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诉讼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廖俊常主编;孙洁冰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09585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3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事诉讼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1
一 刑事诉讼的概念1
二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2
第二节 刑事诉讼立法概溯4
一 剥削阶级国家刑事诉讼立法的演变4
二 我国刑事诉讼立法的历史发展6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的本质和特点8
一 剥削阶级国家刑事诉讼法的本质和特点8
二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本质和特点11
第四节 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12
一 司法机关12
二 诉讼参与人15
第五节 回避16
一 回避的概念和意义16
二 回避的理由17
三 回避的程序18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指导思想和任务20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的指导思想20
一 刑事诉讼法指导思想的概念和意义20
二 我国刑事诉讼法指导思想的基本内容22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25
一 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25
二 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27
三 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28
四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顺利进行28
第三章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29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概述29
一 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29
二 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体系、分类及其与有关范畴的联系和区别33
三 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意义37
第二节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各项原则38
一 刑事司法权由专门机关行使原则38
二 司法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41
三 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原则43
四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45
五 对公民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46
六 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48
七 保护诉讼参与人依法的诉讼权利原则51
八 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52
第四章 管辖54
第一节 管辖概述54
一 管辖的概念和意义54
二 确定管辖的基本原则55
第二节 职能管辖57
一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58
二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59
三 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61
第三节 审判管辖61
一 级别管辖62
二 地区管辖64
三 专门管辖66
第五章 证据概述67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特征和意义67
一 证据的概念67
二 证据的特征68
三 证据的意义71
第二节 证据制度72
一 神示证据制度73
二 法定证据制度74
三 自由心证制度76
四 我国的实事求是证据制度78
第六章 证明80
第一节 证明对象80
一 犯罪事实81
二 被告人的个人情况和犯罪后的表现81
三 程序事实82
四 证据材料82
第二节 证明责任82
一 证明责任的概念和由来82
二 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划分84
第三节 审查判断证据86
一 特性规则87
二 矛盾规则88
三 综合规则88
第七章 证据的种类90
第一节 物证90
一 物证的概念90
二 物证在诉讼中的作用91
三 物证的审查判断93
第二节 书证93
一 书证的概念93
二 书证的审查判断94
第三节 证人证言95
一 证人证言的概念和特点95
二 证人的资格和权利义务96
三 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99
第四节 被害人陈述101
一 被害人陈述的概念101
二 被害人的诉讼地位101
三 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判断103
第五节 被告人供述和辩解104
一 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和意义104
二 被告人的诉讼地位和权利105
三 正确对待被告人供述和辩解106
四 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审查判断107
第六节 鉴定结论109
一 鉴定结论的概念、特点和意义109
二 鉴定人的资格和权利义务111
三 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112
第七节 勘验、检查笔录114
一 勘验、检查笔录的概念和意义114
二 勘验、检查笔录的审查判断116
第八节 视所资料116
第八章 证据在理论上的分类118
第一节 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119
第二节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121
第三节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123
第四节 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125
第九章 强制措施128
第一节 强制措施的概念、性质和意义128
一 强制措施的概念128
二 强制措施的性质129
三 强制措施的意义129
第二节 拘传、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130
一 拘传130
二 取保候审131
三 监视居住133
第三节 拘留134
一 刑事拘留的概念和特点134
二 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民事拘留的区别135
三 拘留的程序136
四 公民扭送人犯138
第四节 逮捕139
一 逮捕的概念139
二 逮捕的条件139
三 批准或者决定逮捕、执行逮捕的权限141
四 逮捕的程序142
第十章 附带民事诉讼145
第一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意义145
一 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145
二 附带民事诉讼的意义146
第二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147
一 提起的主体(原告人)147
二 提起的条件150
三 提起的时间和方式152
四 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154
第三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154
一 审理原则154
二 判决原则156
三 免予起诉案件附带民事诉讼的处理157
四 附带民事诉讼的上诉和抗诉程序158
第十一章 期间、送达160
第一节 期间160
一 期间的概念和意义160
二 期间的计算162
三 当事人过期诉讼行为的恢复163
第二节 送达164
一 送达的概念和意义164
二 送达规则165
第十二章 立案166
第一节 立案的概念和意义166
一 立案的概念166
二 立案的意义167
第二节 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168
一 立案的材料来源168
二 立案的条件170
第三节 立案的程序171
一 对材料的接受171
二 对材料的审查173
三 审查后的决定174
第十三章 侦查176
第一节 侦查的概念和意义176
一 侦查的概念176
二 侦查的意义178
第二节 侦查原则179
一 迅速及时原则179
二 客观全面原则180
三 深入细致原则180
四 依靠群众原则181
五 遵守法制原则182
六 充分利用刑事科学技术原则182
第三节 侦查行为183
一 讯问被告人183
二 询问证人185
三 勘验、检查187
四 搜查190
五 扣押物证、书证191
六 鉴定193
七 通缉194
第四节 侦查终结195
一 侦查终结的概念和要求195
二 侦查终结案件的处理196
三 侦查中被告人的羁押期限197
第十四章 提起公诉199
第一节 公诉概述199
一 公诉的概念和由来199
二 我国现行的公诉201
三 实行公诉制度的意义202
第二节 审查起诉203
一 审查起诉的概念和意义203
二 审查起诉的内容204
三 审查的方法和程序206
第三节 提起公诉209
一 提起公诉的条件209
二 制作起诉书210
三 提起公诉的程序212
第四节 免予起诉212
一 免予起诉的概念和条件212
二 免予起诉决定书的制作和免予起诉的程序214
三 法学界关于免予起诉制度存废问题的研究与争论216
第五节 不起诉217
一 不起诉的概念和条件217
二 不起诉决定书的制作和不起诉的程序219
第十五章 审判概述220
第一节 审判的概念、任务和意义220
一 审判的概念220
二 审判的任务221
三 审判的意义221
第二节 审判组织223
一 审判组织的概念223
二 独任制223
三 合议制224
四 审判委员会225
第三节 审判制度227
一 两审终审制度227
二 公开审判制度229
三 关于人民陪审员参加陪审问题231
第十六章 第一审程序233
第一节 第一审程序的概念233
第二节 公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236
一 对公诉案件的审查236
二 开庭前的准备240
三 法庭审判242
四 延期审理和中止审理248
五 审判期限250
第三节 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251
一 自诉案件的审查251
二 自诉案件的审判253
第四节 判决、裁定和决定255
一 判决255
二 裁定256
三 决定257
第十七章 第二审程序259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作用259
一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259
二 第二审程序的主要作用260
第二节 上诉和抗诉262
一 上诉和抗诉的概念262
二 有权提出上诉的人和抗诉的机关263
三 上诉的撤回265
四 提出上诉、抗诉的理由267
五 上诉、抗诉的期限、方式和程序268
第三节 对上诉、抗诉案件的审判270
一 审判组织和审判原则270
二 审理程序272
三 审理后的处理274
第四节 上诉不加刑原则275
一 上诉不加刑原则的概念275
二 实行上诉不加刑原则的意义276
三 上诉不加刑原则的执行276
第十八章 死刑复核程序279
第一节 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意义279
一 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任务279
二 死刑复核程序的意义280
第二节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282
一 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核准权282
二 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283
第三节 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286
一 死刑缓期执行案件的核准权286
二 死刑缓期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287
第十九章 审判监督程序289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意义289
一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特点289
二 审判监督程序的意义291
第二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292
一 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材料来源292
二 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理由293
三 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机关295
第三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审判296
一 审判的人民法院296
二 审判的程序297
第二十章 执行299
第一节 执行的概念和意义299
一 执行的概念299
二 执行的意义301
三 刑事判决和裁定的执行要求301
第二节 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302
一 死刑判决的执行302
二 死缓、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判决和裁定的执行304
三 拘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判决和裁定以及拘役缓刑、徒刑缓刑判决和裁定的执行304
四 无罪、免刑判决、裁定及财产部分判决、裁定的执行306
第三节 执行的变更和新罪、漏罪的追诉307
一 执行的变更307
二 新罪、漏罪的追诉310
三 错判和申诉的处理311
热门推荐
- 3198983.html
- 2492459.html
- 792179.html
- 2923618.html
- 3699140.html
- 3480729.html
- 1951370.html
- 1572067.html
- 3049629.html
- 32600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8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10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19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88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99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2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19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88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0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9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