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丛书 山东道教史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丛书 山东道教史 下
  • 赵芃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7056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22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43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丛书 山东道教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下卷)1

第五章 北宋时期的山东道教1

第一节 北宋时期山东道教的发展概况1

一 北宋时期山东道教的特点2

二 北宋时期山东道教的三次发展契机2

第二节 北宋时期的泰山道教4

一 宋代皇帝与泰山道教5

二 北宋时期的泰山宫观9

三 北宋时期泰山道教石刻11

第三节 北宋时期的崂山道教14

一 北宋崂山道教派系及代表人物14

二 北宋时期的崂山宫观16

三 北宋时期的崂山道教音乐18

第四节 北宋时期的沂山道教19

一 北宋之前沂山的赐封20

二 北宋皇帝与沂山道教20

三 北宋时期的沂山宫观21

四 北宋时期的沂山道教碑刻22

第五节 北宋时期的蒙山道教24

一 北宋时期的蒙山名道24

二 北宋时期的蒙山道教宫观、碑刻26

第六节 北宋时期的其他名道、宫观和碑刻27

一 北宋时期的昆嵛山民间信仰28

二 其他名道、宫观与碑刻30

第七节 北宋时期陈抟内丹学在山东的传播34

一 陈抟内丹思想的特点34

二 陈抟内丹学在山东的传播35

第八节 北宋山东儒、道之间的互动与交流37

一 北宋儒学士大夫对道教的会通思想和态度37

二 北宋山东儒学士大夫的崇道活动38

三 山东儒学士大夫与山东道教40

第六章 金代山东道教45

第一节 金代道教概说45

一 太一道46

二真大道教47

三 内丹北宗48

第二节 山东全真教的创立及传承50

一 王重阳传道山东50

二 全真教的创立53

三 全真七子在山东的传教活动61

第三节 全真七子的道教思想70

一 马钰的道教思想70

二 丘处机的道教思想72

三 谭处端的道教思想75

四 王处一的道教思想82

五 郝大通的“易学天道”论87

六 孙不二之女丹功法93

七 刘处玄的道教思想97

第四节 金代泰山、崂山道教宫观、碑刻、洞穴100

一 金代泰山宫观101

二 金代泰山道教碑刻103

三 金代崂山道教及全真碑刻104

四 金代崂山其他道教洞穴、碑刻105

第五节 金代沂山道教宫观、碑刻105

一 金代沂山宫观105

二 金代沂山道教碑刻106

第六节 金代昆嵛山道教洞穴、宫观、碑刻108

一 金代昆嵛山洞穴、宫观108

二 金代昆嵛山道教碑刻110

第七节 金代山东其他地域道教宫观、碑刻113

一 金代大基山道教碑刻113

二 金代峄山道教宫观114

三 金代峄山道教碑刻115

四 金代蒙山道教宫观、碑刻116

五 金代槎山道教洞穴、宫观117

第七章 蒙元时期山东道教119

第一节 蒙元时期全国道教概况119

一 蒙元王室与道教的关系119

二 蒙元时期教派的归流与合并120

三 道士成为元代五岳国家祀典之专使123

四 蒙元皇室举办斋醮法事频繁124

五 元代的道教典籍编撰125

第二节 蒙元时期大道教及太一道在山东的传道活动127

一 蒙元时期大道教在山东的传道活动127

二 蒙元时期太一道在山东的传道活动132

第三节 蒙元时期山东全真教的传承133

一 山东全真道走向蒙元地域133

二 丘处机后山东全真教的传承和发展134

三 蒙元时期的山东高道及在山东的传道活动138

第四节 尹志平对全真心性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45

一 “平常心”和“治心为要”思想145

二 “修行必当其时”的思想147

三 “积累功行”的渐修观与“在己者”“在天者”说148

四 “性命本非二”和“天之所赋之命”思想148

五 以阴阳诠释善恶和“善恶皆有还报”的思想149

六 “绝学无忧”的思想150

第五节 蒙元时期泰山、五峰山道教宫观、碑刻151

一 蒙元时期泰山宫观151

二 蒙元时期泰山道教碑刻154

三 蒙元时期五峰山道教碑刻157

第六节 蒙元时期崂山道教宫观、碑刻159

一 蒙元时期崂山宫观159

二 蒙元时期崂山道教碑刻161

第七节 蒙元时期胶东三州道教宫观、碑刻164

一 蒙元时期胶东三州道教宫观、洞穴165

二 蒙元时期胶东三州道教碑刻167

第八节 蒙元时期沂山道教宫观、碑刻176

一 蒙元时期沂山宫观176

二 蒙元时期沂山道教碑刻177

第九节 蒙元时期峄山及其他地域道教宫观、碑刻182

一 蒙元时期峄山道教182

二 蒙元时期其他地域道教宫观187

三 蒙元时期其他地域道教碑刻191

第八章 明代山东道教199

第一节 明代山东道教概况199

一 明代山东道教宫观概况200

二 明代山东新生代道士204

三 明代山东道教石刻、碑刻209

四 明代山东儒、道、释的融合211

第二节 明代山东主要道教宫观及碑刻215

一 明代烟台蓬莱阁215

二 明代栖霞太虚宫215

三 明代济南华阳宫(崇正祠)216

四 明代济南北极阁218

五 明代岱庙218

六 明代肥城王母大殿219

第三节 张三丰及其在山东的传道活动219

一 张三丰在山东的传道活动219

二 张三丰的道教思想220

第四节 明代泰山道教223

一 明代泰山道教发展概况223

二 明代泰山碧霞元君信仰224

三 明代统治者的泰山祭拜活动225

四 明代泰山道教名人226

五 明代泰山道乐228

六 明代泰山道教宫观229

七 明代泰山道教石刻、碑刻234

第五节 明代崂山道教236

一 明代崂山道教发展概况236

二 明代崂山宫观237

三 明代崂山名道238

四 明代崂山太清宫与《道藏》241

五 明代崂山道乐241

六 明代崂山道教石刻、碑刻243

七 明代崂山道教文学253

第六节 明代云翠山道教宫观、碑刻254

一 明代云翠山宫观及碑刻254

二 明代云翠山道教碑刻“三教合一”思想256

第七节 明代沂山道教258

一 明代沂山诏封及庙宇258

二 明代沂山道教碑刻260

三 明代沂山道教诗词269

第八节 明代蒙山道教269

一 道观和道士270

二 明代蒙山仙道诗歌271

三 明代蒙山仙道游记271

第九节 明代昆嵛山道教宫观、洞穴、碑刻272

一 明代昆嵛山道教宫观、洞穴272

二 明代昆嵛山道教碑刻、石刻273

第十节 明代山东其他名山道教276

一 明代马山道教276

二 明代大峰山道教宫观、碑刻277

三 明代五峰山道教278

四 明代峄山道教280

五 明代大基山道教282

六 明代博山道教284

七 明代莱山与卢山道教286

第九章 清代山东道教288

第一节 清代山东道教的发展288

一 清代山东道教的主要特点288

二 清代山东道教宫观290

三 清代山东道士及高仁峒305

第二节 清代泰山道教309

一 清代泰山道教发展概况310

二 清代统治者的泰山祭拜活动311

三 清代泰山道士312

四 清代泰山道教宫观313

五 清代泰山道教碑刻315

六 清代泰山道乐318

第三节 清代崂山道教319

一 清代崂山道教发展概况319

二 清代崂山宫观320

三 清代崂山名道324

四 清代崂山道乐328

五 清代崂山道教石刻、碑刻330

第四节 清代云翠山道教335

一 天仙派传承335

二 宫观碑刻337

三 道教音乐340

第五节 清代沂山道教342

一 清代沂山东镇庙342

二 清代沂山道教碑刻343

三 清代沂山道教诗文344

第六节 清代蒙山道教345

一 清代蒙山道观345

二 清代蒙山道士347

三 清代蒙山道教碑刻348

第七节 清代昆嵛山道教349

一 清代昆嵛山道教概况349

二 清代昆嵛山道教宫观350

三 清代昆嵛山道教碑刻、石刻352

第八节 清代锦屏山道教353

一 道观始建354

二 修观弘道354

三 传承谱系355

四 宫观庙堂356

第九节 清代山东其他名山道教360

一 清代马山道教360

二 清代博山道教364

三 清代大峰山道教369

四 清代其他地方道教371

山东道教大事记(下)374

山东道教人物表(下)392

后记4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