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Autodesk Mechanical Desktop培训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Autodesk公司编著;孙江宏,谭月胜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89494066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79页
- 文件大小:141MB
- 文件页数:7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Autodesk Mechanical Desktop培训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序言1
1.1 特征概述1
1.2 寻求其他帮助2
1.3 附带资料2
第2章 学习课程的前提及学习内容3
2.1 学习前提3
2.2 课程目标3
2.2.3 产品概述4
2.2.2 基于主题的练习4
2.2.1 练习文档4
第3章 Mechanical Desktop简介24
3.1 Mechanical Desktop今日24
3.2 “帮助”系统28
3.3 Mechanical Desktop用户界面30
3.3.1 Desktop浏览器30
3.3.2 关键术语34
3.3.3 使用浏览过滤器过程概述37
3.3.4 零件特征的Desktop浏览器选项38
3.3.5 Desktop浏览器中的装配零件选项39
3.3.6 Desktop浏览器“场景”中的零件选项40
3.3.7 工程图的Desktop浏览器选项41
3.4 Mechanical Desktop的工具栏42
3.5 Mechanical Desktop菜单42
3.6 命令提示栏43
3.7 零件和部件文件的数据模型44
3.7.1 零件文件45
3.7.2 部件文件45
3.8 “Mechanical选项”对话框46
3.9 零件显示控制48
3.10 调整零件的颜色、图层和可见性50
3.10.1 利用Desktop浏览器控制零件颜色50
3.10.2 利用Desktop浏览器控制零件可见性51
3.10.3 利用菜单控制零件可见性51
3.11 练习3-1:小脚轮——熟悉桌面环境和小脚轮的装配51
3.12 复习问答61
第4章 零件造型介绍63
4.1 基于特征的零件造型介绍63
4.2.1 参数化实体造型的过程概述65
4.2 参数化实体造型65
4.2.2 分析零件66
4.3 参数化零件剖析68
4.3.1 草图特征68
4.3.2 放置特征68
4.3.3 工作特征69
4.4.2 复制特征70
4.4.3 镜像特征70
4.4.1 编辑特征的约束和尺寸70
4.4 修改零件特征70
4.4.4 特征重排序71
4.4.5 抑制特征71
4.5 创建模型的技巧71
4.6 练习4-1:“小脚轮”——创建两个参数化零件72
4.6.1 拉伸矩形72
4.6.2 添加特征75
4.6.3 创建第二个零件78
4.7 复习问答80
5.1 草图简介82
第5章 创建和使用草图82
5.2 创建草图和轮廓图84
5.2.1 二维草图工具栏84
5.2.2 草图规则85
5.2.3 处理草图85
5.2.4 创建轮廓图86
5.3 约束轮廓图86
5.3.1 “二维草图约束”工具栏87
5.3.2 几何约束概述87
5.3.4 显示草图约束90
5.3.3 约束轮廓90
5.3.5 删除草图约束91
5.3.6 AMADDCON命令91
5.4 练习5-1:在草图中使用几何约束92
5.4.1 为Profile 1添加垂直约束92
5.4.2 为Profile 2添加“相切”约束92
5.4.3 为Profile 3添加X坐标和Y坐标约束93
5.4.4 为Profile 4添加半径约束94
5.4.5 为Profile 5添加共线约束95
5.4.6 为Profile 6添加等长约束96
5.4.7 为Profile 7添加镜像约束97
5.4.8 为Profile 8添加同心约束和Y坐标约束98
5.5 为轮廓图标注尺寸98
5.5.1 AMPOWEROIM、AMPARDIM和AMAUTODIM命令100
5.5.2 切换尺寸变量的显示101
5.5.3 为轮廓图添加驱动尺寸101
5.5.4 对轮廓图使用增强尺寸102
5.5.5 对轮廓图使用自动标注103
5.5.7 创建设计变量105
5.5.6 修改尺寸105
5.6 草图约束状况106
5.7 编辑已生成特征和未生成特征的轮廓图108
5.7.1 重处理草图108
5.7.2 附加草图几何体108
5.7.3 编辑未生成特征的草图109
5.8 使用构造几何体109
5.9 添加驱动尺寸和约束的技巧111
5.10 练习5-2:在草图中利用驱动尺寸111
5.10.1 将草图转换为轮廓图111
5.10.2 添加驱动尺寸112
5.10.3 在尺寸标注中使用全局设计变量113
5.10.4 利用尺寸变量标注尺寸115
5.10.5 编辑驱动尺寸116
5.11 复习问答117
第6章 创建简单的草图特征119
6.1 草图特征入门119
6.1.1 简单的草图特征119
6.1.2 消耗和未消耗的草图120
6.2 利用草图平面工作120
6.3.1 利用零件表面定义草图平面122
6.3 定义草图平面122
6.3.2 使用工作面来定义草图平面123
6.3.3 使用WCS(世界坐标系统)来定义草图平面124
6.3.4 使用UCS定义草图平面125
6.4 拉伸、旋转和加强筋特征125
6.4.1 拉伸和旋转的常见性能126
6.4.2 薄拉伸130
6.4.3 加强筋特征131
6.4.5 创建拉伸特征133
6.4.4 AMEXTRUDE命令133
6.4.7 创建旋转特征134
6.4.6 AMREVOLVE命令134
6.4.8 AMRIB命令135
6.4.9 创建加强筋特征136
6.5 练习6-1:小脚轮——创建拉伸特征137
6.6 练习6-2:小脚轮——创建旋转特征141
6.7 编辑草图特征143
6.7.1 AMMODDIM命令和“增强编辑”命令143
6.7.3 编辑特征尺寸144
6.7.2 AMUPDATE命令144
6.8 利用“重演建模过程”来修改特征145
6.9 练习6-3:小脚轮——编辑草图特征146
6.10 复习题150
第7章 使用定位特征152
7.1 定位特征介绍152
7.2 工作平面153
7.2.1 AMWORKPLN命令155
7.2.2 创建工作平面155
7.2.3 练习7-1:创建工作平面157
7.3.1 工作轴的示例168
7.3 工作轴168
7.3.2 AMWORKAXIS命令169
7.3.3 用圆柱边创建工作轴169
7.3.4 创建草图工作轴169
7.4 工作点170
7.4.2 AMWORKPT命令171
7.4.3 创建工作点171
7.4.1 工作点的示例171
7.4.4 练习7-2:小脚轮——创建定位特征172
7.4.5 练习7-3:创建工作轴和工作点177
7.5 复习题181
第8章 增加零件的放置特征182
8.1 放置特征介绍182
8.2 创建孔特征183
8.2.1 AMHOLE命令184
8.2.2 创建同心孔的过程概述185
8.2.3 用“到平面”终止选项创建直孔过程概述186
8.2.4 螺纹187
8.2.5 修改孔189
8.2.6 练习8-1:小脚轮——创建孔特征190
8.3 在零件上添加圆角特征192
8.3.1 圆角的关键术语193
8.3.2 AMFILLET命令195
8.3.3 创建定半径圆角特征过程概述195
8.3.4 用“个别半径替代”选项创建定半径圆角过程概述196
8.3.5 用中间半径创建立体圆角的过程概述197
8.3.6 练习8-2:小脚轮——创建圆角特征198
8.4 创建倒角200
8.4.1 倒角类型200
8.4.2 AMCHAMFER命令201
8.4.3 创建倒角的过程概述201
8.4.4 练习8-3:小脚轮——创建倒角特征202
8.5 特征阵列204
8.5.1 特征陈列的关键术语205
8.5.2 AMPATTERN命令205
8.5.3 创建矩形特征阵列过程概述206
8.5.4 创建环形阵列的过程207
8.5.5 创建螺旋阵列的过程208
8.5.6 创建特征阵列的选项210
8.5.7 编辑特征阵列211
8.5.8 创建特征阵列的规则214
8.5.9 练习8-4:小脚轮——创建阵列特征215
8.5.10 练习8-5:创建一个成角形的特征阵列217
8.6.1 抽壳的关键术语221
8.6 创建抽壳特征221
8.6.2 AMSHELL命令222
8.6.3 抽壳过程概述222
8.6.4 编辑抽壳特征223
8.6.5 练习8-6:创建抽壳特征224
8.7 螺纹特征226
8.7.1 AMTHREAD命令227
8.7.2 定义外螺纹特征228
8.7.3 创建内螺纹228
8.7.4 使用“螺纹”对话框228
8.7.6 练习8-7:螺纹特征230
8.7.5 工程图中的螺纹表示法230
8.8 复习题234
第9章 创建扫掠特征236
9.1 理解扫掠特征236
9.1.1 扫掠特征的关键词236
9.1.2 AMSWEEP命令237
9.1.3 创建扫掠特征的过程概述237
9.1.4 扫掠特征的选项239
9.1.5 练习9-1:创建二维路径扫掠特征240
9.2 复习题245
第10章 缩放零件和镜像零件246
10.1 缩放零件246
10.1.1 “缩放零件”命令247
10.1.2 缩放零件过程概述247
10.1.3 缩放零件的选项248
10.1.4 缩放零件的规则248
10.2 镜像零件248
10.2.1 AMMIRROR命令249
10.2.3 零件镜像过程概述250
10.2.2 AMMIRROR的选项250
10.2.5 零件镜像的规则251
10.2.4 编辑镜像零件251
10.2.6 练习10-1:缩放参数化零件253
10.2.7 练习10-2:镜像参数化零件255
10.3 复习题256
第11章 用设计变量控制零件258
11.1 用设计变量控制零件258
11.1.1 设计变量的关键术语259
11.1.3 创建设计变量过程概述260
11.1.2 AMVARS命令260
11.1.4 修改设计变量的过程概述261
11.1.5 在特征创建期间引用设计变量过程概述261
11.1.6 引用设计变量编辑特征过程概述262
11.1.7 使用“表达式助理”快速创建设计变量过程概述263
11.1.8 设计变量选项264
11.1.9 练习11-1:使用设计变量控制特征266
11.2 复习题271
12.1 创建零件工程图272
12.1.1 在环境之间转换272
第12章 将零件设计文档化272
12.1.2 多布局概述273
12.1.3 设置工程图选项275
12.1.4 AMDWGVIEW命令277
12.1.5 “创建工程视图”对话框278
12.1.6 创建基础视图的过程概述281
12.1.7 创建正交视图的过程概述282
12.1.8 创建轴测视图的过程概述283
12.1.9 创建全剖视图的过程概述284
12.1.10 创建局部视图的过程概述286
12.1.11 练习12-1:小脚轮——创建基本的工程图287
12.2 编辑工程图290
12.2.1 AMEDITVIEW命令290
12.2.2 “编辑工程视图”对话框291
12.2.3 修改视图特性的过程概述294
12.2.4 删除视图过程概述295
12.2.5 移动视图过程概述295
12.2.6 练习12-2:小脚轮——编辑工程图295
12.3 复习题298
第13章 视图注释300
13.1 设置“注释”选项300
13.1.1 “工程图”选项卡300
13.1.2 “标准”选项卡301
13.2 工程图中的尺寸303
13.2.1 视图注释的关键词303
13.2.2 控制视图中的驱动尺寸显示305
13.2.3 AMMOVEDIM命令306
13.2.4 隐藏视图中驱动尺寸过程概述307
13.2.5 修改尺寸样式308
13.2.6 给工程图视图添加参考尺寸310
13.2.7 练习13-1:小脚轮——工程图尺寸312
13.3 向视图添加注释316
13.3.1 AMNOTE命令318
13.3.2 AMCENLINE命令319
13.3.3 练习13-2:小脚轮——添加注释321
13.4 为视图添加“Mechanical符号”326
13.4.1 设置“Mechanical符号”标准326
13.4.2 AMOPTIONS命令326
13.4.3 符号的图层和对象属性控制328
13.4.4 AMSURFSYM命令329
13.4.5 添加表面粗糙度符号的过程概述330
13.4.6 练习13-3:小脚轮——向工程图添加“Mechanical符号”330
13.5 复习题332
第14章 装配建模基础334
14.1 装配建模介绍334
14.1.1 装配建模的关键术语335
14.1.2 装配建模过程概述336
14.1.3 管理部件中的子部件337
14.2.1 装配目录的关键术语338
14.2 装配目录338
14.2.2 AMCATALOG命令339
14.2.3 使用装配目录339
14.2.4 内部零件和外部零件间的选择341
14.2.5 练习14-1:小脚轮——使用装配目录342
14.3 复习题346
第15章 添加装配约束348
15.1 装配约束介绍348
15.2 装配约束基本原理349
15.2.1 自由度351
15.2.2 基础零部件352
15.2.3 给装配模型添加约束的过程概述352
15.2.4 练习15-1:小脚轮——创建简单的参数化装配件356
15.3 分解装配约束366
15.3.1 练习15-2:使用部件约束367
15.4 复习题372
第16章 文档化装配设计373
16.1 创建装配场景373
16.1.2 创建分解图的过程概述374
16.1.1 场景的关键术语374
16.1.3 给场景中的零部件添加位置参数377
16.1.4 在场景图中增加零部件分解轨迹线382
16.1.5 练习16-1:小脚轮——创建部件场景384
16.2 创建装配工程图391
16.2.1 创建部件工程图的过程概述392
16.2.2 创建抑制了零件的部件剖视图过程概述393
16.2.3 创建部件的“分解等轴测视图”的过程概述396
16.3 明细表、零件列表和引出序号介绍397
16.3.1 明细表的关键术语399
16.3.3 明细表属性400
16.3.2 创建明细表的过程概述400
16.3.4 创建明细表数据库401
16.3.5 创建明细表数据库的过程概述401
16.3.6 放置零件列表403
16.3.7 创建零件列表过程概述403
16.3.8 创建一个零件参照406
16.3.9 编辑零件参照408
16.3.10 放置引出序号409
16.4 练习16-2:小脚轮——创建装配工程图、引出序号和零件列表411
16.5 复习题417
第17 AutoCAD Mechanical 2000i简介418
17.1 用户界面418
17.2 主工具栏419
17.3 缩放工具栏421
17.4 设计增强工具栏421
17.5 辅助增强工具栏424
17.6 注释工具栏424
17.7 二维工具集工具栏425
17.9 Power Pack内容工具栏426
17.8 增强捕捉工具栏426
17.10 配置427
17.10.1 标准选项卡428
17.10.2 轴选项卡443
17.10.3 计算选项卡445
17.10.4 标准零件选项卡446
17.10.5 配置选项卡448
17.11 样板449
17.11.2 练习17-1:创建自己的样板450
17.11.1 创建样板过程概述450
17.12 图层/图层组控制455
17.12.1 图层/图层组控制过程概述456
17.12.2 图层控制命令456
17.12.3 可见性增强458
17.12.4 重新设置所有图层459
17.12.5 标准零件开/关459
17.12.6 打开/关闭构造线459
17.12.9 标题栏图层开/关460
17.12.8 零件参照图层开/关460
17.12.7 构造线锁定/解锁460
17.12.10 视口图层开/关461
17.12.11 移至另一图层461
17.12.12 移至另一图层组461
17.12.13 移至零件图层462
17.12.14 移至工作图层462
17.12.15 练习17-2:图层/图层组管理462
17.13 扩展的增强捕捉468
17.13.1 扩展“增强捕捉”命令469
17.13.2 捕捉功能470
17.13.3 练习17-3:扩展的增强捕捉473
第18章 Mechanical绘图工具478
18.1 绘图功能478
18.1.1 矩形478
18.1.2 剖面线479
18.1.3 锯齿线480
18.1.4 打断线481
18.1.5 中心线481
18.2.1 绘制构造线488
18.2 构造线488
18.2.2 构造线图层490
18.2.3 特殊功能491
18.2.4 删除构造线492
18.3 对称线493
18.3.1 生成“对称线”过程概述493
18.3.2 “对称线”命令493
18.4.1 生成“外轮廓”过程概述494
18.4.2 生成“内轮廓”的过程概述494
18.4 轮廓追踪器494
18.4.3 “轮廓追踪”过程概述495
18.5 图案填充495
18.5.1 “图案填充”特征495
18.5.2 “图案填充”过程概述496
18.5.3 “图案填充”命令496
18.5.4 自定义填充497
18.5.5 关联填充498
18.6 圆角和倒角499
18.6.1 圆角499
18.6.2 倒角501
18.7 局部视图503
18.7.1 生成“局部视图”的过程概述503
18.7.2 “局部视图”命令503
18.7.3 创建局部视图505
18.7.4 局部视图标注尺寸505
18.8 练习18-1:MECHANICAL绘图工具505
18.8.1 添加十字中心线506
18.8.2 创建构造线507
18.8.3 使用对称线507
18.8.4 在对象上添加圆角特征508
18.8.5 使用镜像509
18.8.6 创建倒角510
18.8.7 图案填充区域510
18.8.8 使用剖面线511
18.8.9 使用轮廓追踪器512
18.8.10 移动512
18.8.11 移至另一图层512
18.8.12 插入一条对称线513
18.8.13 生成一个局部视图513
19.1.1 使用“多重复制”命令过程概述515
第19章 编辑工具515
19.1 多重复制515
19.1.2 “多重复制”命令516
19.2 复制+旋转+移动516
19.2.1 使用“复制+旋转+移动”命令过程概述516
19.2.2 “复制+旋转+移动”命令517
19.3 偏移517
19.3.1 使用“偏移”命令过程概述517
19.4 合并图元518
19.3.2 “偏移”命令518
19.4.1 使用“合并图元”命令的过程预览519
19.4.2 “合并图元”命令519
19.5 打断520
19.5.1 在某点处打断520
19.5.2 “在某点处打断”命令520
19.6 二维消隐521
19.6.1 使用“二维消隐”命令过程概述521
19.6.2 “隐藏不可见边”命令521
19.6.4 “编辑隐藏边”命令523
19.6.3 使用“编辑隐藏边”过程概述523
19.7 XY比例缩放525
19.7.1 比例缩放对象525
19.7.2 “XY比例缩放”命令525
19.8 练习19-1:编辑工具526
19.8.1 使用“复制+旋转+移动”526
19.8.2 使用“二维消隐”528
19.8.3 使用“偏移”命令529
19.8.4 使用“合并图元”命令529
19.8.5 使用“多重复制”命令530
19.8.6 使用“XY比例缩放”命令531
第20章 标注工具533
20.1 增强尺寸标注533
20.1.1 使用“增强尺寸标注”过程概述533
20.1.2 “增强尺寸标注”命令534
20.2 自动尺寸标注537
20.2.1 使用“自动尺寸标注”过程概述538
20.2.2 “自动标注尺寸”命令538
20.3.2 “孔特性图表”命令541
20.3.1 使用“孔特性图表”过程概述541
20.3 孔特性图表541
20.2.3 用“增强编辑”变更尺寸样式541
20.4 配合列表542
20.4.1 使用“配合列表”的过程概述542
20.4.2 “配合列表”命令542
20.5 尺寸编辑功能543
20.5.1 多重编辑543
20.5.2 线性或对称延伸544
20.5.4 对齐尺寸545
20.5.3 排列尺寸545
20.5.5 合并尺寸546
20.5.6 插入尺寸546
20.5.7 打断尺寸547
20.6 练习20-1:标注工具548
20.6.1 使用“增强尺寸标注”548
20.6.2 使用“自动标注尺寸”551
20.6.3 用“增强复制”添加自动创建的尺寸552
20.6.4 用“线性或对称延伸”拉伸尺寸552
20.6.6 添加一个配合554
20.6.5 打断一个现有的尺寸554
20.6.7 创建圆角557
20.6.8 使用“自动尺寸标注”558
20.6.9 “多重编辑”尺寸的选择集559
20.6.10 插入一个“配合列表”560
第21章 增强命令561
21.1 使用“增强命令”561
21.2 增强编辑562
21.3 增强删除562
21.1.2 增强调用563
21.4 增强复制和增强调用563
21.1.1 增强复制563
21.5 增强视图564
21.6 练习21-1:“增强视图”命令564
21.6.1 使用“增强编辑”564
21.6.2 使用“增强调用”命令568
21.6.3 使用“增强复制”568
21.6.4 使用“增强删除”569
22.1 “在位编辑外部参照和块”571
第22章 块功能和库571
22.1.2 “复制对象到工作集”命令过程概述572
22.1.3 “向工作集中添加对象”命令572
22.1.4 保存参照编辑572
22.1.5 “保存参照编辑”过程概述572
22.1.1 “复制对象到工作集”572
22.2 自动创建局部视图573
22.2.1 “自动创建局部视图”过程概述574
22.2.2 “自动创建局部视图”命令574
22.3.1 使用“库”过程概述575
22.3 库575
22.3.2 “库”命令576
22.3.3 从图形添加577
22.3.4 添加文件578
22.3.5 查找578
22.3.6 创建579
22.3.7 选项580
22.3.8 编辑581
22.4 练习22-1:“增强视图”命令582
22.3.10 连接582
22.3.9 删除582
22.4.1 选择一个图层组583
22.4.2 在库中添加一个零件585
22.4.3 使用“自动创建局部视图”587
22.4.4 编辑参照589
22.4.5 重新加载外部参照591
23.1 工程图边框和标题栏592
23.1.1 工程图边框592
第23章 工程图边框和明细表592
23.1.2 标题栏594
23.2 更改栏595
23.2.1 使用“更改栏开/关”过程概述595
23.2.2 “更改栏开/关”命令595
23.2.3 更新更改栏596
23.2.4 添加一更改栏596
23.3 零件参照597
23.3.1 插入一个零件参照过程概述597
23.3.2 “零件参照”命令597
23.3.3 编辑零件参照的过程598
23.4.1 使用引出序号的过程概述599
23.4.2 “引出序号”命令599
23.4 引出序号599
23.4.3 编辑引出序号的过程概述600
23.5 明细表数据库602
23.5.1 使用“明细表数据库”过程概述602
23.5.2 “明细表数据库”命令602
23.6 明细表604
23.6.1 创建一个明细表的过程604
23.6.3 编辑“明细表”605
23.6.2 “明细表”命令605
23.7 练习23-1:图形边框和明细表606
23.7.1 画一个边框607
23.7.2 创建明细表属性608
23.7.3 创建一个明细表数据库609
23.7.4 在工程图中放置引出序号610
23.7.5 自动放置引出序号611
23.7.6 改变引出序号的位置613
23.7.7 创建引出序号的参照614
23.7.9 重新组织多个引出序号615
23.7.8 集中引出序号615
23.7.10 在用户自己的图中插入一个明细表616
第24章 孔和符号618
24.1 孔618
24.1.1 绘制通孔过程概述618
24.1.2 生成盲孔过程概述620
24.1.3 生成沉头孔的过程620
24.1.5 生成通槽过程621
24.1.4 生成倒角孔过程621
24.1.6 生成盲槽过程622
24.2 符号622
24.2.1 表面粗糙度符号623
24.2.2 几何公差符号624
24.2.3 基准标识符号625
24.2.4 基准目标符号625
24.2.5 焊接符号626
24.2.6 简单焊接符号628
24.2.7 形状标识符号629
24.2.8 边界符号630
24.2.9 注释符号631
24.2.10 符号指引线632
24.3 练习24-1:孔和符号633
24.3.1 添加自定义通孔633
24.3.2 使用指引线注释634
24.3.3 使用形位公差符号635
24.3.4 创建增强视图637
24.3.5 使用简单焊接符号638
24.3.6 使用表面粗糙度符号639
24.3.7 使用指引线注释641
第25章 模型空间和布局643
25.1 关联局部视图643
25.1.1 生成关联局部视图的过程概述643
25.1.2 “局部视图”命令644
25.2 视口/缩放区域645
25.2.1 在模型空间中创建缩放区域的过程645
25.2.2 “视口/ 缩放区域”命令646
25.2.3 在布局中创建视口的过程概述647
25.3 缩放监控器648
25.3.2 “缩放监控器”命令649
25.3.1 在模型空间中使用“缩放监控器”过程概述649
25.4 自动创建视口650
25.4.1 在模型空间中使用“自动创建视口”的过程概述650
25.4.2 在布局中使用“自动创建视口”命令的过程650
25.4.3 “自动创建视口”命令650
25.5 缩放所有视口651
25.5.1 使用“缩放所有视口”命令的过程651
25.5.2 “缩放所有视口”命令651
25.6 练习25-1:模型空间和布局651
25.6.1 使用“缩放监控器”命令652
25.6.2 使用“视口/缩放区域”命令653
25.6.3 使用“自动创建视口”命令654
25.6.4 使用“视口/缩放区域”命令654
25.6.5 使用“视口/缩放区域”命令655
25.6.6 使用“局部视图”命令656
25.6.7 使用“缩放所有视口”命令657
25.6.8 使用“视口/缩放区域”命令657
25.6.9 图层组控制659
25.6.10 使用“缩放监控器”命令660
26.1.1 “凸轮”命令661
第26章 计算661
26.1 盘形凸轮661
26.1.2 “凸轮配置”命令662
26.1.3 “过渡”命令663
26.1.4 “计算速度/加速度图”命令663
26.1.5 “根据曲线图创建凸轮”命令663
26.1.6 “根据凸轮创建曲线图”命令664
26.1.7 “计算NC数据”命令664
26.1.8 练习26-1:盘形凸轮计算665
26.2.1 计算力矩671
26.2 惯性矩671
26.2.2 “惯性矩”命令672
26.2.3 预定义轮廓673
26.2.4 “预定义轮廓截面”命令673
26.3 挠度线673
26.3.1 “挠度线”命令673
26.3.2 定义支撑力和载荷674
26.3.3 材料674
26.3.4 进行计算675
26.3.5 练习26-2:惯性矩 挠度线675
热门推荐
- 720914.html
- 3865531.html
- 207697.html
- 2161956.html
- 3295635.html
- 867936.html
- 340856.html
- 1713549.html
- 1918633.html
- 25512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09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737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09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28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27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21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11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39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68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6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