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李庄镇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人民政府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780192784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95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430页
- 主题词:乡镇-地方志-宜宾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李庄镇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3
第一篇 建置沿革13
第一章 建置13
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幅员面积13
第二节 古镇得名与建置概况13
第二节 地貌15
第一节 地势15
第一章 地势地貌15
第二篇 自然地理15
第三节 土壤类型16
第二章 气候16
第一节 气温16
第二节 降水量17
第三节 日照17
第四节 风18
第三章 自然灾害18
第一节 旱灾18
第二节 洪涝灾19
第四节 病虫危害20
第三节 冰雹 风灾 雷击 地震20
第四章 自然资源21
第一节 土地资源21
第二节 水资源21
第三节 植物 野生动物 矿产资源22
第一章 人口规模25
第一节 人口数量25
第三篇 人口25
第二节 人口密度与分布27
第二章 人口变动27
第一节 出生与死亡27
第二节 迁入与迁出29
第三章 人口构成29
第一节 民族构成29
第二节 性别构成30
第三节 年龄构成30
第五节 职业构成31
第四节 文化构成31
第一节 管理机构32
第二节 计划生育32
第四章 人口控制32
第三节 优生优育36
第四篇 农业37
第一章 农村生产关系37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37
第二节 土地改革37
第四节 人民公社38
第三节 互助合作38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39
第六节 全民所有制土地39
第二章 生产条件40
第一节 耕地40
第二节 劳动力40
第三节 水利42
第四节 肥料43
第五节 农业机具44
第六节 农业技术45
第三章 种植业48
第一节 粮食48
第二节 油料51
第三节 蔬菜53
第四节 其他经济作物57
第四章 养殖业59
第一节 畜禽59
第三节 养蜂63
第二节 水产63
第四节 养蚕64
第五章 林业64
第一节 经济林64
第二节 用材林65
第三节 珍贵树种65
第四节 采种育苗65
第五节 造林护林66
第一节 解放前工业手工业简况6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67
第一章 工业演变67
第五篇 工业6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工业建设68
第四节 企业现状及分布69
第二章 经营体制70
第一节 国有工业70
第二节 集体工业71
第四节 乡镇工业72
第三节 个体工业72
第三章 食品加工73
第一节 粮油加工73
第二节 制糖74
第三节 饮料制造76
第四节 肉类加工79
第五节 花生加工79
第六节 豆制品及调味品加工79
第七节 饲料加工80
第八节 企业选介80
第一节 造纸82
第四章 造纸 印刷 纸制品工业82
第二节 印刷 电脑复印83
第三节 纸制包装品83
第五章 建筑 建材工业84
第一节 建筑业84
第二节 建材业85
第六章 机械工业86
第一节 农用机械制造修配86
第二节 交通机械制造修配87
第一节 电力工业88
第七章 电力 化学 采金工业88
第二节 化学工业89
第三节 采金工业89
第八章 漂染 缝纫 皮革工业90
第一节 漂染90
第二节 缝纫 制鞋90
第三节 皮革毛皮90
第九章 日用品工业91
第一节 土药材加工91
第二节 陶瓷91
第一节 铁器92
第十章 铁 木 竹 棕草业92
第三节 家俱生产92
第四节 文具 工艺制品92
第二节 木器93
第三节 竹器93
第四节 棕草编93
第六篇 商贸95
第一章 商贸演变95
第一节 解放前的商业概况95
第二节 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9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商业的发展100
第二章 商业结构101
第一节 国有商业101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商业107
第三节 个体商业112
第三章 粮油经营113
第一节 粮食购销113
第二节 油料购销117
第三节 粮油市场119
第一节 饮食业120
第四章 饮食服务业120
第二节 地方名优小吃122
第三节 服务业123
第五章 农副产品经营124
第一节 蔬菜124
第二节 甘蔗 水果125
第三节 蚕茧 茶叶 花生125
第四节 畜 禽 蛋127
第五节 水产品128
第二节 日用工业品130
第六章 其他商品经营130
第一节 生产资料130
第三节 医药131
第四节 糖 烟 酒 盐133
第七篇 交通 邮电135
第一章 公路交通135
第一节 李庄—王家桥公路135
第二节 李庄—宜宾公路136
第三节 李庄—各村碎石路137
第一节 客运139
第二章 水路运输139
第二节 渡口141
第三节 货运142
第四节 航运管理143
第三章 邮政 电信145
第一节 邮政145
第二节 电信147
第一章 规划149
第一节 1991年小城镇规划149
第八篇 城镇建设149
第二节 1994年小城镇规划151
第三节 1995年小城镇规划154
第二章 街道及新区建设155
第一节 旧城区街道整治155
第二节 新修干道158
第三节 防洪大堤和滨江路158
第四节 集贸市场建设159
第五节 新区建设160
第一节 园林162
第三章 园林绿化162
第二节 绿化163
第四章 公用事业164
第一节 供水164
第二节 供气168
第三节 照明与供电168
第五章 环境保护171
第一节 环境污染171
第二节 污染治理172
第二节 国土保护173
第六章 国土管理173
第一节 机构173
第三节 开发利用175
第九篇 财政 税务 金融177
第一章 财政177
第一节 财政管理177
第二节 财政收入178
第三节 财政支出178
第一节 税务机构179
第二章 税务179
第二节 体制与管理180
第三节 税种与征收181
第四节 重点税源182
第三章 金融183
第一节 机构183
第二节 货币185
第三节 信贷186
第四节 储蓄187
第一节 李庄地下党的斗争189
第十篇 党派 群团18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李庄镇委员会189
第二节 党的组织机构192
第三节 党的代表大会200
第四节 党的工作202
第二章 群众团体205
第一节 工会组织205
第二节 青年组织206
第三节 妇女组织208
第四节 少年组织210
第六节 其他群众团体212
第五节 工商业组织212
第十一篇 政权 政法 军事215
第一章 民国政府215
第二章 李庄镇人代会及人大主席团216
第一节 镇人民代表大会216
第二节 镇人大主席团217
第三节 主要活动218
第四节 所辖原麦坝 文化乡常务主席的组建情况218
第一节 政府沿革219
第三章 李庄镇人民政府219
第二节 机构演变220
第三节 政府主要负责人221
第四节 撤区并乡建镇前原李庄区公所 文化乡 麦坝乡223
第五节 基层政权及演变230
第四章 村居建设237
第一节 村组沿革237
第二节 村居委会237
第五章 政法238
第一节 李庄派出所238
第二节 李庄法庭241
第三节 李庄镇司法所242
第四节 李庄镇法律事务所243
第六章 军事244
第一节 军事组织244
第二节 军事活动244
第三节 李庄保卫战245
第四节 民兵组织机构247
第六节 兵役制度248
第五节 民兵训练248
第十二篇 教育 科技 卫生 体育249
第一章 教育249
第一节 基础教育249
第二节 中等教学256
第三节 高等教育261
第四节 教育投入263
第五节 教育管理265
第二章 科技268
第一节 科研机构268
第三节 科技工作269
第二节 科技队伍269
第四节 科技成果271
第三章 医疗 保健 体育272
第一节 医疗机构272
第二节 中医与西医273
第三节 妇幼保健274
第四节 卫生防疫276
第五节 初级卫生保健工作278
第六节 体育279
第一节 形成和概述281
第十三篇 文化281
第一章 抗战文化281
第二节 抗战时迁至李庄的文化学术机构283
第三节 抗战文化相关内容附录286
第二章 现代文化291
第一节 文化机构291
第二节 文艺创作292
第三节 群众文化活动296
第一节 电影297
第四章 电影 图书297
第一节 广播297
第二节 电视297
第三章 广播 电视297
第二节 图书298
第五章 文物 古迹299
第一节 寺庙 山庄299
第二节 古街 古巷310
第三节 碑铭 牌坊311
第四节 故居313
第五节 文物保护314
第十四篇 社会风俗315
第一章 人民生活315
第一节 职工生活315
第二节 场镇居民生活315
第三节 农民生活316
第二章 风俗317
第一节 生活习俗317
第二节 节庆 礼俗319
第三节 良尚323
第四节 宗教 帮会324
第三章 方言 俗语327
第一节 方言327
第二节 谚语328
第三节 歇后语330
第四章 社会事务331
第一节 婚姻登记331
第二节 殡葬改革332
第五章 社会保障332
第一节 社会保险332
第二节 民政福利333
第十五篇 人物335
第一章 人物传记335
第二章 人物简介345
第三章 革命烈士348
附录:349
一、重要文存349
二、历史回忆 掌故 传说 轶文357
三、诗词 古墓考 碑记382
后记395
热门推荐
- 100807.html
- 3426240.html
- 1077106.html
- 1887598.html
- 1539989.html
- 2086986.html
- 3547654.html
- 913158.html
- 1423578.html
- 29372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33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58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35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72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64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68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860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1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50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6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