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应对艾滋病危机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应对艾滋病危机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
  • 张开宁主编;田丽春,唐松源,唐月华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 ISBN:780202131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30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艾滋病-防治-卫生管理-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应对艾滋病危机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艾滋病问题及其特征1

第一节 艾滋病的生物医学特征1

一、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1

二、艾滋病的主要生物医学特征4

第二节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征4

一、流行病学概述4

二、艾滋病流行病学概况及特征6

一、社会医学简介13

第三节 艾滋病的社会医学特征13

二、艾滋病社会医学特征14

第二章 应对艾滋危机的原则及其理论依据17

第一节 艾滋危机的公共性及其应对的三大主体17

一、艾滋危机:一个重大的公共事件和公共问题17

二、艾滋应对的三大主体18

第二节 政府应对艾滋危机的公共管理20

一、政府在艾滋危机应对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

二、政府应对艾滋危机的职责21

三、艾滋病核心指标体系的构建25

一、艾滋公共产品市场27

第三节 市场在应对艾滋危机中的作用27

二、市场失灵28

三、市场与政府29

第四节 非政府公共组织及其在艾滋应对中的作用30

一、非政府公共组织30

二、非政府公共组织在艾滋应对中的作用31

第五节 中国特色应对艾滋模式呼唤三主体的密切合作与互动33

一、必须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应对艾滋模式33

二、中国特色应对艾滋模式必须加强三主体的密切合作与互动34

一、公共管理的概念及其内涵38

第一节 公共管理及其相关的若干基本问题38

第三章 应对艾滋危机的公共管理38

二、公共管理相关概念释义40

三、公共管理相关理论41

第二节 应对艾滋的公共管理的客体、主体与方法44

一、艾滋公共管理的客体44

二、艾滋公共管理的主体45

三、应对艾滋公共管理的方法与手段47

第三节 应对艾滋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49

一、艾滋病问题的确立49

四、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公共资源50

二、艾滋病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50

三、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公共项目50

五、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公共服务51

第四章 应对艾滋危机的公共服务52

第一节 公共服务概述52

一、公共服务释义及其历史演变52

二、相关重要概念阐释53

一、中国公共服务的变革56

二、中国公共服务现存的主要问题56

第二节 中国公共服务现状56

第三节 应对艾滋危机的公共服务57

一、应对艾滋危机的中国公共服务发展策略57

二、应对艾滋危机的中国公共服务发展方向59

第五章 艾滋危机与人口安全61

第一节 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61

一、艾滋病流行的现实危机61

二、艾滋病流行的潜在危机63

三、艾滋病流行的人口学特点63

一、从传统安全观到非传统安全观64

二、人类安全与人口安全64

第二节 艾滋病危及我国人口安全64

三、艾滋病严重危及我国人口安全65

第三节 最后的机会67

一、中国政府在艾滋病防治方面所做的巨大努力67

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69

第六章 艾滋的危机管理72

第一节 危机与危机管理72

一、危机的定义与特征72

二、危机管理73

一、中国面临严峻的艾滋危机77

第二节 艾滋危机管理77

二、艾滋危机管理78

第三节 艾滋危机管理中的若干重要问题80

一、风险管理80

二、信息和传媒管理82

三、社会心理管理84

第七章 艾滋危机的战略管理87

第一节 艾滋危机的战略管理概述87

一、战略管理概念及演进87

一、战略管理过程模型89

第二节 应对艾滋危机的战略管理过程89

二、战略管理:应对艾滋危机的一种新的思路和工作方法89

二、战略管理过程的主要内容90

三、战略管理过程中的若干关键问题100

第三节 艾滋危机中的政府战略管理101

一、政府战略管理概述101

二、政府战略管理与艾滋治理102

三、地方政府预防与控制艾滋的战略管理操作实例(程序和内容)104

二、艾滋危机法制管理的特点及作用109

一、艾滋危机法制管理的内涵109

第一节 艾滋危机法制管理概论109

第八章 艾滋危机的法制管理109

三、现行有关艾滋病防治的规范性文件111

四、艾滋病防治法制管理的现状分析112

第二节 艾滋病与艾滋病病人法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2

一、艾滋病防治中权利主体的定义问题112

二、在反对歧视中法律的自相矛盾问题112

三、作为一种传染病,艾滋病法制管理中的问题113

第三节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迁徙、行动自由权及隐私权的法制管理114

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迁徙与行动自由114

三、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保密115

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隐私权115

一、血源性艾滋病感染的法制管理116

第四节 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法制管理116

二、对毒品问题引发艾滋病感染的法制管理117

三、对不安全性行为的法制管理118

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婚姻权、生育权的法制管理120

第五节 艾滋病法制管理的立法设想121

一、总则部分121

二、艾滋病的预防122

三、艾滋病防治的监测与管理122

六、法律责任123

四、艾滋病防治的监督123

五、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权利和义务123

第九章 艾滋危机的项目管理124

第一节 艾滋危机项目及其管理概述124

一、项目及其管理的重要意义124

二、艾滋项目的重要作用125

三、项目管理在应对艾滋危机中的重要意义127

第二节 艾滋项目的设计与启动128

一、项目设计128

二、项目启动135

第三节 艾滋项目的执行与控制136

一、艾滋项目的执行136

二、艾滋项目的控制140

第四节 艾滋项目的评估与收尾144

一、艾滋项目评估144

二、项目结题150

第十章 艾滋病的监测153

第一节 艾滋病监测及其重要意义153

一、艾滋病监测相关概念153

二、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特征与艾滋病监测154

三、艾滋病监测的重要意义155

第二节 艾滋病监测系统155

一、艾滋病监测系统组成155

二、现有艾滋病监测系统的缺陷157

三、艾滋监测的发展趋势一一“第二代监测系统”158

第三节 艾滋病监测发展的国际经验159

一、泰国159

二、加勒比海地区159

四、美国160

第四节 中国的艾滋病监测概况160

三、东非——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农村160

一、中国艾滋病监测发展历程161

二、中国艾滋病监测系统简介161

三、中国艾滋病监测系统的发展163

第五节 艾滋监测相关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164

一、发挥政府主导地位加强各种资源的配置164

二、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发挥政府“掌舵”,其他部门“划桨”的良好运行机制165

三、加强信息共享,保证信息交流的通畅165

四、提供与监测密切结合的公共服务166

五、艾滋监测中市场及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作用166

一、艾滋病分期及临床表现168

第十一章 艾滋病的诊疗与关怀168

第一节 艾滋病诊疗168

二、实验室及辅助检查170

三、诊断170

四、治疗170

第二节 艾滋病医源性传播及其控制171

一、艾滋病医源性感染及途径171

二、艾滋病医源性感染的控制171

第三节 艾滋病关怀174

一、艾滋病关怀的概念与内容174

二、关怀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的意义175

三、我国的艾滋病关怀现状176

四、国外的艾滋病关怀177

第四节 我国艾滋病关怀模式的探索178

一、营造艾滋病关怀的支持性环境178

二、艾滋病关怀的策略与内容179

第十二章 艾滋病羞辱、歧视与反歧视183

第一节 艾滋病的羞辱与歧视183

一、羞辱与歧视的概念183

二、艾滋病羞辱与歧视的定义183

三、艾滋病羞辱与歧视的表现形式184

第二节 影响艾滋病羞辱与歧视的相关因素186

一、对艾滋病的认知和理解186

二、社会关系187

二、社会文化187

第三节 反歧视策略189

一、政策制定、法规支持和人权保障是反歧视的基础189

二、设立关怀救助基金189

三、组织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关怀与支持体系189

四、在艾滋病相关培训中加强反歧视培训189

七、坚决打击艾滋犯罪活动190

五、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避免强化艾滋病的羞辱与歧视190

六、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协调职能,借助社会力量壮大反歧视力量190

第十三章 计划生育技术管理与艾滋预防控制191

第一节 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191

一、技术服务系统191

二、避孕药具的管理供应系统191

三、计划生育技术管理系统192

第二节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的历史和现状192

一、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产生的历史回顾192

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现状193

三、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特点和优势194

第三节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是中国农村重要的生殖健康服务资源195

一、生殖健康和优质服务促进了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职能的转变195

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计划生育服务必须与生殖健康结合196

三、生殖保健综合服务是计划生育服务的发展方向197

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生殖健康息息相关197

第四节 艾滋预防控制与计生技术服务结合的必然性和可行性198

一、艾滋病是重大的生殖健康问题198

第五节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与艾滋公共管理199

一、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有利于防治艾滋病199

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是艾滋病防治的重要资源199

二、安全套的推广使用对于防治性病/艾滋病具有重要作用200

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是艾滋公共管理的组成部分200

第十四章 艾滋心理危机的公共管理与服务202

第一节 艾滋心理危机202

一、心理危机概念202

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常见的心理特点202

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家庭成员的心理危机及影响204

四、艾滋病对健康人群的心理危机及影响204

二、艾滋病的心理咨询205

第二节 艾滋心理咨询205

一、心理咨询概念、咨询方式及咨询项目205

第三节 艾滋病的心理治疗207

一、心理治疗概念及效果评估207

二、艾滋病人的临终心理关怀207

三、健康人群的心理干预208

第四节 应对艾滋心理危机的公共管理与服务208

一、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针对不同心理症状进行干预208

二、建立艾滋病社会心理支持体系210

四、设立艾滋病心理危机管理专项基金211

三、开展艾滋病专业化心理疏导和治疗相关的公共管理与服务211

五、建立健全国家艾滋病防御体系与服务机制212

第十五章 流动人口的艾滋公共管理与服务214

第一节 流动人口概况214

一、流动人口相关概念214

二、流动人口的成因及现状215

三、流动人口贡献与权益的反差215

第二节 流动人口和艾滋病的关系217

一、流动人口是受艾滋病威胁的主要群体之一217

二、流动人口具有感染艾滋病毒的脆弱性218

一、流动人口的公共管理学特征219

三、流动人口在应对艾滋危机中的地位和作用219

第三节 流动人口的艾滋公共管理与服务219

二、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公共管理与服务221

第十六章 高风险行业及高危人群的艾滋公共管理与服务225

第一节 高风险行业及高危人群与艾滋225

一、高风险行业及高危人群概念225

二、高风险行业及高危人群与艾滋病的关系226

第二节 高风险行业及高危人群的公共管理与服务228

一、高风险行业及高危人群的公共管理与服务现状228

二、高风险行业及高危人群的公共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230

一、高危人群中安全套的推广232

第三节 安全套推广与职业防护232

二、高风险行业的职业防护236

第十七章 普通人群的艾滋公共服务237

第一节 普通人群的艾滋公共服务概述237

一、普通人群的基本概念237

二、针对普通人群的艾滋公共服务的任务与内容237

三、对普通人群开展艾滋病公共服务的意义238

第二节 针对不同普通人群的艾滋公共服务238

一、针对妇女的艾滋公共服务238

二、针对青少年的艾滋公共服务240

三、针对男性的艾滋公共服务242

第三节 生殖道感染防治与艾滋公共服务243

一、生殖道感染与艾滋病243

二、生殖道感染的预防与控制244

第四节 贫困人群的艾滋医疗救助246

一、贫困人群艾滋医疗救助的意义与特点246

二、贫困人群艾滋医疗救助的对象和方式247

三、艾滋医疗救助中要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248

四、建立和健全艾滋病医疗救助体系的思路249

一、医院的定义与类型250

第十八章 艾滋病危机的医院管理250

第一节 医院的相关概念250

二、医院的性质与功能251

三、医院工作的特点和工作方针251

四、医院发展的趋势251

第二节 医院管理251

一、医院管理的定义251

一、科学合理的医院管理是应对艾滋危机的客观需要252

第三节 艾滋危机呼唤医院管理252

四、中国医院管理发展概况与发展趋势252

三、医院管理的内容252

二、医院管理的发展概况252

二、医院管理在应对艾滋危机中的必要性253

三、医院管理是应对艾滋危机的重要一环253

第四节 艾滋危机下的医院管理254

一、艾滋危机的综合医院的医院管理254

二、艾滋危机下的医院感染管理255

三、在艾滋危机下其他医院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思考255

一、科研管理的概念及发展257

二、艾滋科研的特点257

第十九章 艾滋与科研管理257

第一节 艾滋科研管理相关概念257

三、艾滋科研管理面临的挑战258

第二节 艾滋科研管理的要素258

一、艾滋领域科研管理的主体259

二、艾滋领域科研管理政策法规259

五、艾滋领域科研经费和物资条件260

六、艾滋领域科研信息260

四、艾滋领域科研管理的组织管理260

三、艾滋领域科研管理对象260

七、艾滋领域科研目标和科技规划261

第三节 艾滋科研项目管理261

一、艾滋科研项目管理全程化261

二、艾滋科研项目管理人员专业化262

三、艾滋科研项目报批专家化262

第四节 艾滋科研人才的管理262

一、科研人才管理及其意义262

二、科研人才管理的原则和特点263

三、艾滋领域科研人才管理的若干问题264

一、艾滋科研的国内交流与合作265

第五节 艾滋科研合作与交流265

二、艾滋科研的国际交流与合作266

三、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在科研和交流中的作用267

主要参考文献268

附录273

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273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78

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282

全国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方案285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89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299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301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304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实施方案(试行)306

艾滋病性病综合监测指南308

非法采供血液和单采血浆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313

关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工作的意见317

关于预防艾滋病推广使用安全套(避孕套)的实施意见318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320

成人艾滋病的班吉定义或WHO临床病例定义324

温家宝:全社会共同努力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325

吴仪:抓住时机积极探索面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3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