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甲午到戊戌 康有为《我史》鉴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从甲午到戊戌 康有为《我史》鉴注
  • 茅海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ISBN:978710803131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918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485页
  • 主题词:康有为(1858~1927)-人物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从甲午到戊戌 康有为《我史》鉴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导论1

手稿本、抄本与写作时间2

刊印与书名9

《我史》“鉴注”的时段12

《我史》的真实性14

礼送康有为出日本17

光绪二十四年岁暮康有为写作时的心情22

“鉴注”的方式25

《我史》光绪二十年——二十四年鉴注光绪二十年 甲午1894

导读31

20·1 第一次进京会试31

20·2 余联沅弹劾《新学伪经考》37

20·3 曹泰之死45

20·4 第一次桂林讲学47

20·5 甲午战争与“上清帝第一书”50

20·6 桂林山居与著书53

光绪二十一年 乙未1895

导读55

21·1 陈千秋之死与“同人局”55

21·2 第二次进京会试61

21·3 张荫桓赴日议和被拒63

21·4 《马关条约》与“公车上书”63

21·5 “联省公车上书”(“上清帝第二书”)69

21·6 《马关条约》画押76

21·7 光绪帝战后改革之朱谕84

21·8 康有为会试中式86

21·9 授工部主事不就92

21·10 “上清帝第三书”之进呈及光绪帝下发改革诸奏章96

21·11 “上清帝第四书”104

21·12 京师修整街道109

21·13 开办《万国公报》(强学会)112

21·14 与翁同龢之相会115

21·15 翁同龢改革愿望与毓庆宫之妒118

21·16 弹劾徐用仪123

21·17 弹劾潘赞清127

21·18 倡立强学会129

21·19 与李提摩太之交往及西人参助强学会134

21·20 强学会的捐款收入与内部矛盾141

21·21 康有为离开北京及强学会被封144

21·22 游历天津、山海关149

21·23 与张之洞之南京相会,创办上海强学会150

21·24 杨文会仪器款项154

21·25 返回广东与《强学报》停刊156

21·26 慈禧太后之逆施160

21·27 康有为晚年所写之眉注171

光绪二十二年 丙申1896

导读172

22·1 万木草堂172

22·2 康广仁、何廷光与《知新报》173

22·3 “同人局”购书179

22·4 第二次赴桂林180

22·5 搜集日本书籍181

光绪二十三年 丁酉1897

导读184

23·1 第二次桂林讲学与圣学会184

23·2 回粤讲学、筑室花埭、再赴上海194

23·3 巴西移民计划与赴京疏通197

23·4 “上清帝第五书”、为王鹏运等人拟奏折211

23·5 翁同龢挽留康有为,高燮曾奏荐入“弭兵会”221

23·6 杨深秀欲保康有为,张仲炘与康有为之关系235

23·7 运动京师各学会238

23·8 德国占领胶州湾241

23·9 联日本策与对日赔款延期246

23·10 为杨深秀、陈其璋拟联英、日折,康有为对英国之认识254

23·11 作联英、日策而未被采纳266

23·12 英、俄贷款之争270

23·13 自开通商口岸277

23·14 大同译书局280

23·15 “经济特科”283

光绪二十四年 戊戌1898

导读288

24·1 总理衙门约见288

24·2 “上清帝第六书”与《戊戌奏稿》之作伪295

24·3 京师各省学会302

24·4 “上清帝第六书”交总理衙门议复305

24·5 “上清帝第七书”与进呈《俄彼得变政记》306

24·6 上书联英、日拒割旅、大,再度发动联省公车上书308

24·7 为文悌拟奏折325

24·8 进呈《日本变政考》等书328

24·9 “昭信股票”发行335

24·10 “英德续借款”340

24·11 为宋伯鲁、陈其璋拟奏折派容闳赴美筹巨款办新政343

24·12 请改律例355

24·13 创立保国会357

24·14 孙灏攻保国会,潘庆澜弹劾保国会,《国闻报》上的反击367

24·15 康有为欲回广东,光绪帝催促总理衙门议复“上清帝第六书”379

24·16 与日本“合邦大会”386

24·17 为杨深秀、徐致靖拟奏折,促发百日维新之旨390

24·18 为杨深秀、徐致靖、宋伯鲁拟请变科举、废八股等奏折398

24·19 与李盛铎之关系408

24·20 徐致靖奏荐“备顾问”,翁同龢之罢斥412

24·21 光绪帝召见康有为425

24·22 授总理衙门章京439

24·23 上奏谢恩并进呈《孔子改制考》442

24·24 废“八股”改“策论”454

24·25 奉旨进呈奏折书籍,未就总理衙门章京职458

24·26 生童岁科试请即改策论463

24·27 设立特许专卖制度466

24·28 为杨深秀、宋伯鲁拟奏折请定阻挠新政罪470

24·29 弹劾许应骙474

24·30 文悌弹劾康有为478

24·31 优拔贡朝考改策论,科试之经史分科486

24·32 请各省开设高等学堂、中小学堂492

24·33 第二次进呈《日本变政考》496

24·34 进呈《光绪二十三年列国政要比较表》等书502

24·35 《京师大学堂章程》之起草512

24·36 孙家鼐执掌京师大学堂与总教习之争521

24·37 孙家鼐请删康有为书中孔子改制字样531

24·38 张百熙保康有为“经济特科”,康党的保荐、保举攻势535

24·39 康有为请在上海等处设立商务局541

24·40 宋伯鲁请派梁启超督办上海《时务报》549

24·41 康广仁要求康有为回粤办学556

24·42 荣禄在天津的所作所为560

24·43 孙家鼐请派康有为去上海督办《时务官报》567

24·44 廖寿恒为康有为代递书籍条陈,孙家鼐上奏《时务官报》办法572

24·45 “制度局”、“议政处”、“立法院”576

24·46 李端棻请开“懋勤殿”580

24·47 总理衙门议复“上清帝第六书”,光绪帝命“另行妥议具奏”585

24·48 军机处、总理衙门再次议复“上清帝第六书”589

24·49 议复“上清帝第六书”诸后果603

24·50 设立“农工商总局”608

24·51 汪康年改《时务报》为《昌言报》614

24·52 陈宝箴奏请《孔子改制考》自行毁版626

24·53 湖南新旧两派之争,杨深秀请力除积习629

24·54 弹劾谭钟麟、松蕃636

24·55 “万寿节”庆祝、新政谕旨刊刻誊黄641

24·56 徐致靖奏请开“编书局”648

24·57 进呈《波兰分灭记》与光绪帝赏银649

24·58 王照上书与罢免礼部六堂官656

24·59 司员士民上书662

24·60 光绪帝召见保举官员666

24·61 新任军机四章京“参预新政”668

24·62 曾廉上书弹劾康、梁674

24·63 光绪帝任用军机四章京之“深意”680

24·64 康有为上书“官差并用”与光绪帝裁汰冗员685

24·65 徐致靖奏请设“散卿”691

24·66 新任礼部堂官,阔普通武请设“议院”694

24·67 京外士民亦可上书701

24·68 懋勤殿的政治设计,欲留黄遵宪主持新政702

24·69 光绪帝欲开“懋勤殿”706

24·70 “设立参谋本部”、“改元变服”、“迁都上海”714

24·71 游说袁世凯722

24·72 徐致靖保袁世凯,光绪帝密诏730

24·73 八月初二日明谕康有为赴上海与光绪帝第二道密诏737

24·74 立山、杨崇伊、荣禄、李联英等人请训政742

24·75 荣禄“调兵”与杨崇伊八月初三日递折747

24·76 谭嗣同八月初三日夜见袁世凯753

24·77 康有为八月初三日晚的活动及初五日袁世凯请训762

24·78 与伊藤博文、李提摩太的会见,欲聘其为顾问765

24·79 康有为初五日离京,慈禧太后政变777

24·80 上海英领事派人救康并护送至香港782

24·81 康有为到达香港及家人逃港澳792

24·82 康广仁被捕794

24·83 张荫桓被捕798

24·84 荣禄入京,“飞鹰号”的行动799

24·85 梁启超逃亡801

24·86 谭嗣同被捕,王照逃亡808

24·87 杨深秀被捕811

24·88 杨锐、林旭、刘光第、徐致靖被捕经过812

24·89 “六君子”就义,张荫桓等人之处置816

24·90 陈介叔、梁元理赴京拾康广仁遗骨未果824

24·91 康广仁事迹825

24·92 文悌弹章之后果826

24·93 上海捕梁启超之行动828

24·94 广东捉拿康、梁之行动及抄没家产830

24·95 从香港中环警署转居何东家836

24·96 与贝思福勋爵在香港会谈837

24·97 康有为东渡日本842

24·98 改革派人士之处置及改革措施被废止847

24·99 “十一不死”859

24·100 写作动因与时间862

附录《我史》手稿本所录注文、跋语867

韩文举注文867

叶湘南跋语868

伍庄跋语869

刘翰棻跋语870

孔昭焱跋语870

钟玉文跋语871

吴恒炜跋语872

郑雪庵跋语872

鲍文跋语873

张砚瑜跋语874

叶衍华跋语874

孔昭鑫跋语875

顾颉刚抄本所录丁文江之跋语876

征引文献目录877

索引895

人名索引895

奏折、条陈索引9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