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法基本问题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蒋超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巴蜀书社
- ISBN:780659931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80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09页
- 主题词:教育法令规程-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法基本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第一编 教育法学学科建设研究3
第一章 教育法基础理论学科建设初探3
第一节 教育法基础理论的地位3
一、教育法基础理论的研究对象3
二、教育法基础理论的地位5
三、教育法基础理论的产生和发展5
第二节 研究教育法基础理论的意义和方法6
一、研究教育法基础理论的意义6
二、教育法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8
第二章 教育法学学科建设研究14
第一节 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14
一、教育法学的概念14
二、教育法学的学科称谓17
三、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19
第二节 教育法学的产生和发展21
一、外国教育法学的产生和发展21
二、中国教育法学的产生和发展25
第三节 教育法学的体系29
一、教育法学的学科性质29
二、教育法学的体系31
三、教育法学同其他学科的关系33
第四节 教育法学课程建设初论35
第五节 加强教育法学研究的意义40
一、加强教育法学研究是国家建立和完善教育法制的需要40
二、加强教育法学研究是培养和增强全民教育法律意识的需要40
三、加强教育法学研究是培养教育行政干部、学校领导、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需要41
四、加强教育法学研究有助于我国法学的繁荣和发展41
第二编 教育法律关系研究45
第三章 教育法律关系概论45
第一节 教育法律关系概述45
一、教育法律关系的概念45
二、教育法律关系的特征47
三、教育法律关系的种类50
四、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51
第二节 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51
一、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51
二、教育权利能力和教育行为能力52
三、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特征53
四、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分类54
第三节 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55
一、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和特征55
二、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56
第四节 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59
一、教育权利59
二、教育义务61
第五节 教育法律关系的运行61
一、教育法律关系运行的概念和条件61
二、教育法律事实的概念、特征和分类62
三、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终止的方式和程序64
第四章 教育法基本主体——教育行政机关67
第一节 教育行政法的基本原则67
一、教育行政制度的历史发展67
二、教育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念69
三、教育行政合法性原则69
四、教育行政合理性原则71
第二节 教育行政部门73
一、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法主体资格73
二、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教育法主体的法律依据75
三、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76
四、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77
五、教育行政部门的内部机构不是教育行政法的主体79
第三节 教育行政行为概说84
一、教育行政行为的概念84
二、教育行政行为的种类85
三、教育行政行为的效力及特征89
四、教育行政行为的生效要件90
第四节 具体教育行政行为92
一、教育行政救助92
二、教育行政确认93
三、教育行政许可94
四、教育行政检查95
五、教育行政裁决96
六、教育行政处罚97
七、教育行政强制措施101
第五章 教育法基本主体——学校102
第一节 学校的设立102
一、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概念和分类102
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条件102
第二节 论学校的法律地位105
第三节 学校的权利义务109
一、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权利109
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义务111
第四节 论学校章程114
一、学校章程的概念和特征114
二、制定学校规章的必要性118
三、学校章程应当具有的内容120
四、制定学校章程的几个问题123
第五节 论依法治校126
一、依法治校的必要性127
二、依法治校工作的目标和任务131
三、依法治校的途径与方法135
四、依法治校必须坚持的几个原则问题140
第五节 校务公开143
一、校务公开的概念和意义143
二、校务公开的领导143
三、校务公开的内容144
四、校务公开的管理和督查144
第六章 教育法基本主体——教师146
第一节 教师法概述146
一、教师法的概念146
二、中国教师立法的历史146
三、教师法调整的对象149
四、教师法的立法宗旨150
五、教师法的基本原则152
第二节 教师权利和教师义务153
一、教师基本的教育权利153
二、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社会保障161
三、教师申诉制度163
四、教师的义务168
第三节 教师资格与任用176
一、教师资格制度的概念176
二、取得教师资格的必要条件177
三、教师资格考试179
四、教师资格的认定180
五、教师资格的效力和资格证书的管理183
六、教师职务制度184
七、教师聘任制度185
第四节 教师的培养、培训和考核187
一、教师的培养187
二、教师的培训187
三、教师的考核198
第五节 教师待遇与奖励200
一、关于教师工资待遇制度200
二、教师生活待遇制度201
三、教师福利待遇制度202
四、教师奖励制度203
第六节 教师法律责任203
一、侵犯教师合法权益要承担的法律责任204
二、教师不履行自己的义务,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也要承担法律责任204
第七章 教育法基本主体——受教育者205
第一节 受教育者的权利205
一、受教育者的概念205
二、受教育权的立法205
三、受教育者的权利209
四、学生申诉制度211
第二节 受教育者的义务215
第三节 论受教育权受侵害的可诉性217
一、引言:三则典型案例217
二、受教育权的含义219
三、受教育权的性质221
四、教育侵权行为及其承担民事责任的依据223
五、受教育权受到侵害能否请求赔偿损失225
第三编 教育法的本体研究229
第八章 教育法的调整对象和方法229
第一节 教育法的概念229
一、现代教育需要法律调整229
二、教育法的概念的分歧231
三、教育法的定义233
第二节 教育法的调整对象234
一、教育法调整对象的嬗变234
二、教育法调整对象的内容和范围236
三、教育法调整对象的论争238
第三节 教育法的调整方法239
一、法的调整方法反思239
二、教育法调整方法的嬗变242
三、教育法调整方法的特点243
第四节 教育法律责任制度247
一、教育法律责任的概念247
二、教育法律责任的种类248
第九章 教育法的要素251
第一节 教育法的要素概论251
第二节 教育法的规则253
一、教育法规则的概念253
二、教育法规则的逻辑结构253
三、教育法规则的种类255
第三节 教育法的原则和概念258
一、教育法的原则258
二、教育法的基本原则260
三、教育法的概念264
第十章 教育法的渊源266
第一节 教育法的渊源概述266
一、教育法的渊源的概念266
二、教育法的渊源分类267
第二节 教育法的正式渊源269
一、宪法中的教育条款270
二、教育法律271
三、教育行政法规274
四、地方性教育法规275
五、教育规章276
六、国际条约277
第三节 教育法的补充渊源278
一、教育法的司法解释278
二、教育政策280
三、教育道德283
四、《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公布的教育法案例283
第十一章 教育法的体系和地位294
第一节 教育法的体系294
一、教育法体系的概念和特征294
二、中国教育法的体系296
第二节 论教育法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法298
一、教育法的地位的含义298
二、教育法的产生和独立的社会根源298
三、关于教育法地位的论争300
四、关于部门法划分的标准301
五、本书的观点:教育法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法303
六、教育法与宪法和其他部门法的关系307
七、对“教育行政法”说的批判309
第四编 教育法的运行研究313
第十二章 教育立法和教育法的解释313
第一节 教育立法概述313
一、教育立法的概念313
二、教育立法的指导思想314
三、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315
第二节 教育立法体制316
一、外国教育立法体制316
二、新中国的教育立法体制的特点317
第三节 教育立法程序318
一、制定教育立法规划或立项318
二、起草教育法草案319
三、提出教育法议案321
四、审议教育法草案321
五、通过教育法草案321
六、公布教育法321
第四节 我国教育立法存在的问题322
一、疏而不密,语义含混322
二、粗而不细,操作性差323
三、地方越权立法的现象时有发生324
四、地方教育立法质量不高,有的还与中央立法相抵触325
五、一些地方性立法缺乏民主性和公开性325
第五节 教育立法技术325
一、教育立法技术的概念325
二、教育立法工作中需要把握的几个关系326
三、教育法的名称327
四、教育立法的语言技术328
五、教育法案的结构技术328
第六节 教育法的解释329
一、教育法解释的概念329
二、教育法解释种类330
三、教育法解释的一般原则332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教育法治和教育法律意识333
第一节 社会主义教育法治333
一、“教育法制”与“教育法治”333
二、社会主义教育法治的实质要求335
三、社会主义教育法治的形式要求33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教育法律意识339
一、教育法律意识的概念339
二、当代中国公民教育法律意识状况340
三、社会主义教育法律意识的培养342
第十三章 教育法的实施344
第一节 教育法的遵守345
一、教育法遵守的概念345
二、教育守法的内容345
三、教育法遵守的基本要求346
第二节 教育执法347
一、教育执法的概念347
二、教育执法的特征348
三、教育执法的效力349
四、教育执法的原则350
五、教育执法的依据351
六、教育执法机关及人员351
七、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352
八、教育执法的监督管理353
第三节 权力机关的教育执法检查356
一、权力机关的教育执法检查制度356
二、权力机关对教育经费预算、决算情况的监督检查358
三、权力机关教育执法检查的内容359
四、权力机关教育执法检查的程序360
五、权力机关教育执法检查的意义361
第四节 教育督导制度362
一、我国教育督导的历史发展362
二、教育督导立法363
三、教育督导的性质和含义367
四、教育督导的一般原则367
五、教育督导的内容和任务368
六、教育督导机构和人员370
七、法律责任376
后记377
热门推荐
- 435788.html
- 2612875.html
- 3369375.html
- 2529282.html
- 3510784.html
- 2992374.html
- 2790213.html
- 29242.html
- 2873780.html
- 11699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4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63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37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63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73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70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542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85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76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0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