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构建与宋代文士及文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崔际银著(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80696929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76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文化史-研究-中国-宋代;中国文学-古典文学研究-宋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化构建与宋代文士及文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 文化与文化精神1
二 文学与民族文化精神4
三 宋代文士与民族文化精神承传建构10
第一章 宋代社会文化处境13
第一节 宋代域内社会文化现状14
一 皇权不固14
(一)政权获取方式可疑14
(二)纲纪长期废弛17
二 奢靡成风20
(一)朝廷鼓励享乐21
(二)官民追求奢华22
三 南北差异24
(一)南北文化的异质表征24
(二)南北文化的竞争互动26
四 积贫积弱28
(一)百姓生活贫困28
(二)国家实力软弱30
第二节 宋代外部文化压力32
一 外部压力的形成及表现32
(一)外部压力的生成32
(二)外部压力主要表现34
二 外部压力的作用37
(一)限制宋朝整体发展37
(二)影响宋朝内外政策39
第三节 宋代文化政策选择40
一 抑武40
(一)直接解除将帅兵权41
(二)创设新制掌管军队44
(三)严厉打击违规军人45
二 重文47
(一)“重文”的基本举措47
(二)“重文”的政治蕴意48
三 妥协退避50
(一)退守情绪弥漫50
(二)妥协成为必然52
第二章 宋代文士的文化任务54
第一节 承接唐五代文化遗产54
一 辉赫的“盛唐”文化成就55
(一)综合国力极其强大55
(二)文化环境开放多元56
(三)精神风貌积极昂扬59
(四)文化成果色彩纷呈60
二 待解的“乱世”遗存难题62
(一)藩镇冲击社会结构63
(二)观念系统遭遇重创67
(三)文士生存陷入困境72
第二节 应对现实社会文化需求73
一 重建社会文化秩序74
(一)制定礼仪程式74
(二)强化军政管理75
(三)完善司法制度77
二 巩固强化主干文化根基79
(一)推崇儒家思想79
(二)倡导封建伦理道德81
三 展示文士自身文化素养82
(一)以知识为用82
(二)借品格立身83
第三节 开拓创新文学领域86
一 理念创新86
(一)平易自然86
(二)注重理趣89
(三)化俗为雅90
二 文体创新92
(一)以文为诗93
(二)以诗为词94
(三)以赋为文95
三 方法创新97
(一)诗法98
(二)词法99
(三)文法101
第三章 宋代文士关注的文化命题104
第一节 道统重建:儒学与释道104
一 “道统”重建的困境与定策105
(一)重建“道统”之困105
(二)官方重建方针106
二 “道统”建设的历程110
(一)儒士的“卫道”110
(二)佛教与道教的微调112
第二节 人格区分:君子与小人115
一 重塑君子人格116
(一)贬抑人格损污之士116
(二)大兴君子之风119
二 “朋党”氛围中的人格区划121
(一)宋代“朋党”基本状况122
(二)评论“朋党”的主要观点126
三 人格论争的效应130
(一)正面效应131
(二)负面影响133
第三节 政治改革:骤变与渐变135
一 宋代政治改革的社会基础135
(一)国力不堪重负136
(二)享国日久而诸事因循138
(三)文人士子热衷参政140
二 骤变:熙宁变法141
(一)选择骤变方式的必然性142
(二)熙宁变法的具体实施143
(三)变法成效及评价147
三 渐变:苏轼的治国理念149
(一)渐变的基本主张150
(二)坚持渐变的遭遇152
第四节 对外关系:战与和155
一 厌战:国人的普遍心理155
(一)皇帝厌战155
(二)将帅厌战157
(三)民众厌战160
二 主战:社会精英的艰难选择161
(一)朝臣维护国体161
(二)文士激励斗志164
三 和议:朝廷的基本国策165
(一)宋朝和议特征165
(二)宋朝议和缘由168
第五节 学术思想:主经世与倡性理172
一 经世事功的理论与实践173
(一)探讨富强路径173
(二)弘扬事功主张177
二 修性明理的体系构成184
(一)世界本原:太极即理184
(二)道德结构:理一分殊185
(三)立身法则:存理灭欲187
(四)进修方式:格物穷理188
三 宋代学术特征190
(一)轻章句而重义理191
(二)主儒学而融百家194
(三)遵规矩而倡活法196
(四)师传统而求创新199
第四章 宋代文学展示文化精神之轨迹205
第一节 北宋初期:人生状况的表述205
一 入宋士子婉转怀旧206
(一)假借史传怀念往昔206
(二)模仿唐人创作诗文207
二 服膺新朝者歌功颂德210
(一)降臣表达归顺意愿210
(二)受宠新贵真心颂扬211
三 重文氛围中疏放身心213
(一)老臣适性而为213
(二)少壮风度翩然215
第二节 北宋中期:改革社会的探索实践217
一 范仲淹:道德家推行新政217
(一)庆历新政半途而废218
(二)道德风范长存于世219
二 欧阳修:文学家诗文革新220
(一)欧阳修时代文学状况220
(二)诗文革新成功的基本保障223
三 王安石:政治家着意变法225
(一)表达从政志向225
(二)申明变法主张227
第三节 北宋后期:思考解读生存困境229
一 苏轼:旷达处世230
(一)多舛人生经历的磨炼230
(二)多种思想观念的支撑232
(三)多样艺术才能的彰显233
二 黄庭坚:诗艺寄托235
(一)政治负累常伴235
(二)诗艺承载甘苦236
三 周邦彦:享受红尘238
(一)文才博取声名238
(二)赋词享用人生240
第四节 南宋前期:救亡与恢复的巨大努力242
一 遭遇巨变之苦难倾诉242
(一)乱世女性凄楚243
(二)文弱士人心态244
二 抗敌复国的坚定誓愿246
(一)爱国将相身体力行246
(二)文坛精英大声疾呼248
三 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怀251
(一)“归正人”难言之痛251
(二)背时者无奈感叹255
第五节 南宋后期:推崇儒学精神与追求清雅品格257
一 朱熹:高扬儒学性理258
(一)理学家的创作理论258
(二)贯穿性理的创作实践261
二 姜夔:展示清雅品格265
(一)高洁人生定位266
(二)“清空”“骚雅”词品267
三 “四灵”:放情田园山水269
(一)崇尚野逸清幽格调269
(二)安顿衰世文人心灵272
第六节 宋末:爱国情感迸发与遗民情结表现273
一 靖难赴死彰显忠义274
(一)展示爱国忠诚274
(二)践行民族大义275
二 保持气节怀念故国277
(一)记述亡国之痛277
(二)长怀故国之思280
第五章 宋代文士致力文化精神构建探原284
第一节 文化传统惯性推动284
一 维护农耕文化基础285
(一)中华农耕文化构成要素285
(二)宋朝维护民族文化之努力286
二 强调“夷”“夏”之辨288
(一)秉承“尊王攘夷”思想289
(二)“攘夷”方式的艰难抉择291
三 崇奉“大一统”观念293
(一)“大一统”观念之定型294
(二)宋代对“大一统”之体认297
第二节 理学思想掺入302
一 宋代理学基本状况303
(一)宋代理学的形成303
(二)宋代理学发展述要306
二 宋代理学现实作用314
(一)创新并确立儒学正统地位314
(二)塑造文士形象316
(三)引导大众价值观念321
第三节 优待文士之厚报323
一 尊重文士人格323
(一)维护师道尊严324
(二)彰显文士声名326
二 发挥文士作用329
(一)与君王共治天下329
(二)承传文化统绪331
三 宽松文士生存环境335
(一)宥贷文士过错335
(二)提供良好条件338
余论:宋代文士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之意义341
一 完善文化体系 提供示范导向341
二 精心结撰著述 推动文化传播346
三 丰富文化蕴涵 发挥巨大作用349
主要参考文献357
后记375
热门推荐
- 593178.html
- 3850403.html
- 3127743.html
- 3347445.html
- 888077.html
- 2970276.html
- 2810637.html
- 1636105.html
- 1640667.html
- 2734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26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8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00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486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82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26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38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78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60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6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