和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0
热门推荐
- 1356197.html
- 3076242.html
- 2193739.html
- 2530052.html
- 54046.html
- 195816.html
- 2766637.html
- 3048339.html
- 2082356.html
- 21150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282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55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8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31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89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89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85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661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12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0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