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的技术进步路径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的技术进步路径研究
  • 贾品荣,李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65839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低碳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华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的技术进步路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研究背景2

1.低碳绿色:世界经济的发展大势2

2.低碳技术:世界经济新增长极的重要引擎3

3.低碳技术的开发与转让机制有待完善4

4.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中国发展的新要求5

5.从战略高度认识京津冀低碳发展的迫切性6

二、研究意义7

1.理论意义7

2.实践意义7

三、研究现状7

1.技术进步对低碳发展的影响:基于节能减排的视角8

2.不同技术进步的来源方式对节能减排的影响9

3.不同技术进步的类型对节能减排的影响11

4.节能减排效率的评价方法12

四、研究内容15

五、技术路线图17

六、研究方法与工具18

1.系统分析法18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19

3.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相结合的方法19

4.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19

七、研究创新点20

第1章 低碳发展的理论基础21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对低碳发展的运用与启示22

1.可持续发展理论22

2.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低碳发展的运用与启示22

二、生态经济学及其对低碳发展的运用与启示23

1.生态经济学23

2.生态经济学对低碳发展的运用与启示24

三、能源经济学及其对低碳发展的运用与启示25

1.能源经济学25

2.能源经济学对低碳发展的运用与启示26

四、系统论及其对低碳发展的运用与启示26

1.系统论26

2.系统论对低碳发展的运用与启示27

五、创新理论及其对低碳发展的运用与启示28

1.创新理论28

2.创新理论对低碳发展的运用与启示30

六、外部性理论及其对低碳发展的运用与启示30

1.外部性理论30

2.外部性理论对低碳发展的运用与启示31

七、本章小结31

第2章 低碳发展的概念、内涵与核心驱动要素33

一、低碳发展的概念34

二、低碳发展的深层内涵38

1.从发展模式视角看低碳发展38

2.从人文发展视角看低碳发展38

3.从协调发展视角看低碳发展39

4.从发展体系视角看低碳发展39

5.从内涵发展视角看低碳发展40

6.从创新发展视角看低碳发展40

7.从智能发展视角看低碳发展41

三、低碳发展的特征41

1.低碳发展的经济属性41

2.低碳发展的技术属性42

3.低碳发展的环境资源属性45

4.低碳发展的政策属性46

四、低碳发展的核心驱动要素46

1.核心驱动要素之一:资源禀赋(R)46

2.核心驱动要素之二:发展阶段(E)46

3.核心驱动要素之三:低碳技术(T)47

4.核心驱动要素之四:消费模式(C)47

五、本章小结48

第3章 低碳发展的技术进步机理49

一、低碳发展的技术进步概念与内涵50

1.技术进步的概念50

2.低碳技术进步的定义50

3.低碳技术进步的内涵51

4.低碳技术进步的特征51

二、低碳发展的技术进步机理53

三、低碳发展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59

四、本章小结62

第4章 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现状63

一、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环境64

1.京津冀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迫切性64

2.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的制约因素66

3.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的有利因素71

4.低碳发展的国际比较72

二、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现状与趋势:总量、结构与效率80

1.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与增速80

2.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结构83

3.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效率的测度:能源强度85

三、京津冀10城市节能减排效率指数87

1.节能减排的概念87

2.节能减排的作用分析87

3.节能减排效率指数的评价方法88

4.节能减排效率指数分析思路和数据说明90

5.京津冀10城市节能减排效率指数的测算结果93

6.以国家规划为比较基准的京津冀10城市节能减排效率评价97

7.以北京为比较基准的京津冀10城市节能减排效率评价98

8.以日本东京为比较基准的京津冀10城市节能减排效率评价99

四、本章小结101

第5章 京津冀地区低碳协同发展评价102

一、低碳发展的政策梳理103

1.全国性低碳发展政策梳理103

2.京津冀低碳发展政策梳理107

二、京津冀地区低碳协同发展指数114

1.构建区域低碳协同发展指数114

2.京津冀地区低碳协同发展指数118

三、本章小结120

第6章 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度评价127

一、科技创新的定义与作用机理128

1.科技的定义128

2.科技对经济作用机理130

3.创新的定义130

4.创新的分类131

5.技术创新的定义131

二、低碳科技创新的属性132

1.低碳科技创新具有准公共性与外部性132

2.低碳科技创新具有不确定性136

3.低碳科技创新存在“市场失灵”137

三、低碳科技创新的特征137

1.低碳科技创新的“三要素”137

2.低碳科技创新的多元化特点138

四、区域科技创新指数:建构与评价140

五、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度分析143

1.模型介绍143

2.计算结果与分析144

六、本章小结153

第7章 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的经济技术选择决策154

一、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的技术进步方向155

1.理论背景与文献述评155

2.模型设定158

3.数据说明162

4.结果与讨论163

5.研究结论173

二、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的技术进步来源174

1.技术进步来源174

2.技术进步来源对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177

三、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的技术合意结构181

1.技术合意结构存在性检验181

2.京津冀地区合意技术结构选择的门槛条件183

四、本章小结187

第8章 京津冀地区钢铁产业低碳发展的技术进步路径189

一、钢铁产业概述190

二、中国钢铁产业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现状192

1.钢铁产业是耗能大户且能效低192

2.钢铁产业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193

三、河北钢铁产业的地位和低碳发展现状194

1.河北钢铁产业的发展与地位194

2.河北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现状分析195

四、铁钢比对能耗和碳排放的影响199

五、京津冀地区钢铁产业关键低碳技术199

1.关键低碳技术199

2.推广应用关键低碳技术的障碍201

六、政策建议202

1.短期:总量减排202

2.长期:低碳炼钢时代204

七、本章小结205

第9章 京津冀地区太阳能产业发展评价207

一、太阳能产业发展指标体系208

二、太阳能产业发展指数测算方法211

1.去量纲化方法211

2.赋权方法212

三、全国太阳能产业发展指数:评价与分析213

1.全国太阳能产业综合发展指数213

2.全国太阳能产业发展环境214

3.全国太阳能产业发展基础214

4.全国太阳能产业发展能力215

5.全国太阳能产业发展态势218

四、京津冀地区太阳能产业发展:评价与分析218

1.京津冀地区太阳能产业综合发展指数218

2.京津冀地区太阳能产业发展环境分析218

3.京津冀地区太阳能产业发展基础分析219

4.京津冀地区太阳能产业发展能力分析220

五、政策建议223

六、本章小结224

第10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226

一、全书主要结论227

1.纵论低碳发展的内涵227

2.深入考察低碳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227

3.总结分析低碳科技创新的属性与特征227

4.系统分析技术进步推动低碳发展的机理228

5.建立首个京津冀地级市节能减排效率指数228

6.评价京津冀地区低碳协同发展程度228

7.探求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度229

8.分析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的技术进步方向229

9.讨论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的技术进步来源229

10.证实京津冀地区技术进步促进低碳发展存在合意技术结构229

11.构建首个京津冀地区太阳能产业发展指数230

12.提出能源变革对应用需求的三阶段促进模型230

二、政策建议230

1.产业层面230

2.企业层面231

3.政府层面232

4.技术层面233

参考文献236

后记2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