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简明科学社会主义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简明科学社会主义史
  • 肖励锋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ISBN:7226000016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380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简明科学社会主义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842年——1848年)1

目录1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前提和最初提出2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2

二、马克思、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科学社会主义8

思想的萌芽8

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16

基础16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初步阐述和论证16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初步论证26

三、反对非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进一步阐述科学社会32

主义的原理32

第三节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35

一、科学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35

二、《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初39

步形成39

第二章 欧洲革命风暴时期的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51

——1871年)51

一、民主革命理论的确立52

科学社会主义52

第一节 总结1848年欧洲革命经验,检验和发展52

二、打碎旧国家机器论断和无产阶级专政概念的提出57

三、工农联盟理论的重大发展60

四、不断革命的思想和口号62

第二节 民族解放运动理论的制定和无产阶级国际65

团结的思想65

一、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纲领和策略65

二、无产阶级联合斗争的理论和策略70

一、《资本论》是叙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著作74

的科学基础74

第三节 《资本论》从经济学上奠定了社会主义74

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科学论证76

三、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科学论述81

第四节 巴黎公社革命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84

和发展84

一、工人阶级必须在战场上争得自身解放的权利84

二、工人阶级不能运用旧国家机器达到自己的目的85

三、工人阶级的解放要经历一系列把环境和人完全改变的90

历史过程90

政党学说的发展93

第一节 民族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无产阶级93

一、创建民族国家独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93

第三章 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的科学社会主义93

(1871年——十九世纪末)93

二、制定党的纲领和策略要根据科学原则和实际情况96

三、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建设革命化、群众化的无产100

阶级政党100

第二节 七十年代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丰富105

和发展105

一、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理论的确立105

二、共产主义发展两个阶段理论的提出和论证110

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历史、理论和社会特征的进一步113

论述113

一、关于国家学说研究中的新成就119

第三节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在119

八、九十年代的发展119

二、批判“现代社会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观点,捍卫和发展123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123

三、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变化,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新127

条件127

第四节 关于农民问题和工业不发达国家向社会主义129

过渡的论述129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政策129

二、工业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论述133

(十九世纪末——1917年)137

第四章 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初期的科学社会主义137

学说的阐述138

一、列宁关于俄国革命任务和道路的论述138

第一节 论证俄国革命理论和新型无产阶级政党138

二、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145

第二节 总结俄国1905年革命经验,丰富和发展156

民主革命的理论和策略156

一、无产阶级掌握民主革命领导权的思想156

二、关于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思想160

三、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161

思想161

一、帝国主义时代关于战争、和平与革命问题的理论和163

策略163

第三节 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和社会主义163

革命的新论断163

二、帝国主义与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167

三、帝国主义论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理论基础171

四、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胜利的论断175

五、民族殖民地解放运动理论的发展178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共产主义发展阶段183

理论的进一步阐述183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和策略183

二、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系统阐述和发挥186

三、共产主义两个发展阶段的科学分析和论证192

第五章 在巩固和建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初期的196

科学社会主义(1917年——1924年)196

第一节 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发展197

一、过渡时期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科学分析197

二、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斗争在新形式下的继续200

三、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同其他劳动阶级特种形式的201

阶级联盟201

四、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主要不是暴力203

五、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204

一、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设想206

的初步探索206

第二节 对经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06

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尝试的失败211

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探索与小农结合的途径和利用资本214

主义发展社会主义214

四、对社会主义整个看法的根本改变217

第三节 加强国家政权和执政党的建设220

一、坚持党在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作用220

二、实现党的领导必须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223

三、改革国家机关,加强国家政权建设228

的必然要求231

一、加强文化建设,实现文化革命是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231

第四节 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231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途径234

三、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与发展科学文化教育235

第五节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战略和策略思想的237

重要发展237

一、两种社会制度和平共处的思想237

二、必须根据各国实际运用俄国革命经验239

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革命问题的论述243

第六章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中的科学社会主义248

(1924年——1956年)248

一、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249

第一节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249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255

三、社会主义社会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问题的分析和论证261

四、关于社会主义国家职能和党的建设思想的论述264

五、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272

第二节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278

改造的理论贡献278

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278

二、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贡献284

发展中的新问题291

一、关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思想291

第三节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战后初期社会主义291

二、战后初期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策略思想294

三、社会主义国家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299

第七章 在曲折发展中探索行进的科学社会主义304

(1956年——1979年)304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04

一、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政治关系,调动304

一切积极因素的思想304

二、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科学分析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308

性质矛盾的学说308

三、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左倾错误312

第二节 南、匈、罗、朝等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17

一、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理论317

二、匈牙利的社会主义改革理论322

三、罗马尼亚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327

四、朝鲜劳动党的主体思想329

第三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332

探索332

一、欧洲共产主义形成的历史渊源和背景332

二、民主走向社会主义的思想337

三、民主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340

(1979年——1984年)345

第八章 在同中国建设实践结合中的科学社会主义345

第一节 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346

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346

一、剥削阶级消灭后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仍在一定范围内346

长期存在346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350

第二节 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建设有353

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353

一、在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多种经济形式共同353

发展353

二、发展商品生产,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356

三、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358

四、改革国家机关管理经济的体制,增强企业活力361

第三节 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特点,建设363

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精神文明363

一、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363

二、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制度366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368

四、“一国两制”构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371

第四节 在改革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73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73

二、社会主义社会进行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375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有中国378

特色的社会主义378

热门推荐