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减缓气候变化 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的主要结论和中国的对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周大地,姜克隽主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气象出版社
- ISBN:750293689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04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20页
- 主题词:温室效应-研究报告;温室效应-对策-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减缓气候变化 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的主要结论和中国的对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气候变化:人类社会面临的新课题3
1气候变化问题的发展历程3
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4
2.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要内容4
2.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作用和地位6
2.3《京都议定书》的主要内容7
2.4《京都议定书》的地位与作用8
3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及其主要活动10
3.1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10
3.2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主要报告11
4气候变化科学问题方面的主要结论12
4.1 IPCC第一次评估报告的主要结论12
4.2 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的主要结论14
4.3 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的主要结论14
5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性对策方面的主要结论23
5.1 IPCC第一次评估报告的主要结论23
5.2 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的主要结论24
5.3 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的主要结论24
6气候变化社会经济分析方面的主要结论37
6.1 IPCC第一次评估报告的主要结论37
6.2 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的主要结论38
6.3 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的主要结论38
第二部分 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评估结论41
第1章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41
1.1概述41
1.2成本有效的减缓41
1.2.1减缓气候变化的成本41
1.2.2技术的作用43
1.2.3不确定性43
1.2.4影响的分布与公平性因素44
1.3公平和可持续发展45
1.3.1挑战46
1.3.2选择47
1.3.3气候变化政策如何处理公平48
1.3.4替代性方案的评估:可持续发展49
1.3.5对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担心49
1.4全球可持续性和减缓气候变化50
1.4.1替代发展途径50
1.4.2降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性51
1.4.3福利与生产的分离52
1.5成本有效、公平和可持续性54
1.5.1减缓能力——一个综合分析的工具54
1.5.2综合分析的经验57
1.5.3减缓研究:目前的经验和未来的方向57
第2章 温室气体减排情景分析及其政策含义59
2.1排放情景分析59
2.1.1情景分析简介59
2.1.2减排和浓度稳定目标情景60
2.1.3排放情景以及“发展、公平与可持续性”61
2.2温室气体排放:一般减排情景62
2.2.1一般减排情景综述62
2.2.2减排情景的数量特征63
2.2.3减排情景的评估总结68
2.3全球未来情景68
2.3.1全球未来情景资料库69
2.3.2全球未来情景:未来社会可能的变化幅度69
2.3.3全球未来情景:温室气体排放和可持续发展70
2.3.4结论71
2.4 SRES以及后SRES减排情景72
2.4.1对SRES的总结及其与第二次评估报告的区别72
2.4.2 SRES的简要描述73
2.4.3 SRES关于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其他方面的结果74
2.4.4后SRES减排情景76
2.5未来研究的建议85
第3章 温室气体减排选择的技术和经济潜力86
3.1前言86
3.2技术变化与技术革新的驱动力87
3.3建筑部门88
3.3.1第二次评估报告的回顾88
3.3.2历史和未来趋势88
3.3.3新技术和其他选择89
3.3.4地区差别90
3.3.5技术和经济潜力91
3.4交通和运输部门92
3.4.1历史和未来趋势92
3.4.2新技术和其他选择93
3.4.3地区差别96
3.4.4技术和经济潜力96
3.5制造业97
3.5.1能源与温室气体排放97
3.5.2 CO2与能源的新技术和其他选择98
3.5.3非CO2气体减排选择99
3.5.4地区差别100
3.5.5结论101
3.6农业和能源作物101
3.6.1第二次评估报告的总结102
3.6.2历史和未来趋势102
3.6.3新技术选择以及社会和行为问题103
3.6.4地区差别104
3.6.5技术和经济潜力104
3.7废弃物105
3.7.1第二次评估报告的总结105
3.7.2历史和未来趋势105
3.7.3新技术和其他选择106
3.7.4地区差别107
3.7.5技术和经济潜力108
3.8能源供应(包括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及物理固碳)108
3.8.1第二次评估报告的总结108
3.8.2历史趋势和驱动力109
3.8.3新技术选择110
3.8.4地区差别116
3.9总结和结论120
第4章 生物固碳的技术经济潜力121
4.1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121
4.1.1热带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122
4.1.2温带和寒带的土地利用变化123
4.1.3森林固碳的释放机制123
4.1.4全球气候变化和其他间接的人类影响124
4.2生物碳汇管理125
4.2.1林业管理125
4.2.2农业措施128
4.3生物固碳的环境成本和附加效益129
4.3.1森林的环境成本和附加效益129
4.3.2农业用地的环境成本和附加效益129
4.3.3生物固碳项目的经济分析和制度保障130
4.4市场和非市场措施131
4.5海洋和淡水库的生态吸收和地球工程132
第5章 技术与实践中存在的障碍、机会和市场潜力133
5.1概述133
5.1.1第二次评估报告:障碍和机会135
5.1.2技术转让特别报告:障碍和机会136
5.2理解障碍和机会的概念框架136
5.3障碍和机会的来源139
5.3.1技术创新139
5.3.2价格142
5.3.3金融142
5.3.4贸易和环境145
5.3.5市场结构和作用145
5.3.6体制框架147
5.3.7信息提供148
5.3.8社会、文化、行为规范和希望149
5.4部门与技术的障碍和机会153
5.4.1建筑154
5.4.2交通156
5.4.3工业158
5.4.4能源供应159
5.4.5农业160
5.4.6林业161
5.4.7废弃物管理161
5.5地区层面162
5.5.1发展中国家163
5.5.2经济转型国家163
5.5.3发达国家164
第6章 政策、措施和手段166
6.1引言168
6.1.1问题的提出168
6.1.2政策、措施和手段的类型169
6.1.3第二次评估报告以来政策的发展169
6.1.4政策选择的准则170
6.1.5国家手段选择的政治经济学170
6.2国家政策、措施和手段171
6.2.1非气候政策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171
6.2.2气候和其他环境政策172
6.2.3综合国家政策手段174
6.3国际政策和措施174
6.3.1国际排放贸易175
6.3.2项目级的机制176
6.3.3直接的国际转让177
6.3.4其他政策和手段178
6.3.5国际气候变化协议:参与、履约和责任178
6.4国家和国际政策手段的相互关系179
6.4.1国内政策与“京都机制”之间的关系179
6.4.2与国际环境法和贸易法的冲突180
6.4.3政策的国际协调180
6.4.4公平、参与和国际政策手段180
6.5主要考虑182
6.5.1价格与量化手段182
6.5.2政策手段与财政体系的互动182
6.5.3替代政策手段对技术改变的影响182
6.6气候政策评估183
第7章 成本估算方法论184
7.1成本评估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185
7.1.1基本概念185
7.1.2附带效益和成本、共同效益和成本186
7.1.3市场失效和外部成本186
7.1.4外部效应的评估方法187
7.1.5执行成本和障碍消除188
7.1.6贴现188
7.1.7适应和减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189
7.2分析结构和关键假设189
7.2.1系统边界:项目、部门、宏观经济189
7.2.2基线的重要性190
7.2.3多种情景方法的成本含义192
7.2.4技术选择假设194
7.2.5替代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和碳汇的成本含义195
7.2.6不确定性195
7.3成本估算中的其他问题196
7.3.1减排成本与发展、公平和可持续性(DES)196
7.3.2收入和其他宏观经济效应196
7.3.3对溢出(spillover)成本和效益的评估199
7.3.4代内公平200
7.3.5估计未来成本和持续影响(代际公平)202
7.4特殊发展阶段和减排成本(包括经济转型国家)202
7.4.1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具有特殊性?202
7.4.2拓展国家决策框架204
7.4.3对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改进成本研究方法的建议205
7.5模型与成本评估206
7.5.1介绍206
7.5.2经济模型的分类206
7.5.3自上而下模型和自下而上模型207
7.5.4综合评估模型208
7.5.5气候变化减排措施分类208
7.5.6成本研究中的关键假设209
7.6下一步的研究工作211
第8章 减缓气候变化的成本与附带效益分析213
8.1温室气体减排的成本与附带效益213
8.1.1无悔措施213
8.1.2发达国家的减排成本差异214
8.1.3发展中国家的国别研究215
8.1.4其他温室气体与碳汇216
8.1.5附加效益217
8.2实施《京都议定书》目标的经济影响219
8.2.1《京都议定书》的目标219
8.2.2对工业化国家的影响220
8.2.3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222
8.3实现不同大气浓度目标的经济影响223
8.3.1大气浓度目标与基线223
8.3.2长远经济影响224
8.3.3对长远发展的可能约束225
8.4经济分析方法与不确定性225
8.4.1分析方法226
8.4.2假设条件226
8.4.3共生效益226
8.4.4技术进步的作用227
第9章 部门成本与减排的附加效益228
9.1第二次评估报告以来的进展230
9.2政策措施对部门层面和子部门层面的价格、经济产出、就业、竞争力和贸易关系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231
9.2.1多部门研究231
9.2.2煤炭232
9.2.3石油和天然气233
9.2.4非矿物能源236
9.2.5农业和林业237
9.2.6制造业238
9.2.7建筑业238
9.2.8交通运输部门239
9.2.9服务业239
9.2.10民用部门240
9.3减排战略的国际溢出问题240
9.4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研究结果240
9.5进一步研究的领域240
第10章 政策制定框架242
10.1概述242
10.1.1气候变化问题的范围242
10.1.2分析工具的总结243
10.2国际体制和政策选择245
10.2.1联合体形成246
10.2.2不加入247
10.2.3单方参与247
10.2.4局部协定248
10.2.5全球协定248
10.2.6政治科学前景248
10.2.7实施和遵约249
10.2.8监测、报告和确认249
10.3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选择249
10.3.1发展的选择和一致性的可能性250
10.3.2技术转让252
10.3.3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的决策制定框架253
10.4与气候变化政策响应相关的科学问题255
10.4.1应该是什么行动?适应和减缓之间的关联256
10.4.2什么时间采取行动?影响近期和长期减缓前景的因素256
10.4.3应在哪里采取行动?国内减缓和使用国际机制之间的关系256
10.4.4谁支付行动的成本?国家和部门的减缓:考虑公平和成本效益257
10.4.5 行动应该设立什么样的目标?高低稳定水平:审视减缓259
10.4.6与政策相关的科学问题的结论259
第三部分 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与气候变化263
1可持续发展目标263
2中国的能源发展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263
2.1节能政策措施及其对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263
2.2优质能源的开发和生产对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265
2.3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农村能源发展对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266
3中国的能源与温室气体排放情景267
3.1情景与技术评价研究268
3.2未来温室气体排放情景268
3.3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情景结果分析269
3.3主要结论272
4中国技术潜力评价273
4.1中国能源效率与技术的发展273
4.2中国能源效率与技术发展对策回顾与评价277
4.3能源与减排技术评价与分析279
4.4未来发展情景的设定281
4.5技术评价结果分析283
4.6分析结论290
5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292
5.1长期坚持节能优先战略292
5.2适应终端能源需求的变化趋势,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变,加快发展天然气295
5.3从实际出发,实施煤炭的清洁利用296
5.4系统考虑电源结构,实施水电、核电长期发展计划297
5.5推动环境保护,为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实施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298
5.6做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安排298
参者文献300
本书主要缩略语英汉对照表304
热门推荐
- 332243.html
- 382353.html
- 2763351.html
- 182388.html
- 203393.html
- 3777300.html
- 1615637.html
- 3804443.html
- 3171120.html
- 22331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0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10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17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71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131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29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57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5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43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5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