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俄国汉学史 迄于1917年【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俄国汉学史 迄于1917年
  • 阎国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5946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731页
  • 文件大小:107MB
  • 文件页数:744页
  • 主题词:汉学-历史-俄罗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俄国汉学史 迄于1917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17世纪——俄国汉学诞生前的中俄交往19

第一节 中俄初识20

第二节 俄国使团来华与中国信息积累22

一、彼特林使团23

二、巴伊科夫使团27

三、戈杜诺夫30

四、斯帕法里使团32

五、义杰斯使团37

第三节 穿越茫茫戈壁,领略华夏神奇40

第二章 18世纪——俄国汉学之肇始47

第一节 俄罗斯馆47

第二节 欧洲汉学之引进55

一、拜耶尔55

二、圣彼得堡皇家科学院与北京耶稣会士之交流68

三、欧洲汉学著作之译介75

第三节 俄国“中国风”83

一、风自西来:欧洲“中国风”83

二、风自东来:中俄贸易84

三、风自上来:俄国宫廷87

四、直观印象:中国使团90

第四节 俄国早期汉学家94

一、罗索欣94

二、列昂季耶夫105

三、阿加福诺夫124

四、安·弗拉德金126

五、利波夫措夫127

六、格里鲍夫斯基133

第五节 满汉语教学136

一、外务院满汉语班137

二、皇家科学院满汉语班145

第六节 汉籍收藏147

一、皇家科学院图书馆147

二、最早的中国图书搜集者152

第七节 跨越语言障碍,翻译满汉经典164

第三章 19世纪上半期——俄国汉学之成熟174

第一节 著名汉学家174

一、比丘林174

二、西维洛夫217

三、卡缅斯基222

四、列昂季耶夫斯基231

第二节 汉学教育244

一、恰克图华文馆244

二、喀山大学250

第三节 汉籍收藏265

一、亚洲博物馆266

二、喀山大学270

三、外交部亚洲司274

四、俄罗斯馆中外书房276

五、皇家公共图书馆279

六、伊尔库茨克与恰克图283

第四节 确立学科地位,位列汉学大国286

第四章 19世纪下半期到十月革命前——俄国汉学之发展296

第一节 学院派汉学家296

一、王西里297

二、格奥尔吉耶夫斯基343

三、伊万诺夫斯基363

四、鲁达科夫372

五、彼·施密特376

六、屈纳379

第二节 传教士汉学家382

一、巴拉第382

二、阿列克些413

三、尼阔赖422

四、译经教士425

第三节 亦官亦学之汉学家442

一、杂哈劳443

二、孔气450

三、孟第459

四、柏百福461

五、贝勒472

六、伊凤阁476

第四节 俄侨汉学家484

一、钢和泰485

二、卜郎特487

三、希奥宁493

四、巴拉诺夫495

五、什库尔金499

第五节 汉学教育501

一、圣彼得堡大学502

二、海参崴东方学院531

第六节 汉籍收藏542

一、亚洲博物馆543

二、圣彼得堡大学545

三、皇家公共图书馆546

四、鲁勉采夫博物馆548

五、俄罗斯馆中外书房552

六、伊尔库茨克与海参崴554

第七节 发展中自成一派,困境中顺应时代557

第五章 俄国对中国边疆地区的研究572

第一节 满学572

一、18世纪573

二、19世纪上半期575

三、19世纪下半期—20世纪初578

第二节 蒙古学584

一、17—18世纪585

二、19世纪上半期588

三、19世纪下半期—20世纪初597

第三节 藏学607

一、18世纪608

二、19世纪上半期610

三、19世纪下半期—20世纪初614

第四节 敦煌学与西夏学625

一、敦煌学625

二、西夏学631

第五节 中国边疆民族文献收藏635

一、满文文献636

二、蒙文文献644

三、藏文文献649

第六节 满蒙藏学成就斐然,敦煌西夏学再辟新域651

结语 俄国汉学的分期与特色661

一、历史分期662

二、主要特点670

三、与世界汉学的关系674

四、在中俄文化交流史上的作用680

附录686

一、主要参考文献686

二、人名索引705

后记7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