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养牛大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实用养牛大全
  • 陈幼春,吴克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11561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43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570页
  • 主题词:养牛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用养牛大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养牛业的发展趋势1

一、牛商品生产的发展1

二、现代养牛业的要素2

三、现代养牛与农村经济改革2

四、新世纪奶业宏观操作的新思路3

五、养牛业的生态效益4

六、养牛业的生产环节5

七、奶牛业的生产环节5

八、肉牛龙头企业实行持续有效经营6

九、肉牛产业链形成的难点和措施7

十、西部大开发中农牧产业一体化建设要点7

十一、优质奶源打品牌占领市场份额9

十二、建立良种管理学的现代意义9

(一)第六次产业革命中畜牧业的地位10

(二)良种业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地位10

(三)良种业的体系与操作流程管理11

(四)良种业经营的三维结构13

(五)建立种牛业的基本要素和途径14

(六)国家种畜禽管理部门的地位和作用15

十三、乳品与中华民族历史16

十四、中国黄牛品种多样性及其保护19

(一)体态20

(二)头颅骨学21

(三)毛色22

(四)染色体23

(五)血液蛋白多态性24

(六)线粒体DNA多态性25

(七)考古论证25

(八)现代外源牛种对地方牛种资源的冲击26

(九)结论27

第二章 牛的饲养方式与牛场建设28

第一节 牛的饲养方式28

一、放牧饲养与人工草地28

(一)传统的放牧饲养28

(二)科学的放牧饲养28

(三)人工草地29

(四)放牧饲养的技术基础29

(五)家畜的放牧与补饲31

二、舍饲饲养32

三、半舍饲饲养32

第二节 牛场建设33

一、牛场场地选择33

二、奶牛场的布局与牛舍34

(一)奶牛场与生产方式34

(二)固定舍饲牛场的布局34

三、散栏饲养奶牛场37

(一)散栏饲养37

(二)建设内容37

四、肉牛场的布局与牛舍40

(一)肉牛育肥场40

(二)育肥牛场的平面布局41

(三)双列式牛舍42

(四)单列式牛舍43

五、牛场建筑设施44

(一)食槽与饮水设施44

(二)牛场饲草料设施46

(三)牛场安全与防暑、防寒设施46

(四)牛场粪尿及污水处理设施47

(五)兽医防疫管理设施47

主要参考文献48

第三章 品种利用49

第一节 品种特征49

一、奶(乳)牛品种49

二、肉牛品种50

三、主要品种介绍51

(一)皮埃蒙特牛51

(二)西门塔尔牛52

(三)夏洛来牛53

(四)利木赞牛54

(五)安格斯牛56

(六)海福特牛57

(七)短角牛58

(八)德国黄牛59

(九)南德温牛60

(十)比利时蓝白花牛60

(十一)婆罗门牛60

(十二)荷斯坦牛62

(十三)娟姗牛63

(十四)瑞士褐牛63

(十五)新疆褐牛64

(十六)草原红牛64

(十七)三河牛64

(十八)秦川牛65

(十九)南阳牛66

(二十)鲁西牛66

(二十一)晋南牛67

(二十二)温岭高峰牛67

(二十三)日本黑毛和牛68

(二十四)韩国黄牛70

第二节 牛群系统管理70

一、经济性状71

二、系统记录71

(一)个体记录71

(二)繁殖记录72

(三)产奶记录72

(四)健康记录73

(五)乳房炎发病记录73

三、个体标记方法73

(一)永久性标号74

(二)临时性标号75

第三节 牛的体重指标77

一、犊牛出生重77

二、犊牛断奶重77

三、断奶犊牛体重的重复力79

四、断奶重率80

五、断奶前增重80

六、舍饲条件下的增重率80

七、周岁重81

八、周岁半重81

第四节 繁殖力82

一、繁殖成活率与犊牛成本82

二、顺产度评分83

三、牛的遗传畸形83

四、长寿84

第五节 母牛体况指数应用84

一、母牛体况指数分级84

二、繁殖母牛最佳受胎膘情87

三、泌乳母牛稳产高产的膘情87

第六节 基本生产情况分析88

一、繁殖情况分析89

二、产奶情况分析89

三、牛奶质量分析90

四、后代情况分析90

第七节 良种登记和后裔鉴定91

一、良种登记的性能分组91

二、良种登记簿示例94

三、全同胞公牛遗传能力是否都相同96

四、肉用种公牛选择操作要求97

五、非人工授精地区的种公牛选择过程97

六、肉用种公牛后裔鉴定程序设计示例98

七、入选种公牛后裔测定的青年公牛精液品质测定指标98

八、胴体切割度后裔对比指标100

第八节 牛线性体型、体尺、体重、年龄和毛色鉴别100

一、牛的线性体型100

(一)奶用牛的线性体型评定100

(二)肉用牛的线性体型评定108

(三)育成牛体型评分法114

二、待屠宰牛等级评定方法118

(一)牛胴分级118

(二)肥育牛评等的科研记录方法118

三、牛体尺和体重测定123

(一)常用的牛体尺测量项目123

(二)体尺指数124

(三)牛的体重125

(四)“双肌型”肉牛的体尺测量126

四、牛的毛色在生产中的应用127

(一)安格斯牛杂交毛色129

(二)黑白花牛杂交毛色129

(三)西门塔尔牛杂交毛色130

五、牛的年龄鉴定130

(一)牛口齿年龄鉴定的根据130

(二)牛角轮年龄鉴定的根据132

第九节 杂交利用132

一、产生高杂交优势的主要表现132

(一)应用杂交繁育体系的商品操作132

(二)各种性状的杂交优势水平133

(三)缓解断奶应激和肥育初期应激133

二、杂交制种体系的方案133

(一)简单杂交的方案133

(二)三品种杂交的方案134

(三)轮回杂交方案135

三、杂种优势和优势率测定136

(一)不同亲本在杂交优势中的作用136

(二)杂种优势率136

(三)几个牛种在断奶重和周岁重上的杂种优势137

四、杂种公牛作种用成功的根据和条件138

(一)肉牛杂交体系引用品种的优化138

(二)用杂交系种公牛成功育成新品种139

(三)带犊繁育体系140

(四)经济牛群的最佳组织结构140

五、肉牛合成系制种原则141

(一)合成系的设计142

(二)四系配套的设计142

六、中国杂交牛生产体系的组成原则143

(一)三个已普及的主要肉用牛品种在工厂化生产中的优势144

(二)三个具有潜在生产效益的肉用牛品种146

(三)适宜于作终端杂交的品种147

(四)杂交制种的常用名词147

(五)可行的商品肉牛杂交制种模式148

七、奶牛品种的杂交利用154

第十节 牛的品种标准155

一、已发布过品种标准的牛品种156

二、品种标准修订的时代要求156

(一)顶级母牛产奶性能水平157

(二)验证母牛的重要性157

三、品种标准修订中应避免的内容158

主要参考文献159

第四章 牛的饲养与管理160

第一节 牛体结构160

一、牛体各部位名称160

二、牛的骨骼与内脏器官161

三、牛体的主要肌肉组织162

四、生长牛体内肌肉、骨骼、脂肪组成的变化163

第二节 牛的消化器官与消化生理特点164

一、口腔和牙齿164

二、唾液165

三、大容积的胃166

四、犊牛胃的发育167

五、瘤胃微生物167

六、瘤胃的发酵及其产物167

七、小肠和大肠168

八、反刍168

九、嗳气169

第三节 牛的营养需要169

一、牛需要的营养物质169

二、牛的维持营养需要169

三、营养与繁殖170

四、能量170

(一)能量的计量单位171

(二)能量利用与有关名词171

(三)代谢体重172

(四)能量体系173

五、蛋白质173

(一)蛋白质与氨基酸173

(二)非蛋白氮的利用174

(三)蛋白质的瘤胃降解率174

(四)蛋白质降解率的测定方法175

(五)蛋白质的降解和消化176

六、矿物质176

(一)矿物质与奶牛营养177

(二)矿物质的功能177

(三)常量元素177

(四)微量元素178

七、维生素179

(一)维生素的分类179

(二)脂溶性维生素179

(三)水溶性维生素180

八、水分181

(一)水质181

(二)水源182

(三)牛对水的需要量182

第四节 牛的饲草、饲料与加工调制183

一、饲草、饲料可利用资源183

二、饲料工业产品的有关名词及其涵义183

三、能量饲料185

(一)谷实类185

(二)糠麸类186

(三)油脂类186

四、蛋白质补充料187

(一)植物性蛋白质饲料187

(二)动物性蛋白质饲料189

(三)饲用酵母190

五、利用加工业副产品作饲料191

(一)大豆皮191

(二)酒糟192

(三)啤酒糟193

(四)粉渣193

(五)酱油渣193

(六)甜菜渣194

(七)糖蜜194

六、青绿多汁饲料195

(一)青饲料的来源195

(二)营养成分195

(三)多汁饲料196

七、矿物质饲料与微量元素196

(一)矿物质元素的重要性197

(二)矿物质饲料原料与元素含量197

(三)关于金属螯合物200

(四)关于微量元素硒200

八、维生素饲料200

(一)牛需要的维生素201

(二)牛的维生素饲料原料201

(三)有效减少维生素的损失203

九、饲料添加剂204

(一)非蛋白氮(NPN)204

(二)非蛋白氮饲料的利用205

(三)促生长添加剂208

(四)防霉、防腐添加剂210

(五)抗氧化添加剂211

(六)防结块剂或助流剂212

(七)粘结用饲料添加剂212

(八)抗应激饲料添加剂212

十、青贮饲料213

(一)青贮饲料及其特点213

(二)青贮饲料的发展历程213

(三)青贮饲料的发酵过程214

(四)青贮饲料原料215

(五)饲料青贮的技术与方法217

(六)青贮饲料的质量评定223

(七)开窖后青贮饲料变质的问题225

(八)半干青贮饲料226

(九)萎蔫青贮227

(十)减少饲料干物质的损失228

(十一)青贮饲料添加剂229

十一、青干草232

(一)青干草的特性232

(二)原料233

(三)加工调制技术233

(四)牧草的人工干燥237

(五)干草质量评定238

(六)干草的利用238

十二、农作物秸秆饲料240

(一)巨大的秸秆潜在资源241

(二)秸秆作家畜饲料的限制因素241

(三)秸秆的物理加工方法244

(四)秸秆的化学处理方法245

(五)秸秆的生物学处理方法251

(六)关于秸秆处理提高利用率的思路252

第五节 奶牛的饲养与管理254

一、奶牛的生长发育与生理阶段254

二、奶牛的营养需要255

(一)奶牛的能量需要255

(二)生长牛的能量需要256

(三)奶牛的蛋白质需要256

(四)奶牛的钙、磷和食盐的需要256

(五)胡萝卜素的需要257

(六)奶牛日粮干物质257

三、牛乳的产生257

四、奶牛的饲养259

(一)乳牛生产周期259

(二)干乳期的饲养260

(三)产后期的饲养263

(四)升乳期的饲养264

(五)泌乳中期的饲养266

(六)泌乳后期的饲养267

五、犊牛培育268

(一)新生犊牛的饲养268

(二)犊牛的饲养与早期断奶269

(三)犊牛的管理271

六、奶牛的散栏饲养与全混合日粮273

(一)传统饲养方式273

(二)散栏饲养273

(三)全混合日粮274

第六节 育成牛(架子牛)的饲养管理274

一、育成牛的生长与营养需要275

二、育成牛的饲养与管理275

(一)育成牛的饲养275

(二)育成牛的管理276

三、丰富饲养、早配种、早产犊277

第七节 育肥牛的饲养与管理278

一、肉牛生产体系278

二、发展肉牛业的意义和风险278

(一)意义278

(二)风险279

三、育肥牛应具备的条件280

四、育肥方式281

(一)阶段育肥281

(二)一贯育肥282

(三)舍饲集中育肥283

(四)奶用品种牛育肥284

五、舍饲育肥牛的管理284

(一)日常管理284

(二)制定管理规范285

(三)减少运输损失285

(四)做好过渡饲养285

六、舍饲育肥牛消化机能失调及预防285

(一)网胃炎285

(二)瘤胃酸中毒286

(三)瘤胃臌胀286

(四)瘤胃不全角化286

(五)腹泻286

七、育肥牛饲料配制与典型日粮286

(一)饲料配合应遵循的原则286

(二)饲粮配制的具体步骤287

(三)典型饲料配方实例287

第八节 种公牛的饲养与管理290

一、什么情况下饲养种公牛290

(一)国家育种中心290

(二)地方家畜改良站290

(三)山区或边远地区290

二、种牛对畜群的影响291

三、种牛饲养管理要点291

四、不同阶段公牛的饲养与管理293

(一)购回的公牛293

(二)青年公牛293

(三)成年公牛294

五、配种季节公牛的管理295

(一)管理要点295

(二)改进和提高人工授精技术水平295

第九节 水牛的饲养与管理296

一、我国水牛饲养简况296

二、水牛的放牧饲养297

(一)驱虫297

(二)防疫297

(三)配种297

(四)补饲298

三、放牧与舍饲结合298

(一)草地的季节性298

(二)冬季的需要298

(三)舍饲的管理298

(四)日粮配合298

四、水牛犊的早期断奶300

(一)早期断奶的目的300

(二)早期断奶的原理和方法300

(三)早期断奶的效果302

(四)早期断奶犊牛的管理303

(五)对早期断奶的评价303

第十节 牦牛的饲养管理304

一、牦牛生存条件的特点304

二、牦牛的生产性能305

三、牦牛的杂交改良305

四、改进饲养管理306

主要参考文献308

第五章 牛的繁殖310

第一节 牛的生殖器官310

一、公牛生殖器官的组成与功能310

(一)公牛生殖器官的组成310

(二)公牛生殖器官的生理功能312

二、母牛生殖器官的组成与功能313

(一)母牛生殖器官的组成313

(二)母牛生殖器官的生理功能314

第二节 牛的生殖生理315

一、生殖激素及其分类与作用315

二、性成熟和体成熟316

三、精子317

(一)精子的形态结构317

(二)精子的代谢318

(三)精子的运动318

(四)环境对精子代谢和运动能力的影响319

四、精液组成成分及其作用319

(一)性状319

(二)化学组成及其作用320

五、母牛的发情周期与特点320

(一)母牛的发情周期321

(二)母牛发情的特点322

六、卵子的形态结构和功能322

七、受精323

(一)精子、卵子受精前的准备323

(二)受精过程324

八、胚胎与胎儿发育325

(一)胚胎发育325

(二)胎儿发育326

九、母牛分娩前的表现327

十、母牛产后发情327

(一)母牛生殖器官复原的过程328

(二)母牛产后开始发情时间328

十一、“异卵双胎”、“同卵双胎”的含义328

十二、雌雄同胎的公、母犊有没有生殖能力328

第三节 牛的繁殖技术329

一、公、母牛初配年龄的确定329

二、过早或过晚配种的缺点329

三、母牛发情鉴定330

(一)外部观察法330

(二)试情法330

(三)阴道检查法330

(四)直肠检查法330

(五)其他方法332

四、母牛在发情期内最适宜的配种时间332

五、牛的配种方法334

(一)自然交配334

(二)人工授精334

六、牛的人工授精334

七、采精335

(一)公牛准备335

(二)采精设备和器械335

(三)牛用假阴道336

(四)采精的准备338

(五)采精操作338

八、精液品质检查338

(一)肉眼观察339

(二)活率检查339

(三)密度检查340

(四)畸形精子的检查343

(五)精子顶体异常率344

(六)精子存活时间和存活指数344

九、精液的稀释液和稀释方法345

(一)精液稀释的目的345

(二)稀释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345

(三)稀释液的配制346

(四)精液稀释的方法346

十、液态精液的保存346

(一)公牛精液的低温保存347

(二)牛精液的常温保存347

十一、精液冷冻及其意义348

(一)简况348

(二)精液冷冻保存的意义349

十二、液氮与液氮罐349

(一)液氮350

(二)液氮罐350

十三、牛冷冻精液的制作351

(一)采精与精液品质检查352

(二)精液的稀释352

(三)精液分装352

(四)降温与平衡352

(五)冷冻352

(六)解冻354

(七)输精354

(八)保存和运输354

十四、冷冻精液稀释液的配制354

(一)牛冷冻精液稀释液配方354

(二)配制方法354

十五、颗粒冷冻精液和细管冷冻精液355

(一)颗粒冷冻精液355

(二)细管冷冻精液355

十六、冷冻精液的解冻液355

十七、冷冻精液解冻技术355

(一)解冻温度356

(二)解冻技术356

十八、开膣器输精法356

十九、直肠把握子宫颈输精法357

二十、输精前的准备工作358

二十一、母牛妊娠诊断358

(一)妊娠诊断的意义358

(二)妊娠诊断方法358

二十二、妊娠期与预产期的推算361

二十三、做好母牛保胎工作363

(一)加强营养363

(二)合理管理364

二十四、做好母牛的接产工作364

(一)产前准备364

(二)助产方法365

二十五、产后母牛护理要点366

二十六、新生犊牛的护理366

二十七、同期发情367

(一)同期发情的意义367

(二)同期发情的生理机制367

(三)同期发情的方法368

(四)同期发情处理效果369

(五)同期发情存在的问题371

(六)定时人工授精371

二十八、诱发发情371

二十九、诱发青年母牛排卵和控制初情期的方法371

三十、胚胎移植372

(一)胚胎移植技术的应用价值373

(二)胚胎移植的技术程序373

三十一、超数排卵378

(一)超数排卵所需药物和用量378

(二)超数排卵方法379

(三)影响超排效果的因素380

三十二、胚胎早期品质鉴定380

(一)胚胎的净化380

(二)胚胎品质鉴定方法381

(三)胚胎质量鉴别组图389

三十三、胚胎的冷冻保存和解冻389

(一)逐步降温法(快冻快解法)389

(二)一步细管法390

(三)玻璃化冷冻法391

三十四、胚胎分割391

(一)胚胎分割的应用价值391

(二)胚胎分割方法392

三十五、胚胎的性别鉴定393

(一)细胞学方法394

(二)免疫学方法394

(三)分子生物学方法394

三十六、体外受精及其技术395

(一)卵母细胞的采集395

(二)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成熟396

(三)精子获能396

(四)受精及受精时检查396

(五)体外受精卵的培养发育396

三十七、卵核移植396

三十八、胚胎克隆397

(一)胚胎细胞核移植(即卵核移植)398

(二)体细胞核移植398

三十九、胚胎嵌合398

(一)嵌合体动物的制作398

(二)嵌合体鉴定400

四十、基因导入400

(一)基因导入的意义400

(二)基因导入的方法400

四十一、精子注射401

(一)简述401

(二)精子注射的广泛用途401

四十二、双犊生产的可能性402

四十三、诱发分娩的意义和方法403

(一)诱发分娩的实际意义403

(二)牛诱发分娩的方法403

四十四、性别控制404

第四节 牛的繁殖障碍404

一、母牛不发情的主要原因404

(一)生理不发情404

(二)病理不发情405

二、异常发情的种类405

(一)安静发情405

(二)短促发情406

(三)慕雄狂406

(四)假发情406

(五)持续性发情406

三、引起受精失常的原因406

(一)受精障碍406

(二)异常受精407

四、屡配不孕的原因分析407

五、可能引起胚胎和胎儿死亡的原因408

(一)胚胎死亡408

(二)流产408

(三)胎儿干尸化408

(四)出生时胎儿死亡409

六、母牛发生流产的原因409

七、营养因素造成的牛难育和不育409

(一)营养不足410

(二)饲喂过度410

(三)有害物质的影响411

八、导致难产的原因411

九、初生犊牛死亡原因分析411

十、射精障碍411

(一)缺乏性欲412

(二)交配困难412

十一、受精障碍412

(一)来自公牛方面的原因412

(二)来自母牛方面的原因413

(三)配种技术413

十二、遗传性繁殖障碍413

(一)先天性畸形413

(二)遗传性别畸形414

(三)杂种的繁殖障碍414

第五节 牛的繁殖管理414

一、健康母牛群的繁殖指标414

二、提高母牛繁殖率414

(一)提高受配率415

(二)提高受胎率415

(三)提高产犊成活率416

三、母牛产犊季节的调整416

(一)奶牛配种、产犊的时间安排416

(二)肉牛配种、产犊的时间安排416

(三)役用牛配种、产犊季节安排417

四、合理利用种牛417

五、种牛的饲养和生态环境管理417

(一)种牛的饲养417

(二)种牛的生态环境管理418

(三)控制高温和防寒措施418

六、人工授精站的组织与管理419

(一)做好宣传工作419

(二)组织好人工授精网419

(三)人工授精站的建设420

(四)人工授精站人员组成420

(五)人工授精站的器材设备420

(六)规章制度和记录表格420

七、人工授精站的建设420

(一)人工授精站站址的选择420

(二)人工授精站房屋布局421

八、人工授精站的主要仪器与设施422

九、母牛繁殖率的计算方法425

十、不返情率、情期受胎率和总受胎率的计算425

(一)不返情率425

(二)情期受胎率425

(三)第一情期受胎率425

(四)总受胎率426

主要参考文献426

第六章 养牛机械与牛场管理设施427

第一节 精饲料加工机械与设备427

一、除杂设备427

(一)永磁溜管427

(二)永磁筒428

(三)永磁滚筒428

二、谷实饲料粉碎机429

(一)爪式粉碎机430

(二)切向进料式锤片式粉碎机430

(三)轴向喂入式锤片粉碎机430

三、油饼粕粉碎机433

(一)锤片式油粕饼粉碎机433

(二)齿辊式油粕饼破碎机433

四、制粒机433

(一)螺旋式压粒机434

(二)平模压粒机434

(三)环模压粒机434

五、输送机械438

(一)螺旋式输送机438

(二)刮板式输送机438

(三)胶带输送机439

(四)斗式提升机及其结构441

(五)气力输送装置及其分类443

第二节 干草与秸秆类加工机械444

一、干草加工444

(一)干草压饼(块)机444

(二)揉搓机445

(三)揉切机445

二、液氨处理秸秆的机械与设备448

(一)液氨施用设备448

(二)氨处理秸秆的安全操作规则449

三、热喷加工设备450

(一)热喷装置450

(二)热喷装置技术要求450

第三节 青贮和块根类加工机械与设备451

一、青贮玉米秸秆收获机械451

二、铡草机及其分类451

(一)圆盘式铡草机452

(二)滚筒式铡草机452

(三)铡草机的安装与调整453

(四)铡草机的安全使用规范453

(五)铡草机的检修453

三、青贮建筑物类型和结构454

(一)水平青贮建筑物454

(二)垂直青贮建筑物454

(三)青贮袋454

(四)青贮草捆裹包系统455

四、块根块茎洗涤切碎机455

第四节 养牛场饲养设施456

一、青贮取出设备456

(一)水平青贮取料设备(取出设备)456

(二)青贮塔的卸出设备456

二、饲料混合机457

(一)立式混合机457

(二)卧式桨叶混合机458

(三)卧式环带混合机459

三、机械化奶牛场的饲养设施459

(一)牛舍460

(二)犊牛舍460

(三)牛床461

(四)饲槽461

(五)拴系设备461

四、挤奶装置及其分类462

(一)提桶式挤奶装置462

(二)移动式挤奶装置462

(三)管道式挤奶装置463

(四)管道式挤奶器的清洗设备463

(五)挤奶间挤奶装置464

(六)挤奶杯465

(七)挤奶杯自动摘卸装置466

(八)奶牛乳房清洗设备466

(九)挤奶台及其选择466

(十)挤奶栏启闭机构467

(十一)挤奶机的使用467

(十二)挤奶机常见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见表6-9468

(十三)奶牛精料喂饲设备468

(十四)牛用杯式饮水器468

(十五)奶牛机械挤奶有关问题469

五、牛奶预处理设备469

(一)牛奶泵469

(二)牛奶计量器470

(三)集奶罐470

(四)气液分离罐470

(五)牛奶冷却设备及分类470

(六)贮奶罐及其分类和使用473

第五节 养牛场管理设施473

一、牛粪便收集设备473

(一)牛舍的地板473

(二)刮板式清粪设备及分类474

(三)牛舍自落积存式清粪设备475

(四)自流式清粪设备475

(五)缝隙地板下浅沟式水冲清粪设备476

(六)宽度较大的明沟水冲清粪设备476

二、牛粪便输送设备477

(一)离心式粪泵477

(二)螺旋式粪泵478

(三)活塞式粪泵478

(四)压气式粪便输送装置479

三、畜禽粪便贮存设施479

四、畜禽粪便的几种处理方法480

(一)化粪池481

(二)氧化沟482

(三)沼气发生设备483

(四)堆肥设备483

(五)粪便机械分离设备484

(六)选择畜禽粪便处理系统的考虑因素486

五、气雾免疫机486

主要参考文献487

第七章 牛的卫生保健与常见疾病防治488

第一节 卫生与防疫488

一、牛场的环境卫生488

二、疾病发生的原因488

三、发生疾病的危害489

四、牛场的防疫措施489

五、牛场消毒方法489

(一)日光489

(二)紫外线489

(三)干燥489

(四)火焰消毒490

(五)药物消毒490

六、生物药品的使用和保存490

第二节 治疗和操作技术491

一、常用医疗器械491

二、注射法491

(一)注射准备491

(二)注射方法491

(三)注射时易发生的问题和处理方法492

三、封闭疗法493

(一)静脉内封闭法493

(二)四肢环状封闭法493

(三)病灶周围封闭493

(四)穴位注射493

四、灌肠疗法493

五、止血疗法493

六、伤口缝合法494

(一)缝合器械及材料494

(二)缝合注意事项494

(三)缝合方法495

(四)打结方法495

七、体温测定法496

八、瘤胃穿刺法496

九、牛的正常生理指标496

第三节 传染病497

一、炭疽497

二、破伤风498

三、布氏杆菌病499

四、结核病499

五、放线菌病502

六、放线杆菌病503

七、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504

八、巴氏杆菌病504

九、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与牛巴氏杆菌病(牛出败)的区别505

(一)牛传染性鼻气管炎505

(二)牛巴氏杆菌病505

十、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505

十一、坏死杆菌病506

十二、牛冬痢507

十三、口蹄疫507

十四、蓝舌病509

十五、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509

第四节 内科疾病510

一、食道或喉头阻塞510

二、前胃迟缓512

三、瘤胃臌气513

四、瘤胃积食514

五、创伤性网胃炎和创伤性心包炎515

六、中暑516

第五节 产科疾病517

一、乳房炎517

二、胎衣不下518

三、产后败血症519

四、子宫内膜炎519

五、卵巢囊肿520

第六节 犊牛疾病520

一、脐带炎521

二、脐带出血521

三、新生犊牛搐搦521

四、犊牛白痢522

五、犊牛副伤寒522

六、犊牛肺炎523

第七节 外科疾病523

一、角膜炎523

二、风湿病524

三、腐蹄病524

第八节 寄生虫病525

(一)寄生虫的危害525

(二)防制措施525

一、血孢子虫病526

二、肠胃线虫病526

三、弓形虫病527

四、球虫病527

五、牛皮蝇蚴病528

六、绦虫幼虫病528

七、毛滴虫病529

八、肺丝虫病530

第九节 新陈代谢疾病530

一、幼畜白肌病531

二、母牛产后瘫痪531

三、牛醋酮血病532

四、骨质疏松症533

五、青草抽搐症535

六、钴缺乏症536

七、铜缺乏症536

八、维生素A缺乏症536

第十节 中毒性疾病537

一、高粱幼苗中毒537

二、青冈叶中毒538

三、麦角中毒539

四、马铃薯中毒539

五、亚硝酸盐中毒540

六、有机磷中毒540

七、尿素中毒541

八、蛇毒中毒541

九、霉饲料中毒542

十、霉稻草中毒543

主要参考文献5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