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内经临床发挥【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内经临床发挥
  • 黎敬波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7131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65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280页
  • 主题词:内经-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内经临床发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内经》学术及其临床指导意义1

第一节 《内经》简介1

一、书名取义1

二、成书年代与作者2

三、《内经》的沿革2

四、《内经》注家和注本3

五、《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6

第二节 《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及其形成背景7

一、《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7

二、《内经》学术的形成背景11

第三节 《内经》学术对临床的指导意义12

一、《内经》学术是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13

二、《内经》理论是临床各家学说的渊源13

三、《内经》理论在辨证论治中的具体运用14

四、当代医家对《内经》学术理论的创新性运用15

第二章 《内经》阴阳五行学说的临床运用17

第一节 《内经》阴阳五行学说概要17

一、《内经》专论阴阳五行学说的篇章18

二、《内经》关于阴阳概念和阴阳法则的论述18

三、五行的含义和生克乘侮规则23

第二节 阴阳学说的临床运用25

一、指导诊病辨证25

二、指导治疗立法28

三、归纳药物性味,指导临床用药30

第三节 五行学说与中医临证31

一、五行归类法则的临床运用31

二、五行生克制化理论的临床运用32

第三章 《内经》的藏象学说及其临床运用37

第一节 《内经》藏象学说概要37

一、“藏象”的概念37

二、《内经》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39

第二节 《内经》藏象学说的临床运用52

一、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对后世的影响52

二、《内经》重视肾气、肾精理论的临床运用57

三、“满而不能实”、“实而不能满”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59

第四章 《内经》的经络学说及其临床运用62

第一节 《内经》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62

一、经络和经络学说62

二、经络系统63

三、经络的生理功能67

四、经络的病变机理68

第二节 经络学说在诊断疾病中的应用69

一、经络在四诊中的应用69

二、经络在辨证中的应用72

第三节 经络学说在治疗疾病中的运用75

一、经络学说在针灸推拿治疗中的作用75

二、药物归经理论81

三、其他82

第四节 奇经八脉理论在妇科疾病诊疗中的运用82

一、奇经八脉与妇女生理的关系82

二、奇经八脉与妇科疾病的关系83

三、奇经八脉与妇科疾病的治疗83

第五章 《内经》病机学说及其临床运用86

第一节 《内经》病机学说的主要内容86

一、病机的含义86

二、《内经》病机学说的主要内容87

第二节 《内经》的病因观与“三因”说89

一、“生病起于过用”89

二、“生于阳”、“生于阴”的病因分类法91

第三节 《内经》的发病观及其临床指导意义92

一、“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的发病观92

二、“两虚相得”发病观的临床意义93

三、体质与发病95

第四节 “六气”病机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96

一、“六气”的含义96

二、六气病机的实质98

三、六气病机的研究方法100

四、六气病机的临床意义101

第五节 《内经》对营卫病机和病变的认识103

一、营卫抗邪功能失常与外感病机104

二、营卫运行节律失常与不寐病机105

三、营卫开合失常与汗证病机107

第六节 阴阳虚实所致的内外寒热病机109

第六章 《内经》诊法学说及其临床运用112

第一节 《内经》诊法学说的主要内容112

一、《内经》论述诊法的主要篇章112

二、《内经》诊法学说的主要内容113

三、《内经》诊法学说的学术意义114

第二节 《内经》论诊法原理和诊病原则115

一、《内经》论诊法原理115

二、《内经》论诊病原则117

第三节 《内经》论脉诊119

一、《内经》所载的四种不同诊脉方法119

二、脉学基本理论121

三、脉象主病126

四、其他部位按诊128

第四节 《内经》论望诊130

一、望神130

二、望色131

三、其他部位望诊134

第五节 《内经》诊法学说的方法论特点136

一、重视全面诊察136

二、重视疾病整体状况的诊察136

三、诊病重视时、地、人的差异性137

四、“比类奇恒”138

五、“以表知里”138

六、“左右上下,各如其度”139

第七章 《内经》治则治法学说的临床运用140

第一节 《内经》治则治法学说的主要内容140

一、治则概念和治则学说的内容140

二、治法的概念及《内经》有关治法的内容143

第二节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149

一、寒证、热证的“治求其属”150

二、“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的学术意义151

第三节 正治与反治152

一、正治与反治153

二、反治法的具体运用153

三、应用反治法必须注意的问题156

第四节 反佐法的临床运用157

一、反佐法及其治疗作用157

二、反佐法的具体运用157

第五节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158

一、“形不足者,温之以气”159

二、“精不足者,补之以味”159

第六节 “惊者平之”的引申运用及“以情胜情”治法160

一、“惊者平之”160

二、情志相胜疗法160

第七节 “大、小、缓、急、奇、偶、重”七方辨析162

一、大方、小方和大制、小制162

二、缓方、急方163

三、奇方、偶方163

四、重方164

第八章 《内经》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一)165

第一节 《内经》对病证的认识和论述165

一、“病”、“证(症)”与“病形”、“病能”165

二、《内经》对病证的命名166

三、《内经》对病证的分类167

第二节 《内经》辨治热病的理论及其临床指导意义168

一、热病的命名及其病因病机168

二、伤寒的六经分证和“两感于寒”169

三、热病的治疗大法及其食复、遗病172

四、“阴阳交”的痛机、痛候及预后174

第三节 《内经》对咳证病机的论述及其临床指导意义177

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177

二、六腑咳和“聚于胃,关于肺”178

第四节 《内经》对痹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其临床指导意义181

一、痹证的病因病机181

二、痹证的分类182

三、营卫气与痹证的关系184

四、痹证的各种兼证185

五、痹证的治疗186

第五节 痿证的病因病机及“治痿独取阳明”188

一、痿证的病因病机188

二、“治痿独取阳明”192

第六节 《内经》关于疟病的分类与辨治194

一、疟病的病因病机和病候194

二、《内经》对疟病的分类195

三、疟病的治疗198

第九章 《内经》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二)200

第一节 《内经》对积证病机的认识及其对后世学术的影响200

一、积证的病机及分类200

二、《内经》关于“瘕”和“聚”的论述202

三、后世对积聚癥瘕的区分202

第二节 《内经》对水气病机的认识及治疗方法205

一、《内经》对水病的命名205

二、《内经》论水病的病机和病候205

三、《内经》关于水病的分类207

四、水病的治疗209

第三节 《内经》对厥证的认识及其对后世学术的影响211

一、《内经》对厥证病机的认识211

二、《内经》对厥证的分类和命名213

第四节 《内经》对痛证病机的论述及其临床指导意义217

一、《内经》对痛证病机的认识217

二、《内经》对头痛的分类及其病机论述218

三、《内经》对心痛病机的论述及其辨证分类220

第五节 《内经》关于痈疽的论述及其对后世外科临床的影响222

一、《内经》论痈疽病机223

二、《内经》论痈疽的鉴别和命名224

三、《内经》论痈疽治法及预后226

第十章 《内经》的“治未病”理论与养生学说229

第一节 《内经》“治未病”理论及其实践意义229

一、《内经》有关“治未病”理论的内容229

二、《内经》“治未病”理论的实践意义231

第二节 《内经》养生学说及其实践意义232

一、《内经》论养生学说的主要篇章233

二、《内经》养生学说的理论基础233

第三节 《内经》所论养生法则237

一、法则天地,顺应自然237

二、恬惔虚无,调摄精神238

三、食饮有节,起居有常238

四、虚邪贼风,避之有时239

五、节制房欲,保养肾精240

六、其他养生方法241

第四节 《内经》养生学说的特色及其实践意义241

一、法则天地,顺应自然242

二、协调阴阳,中和有节242

三、外避邪风,内养正气242

四、形神并养,尤重养神242

附 运气学说的学术原理及推演方法244

附1 《内经》论述运气学说的篇章244

附2 运气学说的基本学术原理246

附3 五运六气的推演方法247

一、干支甲子247

二、五运249

三、六气251

四、运气同化253

附4 运气推演的主要内容254

一、五运的太过与不及254

二、六气的主客变化及加临情况256

三、60年运气合治的周期变化257

附5 运气学说的临床运用259

一、预测疾病的发生流行259

二、“审察病机,无失气宜”260

三、诊断病情,估测预后260

四、指导临床治疗用药261

五、提示顺时调摄的养生防病法则263

附6 正确评价运气学说的价值2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