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 领导干部学习读本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庚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台海出版社
- ISBN:780141205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17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645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 领导干部学习读本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3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3
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3
二、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7
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12
四、继续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历史任务而奋斗17
第二篇 贯彻“七一”讲话精神,全面开展“三个代表”思想的学习26
第一章 “三个代表”思想的产生26
一、当今世界在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中,争夺资源和争夺发展空间的斗争非常激烈26
二、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振兴的新起点27
三、我党自身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28
第二章 “三个代表”思想的概述30
一、“三个代表”的科学含义30
二、“三个代表”是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整体33
(一)“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建设中继承优良传统与不断发展创新的辩证统一33
(三)“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建设中保持自身先进性与联系群众广泛性的辩证统一34
(二)“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建设中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34
(四)“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建设完成根本任务与实践根本宗旨的辩证统一35
三、“三个代表”全面体现了党的先进性35
四、“三个代表”思想是对党的近八十年奋斗历史的总结37
第三章 “三个代表”思想具有现实推动力46
一、“三个代表”思想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的新概括46
(一)党的性质46
(二)党的宗旨48
(三)党的奋斗目标53
二、“三个代表”思想是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目标的现实推动力56
三、“三个代表”思想对全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更具时代意义的要求60
第三篇 党始终代表着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65
第一章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65
一、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历史发展65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66
(一)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66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67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完善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68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要意义69
四、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提出的重要依据70
五、发展才是硬道理72
(一)发展是硬道理是一个时代性的命题72
(二)发展是硬道理是一个政治性的命题72
(三)发展是硬道理是一个战略性的命题73
第二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科教兴国76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76
(一)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76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77
二、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到科教兴国战略79
(一)全国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79
(二)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83
(三)科教兴国,任重道远86
第三章 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一场革命91
一、改革的历史必然性91
二、改革的基本理论94
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97
四、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100
五、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03
第四章 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内容106
一、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形成与依据106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提出106
(二)基本路线的形成与依据107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提出109
三、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内容结构111
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必须毫不动摇的根据112
五、必须着力研究解决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113
(一)正确认识当前改革和发展的形势113
(二)解决改革和发展中重大问题的基本思路115
(三)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和挑战116
第五章 西部大开发是我们党面向新世纪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120
一、西部大开发决策出台的历史过程120
二、党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意义122
三、西部大开发要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123
四、把握历史机遇,加快西部开发125
第四篇 党始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29
第一章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129
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129
(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130
(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131
(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132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135
二、切实加强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充分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138
三、新中国五十年我国文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139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139
(二)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39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140
(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141
(五)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141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满足”与“提高”的关系,坚持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142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一家”与“百家”的关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文化建设142
四、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一些关系文化建设全局的重要问题142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与“当代”的关系,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着力创新,努力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精神的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143
(四)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与“世界”的关系,坚持在对外开放条件下保持民族文化独立性143
(五)正确认识和处理专业文化与群众文化的关系,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把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落到实处144
(六)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争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正确结合144
(七)正确认识和处理繁荣与管理的关系,坚持一手抓紧繁荣,一手抓管理,加快推进文化法制建设145
第二章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当好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146
一、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146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148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151
(一)思想道德建设151
(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151
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根本方针152
(一)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的文化环境152
(二)两手都要硬是我国80年代以来的一条重要经验154
五、精神文明重在建设155
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56
第三章 抓紧抓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160
一、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160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160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两个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161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163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党的基本路线164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四有”教育,培养“四有”新人169
(一)必须坚持对人民进行“四有”教育169
(二)必须着眼于培养“四有”新人171
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178
(一)要运用民主和批评的方法178
(二)要运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方法179
(三)要把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培养结合起来180
五、要运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181
六、“双思”教育活动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182
(二)“双思”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183
(一)“双思”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183
(三)“双思”教育活动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84
第五篇 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8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189
一、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89
(一)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189
(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190
(三)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胜利的前提条件191
(一)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192
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192
(二)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加强党的组织建设193
(三)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195
(四)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196
(五)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197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198
(一)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199
(二)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201
(三)依靠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02
(四)依靠党领导的人民军队203
(一)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204
四、实现、发展和维护好人民的利益,是我们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204
(二)努力加快发展,改善人民生活205
(三)做爱民、为民、富民、安民的模范206
第二章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207
一、群众路线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207
二、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保证208
(一)实现党的思想路线离不开群众路线208
(二)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实现党的政治路线208
(三)坚持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组织路线的保证208
三、能否坚持群众路线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208
四、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209
(三)干部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观点210
(五)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210
(四)对党的领导机关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210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210
(一)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210
五、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坚持群众路线210
(六)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211
第三章 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212
一、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充分发挥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的极端重要性212
(一)充分发挥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是实现中国跨世纪发展宏伟目标的迫切需要213
(三)充分发挥我们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势,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现实要求214
(二)充分发挥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214
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是充分发挥党的群众优势的前提215
(一)新时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为实现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奋斗纲领而努力工作215
(二)新时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要坚决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15
(三)新时期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共产党员和干部要在各自的岗位上,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216
三、党的领导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为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起表率作用216
第四章 发扬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和作风219
一、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219
(一)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219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220
(二)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才能真正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解决好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220
(三)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220
(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221
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作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222
(一)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在新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222
(二)密切联系群众,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223
三、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保持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224
(一)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重要武器224
(二)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225
(三)要充分利用民主生活会这种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好形式226
第五章 坚持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227
一、共产党员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党性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党的成败的根本问题227
二、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决不能有任何偏离228
三、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229
四、把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决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229
五、在工作中坚持群众的路线,决不能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强迫命令230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党性的集中体现232
第六章 坚持“三个代表”的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32
二、必须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233
(一)勤政、高效防止滥用权力233
(二)廉洁奉公,防止腐化235
(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236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人民237
(一)树立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人的观点,密切联系群众,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追求237
(二)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237
(三)树立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观点,学习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237
(四)树立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的观点,把两者结合起来237
四、正确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党的宗旨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238
(一)正确处理坚持党性原则与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的关系239
(二)正确处理坚持按劳分配的现行政策与发扬无私奉献精神的关系240
(三)正确处理竞争和团结协作的关系241
(四)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242
一、正确认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反腐败247
(一)关于反腐败与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247
第一章 坚持“三个代表”的思想,加强反腐败斗争247
第六篇 坚决贯彻执行“七一”讲话精神,大力加强反腐败斗争247
(二)关于反腐败与坚持党的领导249
(三)关于反腐败与深化改革251
(四)关于反腐败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252
二、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是产生腐败的根源253
(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剥削阶级腐朽思想是腐败产生的重要原因254
(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袭是新时期腐败现象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255
(三)现实中存在的某些产生私有观念和利己主义思想的土壤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257
三、把握公有制与反腐败的辩证关系260
(一)腐败在本质上是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产物,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条件下的腐败现象仍然根源于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思想影响260
(二)私有制根本不可能解决腐败问题,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是遏制腐败的力量所在263
(三)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优势,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265
四、体制转轨时期必须坚定反腐败的决心267
(一)转轨时期腐败高发的原因267
(二)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与腐败的关系270
(三)治理转轨时期腐败的若干办法271
第二章 以“三个代表”的思想为基础,进行深度反腐分析273
一、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273
(一)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高度重视和加强党对反腐败斗争的领导273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为反腐败斗争奠定基础和提供保证276
(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反腐败斗争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278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取得反腐败成功的根本保证280
(一)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与腐败根本不相容280
(二)党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能够解决自身的腐败问题282
三、把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贯穿于反腐败斗争的全过程286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深入有效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根本前提287
(二)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反腐败斗争的全过程290
四、“共产党内部要搞好”是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关键293
(一)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的重要条件294
(二)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必须加强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监督功能295
(三)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必须加强同级监督的力度296
(四)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97
(一)经济建设与党风社会风气的协调发展,是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要求299
五、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取得反腐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299
(二)坚定不移地坚持“两手抓”方针,努力做到经济建设与党风、社会风气的协调发展301
(三)关于经济建设与党风社会风气协调发展的两点思考304
六、深入反腐败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305
(一)这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所必需306
(二)这是解决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所必需306
(三)这是彻底战胜资本主义和平演变所必需307
(四)这是逐步缩小三大差别,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所必需308
(一)深入反腐败必须解决某些深层次问题312
七、继续深化改革是解决腐败问题的具体途径312
(二)解决深层次腐败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314
(三)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反腐败要把握好与稳定的关系315
八、加强制度建设是惩治腐败的根本途径317
(一)解决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出现的消极腐败现象的根本途径在于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317
(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从体制、机制、法制“三位一体”的改革、完善上,对权力形成规范和制约,逐步减少乃至消除引发腐败的土壤和条件318
(三)从改革和制度建设入手加大反腐败治本力度,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的几个关系320
九、坚持“标本兼治”卓有成效地反腐败321
(三)从发生学的动态过程看“治本”与“治标”问题322
(一)“治本”、“治标”的基本词义322
(二)“治标”、“治本”与“惩戒”、“防范”322
(四)从因果关系看“治本”与“治标”问题323
(五)从制度建设和思想建设的关系看“治本”、“治标”问题326
第七篇 按照“七一”讲话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331
第一章 全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331
一、新形势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331
(一)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关键331
(二)保证我国“伟大变革”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332
(三)保证我党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经受风险考验的战略措施333
二、领导干部要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上做表率334
(一)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可以提高领导权威334
(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搞好党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335
(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和保证社会稳定的需要336
(四)领导干部要自觉维护党的政治影响337
(五)要通过正确途径提高思想道德素质339
(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四自”342
(一)高度重视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344
三、加强对干部思想道德教育的领导和管理344
(二)把领导的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349
(三)要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354
第二章 加强党的中央组织建设359
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与党的全国代表会议359
(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届时间及职权359
(二)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和职权361
(三)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与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区别361
二、党的中央委员会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361
(一)党的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时间及职权361
(二)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必须有五年以上的党龄的规定362
(三)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产生362
三、党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书记处与中央委员会总书记363
(一)党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产生363
(二)中央书记处与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关系及成员的产生363
(四)党章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党组织的规定364
(三)每届党的中央委员会产生的中央领导机构和中央领导人工作的期限364
第三章 加强党的中央组织365
一、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365
(一)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每届任期的年限365
(二)把县级委员会的任期改为五年的原因365
二、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委员和候补委员365
(一)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名额,分别由上一级党的委员会决定365
(二)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候补委员按规定递补为委员需履行的手续365
四、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366
(一)规定党的地方各级委员全体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两次的原因366
三、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366
(二)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的召集代表名额和选举办法要报上级党的委员会批准366
(一)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历届的年限及职权366
(二)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主要职责367
五、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367
(一)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的产生367
(二)常委会在全委会闭会期间的职责367
六、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派出的代表机关的设置及职权368
(三)上一届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工作为止期限368
第四章 加强党组建设369
一、可以成立党组的机关369
二、党组与党的委员会的区别369
三、党组的任务369
四、党组的成员,由批准成立党组的党的委员会指定370
五、党组必须服从批准它成立的党的委员会领导370
六、可以建立党委的工作部门及党委的产生、职权和任务的规定者370
第八篇 围绕“七一”讲话精神,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373
第一章 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新形势373
一、新时期的改革开放373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373
(二)改革开放给我国的政治生活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373
(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及廉政建设的状况375
二、市场经济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双重影响376
(一)认识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必经阶段377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379
(三)市场活动的消极因素对党风廉政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380
三、新时期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要求382
(一)从严治党治政,深入反对腐败383
(二)坚持党性原则,防止等价交换原则侵入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383
(三)发扬优良传统,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84
(四)严肃党纪政纪,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385
(五)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完善监督约束机制386
(一)邓小平同志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387
一、以邓小平同志党风廉政建设思想为指导387
第二章 党风廉政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方针387
(二)邓小平同志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389
二、新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方针396
(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为推进改革、开放服务396
(二)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399
(三)坚持“一要坚决,二要持久”的方针400
(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402
(一)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和基础,为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提供条件和基本保证405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与发展经济的关系405
第三章 加强建设,处理好各方面关系405
(二)党风廉政建设对发展经济的影响和作用406
(三)正确处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与发展经济的关系,提高坚持“两手抓”的自觉性407
二、更新观念与发扬优良传统的关系408
(一)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客观上要求更新观念408
(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409
(三)正确处理更新观念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关系,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410
三、党性原则与商品经济原则的关系412
(一)商品交换原则与党性原则的区别412
(二)商品交换原则与党性原则的联系412
(三)防止商品交换原则侵入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413
四、惩治腐败与保持稳定的关系414
(一)惩治腐败,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是稳定人们的情绪,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条件414
(二)提高为维护稳定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自觉性415
五、改革创新与遵纪守法的关系416
(一)新的形势要求纪检监察工作必须改革创新416
(二)遵纪守法是改革创新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保证417
第四章 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419
一、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所处的地位419
(一)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重视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廉洁,就能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419
(二)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重视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自身廉洁,就能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为一之新419
(三)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重视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自身廉洁,就能密切党同群众的鱼水关系419
二、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所起的作用420
(一)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发挥领导作用420
(二)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起表率作用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421
三、党政领导干部必须搞好廉洁自律423
(一)充分认识两个“四条规定”的重要意义,提高领导干部自查自纠的自觉性424
(二)努力提高党内民主生活会的质量425
(三)廉洁自律必须与惩戒措施相结合,并逐步加大惩戒的力度425
第五章 加强党风廉政教育426
一、新时期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意义426
(一)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能够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和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426
(二)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能够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在复杂情况下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426
(二)党风廉政教育要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开展工作427
(一)要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427
(三)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可以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好转,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27
二、新时期党风廉政教育的基本要求427
(三)党风廉政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28
(四)新时期党风廉政教育要走经常化、制度化的路子429
三、新时期党风廉政教育的主要内容430
(一)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放在教育的中心位置430
(二)开展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教育430
(三)开展民主集中制的教育431
(四)开展党纪、政纪、国法的教育431
(五)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教育432
四、党风廉政教育的主要方式和方法432
(一)党风廉政教育的主要工作方式432
(二)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434
第六章 全党动手,齐抓共管436
一、党委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核心436
(一)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坚持党委的统一领导436
(二)党委对党风廉政建设实行统一领导的基本要求437
二、抓党风必须全党动手,齐抓共管439
(一)党委的组织、宣传部门要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439
(二)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治理需要各方面齐抓共管441
三、发挥党政机关在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441
(一)机关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441
(二)机关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主要任务442
第七章 坚定信心,加大工作力度444
一、进一步落实和深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444
二、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大案要案445
三、突出重点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445
第八章 切实加强党的制度建设447
一、党的民主集中制及其基本原则447
(一)党的民主集中制447
(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451
二、党内选举制度及党组织453
(一)党内选举制度453
(二)党组织455
第一章 大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459
一、党员的基本条件459
(一)申请入党条件459
第九篇 贯彻“七一”讲话精神,加强党的队伍建设459
(二)党员基本条件460
二、党员的义务和权利461
(一)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461
(二)党员应当享受的权利466
(二)发展党员工作的主要环节471
三、发展党员471
(一)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和侧重点471
(三)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教育及确定472
(四)发展党员的原则473
(五)发展党员的政治审查473
(六)入党介绍人的确定及应负的责任474
(七)入党志愿书的填写474
(一)党员预备期的含义475
(八)支部党员大会接收新党员的程序及支委会应做的工作475
四、预备党员475
(二)预备党员的义务与权利478
(三)预备党员怎样过好预备期478
(四)预备党员怎样交纳党费480
(五)预备党员转正履行的手续及工作程序481
(六)长期在外工作的预备党员484
五、党员的退党问题484
(一)党员要求退党的处理484
(二)党员的自行脱党及处理485
(三)劝党员退党应注意的问题485
第二章 党的干部自身建设487
一、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487
二、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和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488
三、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489
(一)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489
(二)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做出实绩490
(三)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491
(四)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491
(五)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反对官僚主义,反对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492
(六)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492
四、培养跨世纪的领导人才是党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493
第三章 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495
一、抓紧做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495
二、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497
三、为科教兴国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498
第四章 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500
一、党的基层组织的地位、作用、任务和职责500
(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基础500
(二)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500
(三)党的基层组织是实现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保证501
(四)党的基层组织是各社会基层单位完成本单位任务的可靠保障501
(五)党的基层组织地位、作用、任务和职责的区别501
(一)积极贯彻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四项指导方针502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502
(二)加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503
(三)加强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503
三、继续以农村和国有企业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504
(一)紧紧围绕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大力和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504
(二)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坚持不懈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505
第十篇 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三讲”教育509
第一章 开展“三讲”教育的重大意义509
一、开展“三讲”教育适应了我国现阶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509
二、开展“三讲”教育能全面提高新时期领导干部素质511
三、深入开展“三讲”教育对于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是非常必要的512
第二章 切实加强对“三讲”教育的部署和领导515
一、有的放矢,严防走过场515
(一)要提高对“三讲”教育的认识515
(二)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515
(三)县以上领导干部要自觉参加“三讲”教育516
(一)要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517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杜绝形式主义517
(二)要紧密联系干部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518
三、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518
(一)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519
(二)要坚持走群众路线519
(三)决不允许压制民主、打击报复519
四、把进行“三讲”教育与推进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520
(一)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搞好当前各项工作,促进“三讲”教育的深入520
(二)要促进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现实问题的解决,巩固和发展好的形势521
五、大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522
(一)充分认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必要性522
(二)总结我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经验教训525
(三)在实践中提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水平527
(四)领导干部首先要勇于自我批评528
六、各级党委必须统一认识,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529
(二)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530
(一)言行一致,扎实工作530
(三)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作出表率531
(四)始终立足于教育提高干部531
七、精心组织,务求取得实效532
(一)建立工作责任制532
(二)制定切实可行方案532
(三)分类指导,督促检查532
(四)认真整改,巩固成果533
一、前一阶段“三讲”教育的基本估计534
第三章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534
二、扎扎实实地搞好县(市)“三讲”教育,巩固和扩大“三讲”教育成果535
(一)要把县(市)“三讲”集中教育放在党建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535
(二)深入搞好整改,不断巩固和扩大成果536
(三)要把“三讲”教育的成功经验运用到经常性工作中去538
第四章 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541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541
(一)邓小平理论具有丰富的内容541
(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544
(二)邓小平理论富有鲜明的特点544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548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548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需要549
(三)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51
三、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554
(一)我国国情的基本状况554
(二)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56
(一)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561
四、社会主义的本质561
(二)发展才是硬道理564
五、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567
(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567
(二)改革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570
六、社会主义的外交战略573
(一)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73
(二)实行全方位的开放政策574
(三)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方针576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产生579
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79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581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586
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制590
(一)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征591
(二)我们要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592
(三)实现依法治国595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598
九、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598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601
十、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604
(一)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604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607
十一、“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612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涵义与依据613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616
热门推荐
- 2730759.html
- 1647477.html
- 989297.html
- 481323.html
- 873508.html
- 1418223.html
- 22592.html
- 2079119.html
- 2551772.html
- 2993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30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95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72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08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91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27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595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31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853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9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