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英语会话语用分析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英语会话语用分析研究
  • 郭宏丰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6469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71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183页
  • 主题词:英语-口语-语用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英语会话语用分析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言语始发行为1

1.1概述1

1.2招呼2

1.2.1互相招呼2

1.2.2单向招呼5

1.2.3感叹性招呼7

1.2.4招呼语的使用问题8

1.2.4.1误用招呼语8

1.2.4.2缺用招呼语10

1.3称呼11

1.3.1名字称呼11

1.3.2称号加姓氏称呼13

1.3.3单独称呼14

1.3.3.1单数称呼14

1.3.3.2复数称呼15

1.3.4称呼的变化15

1.3.4.1年龄和身份上的称呼变化15

1.3.4.2职业上的称呼变化16

1.3.4.2.1老师的称呼变化16

1.3.4.2.2医生的称呼变化17

1.4召唤18

1.4.1询问性召唤18

1.4.2要求性召唤21

1.4.3提醒性召唤22

1.4.4服务性召唤23

1.4.5反应性召唤24

1.5小结25

第二章 非言语始发行为27

2.1概述27

2.2目光接触28

2.2.1乘客之间的目光接触28

2.2.2顾客和营业员之间的目光接触29

2.2.3熟人之间的目光接触31

2.2.4师生之间的目光接触32

2.3手势33

2.3.1拍肩33

2.3.1.1通知性拍肩33

2.3.1.2阻止性拍肩34

2.3.1.3提醒性拍肩35

2.3.2挥手37

2.3.2.1招呼性挥手37

2.3.2.2召唤性挥手39

2.3.2.3停车性挥手39

2.3.3举手40

2.3.3.1开会时的举手40

2.3.3.2讲座时的举手41

2.3.3.3上课时的举手42

2.4小结43

第三章 话题表述45

3.1概述45

3.2直言性话题表述46

3.2.1陌生人之间的直言性话题表述46

3.2.1.1询问时间、地点等的直言性话题表述46

3.2.1.2谈论天气的直言性话题表述49

3.2.1.3购物的直言性话题表述51

3.2.2“独权语段”的直言性话题表述52

3.2.2.1医生对病人的直言性话题表述52

3.2.2.2法官对被告的直言性话题表述53

3.2.2.3老师对学生的直言性话题表述53

3.2.2.4上级对下级的直言性话题表述54

3.2.3熟人之间的直言性话题表述55

3.2.3.1实话实说的直言性话题表述55

3.2.3.2缺乏跨文化意识的直言性话题表述56

3.3暗指性话题表述59

3.3.1陈述句的暗指性话题表述59

3.3.2疑问句的暗指性话题表述61

3.3.2.1一般疑问句的暗指性话题表述61

3.3.2.2特殊疑问句的暗指性话题表述62

3.3.3感叹句的暗指性话题表述63

3.4小结63

第四章 话题应答65

4.1概述65

4.2直言应答65

4.2.1陌生人之间的直言应答66

4.2.1.1陌生人之间的陈述性直言应答66

4.2.1.2陌生人之间的问句性直言应答66

4.2.2熟人之间的直言应答68

4.2.2.1熟人之间的客观性直言应答68

4.2.2.2熟人之间的主观性直言应答69

4.2.3下级对上级的直言应答70

4.2.3.1非同单位下级对上级的直言应答70

4.2.3.2同单位下级对上级的直言应答71

4.3间接应答71

4.3.1代替性间接应答72

4.3.1.1“以物代名”的代替性间接应答72

4.3.1.2“以述代名”的代替性间接应答72

4.3.1.3“以物代人”的代替性间接应答73

4.3.1.4“以事代时”的代替性间接应答74

4.3.2试探性间接应答74

4.3.2.1结局否定的试探性间接应答74

4.3.2.2结局肯定的试探性间接应答75

4.3.3婉言性间接应答76

4.3.3.1应付暗指性话题表述的婉言性间接应答76

4.3.3.2应付直言性话题表述的婉言性间接应答78

4.3.4反语性间接应答78

4.3.4.1利用语法规则的反语性间接应答79

4.3.4.2加重说话语气的反语性间接应答79

4.3.4.3表示赞同的反语性间接应答79

4.3.4.4确认所说事实的反语性间接应答80

4.3.5幽默性间接应答81

4.4小结81

第五章 话题回避83

5.1概述83

5.2话题的有意回避83

5.2.1对违反说话规则所做的话题回避84

5.2.1.1对不妥当的说话方式所做的话题回避84

5.2.1.2对不妥当的说话内容所做的话题回避85

5.2.1.3对不妥当的说话方式和内容所做的话题回避86

5.2.2顾及利益所做的话题回避87

5.2.2.1顾及自身利益所做的话题回避87

5.2.2.2顾及他人利益所做的话题回避87

5.2.2.3顾及自身利益和他人利益所做的话题回避88

5.3话题的无意回避89

5.3.1受话者因缺乏理解能力而做出的话题回避89

5.3.2受话者因误解行话而做出的话题回避90

5.3.3受话者因心不在焉而做出的话题回避90

5.3.4受话者因发话者说话模棱两可而做出的话题回避91

5.3.5受话者因发话者用词不当而做出的话题回避92

5.4话题的暂时回避92

5.5小结94

第六章 话题转换信号95

6.1概述95

6.2言语性话题转换信号95

6.2.1顺便性话题转换信号96

6.2.1.1“By the way”用做顺便性话题转换信号96

6.2.1.2“Incidentally”用做顺便性话题转换信号97

6.2.2记忆性话题转换信号98

6.2.2.1“Oh,I forgot”用做记忆性话题转换信号98

6.2.2.2“Oh,I remember”用做记忆性话题转换信号99

6.2.2.3“Ooh/Oooh—”用做记忆性话题转换信号99

6.2.3发挥性话题转换信号100

6.2.3.1“Ta1king of”用做发挥性话题转换信号100

6.2.3.2“Speaking of”用做发挥性话题转换信号101

6.2.3.3“When it comes to”用做发挥性话题转换信号102

6.2.4紧急性话题转换信号102

6.2.4.1“Wait a minute”用做紧急性话题转换信号102

6.2.4.2“Wait a while”用做紧急性话题转换信号103

6.2.5赞同性话题转换信号104

6.2.5.1“Good”用做赞同性话题转换信号104

6.2.5.2“All right”用做赞同性话题转换信号105

6.2.5.3“Okay”和“Good idea”用做赞同性话题转换信号105

6.2.5.4“Isee”用做赞同性话题转换信号106

6.2.6疑性话题转换信号107

6.2.6.1“Well”用做迟疑性话题转换信号107

6.2.6.2“Now”用做迟疑性话题转换信号108

6.2.6.3“Er”用做迟疑性话题转换信号109

6.2.6.4“You know”用做迟疑性话题转换信号110

6.2.6.5“You see”用做迟疑性话题转换信号111

6.2.7惊讶性话题转换信号111

6.2.7.1“Ah”用做惊讶性话题转换信号111

6.2.7.2“Look”用做惊讶性话题转换信号112

6.2.7.3“Say”用做惊讶性话题转换信号113

6.2.7.4“Listen”用做惊讶性话题转换信号114

6.2.7.5“Oh”用做惊讶性话题转换信号114

6.3小结115

第七章 迟疑行为116

7.1概述116

7.2停顿116

7.2.1改换说法时的停顿117

7.2.2思谋下文时的停顿117

7.2.3期待他人接话时的停顿118

7.2.4召唤后的停顿119

7.3结巴120

7.3.1表达有误时的结巴120

7.3.2话语欠妥时的结巴120

7.3.3寻找措辞时的结巴121

7.3.4说话不自然时的结巴122

7.4犹豫123

7.4.1单个感叹词充当犹豫行为123

7.4.2短语充当犹豫行为124

7.4.2.1“You know”充当犹豫行为124

7.4.2.2“I think,you see”充当犹豫行为125

7.5重复126

7.5.1重复自己说过的话语126

7.5.1.1个词的一次重复126

7.5.1.2个词的二次重复126

7.5.1.3短语重复127

7.5.1.4跨句重复128

7.5.1.5话语中的多形式重复129

7.5.2重复他人话语130

7.5.2.1以问句形式重复他人话语130

7.5.2.2以陈述形式重复他人话语131

7.6啰嗦131

7.6.1颠三倒四的啰嗦132

7.6.2东拉西扯的啰嗦133

7.7小结135

第八章 话语澄清136

8.1概述136

8.2.自我澄清136

8.2.1个词的自我澄清137

8.2.2词组的自我澄清138

8.2.3句子结构的自我澄清139

8.3提醒性澄清141

8.3.1感叹引发的提醒性澄清142

8.3.2疑问引发的提醒性澄清143

8.3.3陈述引发的提醒性澄清144

8.4协同性澄清144

8.4.1语言层面上的协同性澄清145

8.4.2认识层面上的协同性澄清145

8.5小结147

第九章 话题结束信号148

9.1概述148

9.2规范性话题结束信号149

9.2.1感谢性话题结束信号149

9.2.2指示性话题结束信号150

9.2.3直言性话题结束信号151

9.2.4借口性话题结束信号153

9.2.5建议性话题结束信号155

9.2.6希望性话题结束信号157

9.2.7结论性话题结束信号158

9.2.8迎合性话题结束信号160

9.3非规范性话题结束信号161

9.3.1不了了之性话题结束信号161

9.3.2强行中止性话题结束信号163

9.3.3含蓄幽默性话题结束信号165

9.4小结166

参考文献1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