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药药剂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药药剂学
  • 邓铁宏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780156930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42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67页
  • 主题词:中药制剂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药药剂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概述1

一、中药药剂学的概念1

二、中药药剂学的常用术语1

三、中药药剂学的任务2

第二节 中药药剂的发展3

一、古代中药药剂的简况3

二、现代中药药剂的发展简介4

第三节 药物剂型的分类4

一、药物制成剂型的目的4

二、药物剂型的分类5

第四节 药品标准6

一、药典7

二、其他药品标准8

第二章 中药调剂技术9

第一节 处方9

一、处方的含义、种类与意义9

二、医师处方10

第二节 中药房的组织结构与管理12

一、中药房的类型与任务12

二、中药房调剂室的设施13

三、中药斗谱的编排15

四、调剂工作制度16

五、特殊药品管理制度17

第三节 中药配方的操作规程与基本知识18

一、中药配方的操作规程18

二、中药配方的基本知识21

第四节 调剂用药的供应28

一、饮片的供应29

二、中成药的供应29

第三章 制药卫生管理31

第一节 概述31

一、制药卫生管理的重要性31

二、微生物污染药剂的途径32

三、微生物限度标准33

第二节 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35

一、中药制药环境的基本要求35

二、药品生产洁净室(区)的等级标准与适用范围36

三、空气过滤器37

四、洁净室(区)的分类及特点38

五、洁净室(区)的部分物理指标40

第四章 灭菌与无菌操作技术41

第一节 灭菌工艺验证41

一、灭菌工艺验证的内容41

二、灭菌工艺验证的微生物指示剂42

第二节 物理灭菌法42

一、湿热灭菌法42

二、干热灭菌法47

三、紫外线灭菌法49

四、微波灭菌法49

五、辐射灭菌法50

六、过滤除菌法50

第三节 化学灭菌法51

一、气体灭菌法51

二、应用化学杀菌剂52

第四节 无菌操作法52

第五章 制药用水制备技术54

第一节 概述54

一、制药用水的类型54

二、制药用水的水质要求及用途55

第二节 热原55

一、热原的定义与组成55

二、热原的性质56

三、注射剂污染热原的途径56

四、除去热原的方法57

五、热原的检查方法58

第三节 制药用水的制备59

一、饮用水的制备59

二、纯化水的制备59

三、注射用水的制备63

四、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的储存65

第四节 制药用水的消毒灭菌65

一、热力消毒灭菌法66

二、紫外线消毒法66

三、化学试剂消毒法66

第六章 粉碎、筛析与混合技术67

第一节 粉碎67

一、概述67

二、粉碎的基本原理69

三、粉碎的原则69

四、粉碎的方法69

五、粉碎设备72

六、粉体学基础知识76

第二节 筛析80

一、筛析的含义与目的80

二、药筛的种类及标准80

三、过筛设备81

四、过筛的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83

第三节 混合84

一、混合的目的84

二、混合的机理84

三、混合方法及设备84

第七章 浸出技术87

第一节 概述87

一、药材成分与疗效的关系87

二、药材成分浸出的目的88

第二节 浸出原理88

一、浸出过程88

二、影响浸出的因素90

第三节 浸出溶剂92

一、浸出溶剂的要求92

二、常用浸出溶剂93

三、浸出辅助剂94

第四节 浸出方法95

一、煎煮法95

二、浸渍法98

三、渗漉法100

四、回流法103

五、水蒸气蒸馏法104

六、中药提取新技术104

第五节 浸出液的纯化技术106

一、固体与液体的分离106

二、精制方法109

第六节 蒸发112

一、概述112

二、影响蒸发的因素112

三、常用蒸发方法与设备113

第七节 干燥117

一、概述117

二、影响干燥的因素118

三、常用干燥方法和设备118

第八章 常用浸出制剂124

第一节 概述124

一、浸出制剂的含义与特点124

二、浸出制剂的类型125

第二节 汤剂125

一、概述125

二、汤剂的制备126

三、举例129

第三节 合剂130

一、概述130

二、制备方法130

三、质量要求与检查131

四、举例132

第四节 糖浆剂133

一、概述133

二、制备方法134

三、质量要求和检查135

四、举例136

第五节 煎膏剂137

一、概述137

二、制备方法137

三、质量要求和检查139

四、举例139

第六节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140

一、概述140

二、制备方法140

三、质量要求和检查141

四、举例141

第七节 酒剂与酊剂142

一、概述142

二、制备方法143

三、质量要求和检查144

四、举例145

第八节 浸出制剂的质量控制146

一、药材质量147

二、制备方法147

三、含量测定147

第九章 液体药剂148

第一节 概述148

一、液体药剂的含义与特点148

二、液体药剂的分类和质量要求148

第二节 液体药剂的溶剂和附加剂150

一、液体药剂的常用溶剂150

二、液体药剂的防腐151

三、液体药剂的矫味与着色152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153

一、概述153

二、表面活性剂的分类154

三、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157

四、表面活性剂的应用158

第四节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159

一、药物的溶解度与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159

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160

第五节 真溶液型液体药剂162

一、溶液剂163

二、芳香水剂与药露164

三、甘油剂165

四、醑剂166

第六节 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166

一、概述166

二、胶体溶液的种类166

三、胶体溶液的制备170

第七节 混悬液型液体药剂171

一、概述171

二、混悬液的稳定性172

三、混悬液的稳定剂174

四、混悬剂的制备175

五、混悬液的制备举例176

第八节 乳浊液型液体药剂176

一、概述176

二、乳剂的形成177

三、乳化剂177

四、乳化剂的选用178

五、乳剂的稳定性179

六、乳剂的制备180

七、乳剂举例182

第十章 注射剂与滴眼剂183

第一节 概述183

一、注射剂的特点与分类183

二、注射剂的给药途径184

三、注射剂的质量要求185

四、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185

第二节 注射剂的溶剂186

一、注射用水186

二、注射用油187

三、其他注射用溶媒188

第三节 注射剂的附加剂189

一、增加主药溶解度的附加剂189

二、帮助主药混悬或乳化的附加剂189

三、防止主药氧化的附加剂190

四、调节pH值的附加剂191

五、抑制微生物增殖的附加剂191

六、减轻疼痛与刺激的附加剂192

七、调节渗透压的附加剂192

第四节 注射剂的制备196

一、制备注射剂的工艺流程196

二、注射剂的容器与处理197

三、中药注射剂原液的制备198

四、注射剂的配液与滤过200

五、注射液的灌封203

六、注射剂的灭菌与检漏205

七、注射剂的质量检查206

八、注射剂的印字与包装206

九、注射剂举例207

第五节 输液剂209

一、概述209

二、输液剂的质量要求210

三、输液剂的制备210

四、输液质量问题讨论217

第六节 粉针剂219

一、概述219

二、粉针剂的制备221

第七节 滴眼剂221

一、概述221

二、滴眼剂的质量要求221

三、滴眼剂中药物的吸收222

四、滴眼剂的附加剂223

五、滴眼剂的制备226

六、滴眼剂举例227

第十一章 散剂229

第一节 概述229

一、散剂的特点229

二、散剂的分类229

三、散剂在生产与贮存期间应符合的要求230

第二节 散剂的制备230

一、一般散剂的制备230

二、特殊类型散剂的制备233

第三节 散剂的质量检查237

一、粒度238

二、均匀度238

三、水分238

四、装量差异与装量238

五、无菌239

六、微生物限度239

第十二章 颗粒剂240

第一节 概述240

一、颗粒剂的含义与特点240

二、颗粒剂的类型240

第二节 制粒技术与设备240

一、制粒的含义与目的240

二、制颗粒的方法与设备241

第三节 颗粒剂的制备245

一、水溶性颗粒剂的制备245

二、酒溶性颗粒剂的制备247

三、混悬性颗粒剂的制备247

四、泡腾性颗粒剂的制备247

五、块状冲剂的制备248

六、颗粒剂的举例248

第四节 颗粒剂的质量要求与易出现的质量问题248

一、颗粒剂的质量要求248

二、颗粒剂有关质量问题249

第十三章 胶囊剂251

第一节 概述251

第二节 硬胶囊剂251

一、硬胶囊剂的特点251

二、空胶囊的制备252

三、硬胶囊剂的制备254

四、硬胶囊剂举例257

第三节 软胶囊剂257

一、软胶囊剂的特点257

二、软胶囊剂的制备258

第四节 肠溶胶囊剂261

第五节 胶囊剂的质量评定262

第十四章 片剂264

第一节 概述264

一、片剂的特点264

二、片剂的分类265

三、片剂在生产与贮存期间应符合的要求266

第二节 片剂的辅料267

一、稀释剂与吸收剂267

二、润湿剂与黏合剂269

三、崩解剂271

四、润滑剂273

第三节 片剂的制备275

一、湿法制颗粒压片法275

二、干法制颗粒压片法283

三、粉末直接压片法284

四、压片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284

第四节 片剂的包衣288

一、片剂包衣的目的、种类与要求288

二、片剂包衣的方法与设备288

三、片剂包衣物料与包衣工艺292

第五节 片剂的质量检查298

一、外观检查298

二、重量差异298

三、崩解时限299

四、硬度与脆碎度300

五、溶出度300

六、定性鉴别301

七、含量测定301

八、含量均匀度301

九、微生物限度301

第六节 片剂的包装与贮藏301

一、片剂的包装301

二、片剂的贮藏302

第七节 片剂举例302

第十五章 丸剂305

第一节 概述305

一、丸剂的特点305

二、丸剂的分类306

三、丸剂的制法306

第二节 水丸306

一、水丸的特点与规格306

二、赋形剂的种类与应用307

三、水丸对药粉的要求308

四、水丸的制法308

五、举例314

第三节 蜜丸315

一、蜜丸的特点与规格315

二、蜂蜜的选择与炼制315

三、蜜丸的制法317

四、水蜜丸的制法321

五、举例322

第四节 浓缩丸323

一、浓缩丸的特点323

二、药料处理的原则323

三、浓缩丸的制法324

四、举例324

第五节 微丸324

一、微丸的含义与特点324

二、微丸的制法325

三、举例325

第六节 糊丸与蜡丸326

一、糊丸与蜡丸的含义及特点326

二、糊丸与蜡丸的制法327

第七节 滴丸328

一、滴丸的含义与特点328

二、滴丸基质的选择329

三、滴丸冷凝液的选择330

四、滴丸的制法330

五、举例331

第八节 丸剂的包衣332

一、丸剂包衣的目的332

二、丸剂包衣的类型332

三、丸剂包衣的方法333

第九节 丸剂的质量检查334

一、外观检查334

二、水分334

三、重量差异334

四、装量差异335

五、溶散时限336

第十节 丸剂制备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336

一、丸剂染菌途径与防菌灭菌措施336

二、克服丸剂溶散超时限的措施337

第十一节 丸剂的包装与贮藏338

一、丸剂常用包装材料与包装方法338

二、蜡壳包装339

三、丸剂的贮藏339

第十六章 外用膏剂340

第一节 概述340

一、外用膏剂的定义、特点与分类340

二、外用膏剂的经皮吸收及影响因素340

第二节 软膏剂342

一、概述342

二、软膏剂的基质342

三、软膏剂的制法346

四、软膏剂的质量评价347

五、举例349

第三节 硬膏剂349

一、概述349

二、铅硬膏剂350

三、橡胶膏剂352

四、其他354

第十七章 栓剂356

第一节 概述356

一、栓剂的种类与规格356

二、栓剂的作用特点356

三、栓剂药物吸收途径与影响吸收的因素357

第二节 栓剂的基质358

第三节 栓剂的制备与举例361

一、制法361

二、栓剂药物的处理与混合361

三、润滑剂362

四、置换价362

五、栓剂举例363

第四节 栓剂的质量检查364

一、栓剂的质量要求364

二、栓剂的质量检查364

第十八章 气雾剂及其他气体制剂365

第一节 气雾剂365

一、概述365

二、气雾剂的特点与分类365

三、气雾剂的组成366

四、气雾剂的制备及举例369

五、气雾剂的质量检查370

第二节 气压剂372

第十九章 其他剂型374

第一节 膜剂374

一、概述374

二、膜剂的质量要求374

三、膜剂的成膜材料375

四、膜剂的制备与举例375

第二节 丹剂377

一、丹剂的特点与分类377

二、丹剂的制备与举例377

三、丹剂生产过程中的防护措施380

第三节 胶剂380

一、胶剂的特点与分类380

二、胶剂的制备与举例381

第四节 海绵剂385

一、海绵剂的特点与分类385

二、海绵剂的制备及举例385

第二十章 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简介388

第一节 长效制剂388

一、缓释制剂、控释制剂的含义与特点388

二、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的分类390

三、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的制备391

第二节 速效制剂392

一、固体分散体392

二、微型灌肠剂394

三、其他速效制剂394

第三节 靶向制剂395

一、靶向制剂的含义与特点395

二、靶向制剂的分类及制备395

第四节 包合技术简介398

一、β-环糊精包合技术398

二、微型包囊技术400

三、脂质体的制备技术404

第二十一章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与有效性408

第一节 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概述408

一、研究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意义408

二、研究中药制剂稳定性的任务408

三、中药制剂稳定性的研究现状409

第二节 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409

一、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409

二、中药制剂稳定化的措施413

第三节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考察方法417

一、化学动力学简介418

二、中药制剂稳定性考察项目420

三、中药制剂稳定性考察方法420

第四节 中药制剂的有效性424

一、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简介424

二、影响中药制剂有效性的因素426

三、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428

第二十二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432

第一节 概述432

一、药物制剂配伍用药的目的432

二、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类型432

第二节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433

一、药理学的配伍变化433

二、药剂学的配伍变化434

三、预测配伍变化的实验方法439

第三节 配伍变化的处理原则与方法411

一、处理原则441

二、处理方法4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