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体系论 中国档案事业体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国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 ISBN:780019864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75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394页
- 主题词:档案工作(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档案工作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体系论 中国档案事业体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毛福民]1
前言1
概论--体系的形成阶段1
一、档案阶段1
序二[吴宝康]3
二、档案工作阶段5
三、档案事业阶段13
四、档案事业体系阶段18
一、夏朝有了档案24
第一节 夏商周奴隶社会的档案24
第一章 体系在历史上的发展24
二、甲骨档案29
三、《尚书》印证档案35
第二节 封建社会的档案工作39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和档案工作39
二、秦朝文书、档案工作体现皇权,纳入皇权47
三、汉朝,封建社会档案工作基本确立50
四、隋唐,出现专职档案人员和收集档案的专门法规53
六、元朝设置驿站网络,明朝普建档案库56
五、宋代,第一个皇帝典籍库和架阁库56
七、清代,档案汇抄和章学诚档案学思想58
第三节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档案事业63
一、形成档案事业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64
二、政府把档案工作做一项事业来抓66
三、社会档案意识的增长76
第二章 体系凝聚历史经验教训与国外成果78
第一节 历史的启示78
一、历史档案散失及其原因78
二、“断代工程”的启示83
第二节 外国档案工作的特点84
一、档案馆历史悠久,形成全国网络85
二、档案工作法律法规出台早,依法管理87
三、注重群众性组织的协调、学术研讨及中介作用90
四、注重人才培养,开办档案专业教育94
五、关注档案保护,重视档案科技研究96
六、建立管理机构,发挥职能作用98
第三节 参观、考察,继承与吸纳102
一、第一个阶段:始访外国,学其经验作法,继承祖国遗产,形成我国近代档案学102
二、第二个阶段:请进档案专家,翻译出版外国档案专著,传播先进档案学术思想110
三、第三个阶段:加入国际档案组织,参与国际档案事务,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为密切115
第四节 洋为中用,形成特色121
一、根据国情确立档案工作大政方略121
二、从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特色125
第三章 体系在新中国形成131
第一节 “文革”前奠定的基础131
一、确立档案工作的大政方针、管理体制和基本原则131
二、接收、整理和积累大量历史文件档案136
三、建立档案工作机构139
四、制定文书处理、档案室和档案馆工作法规文件144
五、创建档案专业教育,培养人才146
六、开展理论研究148
第二节 挫折和教训,指引和推动149
一、“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和教训150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153
三、各项事业发展的推动157
第三节 中央的指示、决策和工作部署159
一、告诫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明令解决档案事业发展中的问题160
二、加强科技档案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161
三、实行档案专业干部业务职称制163
四、开放历史档案165
五、作出档案经费问题的规定167
第四节 体系的提出和建设168
一、国家档案事业体系的提出168
二、体系建设及其最终形成169
第四章 体系的基本成分172
第一节 档案事业管理172
一、管理职能172
二、管理机构176
三、管理体制179
四、管理原则182
五、管理方式、方法187
第二节 机关单位档案工作、档案室189
一、档案室的演变与发展190
二、各种类型的档案室197
三、档案室的性质、基本任务和地位198
第三节 档案馆201
一、档案馆的发展及各级档案馆201
二、各种类型的档案馆206
三、档案馆的性质、职能和任务208
第四节 档案外事210
一、外事机构的演变210
二、国家之间的交往211
三、参与国际档案事务、兴办国际档案大会212
第五章 体系的必要成分215
第一节 档案专业教育215
一、档案专业教育的发展情况215
二、高等档案专业教育220
三、中等档案专业学校226
四、档案干部在职教育229
第二节 档案科学技术研究232
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发展概况232
二、档案科研机构234
第三节 档案宣传与出版240
一、档案宣传240
二、档案出版246
三、中国档案出版社249
四、《中国档案》杂志社250
五、《中国档案报》社251
第四节 群众性理论学术研究与档案学会252
一、中国档案学会252
二、档案理论学术研究257
第六章 体系同其他事业的关系261
第一节 “条件”与环节“261
一、档案工作是进行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262
二、档案工作是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必不可少的环节266
三、前方与后方的关系266
一、各项事业孕育着档案、档案工作268
第二节 自然与必然268
二、档案工作为各项事业服务271
第三节 依赖与互补274
一、与有关工作部门的工作关系274
二、与有关学科的学术关系278
三、档案学各分支学科间的关系281
第七章 体系的发展趋势285
第一节 总体上:扩展、完善与提高285
一、向基层延伸285
二、提高整体水平290
第二节 管理工作上:法规化、规范化297
一、管理与档案工作管理298
二、档案事业管理法制化302
三、档案管理逐步现代化306
第三节 档案室:稳中有进,形成中间档案馆格局;纵向管理逐步调整314
一、职能基本确立,室藏向“中间档案馆”式发展315
二、纵向管理逐步调整317
第四节 档案馆:大发展、专一化、多元化320
一、档案馆大发展320
二、档案馆专一化、多元化322
三、调整馆网布局323
四、规范档案的流向325
第五节 档案学研究:进入第四个发展阶段326
一、档案学发展的四个阶段326
二、第四个阶段的标志和可能性328
三、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329
第八章 体系的改革思考334
第一节 改革意识与认识334
一、改革意识是深化改革的先行334
二、改革是一个不断的过程335
三、正确认识继承和革新的关系336
第二节 机构和管理体制的改革338
一、机构改革338
二、管理体制的变革342
第三节 档案科研工作的改革343
一、形成统分结合机制343
二、明确主攻方向344
三、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研究与推广并重345
四、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346
一、学校教育354
第四节 档案教育工作改革354
二、干部在职教育355
三、关键在人才建设358
四、建立科技教育基金359
第五节 档案外事工作改革362
一、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的影响和新决策363
二、多渠道对外交流365
三、成立外国档案工作研究组织,深入研究外国366
四、加紧历史上散失档案的回收368
五、提高外语水平,扩大翻译出书370
热门推荐
- 1709219.html
- 58960.html
- 2326885.html
- 1686628.html
- 1935044.html
- 734981.html
- 2136197.html
- 1356728.html
- 2640508.html
- 30425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27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48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47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89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76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36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49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612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02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6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