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传播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网络传播概论
  • 杜骏飞编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104729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97MB
  • 文件页数:421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传播媒介-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网络传播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信息时代与网络传播1

第一节 信息时代的来临2

第二节 网络传播的概念与观念3

一、互联网的概念3

二、网络传播的崛起4

三、WWW与互联网的意义6

四、互联网精神与价值方程7

第三节 网络传播的内容与应用9

一、网络作为新闻出版10

二、网络作为文化艺术、娱乐与教育12

三、网络作为广告和信息发布14

四、网络作为社会生活15

第一单元19

第一章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21

第一节 互联网在全球的发展21

一、网络技术的产生21

二、网络技术的发展22

三、网络技术的未来24

第二节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27

一、起步阶段27

二、普及与应用阶段28

三、法规政策的发展30

四、发展中的不足32

附:推动网络传播发展的个案选介35

第二章 网络传播的技术原理41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41

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发展41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44

三、计算机局域网46

第二节 Internet技术51

一、IP地址与子网掩码51

二、域名系统及DNS服务器53

三、WWW工作原理和信息传播要素54

第三章 网络传播的方式与功能57

第一节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57

一、电子邮件概述58

二、作为人际传播的电子邮件59

三、电子邮件传播的缺陷60

第二节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61

一、BBS概述61

二、BBS的传播优势与缺陷62

第三节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64

一、内联网与组织传播64

二、内联网的负面影响67

第四节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67

一、作为大众传播的互联网67

二、门户网站68

三、Web2.070

四、移动互联与WAP74

第二单元79

第四章 网络传播的总体特征81

第一节 网络传播活动的本体特征81

一、系统的开放性与全球性81

二、信息的广容性与集成性83

三、传递方式的交互性85

四、信息表现形式的多媒体综合性87

五、媒介使用的富选择性和平台性90

第二节 网络传播活动的边际特征92

一、传受身份的双重性92

二、对象的小众化与个人化94

三、传播的去中心化95

四、信息结构的非线性96

第三节 网络传播特征下的多层面影响98

一、社会层面的影响98

二、个人层面的影响99

三、媒介层面的影响101

第五章 网络传播中的信息资源管理103

第一节 网络传播中的信息资源103

一、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103

二、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105

第二节 网络信息的组织与检索106

一、网络信息的组织106

二、网络信息的检索109

第三节 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14

一、影响开发与利用的因素114

二、开发与利用的措施115

第四节 网络信息服务118

一、网络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118

二、我国网络信息服务的现状119

三、服务中的关键问题121

第五节 网络传播中信息的安全问题122

一、传播中的安全隐患123

二、安全保障的方式与技能124

第六章 网络传播的受众分析129

第一节 大众与分众130

一、大众传播与“推”技术130

二、受众差异131

三、网络媒介中的分众传播134

第二节 群体的影响136

一、受众群体的分类136

二、群体压力138

三、影响模式在大众媒介中的应用141

第三节 跨文化人群143

一、文化期待和受众的选择144

二、文化规范的具体内容145

第四节 网络受众心理147

一、一般受众心理147

二、网络受众心理149

第七章 网络传播与传播理论革新153

第一节 网络传播对传播学理论的挑战153

一、大众传播属性的消解153

二、信息传播研究框架的改变155

三、传播学核心观念的动摇156

第二节 经验主义传播学的危机158

一、经验主义的历史回顾158

二、经验主义研究的危机159

三、经验主义研究的革新162

第三节 技术决定论与人本主义的兴起163

一、传播技术决定论的兴起163

二、人本主义范式的显现166

第四节 网络传播与传播模式的变迁169

一、通信模式与大众传播模式169

二、网络双向传播模式171

三、网络泛传播模式173

第三单元177

第八章 网络技术对应用传播领域的影响179

第一节 网络应用领域的开拓179

一、网络在美国的应用179

二、网络在中国的应用182

第二节 网络应用对传媒业的冲击183

一、传媒信息市场的竞争183

二、网络对传统传媒业的挑战和规范网络传播的手段186

三、网络对传媒运作观念的影响188

四、涉及网络经济、政治、文化的议题190

第九章 网络传播的政治形态194

第一节 互联网上的政治表达194

一、三个典型案例195

二、网上民意表达的特征196

三、网上民意表达对政治生活的影响199

第二节 互联网与国家安全201

一、网络传播对政治控制的影响201

二、网络传播引发的信息战204

三、政府对网络信息的管制207

第三节 兴起中的电子化政府209

一、电子化政府的概念209

二、电子化政府的应用212

第十章 网络传播的伦理形态215

第一节 网络伦理的基本问题215

一、网络伦理学的由来216

二、网络传播伦理的社会基础218

三、网络传播伦理的特点220

第二节 网络伦理规范的建设221

一、不可避免的网络冲突221

二、网络传播的失范与规范222

三、网络传播的伦理原则226

第三节 网络传播的道德责任227

一、网络传播的矛盾227

二、网络主体的道德建设228

第十一章 网络传播的法律形态233

第一节 网络法律形态概述234

一、网络法律的产生和网络的立法234

二、网络法律的特点和基本内容238

第二节 网络传播的民事责任242

一、网络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243

二、网络交易的民事责任247

第三节 网络犯罪251

一、网络犯罪的含义和种类251

二、网络犯罪的犯罪构成254

三、网络犯罪的特点255

第四单元259

第十二章 网络新闻业的发展261

第一节 网络新闻业的演进261

一、网络新闻业的萌芽262

二、网络新闻业的成长与壮大263

第二节 中国网络新闻业的历程266

一、起步阶段(1995~1998年)267

二、激活阶段(1998~2000年)269

三、管理与创新阶段(2000~2005年)271

四、网络“公民新闻”时代(2005~ 年)273

第三节 网络新闻业的竞争275

一、网络新闻的优势与局限275

二、网络新闻业的竞合战略280

第十三章 网络出版业的发展288

第一节 网络出版概述288

一、网络出版的概念289

二、网络出版的形式290

三、网络出版的模式291

四、网络出版的优势292

第二节 电子书的发展及其研制现状294

一、电子书的起源及其界定294

二、电子书的特点295

三、国内外电子书开发现状297

第三节 网络出版存在的问题与管理301

一、网络出版的侵权问题301

二、网络出版的管理303

三、电子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04

第四节 网络出版的前景307

一、技术发展与商业前景307

二、电子书的前景308

第十四章 网络广告业的发展311

第一节 网络广告概述311

一、网络广告的基本概念311

二、网络广告的特点313

三、网络广告的优势与劣势314

四、网络广告的主要形式316

五、网络广告业的现状与前景318

第二节 网络广告的经营与管理319

一、网络广告的经营319

二、网络广告经营的内容与收费标准320

三、网络营销与广告策略321

四、网络广告的管理324

第十五章 网络艺术与在线娱乐327

第一节 网络艺术的出现327

一、艺术的基本概念327

二、网络艺术的起源329

三、什么是网络艺术331

第二节 网络艺术的特性333

一、技术依赖性333

二、传播时空的广泛性335

三、传播方式的开放性335

四、艺术种类的综合性336

五、实时交互性337

六、观赏的私密性338

七、语言的独特性339

第三节 网络艺术的类型341

一、传统艺术上网341

二、网络视听艺术342

三、网络原生艺术344

第四节 在线娱乐347

一、游戏软件的产业化347

二、在线游戏的模式和分类348

三、在线游戏的主要特征349

四、在线游戏的负面影响351

五、在线游戏的未来352

第十六章 网络虚拟社区的发展354

第一节 虚拟社区的基本形态354

一、虚拟社区的起源和发展354

二、虚拟社区的定义356

三、虚拟社区的特质358

四、虚拟社区的基本类型360

第二节 虚拟社区的运作362

一、人气与规模的形成362

二、社区服务的架构365

三、社区的技术支持366

四、社区经济的发展368

第三节 虚拟社区中的人际关系370

一、匿名人际的意义370

二、信任机制的建立371

三、自我认同的更新372

附:国内部分虚拟社区简介373

附录一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与用户行为调查报告376

附录二 在线学习资源390

后记3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