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太淼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8160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28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41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5
第一节 遵循价值理性与制度理性辩证统一的原则6
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7
二、要坚持制度理性8
三、当前经济制度创新中应警惕和防止的几种错误思想倾向9
第二节 遵循公平与效率辩证统一的原则11
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保证“效率优先”的基本制度安排,并不断探索创新能提高经济发展效率的具体制度13
二、要从制度构建的角度更加注重社会公平13
第三节 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15
一、经济制度构建要体现科学发展的价值取向16
二、要围绕科学发展加强市场经济的各项具体制度建设18
三、要建立健全保障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制度20
第四节 遵循对外开放的原则20
一、大胆吸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21
二、要通过制度创新推进对外开放22
第二章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合理性及制度路径24
第一节 市场缺陷及外部不经济26
一、导致严重的分配不公26
二、垄断造成的资源配置低效和资源运用低效27
三、市场的外部不经济28
四、市场失灵30
第二节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效率功能32
一、限制私人垄断,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33
二、克服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条件、创造环境36
三、搞好宏观调控,主导经济发展,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37
四、确立合理的分配机制,为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和谐发展奠定体制基础38
第三节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政治功能分析41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保证人民民主政权性质的经济制度基石42
二、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有利于保障和扩大广大公民的政治权利43
三、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有利于社会政治稳定44
第四节 如何保持公有制主体地位44
一、公有资产应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45
二、对自然资源类生产资料必须实行公有制48
三、公有制应在基础产业占绝对支配地位49
四、国有经济应在主导产业和其他重要行业占支配地位52
五、公有制应在社会各项事业领域占绝对支配地位55
六、公有制应在多层次的动态的所有制结构中保持主体地位55
第三章 构建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产权制度58
第一节 我国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面临的严峻挑战58
一、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58
二、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60
第二节 当前我国自然资源和环境产权制度安排中存在的问题66
一、产权界定不明细不明晰问题68
二、环境产权设置比较滞后问题70
三、收益权分配不公问题71
四、产权交易不规范问题72
第三节 建立自然资源和环境产权制度的基本理论依据73
一、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特殊性及产权制度安排的特殊性73
二、构建以所有权公有为基础的多层次、复合式的产权结构75
三、改革和创新我国自然资源和环境产权制度改革的若干对策建议77
第四章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制度83
第一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83
一、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国有企业的特殊职能84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国有企业的职能定位86
三、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88
第二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措施90
一、深化竞争主导类国有企业改革90
二、深化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改革93
三、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99
第三节 深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101
一、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和成就101
二、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103
第五章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107
第一节 关于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若干观点108
一、几个有代表性的观点综述108
二、土地私有化不能成为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112
第二节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115
一、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15
二、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问题118
三、不断创新和完善农村经营体制和机制120
第三节 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农地流转制度123
一、农地流转的具体模式和成效123
二、农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28
三、建立和完善农地流转制度130
第六章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133
第一节 深刻认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然性、必要性、长期性134
一、必然性:一种理论新解134
二、必要性:一种现实抉择139
三、长期性:一个亟待正确认识和回答的问题147
第二节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几个理论问题151
一、正确认识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的评价问题151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辩证关系153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非公有制经济中存在的剥削问题154
第三节 建立健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支撑体系154
一、建立健全私有产权保护制度155
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制度157
三、通过体制和制度创新,健全和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服务体系159
四、通过各种制度创新,加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162
五、通过改革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改进政府的管理和服务163
六、改进和完善司法制度,进一步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164
第七章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166
第一节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程中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166
一、企业整体素质还不够高167
二、私营企业中劳资关系不协调现象严重存在170
三、违法违规经营现象仍然严重存在175
四、私营企业主存在无序政治参与现象176
第二节 治理对策181
一、非公有制企业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增强素质181
二、必须通过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和体制,着力构建和谐的私营企业劳资关系185
三、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私营企业的监管192
四、要规范和完善私营企业主和私营企业职工的政治参与195
第八章 劳动论、劳动价值新论与按劳分配198
第一节 劳动论198
一、关于劳动的定义199
二、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201
三、劳动的社会属性203
四、正确认识与劳动范畴密切相关的几个理论问题209
第二节 劳动价值新论与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合理性213
一、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215
二、社会总体的生产性劳动共同创造价值220
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230
四、劳动价值论是按劳分配的理论基石237
第三节 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241
一、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242
二、确立按要素分配原则253
三、实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259
第九章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具体分配制度体系264
第一节 要创造有利于市场主体(企业、自然人)间更加公平竞争的经济社会基础条件,尽量做到起点公平265
一、要创新和完善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制度体系,为不同地区的企业和居民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公平的分配秩序266
二、要创新和完善教育制度,以教育公平推进分配公平266
三、要创新和完善就业制度,使广大劳动者享有更加公平的就业机会和权利268
第二节 健全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初次分配制度,力争做到过程公平270
一、构建完善的现代产权制度272
二、建立和完善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制度272
三、构建和完善企业内部分配制度274
四、确保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的合适比例276
第三节 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再分配制度278
一、构建合理、高效的税收体制,充分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281
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283
三、建立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286
四、建立健全对贫困落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288
第四节 建立健全三次分配制度288
一、要大力弘扬“慈善文化”289
二、要健全完善慈善捐赠制度290
三、培育发展慈善机构,规范和完善其运行机制290
第十章 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生产经营消费制度292
第一节 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竞争制度292
一、要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293
二、要改进和加强政府的服务、监管和调控制度建设296
第二节 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制度301
一、坚持科技创新是保持生产力快速发展的直接推动力302
二、构建以自主创新为战略基点、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303
第三节 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生产制度307
一、构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支撑体系308
二、要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安全生产制度314
第四节 构建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绿色消费制度315
一、绿色消费的兴起与发展315
二、绿色消费模式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317
三、当前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318
四、建立健全促进绿色消费的制度体系321
主要参考文献324
后记327
热门推荐
- 369926.html
- 1087509.html
- 2344677.html
- 1471453.html
- 2774263.html
- 3866045.html
- 3077712.html
- 957880.html
- 1243275.html
- 17331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59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96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02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57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43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71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7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66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39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