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神经内科学 第2版 研究生【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鸣,谢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9240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83页
- 文件大小:332MB
- 文件页数:509页
- 主题词:神经病学-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神经内科学 第2版 研究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篇 脑血管疾病4
概述4
第一章 脑卒中的影像学研究进展6
第一节 CT在急性脑卒中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6
一、平扫CT对超早期卒中的诊断6
二、CT灌注成像8
三、氙CT9
第二节 MRI在脑卒中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9
一、急性脑卒中多模式MRI10
二、MRI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溶栓选择11
三、MRI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评价13
四、MRI对缺血性卒中病因研究的价值14
五、MRI的脑血管管壁成像研究14
六、MRI在脑小血管病的应用15
第三节 超声的应用——优势与局限15
一、经颅多普勒15
二、颈部血管超声17
第四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9
第五节 脑血管病变评估方法的选择19
一、血管超声19
二、CT血管成像20
三、磁共振血管成像20
四、特殊情况下不同血管成像技术的选择和比较21
五、急性缺血性卒中脑血管影像学检查指南现状22
第六节 核医学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23
一、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23
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23
第七节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影像学检查23
一、急性缺血性卒中不同时间窗内的影像学检查策略24
二、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脑实质和脑灌注影像学检查指南现状25
三、特殊患者的影像学检查25
第二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7
第一节 概述27
第二节 定义的变迁27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经典定义27
二、24小时的时限符合临床实际吗?28
三、TIA有时限吗?29
四、TIA定义争论的意义29
五、进一步努力的方向29
第三节 发病机制30
一、目前关于TIA发病机制的认识30
二、两种主要发病机制相应的临床特点30
第四节 TIA的早期管理30
一、TIA应纳入急症管理——30
一个不争的事实30
二、TIA患者的住院选择——利大于弊30
三、TIA后卒中风险的评估31
第五节 早期影像学检测32
一、病因学检查32
二、TIA早期影像学检测的探索33
第六节 治疗和预防33
一、TIA的治疗过程中值得探讨的问题33
二、一级预防35
三、二级预防36
第三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8
第一节 概述38
一、概念中的分歧38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相关进展——TOAST分型的广泛使用38
三、诊断与治疗——参考证据与合理规范是必然趋势38
第二节 溶栓——高效与窄谱的困惑39
一、概述39
二、溶栓疗法的临床研究历程——失败、成功与再困扰39
三、进一步待研究的问题40
四、临床应用——指南或共识性意见44
第三节 抗血小板治疗的成功与挑战47
一、概述47
二、研究历程与临床证据——已成功解决的问题47
三、抗血小板治疗研究的新挑战51
四、临床应用——指南意见51
第四节 抗凝——何者受益?何时使用?54
一、概述54
二、研究历程与证据54
三、新型口服抗凝剂研究现状56
四、待研究的问题56
五、临床应用——指南意见56
第五节 降纤——充满希望而曲折的循证之路58
一、降纤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循证历程58
二、存在的问题和思考59
三、临床应用——指南意见59
第六节 神经保护路在何方?60
一、钙拮抗剂60
二、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60
三、镁剂60
四、细胞膜稳定剂60
五、自由基清除剂61
六、他汀61
七、其他药物61
八、存在的问题与思考61
九、临床应用——推荐意见62
第七节 血压处理的争议与共识62
一、急性卒中后高血压62
二、卒中后低血压64
三、临床应用——推荐意见64
第八节 血糖处理的进展与共识65
一、卒中后低血糖65
二、卒中后高血糖65
三、临床应用——推荐意见65
第九节 脑水肿与颅内高压的内外科处理66
一、内科处理66
二、外科处理66
三、临床应用——指南推荐67
第十节 颈动脉内膜剥离术与血管内支架置入术68
一、颈动脉内膜剥离术(CEA)68
二、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69
第十一节 中医药治疗卒中的临床证据及研究难点70
一、中成药治疗卒中疗效的研究证据70
二、针刺治疗卒中疗效的研究证据71
三、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的争议与难点71
附录: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72
第四章 脑出血83
第一节 概述83
第二节 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改变83
一、病因83
二、发病机制83
三、病理生理学改变83
第三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84
第四节 治疗和热点问题的指南解读85
一、治疗原则85
二、外科手术治疗是否优于内科治疗——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85
三、内科治疗89
第五节 复发的预防98
第五章 蛛网膜下腔出血101
第一节 病因与危险因素的新认识101
一、关于SAH病因的新认识——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01
二、关于SAH危险因素的新认识102
第二节 从SAH的误诊和漏诊谈其诊断难点及要点103
一、误诊、漏诊的常见原因103
二、诊断SAH的临床要点103
三、辅助检查方法的合理选择103
第三节 对并发症的新认识104
一、早期脑损伤——影响SAH预后可能的始作俑者104
二、SAH后脑缺血性改变新进展105
三、低钠血症——临床中易被忽视的危险106
第四节 内科治疗的难点与争议106
一、防治再出血治疗中的是与非107
二、防治CVS和DCI——SAH治疗的热点、难点107
三、其他并发症的处理108
第五节 手术与介入治疗的选择108
一、手术与介入治疗中存在的问题108
二、手术与介入治疗该如何选择108
第六节 2012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新增和修订的SAH处理指南109
第六章 卒中单元与卒中的组织化治疗112
第一节 卒中单元效果的成功证实是对传统治疗观念的冲击112
一、卒中单元效果的研究历程112
二、卒中单元效果的成功证实对卒中治疗效果及评价的启示112
三、卒中单元在国内实施的成功与困难114
第二节 卒中的组织化治疗模式实施的挑战与对策116
一、发达国家卒中的组织化治疗模式116
二、我国实施组织化治疗模式的挑战与对策117
第七章 大脑静脉与静脉窦血栓形成121
第一节 概述121
第二节 危险因素的认识过程122
一、遗传学扮演的角色122
二、获得性因素——不同人群中的差异122
第三节 临床表现多样性——对诊断的初步认识123
一、颅内高压综合征123
二、卒中相关综合征123
三、脑病综合征124
第四节 诊断方法的应用——“分”与“合”124
一、实验室检查124
二、诊断的“金”标准——不同神经影像学的“优”与“劣”125
第五节 复杂临床表现的整合——定位及特殊人群的诊断127
第六节 治疗方法——对“因”还是对“症”129
一、一般原则129
二、抗凝治疗——锋利的双刃剑129
三、其他治疗方法——新治疗方法的探索130
四、感染性病因的治疗130
五、对症治疗——亡羊还需补牢130
第七节 预后与复发——理想与现实的差距131
第八节 关于指南及展望131
第八章 血管性认知障碍134
第一节 概念134
一、血管性痴呆的概念和局限性134
二、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概念和意义137
第二节 诊断138
一、关于VCI诊断标准的共识138
二、VCI三阶段诊断标准的发展和存在问题139
三、影像学在VCI诊断中的价值142
第三节 防治143
一、VCI的危险因素及其控制143
二、VCI的常用治疗方法148
第九章 脑卒中的预防156
第一节 概述156
第二节 一级预防156
一、危险因素控制——关键环节156
二、抗血小板治疗的争论与共识157
三、房颤与抗凝治疗157
第三节 二级预防158
一、抗血小板治疗158
二、抗凝治疗——风险与获益的博弈159
三、降压治疗的争鸣159
四、调脂治疗——他汀独领风骚160
五、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新思考160
第四节 风险评估及量表161
一、卒中风险评估及评估量表161
二、常用的脑卒中风险评估量表161
三、存在问题162
第二篇 发作性疾病167
第十章 癫痫167
第一节 临床症状学的研究167
一、概述167
二、癫痫和癫痫发作的分类168
三、癫痫的临床表现170
第二节 脑电图在诊断中的价值173
一、概述173
二、脑电图在癫痫的诊断价值173
三、敏感性和特异性174
四、脑电图检查的分类及应用174
第三节 影像学在病因和病灶诊断179
中的作用179
一、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179
二、磁共振成像179
三、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180
四、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0
五、脑磁图181
六、展望181
第四节 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优势与局限182
一、影响离子通道的抗癫痫药182
二、γ-氨基丁酸类抗癫痫药183
三、抑制NMDA受体抗癫痫药184
四、其他184
第五节 手术治疗与术前评估185
一、概述185
二、手术方法185
三、术前评估187
第六节 难治性癫痫187
一、定义188
二、机制188
三、诊断189
四、治疗189
第七节 指南的解读190
一、国际抗癫痫联盟指南190
二、英国国家卓越临床研究中心指南191
三、美国神经病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eurology,AAN)指南192
四、中国抗癫痫药物应用专家共识(2011)193
五、其他指南194
附录:抗癫痫药物中英文名称及缩写对照195
第十一章 头痛196
第一节 概述196
一、头痛的分类196
二、头痛诊断的一般原则196
三、头痛研究的难点及优先领域197
第二节 偏头痛197
一、临床分型197
二、发作时治疗方法选择及证据基础199
三、预防方法的使用指征199
四、治疗困境及研究热点200
第三节 三叉神经自主神经痛200
一、丛集性头痛201
二、其他三叉神经自主神经痛202
第四节 紧张型头痛202
一、紧张型头痛的分类203
二、各型紧张型头痛诊断标准的异同203
三、紧张型头痛的治疗204
四、临床诊治难点及研究方向204
第三篇 运动障碍性疾病208
概述208
一、谈“运动障碍性疾病”208
二、“运动障碍性疾病”与基底节环路208
第十二章 帕金森病210
第一节 研究历程的启示210
一、帕金森病,从“昏睡”中醒来210
二、多巴胺、左旋多巴和帕金森病——从基础到临床的成功接力211
三、从吸毒者到成功的动物模型——化毒为宝的典范212
四、遗传因素在帕金森病中的定位——一条曲折的探索之路213
五、祖国医学与帕金森病——“颤振”早于“震颤”数百年215
第二节 诊断216
一、临床诊断——貌似简单的复杂216
二、临床前诊断的期待——寻找理想的生物学标记218
第三节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左旋多巴的挑战——首选治疗,谁来问鼎221
一、争端的起源——运动并发症221
二、难决雌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222
三、风云再起——神经保护?223
四、中庸之道——取长补短224
第四节 帕金森病的脑深部电刺激——如何量身定制?225
一、靶点的选择——VIM、STN、GPi、PPN还是其他?225
二、手术时机的选择——多晚是过晚?多早是过早?225
三、患者的选择——谁应该进行手术225
第五节 解读帕金森病治疗指南226
一、指南的循证性226
二、指南的经验性227
三、指南的动态性228
第十三章 肌张力障碍230
第一节 诊断要点230
一、识别肌张力障碍230
二、肌张力障碍的分类诊断231
第二节 肉毒杆菌毒素在治疗中的“成功纪事”232
一、肉毒杆菌毒素的应用简史232
二、肉毒杆菌毒素的成功背后——十年磨一剑232
三、期待下一个“十年”233
第三节 脑深部电刺激在肌张力障碍中的应用233
一、DBS在肌张力障碍应用中的现状233
二、DBS在肌张力障碍应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234
第四篇 周围神经疾病与神经肌肉接头疾病237
第十四章 临床神经电生理的应用价值和研究热点237
第一节 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237
一、历史回顾237
二、我国的现状和热点237
第二节 脑诱发电位242
一、历史回顾242
二、我国的现状和热点242
第十五章 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247
第一节 概述247
一、Guillian-Barre综合征的历史247
二、关于“中国软瘫综合征”的争论248
第二节 诊断要点250
一、GBS几个临床亚型的差异250
二、实验室检查在GBS诊断中的价值和局限性251
三、GBS国际和国内诊断标准的比较253
第三节 免疫治疗的现状和争论253
一、静脉免疫球蛋白——GBS治疗的首选方法253
二、血浆交换——重症患者的另一个选择254
三、临床研究证实糖皮质激素治疗GBS无效——是最终结论吗254
第十六章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256
第一节 概述256
一、历史256
二、诊断中需注意的问题256
第二节 诊断标准及其解读258
一、诊断标准258
二、诊断标准解读259
第三节 与其他慢性获得性炎性周围神经病的关系260
一、多灶性运动神经病是否为CIDP的变异型260
二、多灶性脱髓鞘性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和CIDP及MMN的关系260
三、其他获得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261
四、急性发病的CIDP与复发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区别261
五、慢性炎性轴索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一个有待探究的疾病实体261
第四节 治疗现状、进展和难点261
一、糖皮质激素依然是CIDP治疗的常规药物261
二、IVIg在CIDP治疗中的地位262
三、血浆置换从临床中逐渐淡出262
四、免疫抑制剂的选择时机262
五、仍有待验证的其他药物262
六、支持疗法262
第十七章 遗传性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264
第一节 概述264
第二节 临床诊断中的主要问题264
一、CMT的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264
二、CMT分型的历史演变264
三、基因诊断在CMT诊断中的现状和地位268
第三节 治疗的现状和前景269
一、临床常规药物治疗的无奈269
二、康复和对症支持治疗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269
三、治疗研究的方向和希望269
第十八章 重症肌无力272
第一节 历史性回顾272
第二节 对发病机制的认识272
一、AChR-Ab的效应机制272
二、T细胞在MG发病中的作用273
三、胸腺的异常与MG发病机制的关系273
四、血清阴性MG274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难点274
一、如何根据临床症状有效地利用各种检查方法进行MG的诊断274
二、鉴别诊断的难点276
第四节 治疗现状与展望277
一、MG的治疗现状277
二、MG的治疗展望279
第五篇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283
第十九章 多发性硬化283
第一节 概述283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83
二、病理学改变284
三、临床表现284
四、影像及实验室检查284
第二节 诊断标准的发展285
一、MRI空间多发的证据286
二、MRI时间多发的证据286
三、2010年McDonald标准在儿童MS、亚洲和拉丁美洲MS人群中的适用性286
第三节 鉴别诊断287
一、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287
二、横贯性脊髓炎287
三、球后视神经炎287
四、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288
五、亚急性联合变性288
六、莱姆病288
七、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88
八、自身免疫性疾病288
九、肿瘤288
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288
十一、其他288
第四节 治疗与预后288
一、急性发作期治疗288
二、预防复发289
三、对症治疗289
四、治疗展望290
五、预后290
第二十章 其他脱髓鞘疾病291
第一节 视神经脊髓炎291
一、视神经脊髓炎的归属问题291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291
三、临床表现291
四、NMO和MS的鉴别诊断292
五、诊断标准293
六、治疗293
第二节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294
一、临床表现294
二、诊断294
三、鉴别诊断295
四、治疗296
五、预后297
第三节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297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97
二、临床表现297
三、影像学表现297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298
五、预防和治疗298
六、预后298
第六篇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300
概述300
一、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分类及疾病谱的变迁与启示300
二、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标准的讨论300
三、如何判读实验室检查方法与结果301
四、如何解读病毒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困惑301
第二十一章 病毒感染302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302
一、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历史回顾与启示302
二、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难点302
三、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治疗中的争议与难点304
四、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预防与病毒潜伏感染306
五、未来工作的展望306
第二节 病毒感染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启示307
一、病原体感染与格林-巴利综合征307
二、病毒感染与多发性硬化308
三、病毒感染与脊髓灰质炎308
四、病毒感染与精神疾病309
五、启示与展望310
第二十二章 细菌感染311
第一节 结核性脑膜炎311
一、结核性脑膜炎的历史回顾与启示311
二、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难点312
三、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争议与难点313
四、结核病和HIV感染与艾滋病315
五、未来研究的展望315
第二节 其他细菌感染316
第二十三章 其他感染317
第一节 神经梅毒317
一、神经梅毒的历史回顾与启示317
二、神经梅毒的诊断难点317
三、神经梅毒的治疗317
第二节 隐球菌感染317
一、新型隐球菌感染的历史回顾317
二、新型隐球菌感染的诊断317
三、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治疗318
第七篇 遗传与变性疾病321
第二十四章 运动神经元疾病321
第一节 概述321
一、本病认识的历史回顾321
二、霍金的经典故事看人类诊治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所面临的困境321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新探索321
第三节 如何解读近年来发病逐渐增多的趋势322
第四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322
一、ALS的El Escorial诊断标准323
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2年的诊断标准323
三、目前没有任何的辅助检查可以确诊ALS,但是可以支持诊断323
第五节 治疗的希望与困难325
一、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及支持疗法325
二、并发症处理325
三、细胞移植326
四、基因治疗326
第二十五章 遗传性共济失调328
第一节 分型及其各类型的特点328
一、概述328
二、分型的历史和发展328
三、具体分型329
四、各型临床特点329
第二节 遗传特点331
一、概述331
二、对遗传特点新的认识331
第三节 诊断332
一、诊断策略332
二、基因分型诊断策略333
第四节 治疗方向333
一、治疗策略333
二、治疗方向334
第二十六章 肝豆状核变性336
第一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疾病认识过程336
一、肝豆状核变性的过去336
二、肝豆状核变性的现在336
第二节 致病基因以及基因型-表型关系336
一、ATP7B基因结构336
二、ATP7B基因的突变特征337
三、ATP7B基因型-表型关系337
第三节 诊断337
一、临床诊断337
二、基因诊断338
第四节 治疗338
一、饮食控制338
二、药物治疗338
三、外科治疗339
四、基因治疗、肝细胞移植及干细胞移植治疗339
第二十七章 痴呆341
第一节 阿尔茨海默病341
一、历史回顾——从认知行为学到分子生物学研究341
二、发病机制——从Aβ假说到AD的血管性因素341
三、诊断与识别342
四、多靶点治疗——在希望的田野上344
五、治疗的希望在于早期识别345
第二节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346
一、概念的演变——从模糊到清晰346
二、异质性及分类——从抽象到具体347
三、诊断需注意的问题347
四、从MCI到AD——一条充满希望的探索之路348
五、干预治疗有效吗?348
第三节 常用量表的优势与局限349
一、如何选择合适的量表?349
二、量表的选择——优势与局限351
第四节 指南解读352
一、指南的指导性——诊断痴呆,如何着手352
二、指南的动态性——诊断标准,平流缓进353
三、指南的前瞻性——治疗干预,路在何方353
第二十八章 肌肉疾病356
第一节 概述356
一、回眸肌营养不良症的研究——依然是分子遗传学时代的“宠儿”356
二、肌病的分类——从临床综合征走向分子病理为基础356
三、临床表现的注意事项——从共性中寻找特性356
四、诊断策略的完善和优化——寻求病理与分子诊断的互补357
五、发病机制的进展——剥丝抽茧,谜团犹在357
六、治疗的难点与方向——曙光初现,道路漫长358
七、疾病自然史与预后评估——值得重新审视358
八、国内的研究展望与策略——机遇与挑战并存358
第二节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359
一、诊断面临的难点及应思考的问题359
二、治疗面临的难点及应思考的问题359
三、预防的重要手段——携带者检测及产前诊断361
第三节 周期性瘫痪362
一、概念与历史回顾362
二、如何认识钾离子在发病中的作用——源头还是最终通路363
三、编码通道基因的异常对传统认识的冲击364
四、诊断中的难点及对策365
五、从乙酰唑胺对治疗的作用透视治疗的现状366
第四节 肌炎367
一、肌炎的认识历程与启示367
二、多发肌炎和皮肌炎367
三、包涵体肌炎371
第八篇 脊髓疾病374
概述374
第二十九章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375
第一节 历史回顾375
第二节 诊断标准及其局限性375
第三节 以病因为主线的诊断流程及鉴别376
第四节 循证指南推荐意见379
第五节 新进展及未来值得探讨的问题379
第三十章 脊髓血管病381
第一节 缺血性脊髓病381
一、脊髓血供的解剖特点是缺血性脊髓病的发病基础381
二、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脊髓病有关吗?381
三、缺血性脊髓病何时易乘虚而入382
四、围术期缺血性脊髓病的治疗探索382
第二节 脊髓出血382
一、脊髓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383
二、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治要点383
第三节 脊髓血管畸形383
一、脊髓血管畸形诊断方法的比较384
二、脊髓血管畸形治疗方式的选择384
第九篇 多学科相关性神经疾病389
第三十一章 神经科危重症监护与处理389
第一节 概述389
第二节 昏迷的评估389
一、意识障碍再认识389
二、Glasgow-Pittsburgh昏迷评分量表解析391
三、GCS及GCSP量表的优势与局限性391
四、GCSP量表与脑死亡标准的关系392
第三节 颅内压增高392
一、颅内压增高的由来392
二、探索实用的颅内压监测方法393
三、降颅压的内科治疗方法394
第四节 癫痫持续状态395
一、癫痫持续状态定义的演变395
二、GCSE终止发作首选药物及麻醉药物选择396
第五节 人工气道建立的选择——把握气管切开时机397
一、人工气道建立的选择397
二、如何把握气管切开时机397
第六节 神经重症监护的展望397
一、发展神经重症的多模态监测398
二、进一步完善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功能398
三、加强神经重症医师规范化培养398
第三十二章 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400
第一节 概述400
第二节 食物中毒400
一、食物中毒病因诊断的复杂性400
二、易与普通腹泻混淆是食物中毒抢救的难点400
三、特异性解毒药物和对症支持治疗401
第三节 药物中毒401
一、药物中毒临床诊断的复杂性401
二、综合治疗是药物中毒抢救的关键401
第四节 农药中毒401
一、农药中毒病因诊断的复杂性401
二、掌握阿托品化是有机磷中毒抢救的关键402
三、特异性解毒药的选择402
第五节 有害气体中毒402
一、有害气体中毒病因诊断的复杂性402
二、高压氧的及时使用是抢救的关键402
三、脑保护治疗的作用402
第三十三章 内科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404
第一节 概述404
一、早期诊断的难点404
二、治疗原则404
第二节 常见脑病的处理404
一、缺血缺氧性脑病404
二、肺性脑病405
三、肝性脑病406
四、酒精中毒性脑病407
第三十四章 神经内科疾病精神障碍的认识、处理与研究409
第一节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409
一、谵妄409
二、痴呆411
三、遗忘综合征413
第二节 抑郁障碍415
一、抑郁障碍概述415
二、临床表现415
三、抑郁障碍的病因416
四、抑郁障碍的诊断及鉴别诊断416
五、抑郁障碍的治疗416
第三节 焦虑障碍418
一、焦虑障碍的概述418
二、焦虑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理418
三、焦虑障碍临床表现及分类418
四、焦虑障碍的诊断420
五、治疗420
第三十五章 睡眠障碍425
第一节 概述425
一、睡眠障碍研究的历史与进展425
二、现有睡眠障碍分类标准425
第二节 失眠426
一、失眠的现行诊断标准426
二、失眠的病因及亚型分类426
三、失眠的现行治疗手段427
四、失眠治疗的难点及热点问题428
第三节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429
一、现行诊断标准及分类429
二、现有治疗手段429
三、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429
第四节 发作性睡病429
一、现行诊断标准及工具429
二、现行治疗手段430
三、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430
第五节 异态睡眠障碍430
一、夜间阵发性肌张力障碍430
二、睡行症和梦游症430
三、梦魇431
第六节 夜间遗尿、夜间磨牙431
一、夜间遗尿431
二、夜间磨牙431
第十篇 神经疾病治疗方法的应用与探索435
第三十六章 神经康复435
第一节 概述435
一、神经康复诞生435
二、康复与神经康复的内涵435
三、神经康复基础——神经可塑性435
第二节 常见功能障碍康复评定与治疗难点436
一、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难点436
二、帕金森病康复评定与治疗难点437
三、缺氧性脑病康复评定与治疗难点438
四、脊髓损伤康复评定与治疗难点438
五、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评定与治疗难点439
六、小儿脑性瘫痪康复评定与治疗难点439
七、运动神经元病康复评定与治疗难点441
第三节 研究热点441
一、中枢神经损伤康复基本理论研究442
二、康复治疗新技术442
第三十七章 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444
第一节 脑血管狭窄——缺血性卒中的元凶之一444
第二节 脑血管狭窄的筛查——如何诊断脑血管狭窄445
一、普通影像学445
二、经颅多普勒检查447
三、CT血管成像447
四、磁共振血管成像447
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448
六、各种辅助检查的比较及评价448
七、颈动脉系统颅内段及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分型449
第三节 脑血管狭窄治疗的发展449
一、颈动脉狭窄的治疗——从颈内动脉内膜剥离术到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发展历程449
二、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让人欢喜让人忧的艰难选择450
三、椎动脉开口狭窄的血管内治疗——一个被忽略的问题452
第四节 脑血管狭窄血管成形治疗的前景及有待解决的问题454
一、支架后再狭窄问题454
二、支架置入治疗的适应证问题454
三、支架植入治疗的治疗作用的研究454
四、串联病变的问题455
五、支架材料学的研究455
第五节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其他血管内治疗——急性血运重建治疗455
一、血运重建的先驱——静脉溶栓455
二、动脉溶栓——静脉溶栓的最好补充与替代吗455
三、机械取栓455
第三十八章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探索性研究459
第一节 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治疗459
一、细胞治疗带来生命的新契机459
二、适用于细胞治疗的细胞种类及其特点459
三、如何制备完善的移植方案460
四、细胞移植途径初探460
五、把握细胞移植的影响因素以达到最佳疗效461
六、亟待解决的问题461
第二节 神经营养因子治疗463
一、神经营养因子的分类463
二、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463
三、神经营养因子的研究进展463
四、神经营养因子治疗的给药途径和方式464
五、待研究的问题465
六、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465
第三节 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466
一、基因治疗在神经系统疾病应用的现状及困境466
二、待研究的问题467
三、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468
第四节 神经保护综合治疗新方案469
一、神经血管单元469
二、胶质细胞作用的再认识469
三、细胞周期调控与神经系统损伤修复470
缩略词英中文对照473
热门推荐
- 1176284.html
- 2528648.html
- 1171987.html
- 371360.html
- 2450697.html
- 2237700.html
- 120110.html
- 2101890.html
- 606781.html
- 21105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209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27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40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91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92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34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75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762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0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3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